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018-11-13彭文鼎甘肃省委党校文史教研部

新生代 2018年18期
关键词:物化知青

彭文鼎 甘肃省委党校文史教研部

相信每个读过《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系列访谈录的读者脑中都会自然而然浮现出《孟子》中这段脍炙人口的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而回顾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的治国理政之路,或许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的隽句是最好的注解: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民为木之根本,德为流之泉源,领袖的成长之路,是扎根于人民的德义之路。

“知青说”、“村民说”、“各界说”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历史参与者对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娓娓道来,讲述者那些质朴而打动人心的话语,讲述中那些历经了岁月依然令他们难以忘怀的细节,让我们仿佛看到未满十六岁的习近平从陕北黄土高原的山沟里一路走来,稚气未脱的少年成长为沉稳睿智的青年,崎岖的山路让他的步履更为稳健。领袖的励志成长之路,让人感慨引人深思,人生百年有多少个七年,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度过七年的知青岁月,没有月圆花好没有锦衣玉食,在最艰苦最贫困最贴近中国大地的地方日日劳动夜夜苦读,于有些人而言或许是困境与灾难,于有些人而言却是宝剑出鞘前的磨砺,是梅花盛放前的酷寒。

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一棵树,只有扎根大地才会根深叶茂。

“近平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这句话让人想起鲁藜的诗句:“老是把自己当成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从繁华的城市到落后贫瘠的农村,生活条件的落差往往会造成心理情绪的落差,着眼于个体,是令人难以适应和接受的,多少人在踏上了上山下乡之路后感到失落与彷徨,体会到那种将自己看作珍珠而被埋没的痛苦。未满十六岁的习近平虽然还不到插队的年龄,虽然还有留京招工的希望,虽然有关怀他的老师恳切的挽留,但他义无反顾选择了陕西延川。在临行的火车站上,面对来送自己的姐姐,他没有留下依依惜别的泪水而是长久的凝视,在他凝视的目光中,应该含有一个少年人的理想与坚毅。面对艰苦的生活条件,人畜共处跳蚤成灾的窑洞;面对繁重的劳作,挑粪收麦肩膀被磨得红肿;面对粗粝的饭食,窘迫的经济;面对不明朗的前途,不公的待遇,青年习近平没有消沉愤懑,没有自伤自怜抱怨命运的不公,“跳蚤关”、“饮食观”、“劳动关”、“思想关”,种种考验之所以没有让这个青年人倒下而是锤炼了意志磨炼了心智,是因为习近平把自己当做了黄土地的儿子。一个人或许脆弱如芦苇,然而如果有了信仰便会坚强如钢铁;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微薄如滴水,然而如果汇入大海便会永不干涸。当习近平看到陕西延川梁家河的贫困与艰苦,他心里没有对自己的遭遇感到不满也没有想方设法寻找个人的出路,而是为人民所受的苦感到痛心,想要用一己之力去改变这样的现状为人民谋求幸福安康之途。他曾解衣推食,把好一点的粮食分给老乡吃;他曾身体力行,面朝黄土背朝天,拼命干活从不“撒尖儿”;他学习经验办沼气,集中智慧办代销点、铁业社;他思虑谋划,动员群众,亲力亲为铲土、打夯、搬石头为村里建起了淤地坝。他所做的这一切,从来没有从小“我”的利益出发去考虑,他把自己做一个农民把根扎在黄土地里,人民的福祉是他心中所愿,所以他才会如此坚韧,如此自信,也才能在为人民谋求福祉的道路上走得这样踏实这样稳健。

书籍是通往理想的阶梯,知识是黑夜里导航的灯火。

“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从北京到千里之外的山沟沟,习近平随身带着的是两箱沉甸甸的书。繁重的劳动,粗粝的饭食,严酷的生活条件,这一切都没有动摇青年习近平求知对的热忱,劳动之余只要有一点点空闲他就坐下来看书,政治、经济、哲学、文学,他就着昏暗的煤油灯阅读直到深夜,在那些字里行间汲取着智慧与希望。读书改变命运,多少寒门学子十年苦读也不过是想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在当时,父亲受到严重的政治迫害,本人被划分为“黑帮子弟”,他并没有上大学的机会去改变自身的境遇,然而他依然以浓厚的热情坚持学习,那是因为,他胸怀的不是一己得失他所要改变的也并非自己的命运,而是人民的命运,是这片宽厚的黄土地上那些质朴的人民群众共同的命运。在那个年代,有人考试交白卷,得“鸭蛋”很光荣,但青年习近平却从没有受那种风气的影响,他在七年知青岁月中以书为友,不离不弃切磋琢磨,在比赛荒凉的黄土高原上,在昏暗的窑洞里,在漫山遍野的黄土中,习近平不断的读书,不断充实自己。农村的现实和贴近大地的劳作与书籍中字里行间的人类思想之光彼此互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七年的知青岁月,是习近平学与思相长,知与行合一的七年。闭门于书斋或者埋头于黄土,心中怀着人民的命运,一个少年人叩问着一条引领中国走向富强复兴的伟大道路。

