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伟大历史实践:军队参加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8-11-13陈泱榕

海外文摘·艺术 2018年16期
关键词:军队部队攻坚

陈泱榕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江苏南京 210001)

2015年11月28日,习近平出席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时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了,军队和武警部队要发挥优势,积极参与地方扶贫开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军民关系持续健康发展,把军民关系与脱贫攻坚相对接,对于深入贯彻习主席的重要指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确保我军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历史意义。

1 军队参与扶贫济困工作的实践历程

1.1 不同历史时期我军参与扶贫工作的历程

新中国成立之初,长期的历史战乱遗留下来的是一个被西方人断言“只有靠美国人的面粉,才有出路”的落后局面。为改变这一局面,1952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第二年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这一时期广大官兵积极参与国家建设,修建了新藏、成阿等公路干线;一些部队在第一时间出现在鞍山、包头、武汉等钢铁基地;大批人员参与农田水利建设,支援农业生产;为国家“一五”计划中的694个重点工程项目贡献了大量人力物力。随着1957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转向计划经济体制,人民解放军为贯彻党中央国关于国防建设服从于经济建设的指示精神,继续以高昂的政治热情对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多方的支援,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精神基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标志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本质有了新的认识,同时对社会主义下的贫困问题产生了新的思考。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向,党和国家关于解决贫困问题的方针由原先更多关注“分好蛋糕”向更多关注“做大蛋糕”转变,减贫手段也由原先计划经济下的革命、运动等方式变为更多依靠经济增长和政府的扶贫开发行动,这一时期军队员额裁减和国防开支削减,军队支援地方经济建设、解决人民贫困问题主要体现在“军队要忍耐”上。同时,这一时期军队仍然在减贫领域积极发挥了自身作用,197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发出《关于军队参加和支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为军队支援地方建设提供了指导,1987年3月28日,总政治部转发群众工作部《关于军队开展扶贫济困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今后意见的报告》,首次提出了“军队开展扶贫工作”这一概念,截至1987年,各级人武部门建立的扶贫点(村)达11万多个,其中相当一部分已初见成效;2001年总政治部发布了《关于组织部队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通知》,广大官兵依照通知精神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脱贫攻坚活动,进一步推动了国家扶贫工作发展。

1.2 十八大以来军队参与扶贫工作的历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迎来了新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挑战,一方面,我国作为发展和改革中的社会主义大国这一基本国情、基本优势没有变,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变,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占世界总数的四分之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当前脱贫攻坚形势依然繁重,7000万庞大的贫困人口总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和最突出的短板,为此习主席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并对部队参与脱贫攻坚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要把支援地方经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深入做好扶贫帮困、助学兴教、医疗扶持、支援新农村建设等工作”“要积极支持老区脱贫攻坚,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强军兴军伟大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总书记从军民融合全局高度为如何依靠扶贫开发发展新型军民关系指明了方向。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军队参与脱贫攻坚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军队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旨在帮助部队官兵深化学习理解,抓好贯彻落实。

2 军队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赋予军民关系新思想新内涵

2.1 军队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彰显了共建意识

军队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践活动,关键在于军民二者形成合力,发挥1+1>2的集聚效能,军队的扶贫工作不是单纯的救济,而是要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深刻认识自身的主体地位,广泛参与到脱贫攻坚事业上来。土地革命时期,在了解到红军将打土豪缴获的粮食送到贫农家中时,毛泽东就批评了这种“恩赐式”“包办式”的行为,命令部队打开粮仓让群众自己去挑。新时期我国的扶贫工作正处于攻坚拔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破除思想桎梏、消除思想贫困成为解决贫困问题的先决条件。为引导贫困户主动脱贫,让贫困户脱真贫、真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扶贫先扶志”“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号召,旨在强化群众共建意识,将扶贫事业当作军民合力斗争而非军队恩赐救济的结果。

2.2 军队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彰显大局意识

孟子曰:“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讲政治,谋大局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政治品格,新时期发展军民关系更要怀有大局眼光,注重战略考量,树立“军地一盘棋”理念,从全局高度思考问题,必须摒弃将扶贫开发看作是军队自身范围外的工作的错误观念,也不能仅仅认为参与扶贫就是“部队帮地方”,务必,坚决破除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等消极思想,真正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不断为扶贫事业添砖加瓦。

2.3 军队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彰显融合意识

革命战争年代,军民关系主要体现在人民战争思想之中,这一时期人民群众大力支持人民军队,直接或间接参与军事斗争,军队始终牢记性质和宗旨,发挥了人民战争的无限伟力。在信息化条件下,战争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军民关系中的“人民战争”思想不但没有弱化,相反更加广泛,军民关系在基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问题上得到新的发展。

