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广州话的词汇特点

2018-11-13郑子豪

新生代 2018年23期
关键词:粤语近义词词义

郑子豪

广西师范学院 广西南宁 530299

一、方言的概况

广州话,通常指的是广州地区的方言,是粤语各方言中最为强势和最具影响力的方言,也是公认的粤语标准音,主要流行于广州、佛山、珠海、中山等珠三角地区。广东省内各地除讲本地区的方言外,人们或多或少地都会讲一些广州话。这样,广州话就渐渐成为广东省内的通用语言。[1]

二、词形与词义角度

(一)、词义相同而词形有别

广州话的词汇非常丰富,内部独有的方言词就占一半以上。广州话在与普通话同时表达同一个词义时,常常会用不同的字或自身的方言词来表达,这也是广州话词汇与普通话词汇主要的不同之处。

1、词义相同,词形完全不同

这一类词指的是表达同一事物或概念,广州话会用跟普通话完全不同的词形来表达,有的是用独有的方言词,有的是用同音词。例如:

名词:细佬(弟弟)、契爷(干爹)、老千(骗子)、寡佬(单身汉)、细路(小孩)、臊虾(婴儿)、面珠墩(脸蛋儿);

动词:返工(上班)、倾计(聊天)、挂住(想念)、着(穿)、除(脱)、食(吃)、嬲nao1(生气)、托大脚(拍马屁);

形容词:攰(累)、嚤(慢)、快趣(利索,很快)、爽手(爽快)、牙烟(危险)、嬲爆爆(气冲冲);

代词:佢(他)、我哋(我们)、佢哋(他们)、乜嘢(什么)、呢(这)、呢度(这里)、嗰度(那里)、边度(哪里);

量词:坡(棵)、旧(块)、啖(口)、扎(束);

连词:跟,同(和)、仲(还)、兼,夹(又……又……)、定(还是)、唔单子……仲……(不但……而且……);

介词:系,响(在);

副词、虚词:啱啱(刚刚,刚好)、啱先(刚才)、正话(刚才)、逢喺(凡是)、亦(也)、咪[mei35](别);

助词:咗(过)、紧(着)、嘅(的);

语气词:啫,吧啦(罢了)、啩(吧)、咩(吗)、架啦(的啦)。

2、词义相同,词形部分不同

(1)在表达某些事物或概念中,广州话是以单音词来表达,而普通话是以多音词来表达(词根相同)。例如:眼(眼睛)、鼻(鼻子)、身(身体)、孙(孙子)、咳(咳嗽)、愿(愿意)、知(知道)、窗(窗户)、蚁(蚂蚁)。

(2)用双音节合成词表达同一事物或概念,广州话与普通话所用词汇的词素存在前异后同或前同后异的情况。例如:

前异后同:家姐(姐姐)、搏命(拼命)、浪口(漱口)、闩门(关门)、颈渴(口渴)、诈娇(撒娇)、索气(吸气)、拧头(摇头);

前同后异: 老坑(老头)、仇口(仇人)、轮更(轮班)、看更(看门)、差池(差错)、起身(起床)、电心(电池)、扭拧(扭捏)。

(3)有某些词汇,广州话与普通话都是用相同的词素来构成,但是它们相互之间位置是颠倒的,例如:粤语中的“民人”,就是普通话里的人民,诸如此类的还有:收接——接收、容纵——纵容、叫哭——哭叫等等。不过,以上这些广州话的词汇已经逐渐被世人淡忘或者消失,但也有一些保留了下来并且仍在使用,如鸡公——公鸡、人客——客人、宵夜——夜宵、心甘——甘心、经已——已经……这些粤语固有的双音节词汇,都是与普通话语素顺序刚好相反。

3、丰富的多义词和近义词

词的多义现象在语言中是非常普遍的,它是语言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广州话有非常丰富的多义词,其中有一些多义词的词义范围很不固定,往往要在具体句子或语境里才能确定它的实际词义,例如:“鬼”这个词在广州话里并不像普通话那样,词义比较单一,广州话里的“鬼”是具有多个意义以及多种词性,它可以作名词、形容词、代词甚至是副词、语气词的作用。

(1)作名词(意义与普通话相同):我唔信世界上有鬼(我不信世界上有鬼);

(2)作形容词,意思相当于“奇怪”:甘鬼嘅,我支笔无端端唔见左(这么奇怪的,我的笔无端端不见了);

(3)作代词,意思相当于“谁”:鬼叫你甘靓仔(谁叫你这么帅);

