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许融合发展的机理与对策

2018-11-13吴国玺王丽娜

许昌学院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许昌郑州城市群

吴国玺,刘 培,2,王丽娜,3

(1.许昌学院 城乡规划与园林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2.许昌市东城区规划建设局,河南 许昌 461000;3.中原工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城市融合是指在地理空间上相近或相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城市、城镇,由于人流、物流、信息流往来密切,城市之间通过协商、对话、沟通、交流,形成多层次合作平台及协调机构,在地域形成一个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整体.近年来,中原城市群战略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郑州市也被批准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2016年12月,《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正式把许昌纳入郑州大都市区发展规划;2017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继续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推进郑汴、郑许一体化和郑新、郑焦深度融合,加快大都市区建设”.随着郑州与周边毗邻城市融合发展战略逐步实施,作为中原城市群的核心—许昌市迎来了历史发展的重大机遇.因此,研究许昌市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探讨郑许融合发展的机理与策略,实现郑许一体化的城市融合发展,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 郑许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区域融合实力不足

《郑许一体化发展规划研究报告》提出构建郑州、开封与许昌的黄金三角区,通过强化“郑汴许”产业、人口与资源的融合发展,提升中原城市群核心区的整体竞争力和辐射力.据统计,2016年郑、汴、许“黄金三角”区域经济总量达1.21万亿元,高于中部武汉城市群1.19万亿元的经济总量,且接近经济总量约为1.3万亿元的长株潭城市群,但与长株潭融合相比,整体竞争力和经济实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1.2 区域经济差异明显

中原城市群核心区包括郑州、许昌、开封、新乡、焦作五个城市,地域相连、经济关联,构成了大郑州都市圈.但从表1可以看出,2016年大郑州都市圈中GDP排名第一的郑州市与位列第二的许昌市差距明显,郑州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是许昌的近3倍,地区财政收入是许昌的12倍之多,人均可支配收入也高出许昌8 000余元.首先,郑州市与周边城市经济指标数据相差较大,大郑州都市圈内部呈现出发展不平衡,大城市与毗邻区域“灯下黑”的现象仍然是制约郑许一体化的发展重要原因.其次,区域内城乡二元结构明显.目前,“郑许”两市城乡二元结构仍然较明显,这将不利于两市间的经济联系与协作,对两市一体化建设产生不利影响[1].

1.3 区域对外开放程度低

与东部沿海开放较早的地区相比,中原城市群开放程度明显较低[2].主要表现在区域进出口总额和贸易依存度与东部地区沿海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从2015年全国进出口总额对比来看,河南省进出口总额达738.4亿美元,居全国第10名,与前三名的广东、江苏、上海相比差距依然较大.

表1 大郑州都市圈主要经济指标

注:数据源自2017年《河南省统计年鉴》.

1.4 郑州城市首位度不高

图1 大郑州都市圈的城镇常住人口注:数据源自2016年《河南省统计年鉴》.

制约郑州城市发展最明显的瓶颈在于城市首位度不高,根据杰斐逊(M.Jefferson)提出的“两城市指数”,即用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的人口规模之比的计算方法:S=P1/P2[3].四城市指数进一步简单化了城市指数,即城市指数:S=P1/(P2+P3+P4).根据2010年和2015年大郑州都市圈城镇常住人口分析,计算大郑州都市圈的城市首位度和城市指数,2010年郑州城市首位度为2.34,城市指数为0.745;2015年郑州城市首位度为2.38,城市指数为0.756,五年间城市首位度仅上涨了0.04,城市指数仅上涨了0.01,与其他国家中心城市相比仍然偏低(图1).郑州作为河南省乃至中原城市群的经济发展中心,虽然近年来首位度稳步提高,但在区域经济中的辐射力、影响力依然偏弱.

2 郑许融合发展机理分析

2.1 郑许融合的区位优势

从区位条件来看,郑许相距89 km,距离新郑国际机场仅40 km,最近边界距离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只有6 km,地理发展环境条件得天独厚.从发展条件来看,郑州处于全国之中,许昌居于中原之中,在近年来经济联动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许昌市注重空间对接,致力于中心城市北进拓展,注重产业链接,致力于建设许港产业带[4].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郑许融合发展战略有利于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的形成,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强化“一带一路”战略,建设陆、空、网的“丝绸之路”.

2.2 郑许融合的历史基础

郑许融合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基础和规划雏形.早在21世纪初,河南省提出向南发展的设想,密切郑许之间联系,包括郑武客专等快速通道的建设、发展辐射新郑卫星城建设以及与长葛的空间对接等.在产业方面,加快许昌电子信息、电力装备等高新技术建设.城市空间、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产业链接等融合条件已经成熟,目前,必须打破“郑许”制度及行政区划的约束,开放互拥,创新郑许融合发展的新空间.

2.3 区域发展的“虹吸效应”

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虹吸效应”主要表现在产业、人才、耐用消费品消费等方面.先进地区在城市功能、区域产业体系、城市人口承载能力及人口流动、生产要素配置等将对周边地区产生强力吸引作用[5].中原城市群中郑州市的“虹吸效应”主要表现在郑州具有相对区位优势,2016年郑州市先后入选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全国首批住房租赁试点城市、中欧区域合作第二批案例地区等.这势必对许昌市的人口、经济、科技、产业等产生一定的虹吸效应.

