如何构建完整科学的历史知识体系
2018-11-13徐礼辉
徐礼辉
摘 要:如何构建一个完整科学的知识体系,是历史教学的首要任务。本文从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术语化表述、知识强化等角度探讨知识体系构建的有效手段,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
关键词:历史学科体系
在各学科提升高考竞争力的大背景下,如何提升历史学科教学效益成为避无可避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学科有不同的教学策略。对历史学科而言,内容博大,知识之间联系千丝万缕,只要是考点,一切皆有可能。教育改革在不断推进,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层出不穷,模拟题永远都做不完。命题趋势难以驾驭,猜得到范围猜不到角度,猜得到角度猜不到答案,命题的规律似乎只是我们主管的判断,对学生应试指导的有效性缺乏说服力。从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来看,万变不离其宗,变得是出题人是考试范围是各种试题命制技巧,不变的是历史的基本史实。我们应以不变应万变,努力构建一个完整科学的学科知识体系,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构建一个完整科学的知识体系呢?
1明确教学目标
考什么很重要,不然我们就迷失了方向。目前,我们有《课程标准(2004)》《浙江省历史学科指导意见(2014)》《学考选考考试标准(2015)》《2017级考试说明》。如何取舍知识点,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主要可以参考以下几点:第一,以最新的《2017级考试说明》为准,特别是注意它与《考试标准》之间的变化之处,这一点不言而喻。第二,以《2017级考试说明》为基本范围,以《指导意见》为具体知识点,两者取交集。第三,以《教学指导意见》为要点,以《课程标准》为重点、难点。第四,课外阅读内容不能讲,《考试说明》明确不要求的不要讲,《考试说明》有的但《指导意见》没有的不要讲。当然,《考试说明》范围有但具体角度要求模糊的,《指导意见》有的,还是要讲,不能自缚手脚,人为阉割。
2精准处理教材
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首先,以教学目标为引领,以正文大字部分为基准,以附件为补充,以语文段落层次分析法为手段,确定知识点的角度和处理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考试说明》不要求的,书上也没有的不要讲,《考试说明》有,书上没有的视情况适度补充,当然你会发现最终在试题命题中基本上情况是不会体现的。其次,关注角度,角度意味着层次和逻辑关系,也便于学生理解,虽然角度不给分。专题就是主题,专题发展线索即是专题和课的关系,专题、课的标题和目、正文段落和中心思想,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要慎重考虑的。最后,注意附件部分。所谓附件部分是指正文两边的知识链接、学习思考、自我测评等正文以外的教材内容。附件部分只为理解正文部分服务,无需刻意记住。我们要强调的是正文材料使用要优于课外材料,因其经典,因其更符合教学的实际。
3有条理地术语化地表达
记忆是历史学科的一大难点,如何减轻学生记忆是我们教师必须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很多老师感叹历史内容太多很难记,学生太懒不去记,其实,我们呈现给学生的东西很有可能就是太多太乱。一个好的知识体系,应该是完整的,就是包括各个考点,如何将这些考点联系在一起,这是一项技术活。如标序号和写分析角度就是很好的方式,考虑到了要点的全面性和逻辑的层次性。一个好的知识体系应该是科学的,所谓科学,除了有清晰的逻辑之外,应该是扼要的便于学生记忆的。如每个角度,我们可以用动宾短语或主谓短语概括,基本上一个角度一句话,最多两句话,尽可能地用教材原文来促使学生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如上所述,就可以大大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負担。
4从学生角度帮助学生形成并强化知识体系,重在落实
这里很多一线老师提供了众多有效的方法和经验。如课堂讲授形成知识体系之后,发复习提纲,以解决笔记不清晰的问题,或印发或增订,这是在信息技术下相对于传统手工笔记来说,更实用更省力更完整更清晰。当然,要根据实际教学进行增补,毕竟没有一个体系是最完美,只有更好。还有像早读晚读记忆跟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体系的强化记忆,毕竟历史不记不背去空谈方法是行不通的。同事,练习跟进强化也很有必要,有利于历史知识点之间的理解联系和强化。课堂练、课时练、单元练、每周限时练、每月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联盟考等等,我们不搞题海战术,但不练不行。再者我们还可以开展个别化辅导,分层教学,对重点生、边缘生、学习困难学生的个性化辅导,毕竟学生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最后,学习终归是要面对考试的,让我们的学生轻松上阵,带着巩固了的完整的科学的知识体系,去成功破解五花八门的试题,帮助他们获得高分,帮助他们实现优质大学之梦,真正达到解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