(4)作副词,“鬼”通常跟“咁”连用,可以放在“咁”的前面或后面,都表示“非常”,“很”,“极”等表示程度的意思,有时可作为程度补语。例如:鬼咁肥(非常肥,肥得很)、鬼咁样衰(非常丑陋)、咁鬼干净(很干净)、靚到鬼咁(漂亮极了)。

(5)放在某些词组或者双音词中间,或在副词“好”后面,都会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例如:边鬼个整鬼乱我张台(谁把我的桌子弄乱了)、个张台好鬼乱(那张桌子很乱)。

(6)放在动词或代词“乜”(什么)后面,表示说话人对所说内容持否定消极的态度。例如:放假啦,做鬼功课咩(放假啦,还做什么作业)、你睇乜鬼野遮(你看什么看)、乜鬼野来噶(什么东西来的)。

在广州话中,像这类词义不固定的多义词还有“死”、“晒”、“巴闭”等等。

广州话除了有非常丰富的多义词,也有相当数量的近义词,而且有些近义词在普通话里是没有的,它们区分得很细致、生动,从而使整个语言系统更加丰富严密,表达效果也更加准确生动。如:“打”这一动作,根据其方式,对象、感情色彩,心理状态等的不同就区分出“锤”、“抌”、“蹬”、“摷”、“挞”、“掴”、 “嗦”、“凿”、“砌”等多个近义词。除了近义词外,广州话里也有不少数量的同义词,如:“小孩”一词,广州话里有“细路”、“细路仔”、“细蚊仔”、“细佬哥”等等;“婴儿”一词,广州话里有“B仔”、“阿B”、“伢仔”、“臊虾”等等。

三、造词角度

造词指的是创制新词。它是解决一个词从无到有的问题。[3]广州话里词语的造词法大部分也跟普通话一样,但也不乏自身独有的特色。

(一)大量的外来音译词

广州话包含着丰富的外来文化,这里的外来文化主要都是受到英语的影响,即是语言接触的结果。传教士对文化的传播、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移民杂居甚至是战争缘故都会导致相互之间语言的接触,而相对于汉语其他各大方言区,广州话与英语接触要更加频繁甚至是达到了融合的地步。因此在造词法的摹声法里,广州话中存在大量的外来音译词。例如:

ball 波(球,特指足球)、book 卜位(登记;预订)、cut 咳(中断)、face 飞士(面子)、fail 肥佬(失败、不合格)、last 啦士(最后的)、park 泊车(停车)、size 晒士(规格、尺码)、spanner 士巴拿(活动扳手)等等。

虽说普通话里也有许多英语的外来音译词,但是数量远不及广州话,而且普通话的这些音译外来词基本上都是由广州话传入。例如:taxi 的士、bus 巴士、store 士多、sandwich 三明(文)治、fans 粉丝、modern 摩登(时髦的)。

(二)动物出现的几率颇高

在广州话的词语里,我们不难发现,有许多词语都是以动物作为词素来造词。人们常常会用某些动物来指代、借喻或暗示某些人或事情,地方特色十分鲜明,感情色彩十分丰富。[4]十二生肖中的动物出现较多分别有“鸡”、“狗”、“牛”、“猪”,便可得出,这几种动物在广东人的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而可能是由于“兔”和“羊”这些动物主要来自北方,所以在广州话的词语里,它们出现的几率很少。

鸡:走鸡(错失好机会)、老鸡(老练、老成)、叫鸡(召妓)、腾鸡(拿不定主意而手忙脚乱)、偷鸡(偷懒)、吹鸡(吹哨子;集合;带头)、小学鸡(小学生)、失魂鸡(比喻心神不定的人)、静静鸡(静悄悄)、鸡啄唔断(啰嗦说不停)、鸡毛鸭血(弄得鸡犬不宁);

狗:狗窦(乱七八糟的窝)、癫狗(像疯狗那样咬人)、狗仔队(追明星的娱乐八卦记者)、跟尾狗(形容小孩缠人)、狗咬狗骨(自相残杀)、霎熟狗头(嬉皮笑脸样)、狗屎垃杂(乱七八糟的东西);

牛:牛一(生日)、牛精(野蛮)、牛颈(倔强固执,不听劝告)、牛王(不讲道理的人)、黄牛党(炒卖球票、车票的人)、牛肉干(交通罚单)、骑牛牛(小孩游戏)、牛高马大(高大健硕);

猪:猪唛(形容愚蠢)、懒猪(懒虫)、猪头柄(形容傻乎乎的人)、咸猪手(指男性对女性实施“袭胸”的手)、卖猪仔(旧指唐人卖到海外做苦力)、剥光猪(脱光衣服;被抢得一干二净)、烂训猪(指爱睡懒觉的人;睡得很死)。

