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实践
2018-11-13王丽
王丽
摘 要 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亟待改革,而信息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形态,给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基于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实践,探索信息化技术辅助下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力求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启迪。
关键词 高职 公共英语 信息化
目前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自身学习效果的提升。
第一,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由于生源地不同,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水平差异较大。即使是高考英语分数接近的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发展也并不均衡。
第二,英语学习方法普遍不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沿袭高中时的学习方法,英语学习以应试为目的,以做题为方法,不注重综合能力的提升,对于职业英语更加不会主动涉及。
第三,学习积极性较差。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课程采用大班授课的方式,由于时间限制,不可能使每一个同学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加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佳,就导致了上课走神,玩手机的现象比较严重,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
这些问题都是在传统的课堂上比较难以解决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一方面,信息化可以丰富教学手段,使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方式多样化,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信息化技术也可以使资源的共享变得极为便捷,使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教材,拓宽学生的视野。全面提升教学效果。
因此,笔者试图通过精心安排的教学环节和信息化技术的辅助,形成前扫清学习障碍,课中教学做一体,课后测评巩固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逐层深入地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
本文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高职国际英语》第二册第五单元 商务用餐中课文“It all went wrong”为例,探讨信息化技术在高职实用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课文内容讲述了一位美国业务员陪同中国客户进行商务用餐时,产生的一系列文化碰撞。学生应通过对于文章内容的阅读和理解完成相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具体来说,本课的知识目标为:(1)能够正确读写及运用以下本课的生词;(2)能够掌握时间状语从句的用法 ;(3)了解中西方商务用餐礼仪。能力目标为:(1)强化略读、查读等阅读技能,训练通过寻找关键词、主题句等方式快速准确确定文章段落大意、理清文章总体框架与脉络的能力阅读理解能力;(2)初步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素质目标为:(1)提升个人素质,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2)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自主学习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對中西商务用餐礼仪知识的掌握;难点为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思辨能力的培养。本课授课学时为2学时,对象为高职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授课地点在多媒体教室。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 课前准备
正式授课之前,给学生安排两项课前任务。一是学习微课《西餐商务礼仪》,并完成思考题:微课中主人公在陪同外国客户用餐时,犯了哪些错误?二是进行生词的自主学习。即学生自行浏览文章,找出生词并利用手机词典查找其含义用法,并将查询到的内容截屏保存,形成“我的生词库”。
本部分教学设计中主要采用的信息化手段为微课和手机词典资源。微课使知识的呈现更加直观、易于接受。手机词典使学生的查找单词更加简便快捷,提高学习效率。个性化生词库的建立可以使学生注重知识的积累,帮助其形成自主学习习惯。
2 课堂讲授
在经过课前的自主学习,学生已经扫清了生词的障碍,并对西方用餐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后,进入课堂教学环节。课堂教学部分包括:课程导入、语言准备、课文学习、课堂展示、小结与测试、布置作业6个环节。下面针对各个具体环节逐一介绍。
2.1 课程导入
课程导入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微课中学习的西餐商务礼仪,并以头脑风暴的形式,讨论与之相对应的中餐礼仪规则。如果在此过程中学生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使用手机连接网络查询。最后,在电子屏幕上完成表格“中西餐桌礼仪对比”,并将最终文档通过蓝墨云班课分享给学生,为之后课文内容分析做准备。
本部分教学设计中主要采用的信息化手段为网络资源查询、蓝墨云班课头脑风暴功能和多媒体屏幕的使用。授课过程中适当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询需要的信息,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蓝墨云班课头脑风暴活动可以通过标签进行分类显示,与传统的黑板相比,将讨论结果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在电子屏幕上,一方面更加清晰直观,另一方面更加方便保存与分享。
