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吃喝玩乐”里探索惠农之道

2018-11-13■吴

党的生活(江苏) 2018年6期
关键词:援疆村官农户

■吴 恬

“做竹筒饭,磨豆浆,埋锅造饭,钓龙虾,浑水摸鱼,本周活动火爆开团。”

“今天又给大家找到一个采摘的好去处。”

“我们的玺桃和百合都很漂亮,明天送货,要的亲可以下单啦!”

……类似这样“好吃、好玩”的状态,是这两年来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大学生村官王薇朋友圈的日常。自2016年4月她号召全镇大学生村官成立雪堰至诚农业休闲观光服务部以来,她的团队已累计接待游客3万余人,实现销售300多万元。其中帮助农户销售茶叶、水蜜桃、橘子、太湖三白、雅浦黄酒等特色农产品约100万元,带动农家乐餐饮和住宿约200万元,带动就业50余人。

创业缘起:卖不出去的橘子

说起团队的创始,不得不提2014年的秋天。那年雪堰雅浦的橘子大丰收,产量400万斤,比往年增长了一倍还不止,但到最后10天,却仍有90万斤滞销。后来,是在媒体的帮助下才勉强挽回了一些损失。这次滞销事件,让她深深地感受到了农户在与市场周旋时的无力,她觉得必须想办法突破这种困境。

王薇所任职的潘家村位于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地处太湖之滨,有7.6公里的湖岸线,环湖沿岸群山连绵,中华孝道园、嬉戏谷、龙凤谷滑雪场等特色主题公园林立,果园四季飘香,有雅浦千亩橘园、谢家千亩桃园、城西千亩梨园、夏庄千亩葡萄园、南山千亩茶园,旅游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这些资源各自独立运营、缺乏有效整合,未形成整体的旅游品牌,对农产品销售的带动作用十分有限。

王薇觉得,如果能把这些孤立的资源串起来,形成有吃、有住、有玩、有购的一个完整产品链,那就有可能把老百姓廉价的水果贩卖,变成体验式的水果采摘,甚至是发展特色乡村游,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打响当地旅游品牌。

稳扎稳打:做乡村游的“网红”

王薇是个急性子,更是个行动派。在此之前,她已有过成功创业的经历,在镇上村官中是个“领头羊”。当时,她把这个想法和镇上的其他几位大学生村官一说,大家一拍即合,说干就干。

从2015年4月开始,他们分工协作,联系各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各类果农、有特色的农家乐饭店和景点资源,并反复踩点、研究各条旅游路线的可行性。镇领导也很支持他们的做法,免费提供了办公场地和办公用品。2016年4月,雪堰至诚农业休闲观光服务部成立,并在常州武进城西回民村设立了乡村旅游游客接待中心,迎来了第一批游客。

接下来的几个月,乡村游出乎意料的火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组织和接待了近40次大小旅游团,接待人数接近5000人。王薇的团队也逐步找准了定位,形成与传统旅行社的差异化竞争。

首先,与传统的旅行社相比,至诚最大的优势在于熟知乡情、村情,能做好乡村游深度挖掘。他们的旅游产品贴合雪堰春赏花、夏摘果、秋品鲜、冬滑雪的特色,一年四季不重样:三月植树、赏桃花;四月采新茶、挖竹笋;五月采小番茄、杨梅;六七八月摘仙桃、采梨子、摘葡萄;九月开湖品湖鲜;十月挖山芋采橘子;年末滑雪。再结合土灶埋锅造饭、喂食奶牛、摸鱼抓虾这些项目,独特的农事体验和生态农产品销售成为至诚的金字招牌。

其次,至诚的团队成员构成形式灵活。核心成员是包括王薇在内的4名大学生村官,分别负责前期的活动策划和项目洽谈、方案制作,团队接待和行程讲解,微信公众号的维护和公司财务。除此之外,全镇各村年轻的团组织书记和妇女主任都是至诚团队成员,他们还聘用熟悉雪堰本地特色的农村青年、常州大学城和武进职教中心的学生做兼职导游。由于大部分都是周末团队,跟村里的工作时间并不冲突。

最重要的是,至诚是一个营利性和公益性兼顾的团体,创业初衷就是为了帮农户致富增收,带动雪堰的乡村游。所以,在消费者这头,他们充分让利,一日游产品价格基本在100元/人左右,做好口碑、做大客源;在农户那头,确保在采摘项目上全部让利,不赚农户一分钱;今年新增的土灶头项目,聘用了十几名困难家庭的农村妇女做团队后勤,为她们提供就业岗位;他们还成立了农副产品超市,免费帮农户代售雅浦黄酒、太湖三白等本地特色农副产品;同时,帮助本地农产品入驻武进区飨家电商平台,注册山前碧螺春和玺桃商标,与团区委一起推出青武优品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同步销售,进一步提高农户农产品的附加值。

关于未来:开拓援疆深度游

今年,至诚还计划实现两个突破,一是旅游业务从“带进来”到“走出去”的突破,二是社会责任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突破。

发展逐渐步入正轨的至诚服务部业务给了王薇拓展业务的决心,恰在此时,武进对口援疆的尼勒克县组织了一批村干部到区里来挂职,其中有位夏书记就到了王薇所在的潘家村。在交流过程中,王薇发现夏书记有跟她此前一样的困惑,他所在的村地处伊犁唐布拉草原,风景壮美、地产丰富,特别是黑枸杞、黑蜂蜜、红枣、库尔勒香梨等特色产品,品质好、无污染,但缺少销售渠道,只能低价卖给商贩,影响了农户收益。王薇认为,夏书记的困惑恰是她下一步的发展契机,她要做援疆深度游。2017年9月,她亲自到新疆尼勒克、乌鲁木齐等地考察,与当地村干部、旅行社对接,初步规划了几条旅游线路。今年5月,第一批援疆深度游旅行团发团,报名十分火爆。同时,她还带回了黑枸杞、黑蜂蜜等尼勒克特色农产品,通过本地电台、报社等媒体的宣传,也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到2017年年底销售已突破5万元。同时,她还计划在村里建造一座冷库,增强产品的备货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实实在在的收益富村、援疆。

在王薇和至诚团队看来,团队的壮大不是无本之木,村民的支持是他们最大的基础,所以,她必须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她有心要转变村里阳光扶贫的模式,变被动接受帮扶单位“输血”为自身主动造血。2018年初,她在村里流转了10亩地,创立了阳光果园项目,面向社会公开募集果树认养,每棵果树每年的管理费在400-600元间,一般到第四年长成,每年的果实不论多寡,全归认养人所有。村党总支则在去掉果树购买、肥料、劳动力等成本后,将剩余的供养金全部用于资助20余家困难户。同时,有劳动能力的困难户有权优先承包果园管理工作,并另外按劳取酬。受益于至诚两年多来积累下的众多“忠爱粉”,2月底项目一经推出,就有100多棵果树被认领,果园项目有望成功运营。

猜你喜欢

援疆村官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新麦走出好行情 农户丰产又丰收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唱村官
个性“村官”都特立独行?——不,他们有诸多相同品质
“95后”女村官的乡村振兴梦
援疆的夜晚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耶鲁高材生的“村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