2.4 郑许融合发展规划

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表明,缺乏统一规划将会导致区域重复建设、低水平竞争、经济发展缓慢、人口流失等后果.郑许融合的核心问题在于是否能打破行政壁垒、统一公共政策,明晰竞合关系.建议构建郑许“多规合一”规划编制平台,开展“多规融合”区域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平台负责统筹协调各部门需求,在区域发展“一张图”基础上,进行土地、空间、产业、人口、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农业布局等要素的全面对接与整合,形成多部门的多规划文本及图纸.

最终,通过强化“区域规划、多规合一”来促进郑许融合协调发展,实现产、城、人“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推进郑许融合发展,进而提升区域竞争力,促进中原城市群全域融合.

3 郑许融合发展的策略

郑许融合的实质是生产要素先聚集后扩散的动态转变,也是由量到质的蜕变.主要通过交通一体、产业一体、生态一体、城镇体系一体、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和保障机制一体等融合发展战略,人口、资源、生态协调发展,形成区域优势互补、相互支撑,实现产业高效、经济有效、生态高效的发展策略.

3.1 形成道路衔接的交通运输体系

加快推进郑许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形成以郑州、许昌客货运输枢纽城市为两大协作区的综合交通枢纽发展,力争实现郑许一体化换乘的综合客运枢纽和大型货运枢纽,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一是S225线许港快速通道建成通车.由许昌方面主导建设的许港快速通道,全长31.8 km,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时速100 km,部分路段为双向八车道,总投资3.2亿元,从许昌市区到郑州国际机场,路程约40 km.许港快速通道的建成通车对许昌及沿线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是许昌至郑州航空港,甚至是豫南地区与郑州航空港对接的主要物流通道.二是大力谋划郑许市域铁路.郑许市域轻轨是中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的骨干线路,全长59 km,线路衔接新郑机场、郑州航空港区、长葛、许昌,贯穿中原城市群郑州至许昌产业带的核心区域,建成后将有力地支撑大郑州都市圈规划发展格局.

3.2 构建“一轴双核三区”城市体系

城市融合是一个多边合作形态,不同规模的城市组合发展,可以是双核心组合城市、多中心组合城市,也可以是一主一副或是一主多副组合城市等模式.按照现阶段“郑许”城市等级情况,研究构建“一轴双核三区”的城市模式.“一轴”是指郑许纵向发展轴,依托高铁、城际铁轨、快速通道等;“双核”是指郑州中心城区和许昌中心城区;“三区”则是以鄢陵为中心的“生态养生功能区”、依托禹州的“产业转型和都市体验功能区”,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南边界至大周产业集聚区北边界的“生态物流融合功能区”.

依托综合交通走廊,强化长葛、新郑、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等重要节点支撑作用和增长极地位,推进“郑许”区域功能互补、协同发展,形成“一轴双核三区”的空间格局,打造人口、产业、城市与生态共融共荣的中原城市群示范区.

3.3 打造产城融合的区域创新体系

3.3.1 轴向带动产业连绵区域

许昌紧邻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通过高铁、轻轨等现代交通技术带动郑州、许昌两城的产业发展.从产业发展来看,河南省1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中,郑州和许昌拥有6个,占河南省数量的1/3;主营业务收入超过百亿元的工业企业共15家,许昌8家,占全省3/10;全省民营企业前十强共6家(许昌占3家).扩大轴向带动作用,发挥沿现代交通廊道节点县(市)的产业、人口集聚能力,链接临空型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构建现代特色产业发展轴.

3.3.2 加快许港产业带的融合发展

从产业关联看,郑州大力发展汽车、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许昌市重点发展以电力装备、汽车零部件为主的现代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应按照“差异布局、错位发展”原则,规避产业项目重复建设和企业间不良竞争,形成许昌与郑州合理的产业分工协作、优势互补态势[6].

优化支撑产业创新升级,依托许东新城、高铁北组团、长葛市中德再生金属生态城等“许港”特色产业区,坚持中心城市北进拓展,填实许(昌)长(葛)区域、许(昌)港(区)区域和许(昌)郑(州)边界区域,提升中心城区承载功能和绿肺功能,加快推进许港产业连绵带建设(图2).

图2 郑州—许昌产业一体化

3.3.3 构建郑许融合区域创新体系

从国际经验来看,当一座城市人均GDP突破6 000美元时,该城市已经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2016年郑州市人均GDP已超13 000美元,许昌市人均GDP近9 000美元,当前郑许一体化区域创新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郑州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探索建设中原城市群技术转移试验区,构建区域技术市场网络,开创创新驱动发展新模式.许昌方面则急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除要素瓶颈制约,发挥创新环境和行为主体之间的有效衔接,推动新技术、新知识、新要素的实施和落地.整合利用“郑许”区域内现有创新要素资源,力争打造为中原经济区科技创新增长极.

城市融合是一个动态过程,郑许一体化构建只有遵循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立足长远,协调双方利益,通过城市统一规划、完善公共政策、创新融合机制,实现生产要素有机结合,基础设施、资源环境共享共建,协同共促发展.从人口与产业、科技创新与就业、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同入手,实施就地城镇化战略、优化“郑许”城市融合空间、落实城乡人口双向流动政策,切实推动区域产业优化、经济协作、资源共享、要素流动等有机衔接,才能真正实现郑许组合城市的交通一体、人口一体、城乡一体、经济一体“四位一体”高质量发展前景.

猜你喜欢

许昌郑州城市群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初到许昌
哥哥从郑州来
哥哥从郑州来
许昌诗群
梦启郑州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许昌青春诗会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