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IS指导下喉罩全麻苏醒期喉罩拔除不同时机的并发症比较

2018-11-13叶力肯·叶尔道来提王婷米日古丽·加帕尔哈丽丹·热依木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15期
关键词:小儿脑瘫并发症

叶力肯·叶尔道来提 王婷 米日古丽·加帕尔 哈丽丹·热依木

摘要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对喉罩全麻苏醒期喉罩拔除不同时机的影响。方法:收治全麻下行肌张力、肌力调整术脑瘫患儿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对照组在BIS值55~60时将喉罩拔除,观察组则在60~65时拔除,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喉罩拔除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喉罩拔除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BIS值60~65为脑瘫患儿全麻苏醒期拔除喉罩的最佳时机,喉罩拔除后并发症较少,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 小儿脑瘫;全麻苏醒期;BIS;并发症;喉罩拔除时机

小儿脑瘫是囚围生期缺氧、缺血、产程异常等因素造成的脑组织病变,易出现吞咽困难、运动障碍、垂涎等综合征[1]。目前,临床多采用肌张力以及肌力调整術治疗该疾病,声门上喉罩通气全身麻醉为主要麻醉方式,但多数患儿在拔除喉罩时易出现喉痉挛等并发症,而BIS是用以评估麻醉深度的重要指标,可为拔除时间提供可靠依据[2,3]。为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BIS指导下喉罩全麻苏醒期喉罩拔除不同时机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9月-2017年11月收治拟在全麻下行肌张力、肌力调整术的脑瘫患儿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本研究已获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见表1。

纳入标准:①依据ASA分级I~Ⅱ级者;②无呼吸道感染、哮喘者。

排除标准:①困难气道者;②心动过缓者;③重度肝脏疾病者;④精神障碍者。

方法:于麻醉前10min,静脉滴注0.1mg/kg咪达唑仑,0.02mg/kg阿托品,并监测其生命体征,随后进行麻醉诱导,依次静脉注射0.3μg/kg舒芬太尼,0.1mg/kg顺阿曲库铵,2mg/kg丙泊酚,置入喉罩开始PVC模式通气,通气频率14次/min,吸气压力11CmH20,吸呼比1:2,氧流量1.5L/min,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35~45mmHg,喉罩大小视患儿体质量选择。术中静脉泵注0.1μg/kg瑞芬太尼,并吸入2%~3%七氟醚以维持麻醉状态,BIS值维持在45~60。手术结束后,对照组于BIS值55~60时将喉罩拔除,观察组则在BIS值60~65时拔除。

评价指标:①拔除喉罩后,记录两组呛咳、屏气、喉痉挛、咬牙、三凹征、血氧饱和度(Sp02)<93%的发生情况。②由患儿家属填写我院编制的满意度调查表(Cronhach's α系数0.86,重测效度0.88)评估喉罩拔除后满意情况(百分制),评分≥95分视为非常满意,80~ 94分为基本满意,<8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并发症:观察组拔除喉罩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满意度:观察组喉罩拔除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论

喉罩通气全身麻醉具有可快速建立气道、操作方便、对生理影响小等特征,且对患儿呼吸道的刺激较小,已被临床广泛应用[4]。

目前,以七氟醚为主要麻醉药物的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为小儿脑瘫手术的主要麻醉方式,可有效促使患儿上呼吸道保护性反射快速恢复。BIS为无创伤性检测技术,对患儿的生理指标不存在干扰性,可有效反映出麻醉中的镇静成分以及大脑皮质电活动,利于医护人员对患儿的镇静深度做出准确的判断。由于患儿对行为、语言指令无法做出正确判断,同时脑电波也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与成人脑电图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致使医师难以判断其麻醉深浅。有研究结果显示,O~12岁的患儿,在麻醉诱导前至苏醒期的BIS值与成人一致,认为BIS也可用于儿童中[5]。南于麻醉减浅后拔出喉罩,易导致茶酚胺释放,促使皮质醇大量分泌,血糖升高,而在脑瘫患儿深度麻醉下将喉罩拔除,可有效减少恢复期喉痉挛、咳嗽、咬管等事件的发生。有文献指出,在患儿深度麻醉条件下拔除喉罩的并发症发生率比清醒状态下少2倍,可有效抑制呛咳等事件,且不会对患儿麻醉后的复苏时间造成影响[6]。若患儿在拔除喉罩时出现咬牙现象,可根据医嘱为患儿吸人七氟醚或推注小剂量丙泊酚以加深麻醉,并通过面罩协助患者吸氧,待其呼吸、生命体征平稳后再拔除喉罩;若患儿出现上呼吸道梗阻现象,则需托其下颌,经面罩吸入100%氧气,待其气道保护性反射恢复后,方可送回病房。

综上所述,BIS为监测镇静程度以及麻醉深度的可靠指标,在该检测技术的指导下,可有效减少拔除喉罩后产生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钟新.小儿脑瘫患者康复综合治疗措施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4):228-229.

[2]李海华,法志强.喉罩在脑瘫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患儿麻醉中的安全性[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30(1):58-60.

[3]张备,孙莉敏,朱俞岚,等.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1):65-68.

[4]衡庆鑫,冯燕华,孙武权,等.小儿脑瘫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概况[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24):65-69

[5]卢文珊,王从辉,谢婵英,等.BIS监测下小剂量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的麻醉诱导效果及RAAS系统活性[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24):3031-3034.

[6]纪浩聪,黄卓梅,杨骥云.Narcotrend与BIS监测在患儿七氟醚吸入麻醉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5,31(2):139—140

猜你喜欢

小儿脑瘫并发症
康复训练与护理干预在小儿脑瘫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康复辅具对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效果探讨
综合护理应用在小儿脑瘫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浅析美军战斗精神的致命并发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小儿脑瘫的临床护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