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
2018-11-13莫贤发朱仲纪
莫贤发 朱仲纪
摘 要 该文以钦州学院转型发展为例,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以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为例,通过对当前实践教学普遍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土建类专业的特点,通过建构以基础实训+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为主体的“三大教学平台”和学科竞赛与创新训练为补充的“一个训练”,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的“两种能力”的“三大平台、一个训练、两种能力”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同时,为保证实践教学体系的顺利实施,对其保障措施和质量评价体系进行分析,通过改革现有专业实践教学,建立一个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土建類专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 土建类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教学平台 能力培养
钦州学院是广西沿海地区唯一一所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地方本科院校,2014年被列为广西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首批试点院校;为积极响应国家层面下“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重大战略部署,钦州学院积极推进学校的转型发展,构建应用性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钦州学院的办学定位以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并能较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根本任务。土建类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工科专业,技能性与实践性的课程较多,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培养具有较强技术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并服务于工程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和应用创新能力,而能力的培养则必须通过实践教学来完成。因此,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建构一套综合化、系统化、职业化、有保障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 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钦州学院转型发展中,实践教学得到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的模式、方法与思路不断创新,但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的土建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依然存在以下问题,如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对实践教学部构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缺失,难以学以致用;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晰,教学思路呆板,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难以得到提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基础知识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各成体系;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较为单一,教学目的导向性不明确。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滞后,实训设施老旧、教学经费和仪器设备投入明显不足、实训项目不完整等,缺乏有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教材建设置后,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这些问题制约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因此,围绕土建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重新修订现有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计划,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构建综合化、系统化、职业化、有保障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极为必要。
2 “三大平台、一个训练、两种能力”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
所谓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在理论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组成实践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整体设计,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基础实训、专业实践、技能实战等实践活动,形成职业岗位需求的专业技能和应用创新能力的教学体系。钦州学院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定位,充分突出学科的特色与优势;(2)统筹各年级的实践教学平台,合理配置,循序渐进;(3)加强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和实训基地建设;(4)完善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和教学评价和激励机制等。土建类专业的技术性、实践性、工程性,决定了实践教学在土建类专业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进行构建。遵循整体性、连贯性、系统性的原则将实践教学内容(实验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习)、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课程)通过合理配置,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与应用创新能力为主体,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三层次实践的内容和要求,建构以“基础教学实验平台—专业教学实践平台—综合技能实战平台”(三个平台)”和学科竞赛与创新训练(一训练),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和应用创新能力(两种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图1),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专业实践技能和应用创新能力。
2.1 构建综合化的基础实训教学平台
钦州学院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土建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对课程内容与结构重组与安排,基础教学实训有计算机应用、工程训练、工程制图实训、工程测量实训、工程材料实验、力学试验、结构试验、地质试验等内容。在传统的实训实验教学中,大多采用单项性、演示性、验证性、操作性的教学方法,模式单一,思路呆板,学生难以获取专业基础知识,严重影响了基础实践教学效果。为此,根据土建类专业知识基础应用能力要求,亟待改变目前传统的实验(实训)教学现状,着力探索如何将基础实训课程(计算机应用、工程制图实训、工程测量实训、工程材料实验、力学试验、结构试验、工程地质试验等)进行重组与优化,构建课程相互贯通、知识交叉、综合应用的基础实训(实验)教学平台,以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综合知识运用和动手能力的目标要求。
2.2 构建系统化的专业实践教学平台
专业实践课程有基础工程设计、混凝土结构设计、砌体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工程计量与计价、毕设实习、毕设设计、社会实践等内容,根据新修订的人才培养要求,应根据课程的前后关系的原则,采取逐步递进的办法来实施,但当前的土建类专业在实施实践教学环节时,专业课程的设置缺乏连贯性、关联性,没有经过系统化的设计,只注重课程自身的要求,没有考虑到课程的前后关系之间的联系,导致后续实践课程不能充分利用前修课程所学知识。而且,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工程实践缺乏联系,难以达到与职业岗位所需能力的要求。针对上面存在的问题,为构建系统化的专业实践教学平台,首先,在设置专业课程时,应考虑前后课程之间的衔接,使专业实践教学平台成为发挥其实践教学的作用,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
2.3 构建职业化的综合实践教学平台
