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发展笔谈—云南民族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探索
2018-11-13徐楠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6505000
徐楠 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6505000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现代旅游文化活动已经从传统“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游向以文化为核心的生态旅游、文化娱乐、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等个性化、品质化、时尚化、高端化转变,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把旅游文化产业纳入国家战略,作为开展经济竞争、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输出本国价值取向和文化观念的重要途径。
民族文化与旅游业“相融共生” 发展既是一个目标,又是一个产业发展的方向,这其中重要的是要破解文化的内涵,深刻理解文化进入开发领域后的资源特性,真正发挥文化在产业领域灵魂和支撑的作用。之所以把民族文化与旅游业并提,是因为在现实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中两者脱节的现象十分普遍。实际上,文化产业与文化旅游在很多统计和学科的划分中几乎是等同的,之所以将两者并提,是有鉴于在大多的民族文化旅游中没有注入产业及产业链的概念。这里的核心词“相融”、“共生”非常重要,也是这两个领域能够链接的关键。“相融”强调的是在文化资源开发中寻找两者的特性和共性;而“共生”强调的是在文化的符号消费中借助文化产业的创意和内在逻辑的延伸,生发出一系列的既有民族性、又有时代性的文化产品。
一、文化与文化产业
(一)文化及其定义
泰勒对文化的定义:
最早对文化定义并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泰勒,他在《原始文化》“关于文化的科学” 一章中说:“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
而在我看来,文化是人类适应生存环境中创造的、为人们所共享的社会成果,由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构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文化有内涵和外延的不同,有层次和结构的划分,但在文化中真正起作用的是精神层面的心理文化,包括价值取向、观念意识、思维模式、审美趋向,构成文化的核心,具有群体性(民族性)、稳定性(传续性)、象征性(符号性)、时代性等特征。文化的本质特征和阶段性成就叫“文明”。
(二)文化产业的定义
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二十世纪初。最初出现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它的英语名称为Culture Industry,可以译为文化工业,也可以译为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影响了人民对文化产业的本质把握,不同国家从不同角度看文化产业有不同的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如下: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从文化产品的工业标准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角度进行界定。而文化产业也可以理解为:为了满足人类娱乐、休闲、健身、求知、审美精神和智力需求而产生特殊产品提供场地、环境服务及组织活动因而获取利润的各种合法行业的总称,是能够为人们提供精神产品和服务的行业。文化产业的本质就是人类精神成果的商品化、市场化和规模化。文化产业有四个要素:资源、资金、市场、人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由此可见,发展文化产业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利用文化产业自身要素,二是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的导向性。
二、民族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相融共生发展基本路径
近年来,我国出台相关文件政策引导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并通过财政手段给予相关企业扶持。2009年8月31日,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文化部、国家旅游局.中国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政府信息公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已经迈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2015年,云南制定印发了《云南省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创造性地确立了“金、木、土、石、布”五位一体的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发展体系,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继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后,201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再次强调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拥有十几个跨境民族的云南,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上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人文交流中心的道路上,尤其要抓牢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机会。
(一)内容整合
