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交通大学路”为例谈城市街道坐具适应性改造
2018-11-13赵博明阳
赵博明阳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北京 100000)
0 引言
众所周知,街道环境好坏将会很大程度的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出行,而且街道是城市设计重要组成部分,如同人体血管一样,需要交错流通,维持常态。与此同时,城市街道家具的布置可以提高街道活性,增强区域内人们之间的交往,使其具有愉悦性、安全性、舒适性、趣味性、畅行性等。本文通过笔者对交通大学路街具调查研究发现,该街区街具存有一些问题,如适应性差、布置不合理、需求与量不成正比、受周边环境因素的影响与人的工作生活行为活动的影响等,尤其最为严重的就是坐具问题。本文将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给出其参考性的设计要点,缓解现状、改进现状,营造健康、和谐、文明、舒适的街区环境。
1 现状综述
街道是城市中必不可少的步行活动空间,街道及街道内家具设计会导致人们出行体验,甚至会影响人们一天的工作生活[1-4],交通大学路街道中慢行系统、街具布置、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放空间、街区景观设计等问题使其直接影响该区域内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笔者通过实地调研、沉浸式体验、数据分析、观察法等进行该区域街具改造研究。
街道改造区域大约310 m~500 m长,步行用时约5 min~10 min,自行车用时2 min左右,驾车用时1 min(一个红绿灯)。该区域周围有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公寓,交大嘉园居民区,交大北门道路及双向四行机动车道。
该街道之所以会产生较多问题,首先是该区域住宅楼门市房使用功能定位于商业,吸引人前来购买、工作、休息、交流、活动等,据笔者统计,该段商业多为餐饮、小食简餐、奶茶咖啡店、超市便利店、烟酒、理发店等,多为人们日常需求的商业类型,小而杂,所以会有较多人在此区域内活动,包括居民、前来工作经营的人、学生、过路人、活动的人、购买消费的人等。
其次,非机动车的乱停乱放,如共享单车、快递车、电动车等等,停放位于步行道上,使正常人行走的步行道变窄,限制了人流量,且面宽不允许三人并行通过,产生这种情况多数是就近原则,方便了骑行者、送货人员,除此之外是因为街道没有可以停放的区域、标识规划不明确、多以树和围栏处停放,因局部区域无非机动车出口或出口被机动车挡住,使其在步行道上骑行,阻碍了人的正常通行,动线交叉混乱,并产生一定危险性,再加上该区域没有街具和设施可供人短歇,使店员或其他人在店门口阶梯上短期休息,使问题更为严重,造成拥挤混乱,如图1所示。
最后,依据笔者的数据记录与观察,该区域人流高峰期主要集中于上下班、上学放学时间前后、12点左右、13点~14点左右、18点~19点,21点是高峰期,人流较大、单向行走,若有反向行走的行人,一般不走在该步行道上,而是走在停放机动车附近的道路,狭小且危险,时刻警惕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在非上下课时间段,一般是居民或老人在此行走或买日常生活用品。笔者依上述内容自绘数据分析图,如图2所示,通过数据整理与分析,构建以人口、环境、时间、距离为基础的二维模型,可以从图2中得知,在几个时间段内,人较少,可视距离长,环境质量较好。
通过上述内容分析,该街区面临几个主要问题:人的正常通行、坐具、种植绿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放与通行、动线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街道坐具问题,可通过坐具解决其他相应问题。如通过坐具改造,缓解人行道通行问题,增加行人和店员停歇的舒适性,畅通道路、安全、微环境营造形成交往空间。同时,以坐具为基础进行组合,例如,坐具与树池、坐具与护栏、坐具与非机动车、坐具与照明、坐具与踏步等,首要解决了多数人坐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人行道通行、车辆停放、街区设施、环境绿化等问题。
