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税同盟煤矿的景观设计

2018-11-13杨震宇李笑寒

设计 2018年9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

杨震宇 李笑寒

摘要:关税同盟煤矿公园的景观设计,强调原生工业景观的价值,保护、研究并发掘场地的后工业风貌特征。在尊重场地的前提下赋予场地新的复合使用功能。景观设计中实现了便捷的绿色基础设施,并注重场地的景观生态修复,营造了具有鲜明后工业特征的绿色公共空间,实现了场地的再生。对我国煤炭资源城市的转型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景观设计 后工业 关税同盟煤矿公园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8)05-0094-02

引言

有这样一类风景,它们被遗忘在广袤的乡村或城市的腹地,在这些人迹罕至之处,野生动物和植物得以自由生长,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德国艾森地区关税同盟(Zollverein)煤矿的工业遗址即是这样的一种风景,其远离城市的喧嚣,交通不便,工厂的围墙和大门更是将人们隔离在外。当繁忙的煤矿及焦化厂先后在1986、1993年停产后,这里就被彻底地关闭,自然演替的过程得以再次回归,工业的遗址成为了一片被遗忘了的风景。

一、关税同盟煤矿的历史

关税同盟(Zollverein)煤矿位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艾森(Essen)地区,于1847年由德国企业家Franz Haniel创建。20世纪20年代,由德国建筑师Fritz Schupp和Martin Kremmer采用包豪斯的设计理念对厂区进行了整体规划及建筑设计,至1930年代,建成了當时世界上最先进的12号竖井及包括煤矿、选矿厂和炼焦化工厂为一体的大型煤炭企业。直至1986年,由于德国对于煤炭需求的下滑及天然气等新兴廉价能源的兴起,煤矿及其附属企业逐步停产。1989年,由州政府及艾森市政府共同成立的管理公司,对煤矿的遗址进行管理及保护。2001年,关税同盟煤矿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管理下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被保护的内容包括“历史上煤炭开采的遗址及其基础设施,以及20世纪建立的具有突出价值的工业建筑群”。2002年,由政府委托荷兰建筑师库哈斯的OMA公司对遗址进行了改造再利用的总体规划。煤矿工业遗址的改造和再利用工作从此启动。

二、工业建筑景观风貌的保存

关税同盟煤矿的主要建筑建于20世纪30年代,代表了典型的包豪斯现代主义的审美特征,造型简洁明快,平面布局功能明确,是包豪斯学派在工业建筑上的早期经典作品。在煤矿停产后这些建筑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在改造中,政府邀请知名的建筑师对工业建筑进行了功能的置换及建筑的修缮设计。这些建筑师包括著名的英国建筑师罗曼.福斯特及荷兰建筑师蕾姆·库哈斯等。原有的包豪斯建筑风貌及外立面特征被基本保留了下来,工业建筑的内部功能则被进行了较为彻底的置换(如图1)。原有的锅炉房被改造成为了知名的红点博物馆及文化创意企业的办公空间。原有的大型选煤厂传送带被改造成了观光扶梯及连接各建筑的空中廊道。可升降式煤气塔的钢结构框架被保留,即展现了新的构成形态,又隐喻了原有的工业设施功能,成为一种后现代意味的景观雕塑。最为著名的十二号矿井升降井架被原貌保留下来,成为了新的园区的景观地标。

当然,由于当时对工业建筑风貌的评价标准及保护的措施并没有成熟而完备的先例,改造工作也存在一些遗憾之处。如福斯特对于锅炉房建筑的改造,拆除了锅炉房原有的大烟囱,使得这个改造后的建筑风貌与原状产生了较大的反差,成为了“奇怪”的建筑,被行业内部人士广为诟病。

三、景观设计策略

随着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建筑的改造工作初步完成,整个矿区被规划成为一处供人们参观、游览、休闲的公共绿地。景观设计的工作在2005年展开,由德国Planergruppe GmbH设计师事务所担纲,联合艺术家、园艺师、照明设计师等多个专业设计机构共同完成,这个庞大的公园建设项目预计从2005年至2018年全部完成。景观规划设计团队吸取了上一阶段工业建筑改造中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了以下的设计策略:

(一)强调原生工业景观的价值

原有煤矿地理位置偏远,在工业退去之后较少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成为了与世隔绝的场地。在多年的自然演替过后,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工业之后的景观。白桦等乡土乔木已经形成了茂密的林地,野生灌木丛和草地成为了小型动物的栖息地。