军民融合本质上是资源在两大系统间的优化配置,通过发挥二者自身的优势,加强经济建设对国防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和国防建设对经济建设的保障性作用。军队参与地方扶贫正是新时期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有力举措。一方面,新时期军队参与脱贫工作充分体现了“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理念,实现了从依靠发展地区经济带动扶贫的“大水漫灌”模式向“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的模式转变,适应了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减贫效益下降的大背景;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减贫措施,培育了脱贫内生动力,不断提高并稳定农民收入,既拓宽了农民收入来源,优化贫困地区经济结构,又增强了国内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减少依赖出口的外部风险。另一方面,当前我国经济建设所面临的安全问题,其内涵和外延都较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丰富,我军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维护安全是其基本职能,军队参与扶贫工作过程中,通过采取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文化扶贫、民生扶贫、生态扶贫等手段,在加强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等方面起到了突出贡献。

3 军队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有助于解决军民关系发展新的时代问题

3.1 解决突出矛盾,推进军民关系发展处于正轨

由于受思想认识、自身条件、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一些部队在参与地方扶贫也存在一些问题,处理好、解决好当前扶贫工作中的种种矛盾对于发展新型军民关系有重要启示作用。

“暖心工作”与“中心工作”的矛盾。向战而行,为战而歌是历史上任何一支军队的主责主业,这一点在当今时期我军只能加强不能弱化,然而除了练兵备战的“中心工作”,我军还有诸多独具优势的“暖心工作”,前者是后者的目的,后者是前者的保障,二者互为依托,缺一不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部队不善于从全局的高度理解认识,未能正确处理好二者关系,将扶贫工作地位作用捧得太高,忽视了军队的主责主业,在扶贫过程中投入过多精力,影响了官兵正常生活训练与部队运转。

“利民工程”与“利己工程”的矛盾。军队参与脱贫攻坚必须在党的群众路线指导下进行,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总要求,然而一些领导干部思想深处功利心过重、政绩观偏斜,在如何开展扶贫工作究竟,如何帮助扶贫对象脱贫致富等现实问题缺乏具体规划和实际举措,一味地将扶贫重点放在“垒大户”“造景点”“堆盆景”,将扶贫作为自己政绩的“加分工程”“面子工程”,甚至出现单位间相互攀比的现象,使得原本“惠民利民”的实策变成“劳民伤财”的虚招,直接导致扶贫工作轰轰烈烈搞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

“短期工作”与“长线工作”的矛盾。习主席指出,扶贫开发到了攻克最后堡垒的阶段,所面对的多数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需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来抓。我国贫困问题的现状决定了攻难关,涉险滩,破藩篱必将成为常态。当前,一些部队单位在帮助地方脱贫致富过程中满足于有活动场景、有图像资料、有宣传报道,认为这样工作就算开展了,工作就落实了,“一阵风”“走过场”等乱象仍然存在,一些单位停留于给钱给物,架桥修路的“短平快”的项目,对真正有助于脱贫的教育、产业等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的领域往往不感兴趣,导致扶贫政策重心失准,拳脚落空。

3.2 拓展交融领域,推动军民关系发展走深走实

军民关系的发展最内在最现实的就是要发挥部队所能,回应群众所盼,满足地方所需,历史上不论是打下红色江山的一刀一枪,还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砖一瓦,只要有群众的呼唤,就会有军队的背影。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部队官兵由散驻农村民房进入了统一的营房,其中不少部队为加强军事斗争准备往往戍守在艰苦偏远地区,不可避免地与民众产生了一定的物理间隔,同时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影响让人们更多关注如何提高自身生活水平,无形中使得人们对军队的关注力有所下降,加上境外势力对我军形象的丑化、黑化,军队与民众之间也产生了一定的情感间隔。即便如此,我军发展军民关系的信心决心没有改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求我军在发展军民关系过程中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利用更多样的形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的利益需求,军队参与地方扶贫就是拓展交融领域的务实之举。以火箭军某部为例,该单位在近10年的帮扶过程中,通过党建扶贫、基建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等形式手段,帮助对口的贫困村开山修路、兴办产业、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以实际行动造福一方,获得了驻地群众的衷心拥护与支持,成为了新时期发展鱼水情谊的佳话

3.3 建立健全政策制度,推动军民关系更加正规

密切军民关系,不仅需要深厚的感情基础,更需要完善的法规政策,缺乏正规的政策制度作为保证,军民关系就难以避免沾染形式化、庸俗化、利益化的习气。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相继发布了《关于军队开展扶贫济困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今后意见的报告》、《关于组织部队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通知》、《关于军队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等一系列法规文件,为军队参与扶贫工作纳入正规化。制度化轨道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许多部队在扶贫过程中通过将扶贫开发列入党委会议程、成立专门的扶贫小组管理该部队扶贫工作、坚持军地联席会制度等一系列措施,确保扶贫工作真正落地落实。

猜你喜欢

军队部队攻坚
包围童话镇的“军队”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驻港澳部队例行轮换
美要派上万军队阻止“大篷车”
四位军队党代表直面敏感话题
攻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