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任延庆
——原郑大革委会副主任
2018-11-13李学龙卢氏县双龙湾镇初级中学河南三门峡472200
李学龙 卢氏县双龙湾镇初级中学 河南三门峡 472200
任老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是拥护社会主义的,是“过来人”。见到任延庆和现在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他会说,好好练字,多读书,想做生意也要努力。汽车我也有,没有什么特别感觉。我有很多朋友,你可以见见家里的吴永新阿姨。我有照片,很多照片。
跟任老相识是201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一位老人。聊的投缘,后来被任老邀请到家里。还有教育厅的吴阿姨在家。彼此交流,相互了解。后来就认下了这个“任伯伯”。任伯伯非常健谈,聊到毛主席,聊到江青,聊到社会主义,聊到中国共产党。人看起来很年轻,一直提到自己64年的事情。我们算了一下他的年龄,他说快七十多了,八十了。
是的,任老没有错。他是一位历史人物。应该被大家记住。虽然一谈论到他和他的事迹,大家都悄悄的“嘘”了一下。因为他把敢去揪原省委书记吴芝蒲。冒充清华井冈山红卫兵,被认出,当场扭送军区,照相。印发数千份“活捉冒牌驴”传单,像雪花一样散发。到现在还有人以“老冒”称呼任延庆。王培育镇压学生。任延庆带领学生在文科楼前高喊“打到王培育,枪毙王培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6.18事件。
1967年11月1日郑大革命委员会成立,任延庆任副主任。飞机撒传单,气死党言川。党言川当了郑大革委会主任、滑县副书记。可是毛泽东去世后,党言川成为阶下囚,因为“造反罪”。任延庆也是这样,当了一个县委书记,也因为“造反罪”有了十几年的牢狱之灾。有一个组织叫做郑大联委。党言川也是事情的主要参与者,后来毛主席秘密接见了党言川。可是党言川已经不在了。只有任伯伯能给我们讲当时的故事。他没有多说,也没有直接的说。只是说了一些关键的人物和自己的感受。“我做监狱15年啊”,看来任伯伯对这些事情的情怀很深。但他又不是一个看不开的人,说完还能云淡风轻的说,这些都是过去的事情了。
任伯伯还谈到了习主席,说主席年轻,但是还是比较佩服的。也没有刻意的去说主席的短。总之是希望自己的国家越来越富强了。从主席执政这么多年来看,他老人家还是比较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对新中国的老前辈还是非常敬仰的。鼓励我多读书,多学习马克思主义,还赠送我一本《旗帜》,血红的背景上面,醒目的印刷着毛主席头像。任伯伯说,我是历史系教授,还是博士生导师,自己的很多学生都在大学教书。我可以把他们的联系方式写给你。我委婉的拒绝了,还是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脚踏实地的研究出来些实际的东西。来丰富自己,完善自己。虽然选择的是贫困山区,但是,只要认真努力,肯付出,肯奉献,一定能够有所作为的。
任伯伯浓眉大眼,个子不高,很健谈,思路清晰。去过很多地方,话题也比较多,我是听得多,说的少。回到卢氏,没有向外人提起这件事。一年后,有点想念这位可爱的“老头儿”了,跟我爱人说起这些,她不是很相信,于是在卢园广场,跟任伯伯通了电话。他电话里面说我有机会会到卢氏那里去看你的。我说曾经有为国务院总理资助过这里的学生。他问我是不是李先念,回来回去查了查资料,是陈云总理。也许他对李先念总理记的比较清吧。
任伯伯也许一辈子就是那个郑大学生,那个冒充清华红卫兵,被活捉,照相发传单的笑料。也许有人说是他比较厉害,组织能力比较强。也许有人说只是一个小人物罢了。这些都是历史,这段历史虽然不说,但是很多人多多少少是知道一点的。说的任延庆,肯定会想起文化大革命,会联想起来毛泽东主席。
我的人际关系学老师王鸿政,他是毕业北京师范大学的,对这方面比较感兴趣。好像保存了一些视频资料,记录了当时混乱的场面,我也没有见过。可是我见到任延庆本人,还了解了一些他的朋友。我觉得应当客观的评价任伯伯。不应该嘲笑他,也不应该否定他。
和任伯伯聊的比较投机,大家比较开心,我说我们可以做一个“忘年交”吧,任伯伯怔了一下,后来表示默许。这就跟我的任伯伯结下了不解之缘。了解结束后,任伯伯送我一本书,无以相送,就购买了两瓶泸州老窖,送给老人。
关于任延庆的评价很多,说他是反革命,骂他,嘲笑他。但是我觉得任伯伯还是非常有正义感的。并且是敢出头,敢伸张正义。不害怕权威。
在网上看到2014年5月任伯伯以原郑大革委会副主任身份参加许昌市建安中学十七年校庆。觉得他真是名如其人,心态很年轻。
虽然任延庆只是一个小的角色,也犯了一些错误,但是要客观的看待历史,尊重历史。文化大革命是毛主席发起的,本意是好的。只是后来变了味道,还遭到很多人的强烈反对。郑州大学就是其中一个代表单位。
敢于直面错误,批评错误。是一种值得学习的品质。文化大革命可以说是历史上的一个错误。王培育也犯了错误。任延庆就是一个不害怕权威,不害怕危险,勇于指出别人的错误的一个例子。灵机一动,虽然闹了笑话,可是还是挺可爱的。很多人都觉得他亲切。能有幸结识这样一位人物,很有意义。回忆起这次相识,仍然觉得梦像一般,自己碰到了历史人物,时间久了,害怕忘记,撰写此文,谨以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