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体育运动风险的防范机制及策略
2018-11-13索朗白姆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索朗白姆 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公众对健康问题更加重视,并不断增加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大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体魄、坚毅的品质对教育质量产生很大影响。但是,随着体育锻炼内容丰富性、形式多样性的提升,运动风险系数也不断增加,这种安全问题的发生对国家、学校与家庭都是很大的损失。基于此,深入研究高校体育运动风险的防范机制及策略,具有重大积极意义。
一、高校体育运动风险防范机制
1.识别机制
风险识别指的是人们为了避免发生事故,借助各种方式提前掌握各种风险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各种风险进行损失评估及分类,然后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一般来讲,识别风险,需要借助分析与感知等方式完成。识别风险通常涵盖两个步骤:①风险感知。风险感知是借助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了解,判断体育运动中是否存在风险,是风险判断的基础。②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指的是高校对引发风险的各种因素进行细致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可最大限度降低各种运动风险的发生。由此可见,风险分析是高校体育运动风险识别机制中的核心内容。
2.评估机制
评估风险指的是借助统计形式掌握风险发生之前或之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各种运动风险对学生人身安全、生活及学习等带来的损害,以图表格式清晰地展示出来,推动善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为预防运动风险发生率的降低提供依据。一般来讲,评估高校体育运动风险的步骤有四个:①风险发生时段及发生类型分析。②风险损失与影响分析。③风险出现几率分析。④风险防控方案分析。
3.预防机制
高校借助分析与评估体育运动风险,就可明确风险的发生后果、发生概率、风险影响、发生时间、风险类型等。在此基础上,高校还应采用针对性的风险管控方式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监管。通常情况下,高校预防体育运动风险的原则是减缓为辅、规避为主,努力把各种运动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高校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要想有效避免各种风险,就应有针对性地设计预防风险诱因出现的解决方法与手段。学校应指派充足的经费、物力、人力等进行运作,甚至一些学校将那些危险系数很高的运动项目取消掉,比如高低杠、跳马等,这就有悖于国务院提出的高校应全面实施体育项目教学的初衷。因此,高校应以积极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制定体育运动风险预防措施:①安排专人为学生举办运动安全知识讲座。②教师应在教学中增加体育项目动作示范次数,并教会学生预防运动风险出现的方法。③教师应教会学生运动风险发生时的自救方法,并督促学生经常练习。④安排专人加强管理体育场地与运动器械,及时做好维修与风险排查工作。
4.应对机制
应对风险,指的是高校通过在发生风险之前或之后制定有效的对策以实现大幅降低风险发生率目的的一种措施。具体来讲,高校制定的运动风险应对机制,应涵盖以下几点:①经常性组织体育教师参与各种安全知识学习活动。②校医室应安排专人主管急救事件。③依据各种运动风险的特点及危害,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方案。③风险出现后,应有专人负责及时处理问题,妥善安排相关学生及其家人。
二、高校体育运动风险防范策略
1.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是在分析风险情况的前提下,主动拒绝或放弃实施,不做相关事情,从而规避风险的发生。教师将规避风险策略应用到高校体育运动中,完全能够比边一些严重事故的发生。在实际的体育运动中,大多数环境风险可借助规避风险的方法有效避免。比如,体育场地、恶劣天气等对体育活动产生有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应停止体育运动,并且在学生有特殊情况或疾病的情况下,应劝阻学生暂时不要参与运动,利用这些方法就可大幅降低体育运动风险等级。需要注意的是,高校体育教师在运用风险规避策略的时候,应对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评估,不可为规避风险而剥夺学生运动权利。
2.风险防控
风险防控是有效降低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风险的关键措施,这就需要从学生与学校两方面入手。具体来讲,学校应确保体育设施的正常运作,并张贴安全公告,以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增强教师对教学秩序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将应急处理运动损伤及自我保护知识普及给学生,并且提升校医紧急救护的意识与能力;新学期开始,学校应及时测试学生体质,建立完善的学生健康档案,及时而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同时,学生也应积极增强自身安全防范意识与能力,主动学习各种自救逃生及安全解救技能与知识,经常性训练教师交给的自救方法与运动技能。
3.风险保留
风险保留是高校体育教学中处理运动风险问题的核心措施,可有效降低各种损失,通常可划分为部分自留与全部自留、被动性与主动性等多种类型。例如,体育设施的丢失与维护、运动场地损耗等,都应由高校全部、主动承担;大学生在参与比赛或体育训练中因个人原因引起的伤害,则由保险公司担负主要或全部赔偿,余下部分由学生与学校共同承担。
总之,制定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及防范策略,是确保高校体育运动顺利、高效、安全开展的基础与保障,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条件。因此,高校体育应全面了解当前体育运动中的各种风险因素及其危害性,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应对与防范措施,最终确保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及育人质量的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