其他动物:出猫(弄虚作假;赌场出千骗人)、水鱼(王八;形容容易上当受骗的人)、虾人(欺负人)、蛇王(经常偷懒的人)、老虎乸(形容凶恶的女人、泼妇)、软脚蟹(腿发软)、咸鱼翻生(指没有希望的事情却峰回路转)。

四、构词角度

构词指的是词的内部结构问题。它的研究对象是已经存在的词。[2]在广州话与普通话构词法的对比中,都有或多或少的区别。在重叠式这一构词方式中,无论是广州话还是普通话,都存在许多这一组合方式的词汇,但广州话词汇在这一方式上,与普通话所形成的区别较为突出。

(一)ABB式

在广州话中,三个字的词里有两个相同的重叠字出现,这些词语大多都是形容词,它们都有着十分鲜明的方言特色,而且它们通常是以一对反义的形式来出现。例如:黑妈妈(黑漆漆的)——白雪雪(白净净的)、光脱脱(光溜溜的)——毛神神(毛发浓密)、肥腾腾(肥胖)——瘦蜢蜢(形容人瘦得像蚱蜢)、长濑濑(过长)——短切切(太短)、乱糟糟(乱成一团)——齐辑辑(整齐的)、扁踢踢(扁扁的)——圆碌碌(圆圆的)等等。

在普通话中,虽然也有以构成反义的方式来形成的词语,但是数量远远不及粤语。而且,上文已提及,广州话里存在大量的近义词, ABB式的词语里也同样存在着大量的近义词。例如:

形容黑色或光线暗的ABB式词语有:黑妈妈(黑漆漆的)、黑擝擝(形容黑暗)、乌卒卒(黑得好看);

形容白色或光线亮的ABB式词语有:白雪雪(白净净的)、白碰碰(白茫茫的)、白朦朦(一片白)。

以上两组词语在内部不但能构成近义词,而且两组词语之间相对应的能构成反义词,如“黑妈妈”与“白雪雪”、“黑擝擝”与“白碰碰”,它们相互之间都能构成反义词,这种方言特色在普通话的词语里是没有的。像这样的词语还有:

形容稀疏的:疏寥寥(不密)、疏冷冷(很稀疏)、疏零零(稀疏的样子);

形容稠密的:密实实(挤得紧紧、严实)、密扎扎(十分稠密)、密质质(密密麻麻)。

广州话里还有一类ABB式的词是以名词为词根,后面带着重叠的部分,而且重叠部分多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主要起着说明的作用。例如:手多多(小孩子老爱动东西)、头缩缩(蔫了,无精打采)、口疏疏(嘴快;好传话;不守秘密)、心思思(老是想做,念念不忘)、牙斩斩(自负能说)。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这类ABB式词语的词根基本都是以人体的部位或器官来充当,其中以“眼”和“口”为词根的词语尤为丰富。例如:

眼甘甘、眼光光、眼耷耷、眼凸凸、眼励励、眼碌碌、眼眨眨、眼矇矇、眼反反、眼坦坦、眼睁睁;

口疏疏、口痕痕、口寡寡、口花花、口多多、口哑哑、口窒窒、口淡淡、口擘擘、口轻轻。

(二)AAB式

这类词语虽然在普通话也有出现,但是数量和种类依然没有广州话丰富。

①衬词+衬词+动词:扎扎跳、巴巴闭、葸葸缩;

②衬词+衬词+形容词:佮佮掂、立立乱、湿湿碎;

③形容词+形容词+名词:好好眼、阴阴嘴、急急脚;

④形容词+形容词+动词:密密倾、浮浮浪、慢慢行;

⑤象声词+被修饰词:卜卜脆、卜卜斋、叭叭纸。这类也有直接描写声音的象声词:泵泵声、咕咕声、啧啧声。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广州话与普通话的词汇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相似之处的同时,广州话也有自己独特的词汇特点,这些特点都带有很浓厚的方言特色,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广州话盏鬼(有趣)的一面。随着广州话乃至粤语的发展,这些特色词汇将被继续保留传承下去,不断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广东人,成为粤方言独具特色的一部分,在未来的日子里,让粤语继续发光发亮!

猜你喜欢

粤语近义词词义
在湾区时代下粤语的传承与保护
“诛”的词义演变及其在古籍中的释义
怎样辨析近义词
如何学习掌握古代汉语词义*——何九盈先生《古汉语词义丛谈》评介
西行学院成语班
根据认知语义学浅谈英语单词记忆法
《讯飞输入法》粤语直接翻译为普通话
找找近义词
粤语对话庄文强 如何平衡双雄故事
陈小春发长文怼后辈不尊重粤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