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公众参与视角下的宗祠建筑保护更新策略

2018-11-13姜小静

山西建筑 2018年30期
关键词:宗祠层级公众

袁 海 姜小静

(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1 宗祠建筑的落寞

宗祠建筑是村落中重要公建,主要集中在闽赣一带,是客家建筑的典型代表。闽南地区保存完好的宗祠合计830余座,赣南地区658余座,其中大多具有历史、文化、艺术价值,部分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宗祠的落寞主要是因为环境破坏、功能削弱和审美变迁。

1.1 环境破坏

对于宗祠来说,环境主要分三个等级:

1)山水格局,影响宗祠整体布局的因子。

2)农田分布,影响人与宗祠互动关系的因子。

3)微环境,影响人们对宗祠的价值和情感形成。山水格局和农田分布基本是随着村落形成而固有的,微环境的破坏是环境破坏的主要因素,比如宗祠前广场、天井、山墙面巷道环境破坏等。

1.2 功能削弱

宗祠功能削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宗祠功能只沿袭了祭祀功能,联系宗亲和公众集会逐渐淡化。

2)宗祠祭祀功能分区严格划分模糊化,祭祀者、通引路线、牺牲摆放由外而内,轴线分布模糊化。仪式感的削弱导致宗祠功能的弱化,村民需要也使得宗祠兼具多种功能的。闽赣地区很多宗祠也据村民的需求,进行了功能拓展,比如厦门的江夏堂在延续原有的祭祀功能外,将前广场拓展成为小学,增加了学校的历史文化底蕴,与老宗祠交相呼应;漳州的王氏宗祠将厢房改建成住区,成为居祠合一的大宗祠,加强了宗祠的管理;赣州大余的左拔镇宗祠腾出前殿作为文化宣传和管理用房。功能的演化、拓展使得宗祠功能多样化。

1.3 审美变迁

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风貌良好的宗祠未经考究随意推倒,之后用红色贴面砖或水泥袋等劣质材质代替本土特色材料,比如夯土、青砖、木雕等。赣州白鹭村很多保护良好宗祠内饰都是雕刻精细的小木作,在梁枋、屋脊、柱础、雀替、藻井等部位,都出现了当地的传统木工雕刻,反映了当地的建造技术,也是传统雕刻技术的传承具体表现。很多质量较好,样貌较差的宗祠产生使得人们对宗祠记忆断层,情感认同丧失,宗祠成了建筑虚有的空壳存在。

2 基于公众参与的宗祠建筑专业认知

对宗祠建筑的保护更新不仅要针对建筑本身,还要包括其裹挟的历史文化,甚至是村民日常生活的场景复原。北大张天新教授和日本山村高树博士提出“世间遗产”的概念,认为建筑遗产的保护不仅涉及“骨架”支撑作用的建筑,还应包括“血液”丰富作用的生活气息。对历史文化建筑的宗祠来说,生活气息来源于公众参与。

于公众参与的村民角度而言,宗祠的价值体现在:

1)是地域建筑文化的集中表现,体现了地方村民的建造技艺;

2)宗祠是村民日常生活的核心节点,能带动传统文化和民俗的传承[1]。

于公众参与的专业人员而言,宗祠的价值体现在:

1)宗祠建筑携带的宗族文化是研究村落发展的深层内容;

2)宗祠的建筑风貌是村落风貌的典型体现,为保护利用建筑和村落提供了可靠素材。

3 基于公众参与的宗祠建筑保护更新策略

3.1 功能演化,满足需求

公众参与在宗祠功能上主要体现为祭祀。宗祠在功能分布上分为三块,牌位空间、祭祀空间和参与公众空间,每个空间都有严格的站位分布。从宗祠由外到内依次是参与公众空间、祭祀空间和牌位空间,祭祀过程中有引路人路线中轴贯穿宗祠,公众一般站在天井或室外,祭祀和陪同祭祀人员分列在引路线两侧,牺牲跟牌位位于主殿的中央位子。现今宗祠祭祀的规范站位和祭祀流程淡化了,村民们祭祀更为随意,公众也可以到主殿进行参观。宗祠现今是公众议会和日常生活集聚的节点空间,可以据村民、公众需求,置入宗族文化宣传、细化主殿空间、整饬天井微环境来活化宗祠的使用,激活人们对宗祠的认同感和记忆。

3.2 文化再现,活化空间

公众参与要有形式载体,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承,可以再现宗祠文化。场所感是建筑具体存在、文化附着和人们活动的集合存在,非物质文化的传承是宗祠保护更新的重要内容[2]。赣南有50类与宗祠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且都有很强的参与性和人工制作属性,比如采茶戏、木偶戏、核微雕制作等都在宗祠前广场或内殿可以举行;闽南有高甲戏、南音等传统文化活动,基本都在宗祠的戏台或内殿定期举行。举行传统文化活动可以存进村民对宗祠的价值认知,活化利用宗祠,也可以将专业人员研究的非物质遗产实质性地传承。

3.3 日常生活,复刻再现

公众参与的具体内容体现在人们依赖宗祠的具体生活。宗祠是村落的重要空间节点,为村民提供了公共交流的空间,为族亲提供了会议商讨空间,为政府人员提供了主要管理疏导空间。宗祠在空间层级上可以分为三个等级:

1)宏观层级空间,主要指从一定距离,人们通过环境的大榕树或具有象征性的宗祠屋顶,得到方向的指向。

2)中观层级空间,主要指宗祠的前广场或具有领域性的空间,对宗祠有个具体定位。

3)微观空间,主要指宗祠的天井、前廊或内部挑檐空间。微观层级空间是最容易集聚人群,引起人们驻足的空间,主要分为三种形态,缓冲空间、灰空间和宗祠内部私密空间。在宗祠内部设置适高的桌凳,种植搭配适宜的植被利于村民的生活场景复原,从而促使村民保护宗祠主动性形成,见图1,檐下灰空间是自然均质空间与人工空间分界点,由模糊宏观层级进入私密层级的界限。缓冲空间一般为宗祠前广场或左右巷道空间,为人们提供停顿、休憩与遐想角落。内部私密空间正式由宏观层级转入第二空间层级,认同感与安全感形成。

4 结语

公众参与在宗祠功能上体现为祭祀,在形式上体现为文化传承,在内容上体现为日常生活。通过功能演化、文化再现,生活场景复刻的方式,可以激活村民对宗祠的情感记忆,活化宗祠空间。本文希望为类似宗祠的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更新做出借鉴。

猜你喜欢

宗祠层级公众
新加坡的庙宇宗祠会馆建筑
公众号3月热榜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公众号5月热榜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与不可预知的祭祀效果*——论《红楼梦》的除夕宗祠祭祀与《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慷慨宗祠祭先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