2.2 语言点的讲解
由于文章中涉及大量的时间状语从句句型,对该语法点的掌握情况会直接影响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时间状语从句是高中知识,但是学生对其掌握的程度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先以测试的方式考查学生对于该语法点的理解程度,根据测试结果进行针对性讲解。
本部分教学设计主要采用的信息化手段为蓝墨云班课的测试与统计功能。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另一方面,根据每道题学生回答正误的统计数据,可让教师迅速掌握学情,使教学有的放矢。
2.3 课文学习
经过前面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下面进入课文学习的环节。课文学习分两个步骤进行,分别是泛读和精读。
泛读环节,我们仿照四级考试快速阅读题型,进行快速阅读练习,并使用蓝墨云班课提交答案。这个环节一方面助于强化学生略读、查读等阅读技能,另一方面教师可根据学生答题正误统计数据,调整课文讲解内容的详略。
初步了解了学生目前对于课文的理解程度之后,进入课文精讲环节。课文的讲解采用提问的形式,即以文章中的生词、语言点、课文意思为基础设定问题,对课文中的语言点进行梳理讲解。并将相关内容如生词或短语的音标、意思、用法、例句等用制作PPT课件利用电子屏幕呈现。
由于本文的内容是中美餐桌文化碰撞。因此,在课文讲解过程中,结合导入阶段学生的讨论成果“中西餐桌礼仪对比”,分析文中出现的5次文化冲突是什么及其产生的原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本部分教学设计中主要采用的信息化手段为多媒体触控一体机播放功能及PPT课件的使用。利用多媒体播放课文音频,使学生在练习听力的同时,体会地道的英文发音;利用PPT课件展示讲解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2.4 课堂微型情景剧展示
通过课前微课的学习和导入阶段的对比讨论,学生对于中西餐桌礼仪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学生对于文章中的文化冲突及其产生的原因也有了较清晰的认识。最后,用微型情景剧的形式,将本堂课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与展示。
针对文章中的5种文化冲突,学生分为5个小组讨论如下话题:如果两者非常熟悉对方的文化背景,故事的情节会怎样发展?并编排“情景AB剧”,即给每一种情况设计两种走向:正确遵守中国人和西方人的习惯礼仪,分别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并在课上进行展示。
本部分教学设计中主要采用的信息化手段为多媒体触控一体机和PPT课件的使用、以及网络资源查询。
2.5 小结与测试
在小结环节,以教师点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点评微型情景剧,并以此为契机,复习本课知识点。
此后,各组推选一名代表组成五人团队参加“外教连线”环节。该环节中设定如下情境:外教刚到中国工作,即将参加一个商务聚餐,请教大家有何注意事项。在讨论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加深对于本课中知识点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思辨能力。
最后,通过蓝墨云班课投票功能,对各组的表演和各组推选代表的表现进行投票,授予“最佳礼仪奖”。
2.6 布置作业
课堂学习告一段落之后,学生需要完成如下任务:(1)复习巩固本课的生词和语言点;(2)针对文章中的一种文化冲突进行探讨,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制作成微杂志”How did it go wrong?”在朋友圈中分享。
本课程的设计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通过分层次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构建。信息化技术的大量使用,对教学效果的提升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课前的微课学习、课中的情景剧设计表演和外教连线,课后视频资源的观看,构建真实情境,使学习更加形象化。多媒体课件和多媒体触控一体机屏幕书写和保存功能,使知识点的呈现清晰直观,便于学习和记录保存,确保教学过程流畅。蓝墨云班课的测试、投票等功能,保证了教学过程中高效的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面向全体,兼顾差异,全面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手机词典的利用,个性化生词库的建立和网站信息检索的使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能力,促进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微杂志的制作与发表,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和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通过对于自己和他人微杂志的评价与欣赏,提升学生成就感的同时,实现了学生互评与合作学习。
在信息化技术的辅助下,教师由教学的主导者转变成了辅助者,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多媒体设备通过多种形式對学生形成刺激,吸引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信息化教学中,变传统单一的评价为多元评价。这种评价体系更加客观全面,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冀国强,陈国强,邱召法.浅谈高职院校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50.
[2] 谢传兵.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大赛标准解读[J].江苏教育,2015(5):24-26.
[3] 颜珍平,刘志成,颜谦和.探讨以自主学习为导向的信息化教学设计[J].计算机时代,2014(5):52.
[4] 张金磊,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