旅游与文化产业相融共生的第一个方面是内容的整合,要破解旅游和文化产业价值和文化意义的逻辑关联。这种整合型产业融合是将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价值链解体,然后将二者的核心环节进行重组,形成一条全新的价值链。其中最为值得一提的是“清迈模式”,泰国是实施和开展“一村一品”规模较大、成效较显著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后的2000年,泰国学习和引进日本“一村一品”的经验,重点开发乡村特色文化产品,并将其与旅游业和出口创汇直接联系起来,通过“一村一品”与当地乡村社区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开发相结合的方式,使得独具特色的泰国民族民间手工艺从乡村走进了城市,从泰国走向了世界,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泰北、泰南、泰东北三大地区长期落后的乡村贫困状况,泰式“一村一品”也使得泰国由一个以传统农业为导向的国家开始发展成为东南亚国家中居于领先的文化创意强国。它采取的主方式就是整合乡村、手艺、产业三大部分,并通过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方式,最终构建起多元互动的乡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格局。手工艺商品销售的两大渠道:一是大型的专业展览;二是活跃于日常生活的生动活拨的民间集市,包括每日都有的夜市以及不定期举办的赶集或节庆展销。它的特点是依托乡村民间手工艺的这一“品”,扩展延伸到演艺、农家乐餐饮、乡村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等产业上来,有效整合发展“一村一品”面临的难题,整合村落的各种资源,以点带面,促进手工艺和乡村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
内容上的整合,其实就是一个村庄依靠重点发展的对象,将其进行优化发展,另一个村庄发展也是如此,这些称之为“点”。最后,多个村庄形成固定的发展模式,将这些发展模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面”,而连接这些点的条条框框称之为“线”,也就是说,内容的整合就是“点”“线”“面”的结合。
(二)形式整合
旅游与文化产业相融共生的第二个方面是形式的整合,要在文化产品生产展示与旅游景观景点的对接上打通各个关节。典型案例是观光农业,国内学界认为观光农业是人工设计的一门农业艺术;是农业与旅游业之间的交叉性产业;它界于农业与旅游业之间,但是更倾向于旅游业。它主要依托农业和农村,利用农业生产活动和农村生活场景、山水田园风光和农村特有的文化资源,以地域自然秉性为基础,以人文积淀为中心,包括历史遗迹、民居建筑、生活态度(精神面貌、文艺演出、体育活动)等。它的市场前景广阔,该产业目前在法国、德国、美国、日本、荷兰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发展较好。比如美国的乡间艺术——巨型庄稼画,美国著名的大地艺术家——斯坦·赫德,他以深褐色的土地作画布,以红花草、青草、各种花卉和农作物为颜料,画笔则是自己使用的拖拉机、犁和修剪枝叶的机器,在农田里“种出”一幅幅生机盎然的“庄稼画”。画面大小从几英亩到几十英亩,人们从高山或飞机上可以领略到它的艺术魅力,每年吸引大批国内外游客参加观光农业旅游。
观光农业新的发展方向是文创农业,将传统的农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借助文创思维逻辑,将文化、科技与农业要素相融合,这便是文创农业。它是单纯以文创农产品的开发与种植的农场,它以文创农产品的种植为主要功能,通过批发文创农产品作为盈利手段。它的规模可大可小,主要目的为提高传统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为文创农产品消费者提供丰富的消费产品。
(三)企业整合
旅游与文化产业相融共生的第三个方面是企业的整合,合作机制与体制的创新。尽管旅游企业与文化产业两者之间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在现实中两者是相互渗透的,必须要打通两者之间的关联,这种属于渗透型产业融合。渗透型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是选取旅游产业或文化产业的价值链环节中的某个环节,使之渗透到对方产业的价值链环节中,从而形成文化旅游产业或是旅游文化产业等新产业。根据渗透的方向性原则,该种融合发展模式既包含旅游产业向文化产业渗透发展模式,也包含文化产业向旅游产业渗透发展模式。比如有一些动漫的周边设计,这些都属于动漫产业的延伸性产业链条的一部分,当然,这些产品同时也会成为商家的必争之地,因为它的营销利润空间非常大,他们通常会选择优质的其他企业公司进行合作,如网络动漫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就是渗透型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
三、云南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对策与思路
(一)云南发展旅游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
1.云南旅游文化产业有一定的基础,起点高,但同时合理规划,正确布局的任务也很艰巨;
2.云南的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但是很多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真正遵循民族文化设计的旅游文化产品不多;
3.云南的旅游文化产业结构单一,很多文化产品雷同现象严重;
4.云南民族文化旅游市场监管不到位,政府法律规范条例等文件不完善。
(二)对策与思路
1.加强顶层设计,围绕“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和《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做好文化旅游产业规划,构建完善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
2.结合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深入研究,设计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旅游产品,做好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和设计;
3.发展多样化,差异化的云南民族文化产业结构,做到“你有我优,你优我特”的发展思路;
4.围绕旅游活动,加强文化创意创新产业;
5.完善政府职能,结合政府文件政策的扶持,以文化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
结语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同时也是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旅游和文化的有机结合就是旅游文化产业。围绕“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和《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所订的目标,做好地区规划,按现代产业的视角和开发利用方式做好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至关重要。
融合发展即相融共生发展,它的核心就是:第一,内容的整合,包括文化价值和逻辑意义的关联;第二,形式的整合,包括文化产品生产、展示与旅游景观景点的对接;第三,企业的整合,包括合作的体制机制创新。因此,云南应当充分认识到自身民族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合理利用这些资源,把握好与旅游业相结合发展的度,实现云南民族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