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娱乐谈话节目《康熙来了》的叙事模式
2018-11-13龙红宇重庆大学新闻学院401331
龙红宇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401331
2016 年1月7日,《康熙来了》在播完最后一期之后,这档播出长达 12 年之久的综艺节目宣告退出电视舞台。《康熙来了》于2004年1月5日开播,迄今为止共播放了2000多集,经由电视、网络等媒体传播, 成为华人电视圈最受欢迎的娱乐节目之一。作为一档谈话类综艺节目,《康熙来了》每期的嘉宾以知名艺人、热门新闻人物甚至是台湾政坛人物为主,节目的内容主要是揭秘名人鲜为人知的或被人所误解的一面加以探询,而其他台湾综艺节目的形式则更多是以游戏、模仿、大众参与等为主以产生娱乐效果。
与故事类谈话节目相比,娱乐谈话类节目的叙事相对“脆弱”。《康熙来了》等节目在台湾电视圈异军突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娱乐谈话类节目也将故事性作为了吸引观众的法宝,强调谈话节目的戏剧性,充分挖掘和展现故事冲突,突出谈话节目的情感张力,从而激起观众自己的“人生故事”。
一、《康熙来了》的叙事元素
(一)主持人差异化搭配
主持人是谈话节目的核心所在,个性化是其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读书人”蔡康永以深刻的学术背景从事娱乐节目,主持风格冷静睿智;“八卦女”小s在娱乐圈摸爬滚打,熟悉明星生活,主持风格直率搞笑,助理主持人陈汉典不计形象的演出,擅长跳舞模仿。在访问明星时,小s 喜欢“硬对硬”的直接问法,而蔡康永擅长迂回提问,旁敲侧击。因此在访问中,小s“放冷箭”逼问嘉宾,蔡康永接话后,看似“批评”小s,实则迂回配合提问。这样的方式既能缓解嘉宾情绪,让其有台阶可下,又抛出了辛辣问题,让观众看到主持人与嘉宾间的博弈,提高了节目可看性,保证了收视率。
(二)“名人”、“大咖”嘉宾团队
除了主持人之外,嘉宾也是节目的重要组成,《康熙来了》的嘉宾基本上是由大牌明星、通告艺人及部分作家和政客组成。节目形式分为人物采访和话题讨论,当有大牌明星参与时,节目基本上采取一对一的人物采访形式,早期的“康熙”是采用这个模式,利用“明星效应”引起受众的注意。但后来观众面越来越广,问题也就越来越辛辣,大牌明星们只有在宣传期才愿意上《康熙来了》。所以现在的节目通常采取话题讨论式,由6个左右的通告艺人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讨论,通告艺人虽然不比大明星有广泛的粉丝追捧,但是他们大都多才多艺、口才好,搞怪没有包袱,比较受青睐。
二、《康熙来了》的话题选择及谈话氛围
(一)多样化的节目话题选择
由于娱乐类谈话节目中嘉宾选择的限定性,决定了嘉宾资源的有限性,因此,如何丰富谈话资源,最重要的是话题的选择,《康熙来了》主要是以幽默、冲突、猎奇为噱头的话题。同时由于谈话节目是以主持人和嘉宾间对话为主,话题的选择也会直接影响到节目质量的好坏。据此设计了很多节目主题,并依据收视情况,将部分主题办成一个系列,如康熙动物诊疗室、搜查明星的随身包。虽然明星是吸引观众注意力的法宝,但随着他们参加的访谈次数越多,很多故事便不能再给予观众新鲜感,所以节目组就选择了能带来全新信息的主题,如妆的主题。明星的卸妆节目恰好的利用了受众好奇心,满足了观众们的猎奇心理;而探访明星家的专题,节目工作人员进入到艺人的家里,让观众们能更加了解明星的生活。这些有趣的选题能让节目展现冲突性,具有悬念的结果也会更让人期待。
(二)轻松幽默的谈话氛围
谈话节目中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管是主持人、嘉宾还是参与观众,首先是要善于为节目营造出一个适合相互谈话的氛围。有些刚出道的新人在上节目时会显得很生涩、紧张,这时候,蔡永康和小s就会主动将话题抛给他,并用一些玩笑话来缓和嘉宾的紧张情绪,另外,《康熙来了》节目采用录播形式,所以嘉宾在节目中可以畅所欲言。谈话节目与新闻节目不同,在后期制作时不会加入旁白、画外音等声音语言,所以主持人在现场的即兴串词、嘉宾们的回答以及键盘师的音效之类的直播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节目中增加声音效果可以渲染气氛,还可以增加收听的吸引力。
在后期制作特效时,制作人员会给主持人和嘉宾加上一些旁白,如“尴尬”、“糗”等字,或在脸上加上一些颜色,又或用巨大的粗体字和标点符号将主持人和嘉宾有议论点的突出语言打在屏幕上制造喜剧效果,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让受众在观看节目时可以快速抓住节目的重点。
三、结语
许多媒体在面临激烈的商业化竞争时,以追求高收视率作为节目制作的终极目标,就难免会出现迎合观众低俗趣味的现象,内地也有模仿《康熙来了》的娱乐谈话类节目,但受某些因素影响,节目效果大打折扣。虽然《康熙来了》现在已经停播了,但这档综艺类谈话节目生存了12年之久,那么其节目本身肯定有许多出彩之处,在上文中也可以知道其具有特色的叙事模式是这档节目成功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