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里

2018-11-13散文王德虎

赤水源 2018年6期
关键词:浪子棺材风光

散文 王德虎

去“大雄古邦”县城百许里,有“名不见经传”之地,随史之迁,名亦数变。今为石里村。地虽偏壤,吾独爱之。

此地也,东接黔省之林口,北邻川疆之水潦,位三省邻界,得“鸡一鸣而三省皆闻”之趣。

处于公所,东可观林口之“青龙”,来脉绵亘,如苍龙伏地,待势而飞。季春至夏,气象万千。晨有云雾,山则翻江倒海,气势恢宏;夜有月辉,“厦蓉”则如蛟遨游,光芒四射。屋舍时隐于山坳,野花怒放于遍野,虽蓬莱仙居犹不可比。北望川疆之水潦,坡上人家,屋舍俨然,晨昏异景,其色可餐。居此地也,极目而眺,四围山川,尽收眼底,时得“江山如画”之曼妙。

全村之内,风光优美,景色怡然。极负盛名者,“三接洞”一处,“浪子”“棺材”二岩是也。

“三接洞”一处,位于一长壑,其洞有三。顶有奇木,苍松尽秀;内置钟乳,各具情态;气候温差,四季有别:盛夏探访,可享洞中清凉之气;寒冬来寻,当得洞内可肤之温。谷底清溪,终年常流。闲可自照靓影,热能品其凉甜。若为酒,定为瑶池之琼浆,稀世之玉液。

“浪子岩”之所,是为悬崖,以险而著。岩脚“渭河”,岩顶“道开”也。人伏山顶,不敢下视。凿坑峭壁以落脚,握藤于手以护身。负重上下,攀之如猿。举步维艰,胆战心惊,汗不敢出。至于此,常哀先民人生之艰,祈盼天堑变通途。

于吾,石里之景,最胜处乃“棺材”一岩。说岩非岩,实为一峡谷也,儿时省亲曾过于此,两股战战,步不能迈。传二仙追于此,有岩阻道,巨斧劈之,石裂山开。奈何斧把松弛,于岩口处锤紧,地塌陷为坑,今做“万人坑”也,仙已不知其归,而坑今犹在,虽为传说,料必为实。

过峡中,仰唯见青天一线,俯能视万丈深渊。如郦氏之所言:“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中则石级数百,两侧不可斜视,悬崖也。立其间始知己为米粟,行其内,乃悟踏实方能致远。循势而下,转数弯,前横一断壁如刀切,崖上龙形,长数丈,其状,与“真龙”无异,可辨其头尾,认其胡须,身形自然颇具灵气。前则飞瀑凌空,声飓,数里可闻。亦闻:古有蛟龙栖此,欲乘雨势而去,奈何谷窄,不可飞升,乃反栖,现于此焉。

石里佳境不止乎此。惜我笔拙,不能详尽。

然则,今沐自然之春光,得盛世之雨泽,昔日僻壤今成繁荣之势。茅屋已逝,高楼林立;白墙青瓦,煜煜生辉。每至新年,风光更甚,举家出游,常自驱车。还可看对面苗岭火辣的踩花山之节,品幸福之年味;亦可览“鸡鸣三省”长征之圣地,缅怀先烈百折不挠之精神。

虎曰:一山一水皆美景,一草一木总关情——心中石里。

猜你喜欢

浪子棺材风光
风光新580
灰狼和山羊
是棺材,也是艺术品
“官财”的故事
货比货
独善与济世
各国首都风光
一条河有三条岸
Passage Six
咏伊犁风光词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