综合专业实践课程有结构检测试验、施工技术训练、施工测量训练、工程质量管理、施工技术管理、招标标与预算书编制等,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技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将所学知识综合应用的主要途径,但其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主要在于首先搭建综合实践教学平台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对设备、场地、师资等均有较高要求,而高校目前实践教学中往往就是缺少先进的设备、完善的场地、良好的师资以及教学经费的投入;其次企业实践和毕业实习作为学生综合实践的重要途径,虽能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实战训练场地和工程条件,但实习场地较为分散,缺乏有效的管理,对技能训练过程也缺乏有效指导,导致学生实习常处于盲目、无序、低效的状态,难以达到实战训练的效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现工程实践能力与工程岗位要求有机对接,以达到技能实战训练的效果。应开展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活动,使产业和教学在共同利益的模式下形成良好的互动。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优势开展综合技能实践活动。对实训场地要求不高专业课程(如结构检测试验、结构设计训练、工程测量训练等),可安排在校内实验教学中心进行模拟训练即可。
而对需要依托实际工程项目的专业课程(如工程质量管理、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管理、招标标与预算书编制等),则应充分发挥校外实践基地的作用,根据实践基地的工程项目进展情况,分阶段灵活安排,让学生亲自参与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工程实践,从而达到实战训练目标。
2.4 以学科竞赛与创新训练为驱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
学科竞赛(主要有结构设计大赛、BIM建模大赛、工程测量竞赛等)和创新训练(主要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三大平台、一个训练、两种能力”的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灵活性、综合性和趣味性等特点,为使学科竞赛与创新训练成为三大实践教学平台的有益补充,将学科竞赛与创新训练纳入在人才培养方案,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思路,紧密围绕创新应用能力,开展第二课堂科技活动,在课程体中设置创新创业课程(如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基础、创新与实践教育等),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学科竞赛,加强实践教学与学科竞赛与创新训练之间的联系,有计划地开展创新训练系列讲座,邀请行业专家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引导与辅导。将学科竞赛与创新训练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出台激励政策鼓励学生参加以学科竞赛和创新训练项目,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的目标。
3 探索适应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
3.1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指导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直接决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目前钦州学院的土建类专业教师在业务素质上还不能完全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为加强学院的师队资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1)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和鼓励政策,以调动广大教师获取“双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创造条件提供“双师型”教师的培训、交流以及评定技能大师的机会;(2)采取“请进来”的办法,聘请建筑行业企业中有丰富经验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指导教师;(3)实施“走出去”的计划,鼓励专业教师深入到建筑企业、设计院、工程公司等参加工程项目的具体技术和管理工作,以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
3.2 加强校内实验教学中心和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
优化升级校内实验教学中心,对一些陈旧的仪器设备进行更新升级以满足基础实验(实训)教学的需要,重点建设工程测量实训室、工程材料实验室、结构检测试验室,地质试验室、结构试验室、力学试验室与基础课程体系相应的实验教学平台。进一步加强校地校企的产教融合深度合作,多渠道、高层次地开展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坚持资源共享、相互协作、互惠双赢,共同发展原则,提升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整体功效。
3.3 加强实践教学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与实践教学互为促进,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三大平台、一个训练、两种能力”的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教学内容,组织行业专家、企业技师、教师骨干联合编写适合本校土建类专业的实践教材、指导书、操作手册等,用于实践教学中指导每个实践环节,并且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修订,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4 完善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评价
为保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质量监控和教学评价制度。
(1)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体系。对实践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跟踪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调研整改。同时也要对学生实验实训效果进行动态跟踪,有的放失地解决实践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实效问题。定期开展常规教学检查和学听课制度,全面了解实践教学的质量状况和学生掌握技能程度。建立多渠道的实践教学信息收集反馈制度,将实践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及时调整完善以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2)丰富完善实践教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实践教学评价应以提高学生专业职业岗位实践能力,学科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为主要内容。一是制定一套科学、完整的学生评价体系,对学生参与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的各环节效果提出具体评价标准,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的考评。二是积极探索以学分为基本单位的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制度,将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校内外竞赛活动,思想品德践行活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以及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等列为学生综合评价内容,同时提出合理学分比的评价标准。三是成立以行业专家、企业技师、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评价小组,对实践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对进行考核与评定,建立学生实践教学成绩档案并与学校各种评优评奖挂钩,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5 结语
加强实践教学工作,构建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也是钦州学院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钦州学院通过改革土建类专业现有实践教学,通过建构以“基础实训+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为主体的三大教学平台和“学科竞赛与创新训练”为补充的一个训练,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的两种能力的要求,并完善相配套的保障措施和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一套综合化、系统化、职业化、有保障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素质。
参考文献
[1] 夏建国.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6):80-83.
[2] 陈新民.应用型本科的课程改革: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J].中国大学教学,2011(7):27-30.
[3] 潘鲁生.设计艺术院校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N].光明日报,2017-12-11.
[4] 寧宝宽,鲍文博,黄杰,黄志强.土木工程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1):40-43.
[5] 董倩,黄林青,赵宝云.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1(5):109-113.
[6] 王玉林,张向波,孙家国,兰四清.应用技术型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5(6):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