感恩那片厚德载物的土地,感谢陕北质朴善良的人民。

中国中信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党委书记孔丹说:我个人觉得,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启了第四个历史时期,这是一个全新的时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期。当年和习近平坐同一趟知青专列到陕西省延川县插队的艾平同志说,七年知青经历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起点。作为“老三届”里年龄最小的知青,习近平插队的地点在全国条件最为艰苦的地方之一,而他又是在农村待的时间最长的极少数人之一。习近平在接受采访时讲到自己刚插队时也曾迷茫,他也经历了自己历练和成长的过程,没有“天生伟大”。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的升华,这不仅仅依靠个人坚韧的意志与矢志不渝的信念,也依靠宽厚如大地的人民,习近平把根扎在人民的大地中,人民也把他当做自己的儿子。延安的红色历史文化和陕北人民宽厚、质朴豁达奉献的集体人格滋养了习近平崇高的政治理念,铸造了他不变的初心。雄浑苍茫的黄土高原曾以博大的胸怀成就过转战了大半个中国的工农红军队伍,同样也接纳了许多少小离家的北京知青。淳朴善良的陕北人民把这些来自北京的知青看作是“毛主席身边的孩子”,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宽容呵护他们,手把手教给他们种地、拾柴、做饭,当年青的习近平作为“黑帮子弟”到陕北插队时,陕北老乡并不信任他、保护他、认可他的表现与作为,群众的信任让他能够入党,让他能够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让他能够被推荐上大学,这片厚德载物的黄土地和这片土地上世代生活着的善良坚韧的人民让习近平他从一个十五岁的稚嫩少年成长为充满自信目标坚定的青年,让他在领袖的成长之路上踏出了踏踏实实的第一步。感谢那位送给他一碗白米饭的老乡,感谢那个力争让他入党的乡干部,感谢那些送他上学的乡亲,感谢那片厚德载物的土地,他们当初做这些的时候或许并没有想到,那只是出自他们质朴善良的本性,而正是是他们的善良宽厚质朴热情为我们的领袖铺就了成长之路,从而惠及中华大地上每都将为人的类本质而服务。

2.2、物化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数百年来,物化现象在中西方都存在着,反映出一代代人的生活状况,而引起人们的共鸣。在近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迅速,作为工人阶级的劳动者的生活处境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这一切变化仅仅只是停留在表层之上,物化并没有被真正的消除。反而,随着社会各方面的进步,物化现象以其更隐蔽的方式存在着,并依然在危害着人类社会。现代社会的繁华景象,是靠人们的非理性消费来支撑的。不少的人们非理性消费,盲目地购买商品,但他们并不是真正需要这些商品,他们的购物欲望则是由各式各样的广告和一些不负责任的虚假宣传吸引起来的。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他们必须永无休止地赚钱,把成就感等同于金钱和消费的享乐,因而拜金主义无法避免。

就中国的市场经济而言,也同样充斥着异化现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机械化的分工忽视了个人的兴趣爱好,在一定程度上泯灭了人的个性,使得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此外,在引进市场经济的同时,我们的传统文化或多或少的遭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毒害,再加上封建主义残余的影响和浸染,人们普遍都处在彷徨、苦闷的状态之下。这一切不仅仅是因为生产力的不发达所引起的固定化分工,更突现地表现于我们当代人普遍的人文精神和价值理念方面的缺失。

因此,我们对物化问题时刻都要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和清醒的认识,并要认真的进行研究和扬弃。要消除这种发展的物化,实现人和人类社会的稳步提高,我们就必须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新措施。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路径,并能运用到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建设上面。在经济上我们要真正做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布局,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政治方面要反腐反贪,从注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公平性和更加关注民生着手,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伐;思想文化上,要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挖掘价值,尤其是有着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儒家经典文化更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其“仁爱”思想、“孝”文化以及为人处世的原则,对解决社会中存在的蔑视自身和他人生命,人情的淡化冷漠,肆意破坏自然等问题极为有用,同时对人本性的复归起到重要作用。

最后,我们要坚信物化的存在具有短暂性,而对物化的消除是必然的。然而,我们不能依赖物化的自行消解,而必须首先通过逐步发现和确证自身的类本质的存在,明确自身所具有的价值。同时,也需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一步一个脚印,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猜你喜欢

物化知青
知青岁月
物化-生化工艺处理页岩气采出水的工程实践
难忘知青岁月
知青伟大的一代青年
古木硅化处理对其物化性能的影响
物的人化与人的物化——当代舞台美术的表演
档案:一种物化的文化形态
二 知青的婚姻选择
抛物化Navier-Stokes方程的降维仿真模型
难忘的知青往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