在景观规划设计工作启动之初,设计团队首先对于这片被人们遗忘了的风景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对原生工业景观的特征及景观价值进行发掘与研究。规划设计强调了对原生工业景观风貌的保护,所有的设计改变均以尊重场地现状作为前提(如图2)。大量的野生树木、灌木丛、杂草地被仔细地保存下来,为自然的演替创造自由的空间;散落在场地内的各种工业设施也原址、原貌进行陈列或景观利用;设计的“冲动”被理性地控制,弱化设计在场地中的“存在感”;新的设计元素尽可能地与场地原有的风貌特征相协调,材料也力求简化,多采用混凝土、钢铁、木材、碎石等质朴原真的材质。

(二)赋予场地新的复合使用功能

为实现场地的复兴,新的使用功能被植入工业的遗址之上。除工业建筑的功能置换外,前矿区的工业用地性质也被置换为公共绿地。封闭、神秘的工业地块被转变为吸引公共体验的游览胜地。

新的使用功能被慎重地植入到这片工业之后的风景之中,新的空间被创造出来。这些空间包括:连续的绿道系统、户外运动区域、森林广场、工业体验游览区域、宏大的工业水体景观、煤矸石山生态修复区、雕塑公园区域等(如图3)。新的空间在设计中注重实现复合性的使用功能,力求满足不同阶层及年龄段人口的需求,吸引周边城镇的人口及慕名而来的游客进入园区,根据各自需求进行多样性的游览体验。

四、景观设计靓点

(一)后工业的景观特征

设计全过程贯彻了“强调原生工业景观的价值”的设计策略,使得建成后的公园呈现出了独一无二的“后工业”的景观风貌。修缮后的结构清晰、硬朗明快的红色包豪斯现代主义工业建筑与前景散乱的、自由生长的白桦林地形成鲜明的对比,成为场地给人留下的独特的第一印象;巨大的矿山选矿机械淹没在从林深处,在林冠线上显露出锈蚀的齿轮,如同科幻电影中的场景;由焦炭冷却池改造成的恢弘的景观水池,长度近一公里,如镜面反射着一侧高大的炼焦高炉,水池在冬季则转换为滑冰场,成为独特的在高炉之下的冰雪体验场地。

(二)特色基础设施

随着公园的规划建设,原有的单纯满足工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已不能满足新的社会公众的使用需求,建立新的基础设施系统成为公园设计的重要内容。

首先,一条环形的绿色游览道路被确立。这条环路连接了公园的各主要功能空间,如十二号井架、红点博物馆、选煤厂、焦化厂、雕塑公园等。环形绿道采用透水混凝土与碎石两种路面材料并置铺设,分别满足自行车及行人的使用需求。通过两种材料的色彩以及交界处地面灯具的设计进行道路空间划分,巧妙地实现了人车分流。(如图4)

在环形绿道的基础上,建设各功能区域内部的便捷步道系统,步道系统的设计灵活而多变,在一些区域遗留有大量的铁路,利用这些工业的基础设施,将部分铁路的铁轨间填充混凝土,形成新的步行及自行车游览路径。这些独特的路径在体现了工业历史的同时,还节约了修建成本,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便捷、可达性强的游览系统,便于游人深入地探索园内各个区域,增加了场地的“可读性”。

(三)景观生态修复

在公园的景观设计中,强调保留、恢复、增强煤矿遗址中的原始植被,特别是生命力顽强的乡土植物,在形成独特的后工业景观风貌的同时也改善了场地的区域生态环境。通过植物的净化过滤,粉尘等污染物被有效控制,轻微的污染物也被降解。

景观设计中还强调了雨水的收集与再利用。场地全部采用松散或透水材料进行铺砌,增加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建筑周边的空地则灵活设计雨洪花園。煤矿的煤矸石堆积区设计了湿地,用来收集山体冲刷下的泥土和雨水,促进山体及周边生态环境的修复。焦化厂焦炉前的巨大水池采用周边场地收集来的雨水作为主要水源。硬化的工业排污沟渠被恢复成自然溪流的形态。

结合景观设计,大量废弃的建筑垃圾及工业废料被作为景观工程原材料重新利用,减少了拆除搬运的碳排放,也节约了填埋处理的土地空间,并有利于场地环境的清理。

结语

关税同盟煤矿工业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与建设,历时13年,今天已经初步完成。通过对工业之后的风景的尊重与发掘,场地的景观特征得以保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公园景观风貌。经过综合的设计改造,新的功能巧妙地与场地空间相结合,公园成为了具有吸引力的旅赏目的地。经过景观生态修复,公园的生态环境已经取得了长足的恢复,曾经备受工业污染困扰的工业遗址已经再现了自然的勃勃生机。关税同盟煤矿景观公园的这一案例,对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及煤矿枯竭地区的再利用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关于园林艺术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初探
图书馆建筑景观设计
地域文化的延续
地域文化对景观设计的影响探讨
景观设计学课程教学与实践研究
关惠聪等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
关于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