2 改造要点
2.1 坐具与树池
景观绿化是街道规划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是营造优美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环境心理学里强调,景观绿化能有效平稳人们的心情,使人们心情得以放松,效率提高,可促使交往空间的形成、人们的中长期驻留,同时也能提升空气环境质量。景观设施可以给行人提供所需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服务[5]。举例来说,交通大学路中缺少大量种植,使视线开阔,能很好明确距离,但稍显空旷,私密性不够,不会很大程度产生交往空间,也降低了行人在此停歇,微环境显得枯燥乏味,没有生机,使步行环境缺乏安全感,只会带来快速通过。同时没有绿植,也会带来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乱停乱放,影响人们通行。街道绿化以高中低搭配布置,乔灌木为主,草坪地被类植物为辅,可以进行遮阳、交流、休息、导引、活动,还可以分隔步行空间和车行空间包括了停车空间[6],不会使人产生不安全感,同时,交通大学路所处于繁华地带,有高校、居民区、商业,导致人流车流量较大,景观绿化可以有效降低噪声,提高行人步行的舒适性,能够很好的沉浸在该环境中,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提高店员的工作效率。
当然,按照交通大学路实地规划来看,如果单独营造,场地宽度不够,会阻碍人的通行,所以,结合坐具能够降低造价,节约空间,形成交往,增加舒适度,遮阳等。如图3所示,人与环境趋于中心位置,改造紧紧围绕其主次顺序,优先解决人的休息坐具问题和环境问题。
此示意图能够梳理设计要素的重要程度,有针对性改造,如外围元素有硬性要求改造性不高。
除上述内容外,笔者还进行了该区域初步设计,如图4,图5所示,坐具与树池结合,节约空间,能够使行人方便通行外,还可以进行休息停留、交往观赏,形成半私密空间,背对机动车道,互不干扰,增加人的安全舒适感。
2.2 坐具与护栏
护栏顾名思义是具有保护、隔离的作用,建立良好的秩序及形象,维护公共交通安全。其中包含了人行道护栏、车行道护栏,使其行驶或行走具有互不干扰、安全有序、方便、导向作用,也能够阻止人和车的不良行为[7]。一般城市街道中步行空间和人行空间多以倒U型护栏为主,但需两者有所区分,如样式、材质、形式、颜色等等。交通大学路则使用了同一种护栏,而且人行道护栏局部未有通道出入口,阻碍了人和非机动车,有些区域则强行拆除破坏,此外,人行道护栏不够美观,过于明显封闭,使行人、店员心理产生紧迫、无趣、冰冷感等,若想休息,只会停歇几分钟便快速离去。不便产生交往,也会使非机动车无法进出,只能在人行道上行驶,影响行人安全,也会产生拥挤,如图4,图5所示。
如图6所示,笔者将坐具与护栏结合,设计在背面,所用材料为室外软木及石材,颜色上有所区分,形成线性导视,是抽取了原有护栏形式,并且结合了景观元素样式,如同草地或花瓣,此做法是与环境融合,同时也能起到疏密错落、虚实结合、私密与半私密、遮挡与半遮挡作用,也使行人或其他人员能够较为清楚的分辨通道出入口,也为坐具与自行车结合做铺垫。
2.3 坐具与自行车
坐具与自行车的结合,也是本文另一个重点,交通大学路所产生的问题大多集中于此,一方面是坐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停放的问题,所以,笔者将其结合,并且打通道路,依照调查研究,多数人喜欢将自行车或快递车等停靠在离店门近的位置,设计时充分考虑这一点,以坐具为点按照一定距离打通步行道,方便行人、非机动车的进出步行道。如图6~图8所示,动线明确,互不干扰,通行顺畅,节约空间。街区意象突出,坐具与自行车停靠架材质样式相同。
3 结语
街道是城市意象感知的主体元素,通过上述方法,想成街区意象,可以区分生活空间和公共空间,城市街道家具的布置与优化能够使街道带有美感、使其更加便利舒适,增加趣味性,并且注重与人精神层面交流,使人主动适应街具的存在,人性、精细。解决人的精神和物质上的需求[8,9]。
交通大学路中坐具的适应性改造,解决或缓解局部通行问题、休息问题、停放问题,以坐具为切入点,将其他元素整合,节约空间,统一,满足现阶段需求,笔者相信未来街区街具改造或设计需要与智能化结合,实现智慧街区,有待进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