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书画交流重要人物詹仲和籍贯及生卒年考

2018-11-13温巧慧

海外文摘·艺术 2018年20期
关键词:钱塘书法日本

温巧慧

(江西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江西南昌 330022)

富士山作为象征日本的灵山,自古以来便是日本人民信仰的对象,自万叶时代起便出现了众多以富士山为题材的诗歌、画作。室町时代,绘画史上最重要的富士图乃是传为雪舟等杨所画的《富士三保清见寺图》。该图由神佛中的富士山、名刹清见寺和三保松原组成,其作为富士图的模本之一被广泛临摹,对后世富士图的绘画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无论在日本绘画史还是世界艺术史中,《富士三保清见寺图》都是不可小觑的重要存在。由此,研究该画相关的内容便显得极为重要而迫切。在画中留有一首题诗,诗名为《题雪舟画芙蓉峰图》,全诗如下:巨嶂棱层镇海涯,扶桑堪作上天梯。严寒六月常留雪,势似青莲直过氐。名刹云连清建古,虚堂尘远老禅栖。乘风吾欲东游去,特到松原窃羽衣。由画中的款识和铃印可知,该诗著者名为詹仲和,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文人,但其籍贯和生卒年一直是个不解之谜。

中日文化交流者陈小法在《五山画僧雪舟等杨与杭州西湖》这一论文中指出了关于詹仲和籍贯的两种说法。其一为鄞县,并通过光绪《鄞县志》中有关于詹仲和的略传,送给日本人三宅宗彻的《苇牧斋跋》的落款中有“宁波詹仲和”字样,为日本人鸾冈瑞佐画的墨竹图中有“湖东逸民”的落款来说明。据笔者考证,此墨竹图中的落款乃是草书字体,其运笔规范与“浙”字无异,因此应为“浙东逸民”,而非“湖东逸民”。此墨竹图的款识一前一后共两处提及“浙东”,第一处内容为“浙东廿载尘途如梦事”,第二处位于落款,内容为“浙东逸民詹仲和”。另,陈小法又罗列了正德八年的《奉赠日本人山科实如老上人》的诗作中“杭州铁冠道人詹仲和”的落款,墨竹图中“杭州之寓”的字样,万历《钱塘县志》中关于詹仲和书画的介绍等,虽未直接点明,实际上也已经明示了另一种说法,即詹仲和为杭州人。由此可知,詹仲和的籍贯已成一谜。另,詹仲和的生卒年无人考究,一直成谜。

此问题极小,因而未有人解。

关于上文所提及的《题雪舟画芙蓉峰图》一诗,《明诗综》、《明诗纪事》、《明诗选》等均无收录,关于詹仲和此人也没有记载。在日本人伊藤松所编选的《邻交征书》卷之二中则收录了此诗。另,近墨堂藏品中有一幅名为《詹僖草书七言绝诗》的书法,释文如下:“春花秋月两相宜,夏有凉风冬雪时,那更有诗并有酒,人生快活是便宜。大明正德七年(1512)八月七日为日本人渡边光书。仲和。”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的《行书陶渊明归去来图画轴》中有这样的介绍:“詹仲和是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活跃于宁波、杭州一带的书画家,在遣明使节团中名望很高。”不难想象,当历经鲸波险浪入明的日本人们终于踏上中国国土,除了饱览美景、亲历禅林,多的便是结交文人好友的趣味。由此,日本人与在书画界名望甚高的詹仲和交好也是不无道理的。

此外,长野县立历史馆的信浓史料卷十二中有这样的记载:“仲和笔奥书。唐裴公美,舍宅为寺之书六行二十八字,其笔法也,岂庸流之所能也哉,实稀世之珍也。大明詹仲和制其跋矣,非草木梅花伪书校本之比者决然也,予曾闻摩尼在处,众宝悉集,盖公美书摩尼也,仲和跋众宝之一也,呜呼,自今以往,此处出生无量宝乎,尤可歆羡者也。”除去政治家的身份,裴行俭因擅草书、隶书在书法界也有很高的名气,大明詹仲和能在其书法上作跋,可见书法实力不俗。相国寺作为五山文学的中心地,是室町时代日本学问和文化重镇,集堯作为相国寺主持,把詹仲和作跋生宝同佛教摩尼生宝作比,实是对詹仲和书法水平的盛赞,也是对其能力的认可。由此可以推断,詹仲和其人虽然在国内少有人关注,但在日本书画界确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同时也是中日交流史上的重要文人。像詹仲和这类为日本熟识,而在中国未受关注的文人有很多,这也是中日交流史上常见的现象。虽然詹仲和在日本书画界所受的关注高于中国,但仍未有人解其籍贯、生卒年之谜。关于詹仲和的籍贯、生卒年情况,很多人只是简单罗列,一些网站上的认识也是含混不明,就连比较有学术性的陈小法的论文也没有把问题讲明白,故笔者试作考证。

1 詹仲和籍贯考

一说詹仲和为钱塘人,笔者认为此说法不可取。

1.1 中国方面

詹仲和一小楷作品款识中记载:

真行草书一册十八页,法钟王象索而结体,字画刚劲高明俊逸深远,南宫宋先生得意笔也(中略)。余自少刻意学凡古名碑遗墨,搜玩殆偏,心记腹画,五十余秋,颇悟有趣(后略)。正德己巳十月望日书于保安坊寓舍詹仲和时六十有四。

詹仲和在款识中流露出了对南宫先生的欣赏与赞美,他也同南宫先生一样,擅书法也善写竹。同时,詹仲和还提到自己自小学习名碑遗墨,坚持了五十多年,可知其十来岁便坚定了对书法的初心,令人钦佩。由以上款识可知,正德己巳年(1509)时詹仲和为六十四岁,可据此推算出其出生于正统十年(1445)。另,保安坊位于钱塘县,可知詹仲和此时正居住于钱塘。

《邻交征书》初篇卷之二中收录了詹仲和的作品《奉赠日本山科实如老上人》,如下:

上人德行是问何,一个禅门大丈夫。心里要容天外善,此生浑似竹中虚。(后记:大明正德八年(1513)五月,杭州铁冠道人詹仲和。)

山科本愿寺是京都的净土真宗寺院,实如是其第9世法主。日本有这样的记载:“因实如以前在延历寺修行过,本愿寺的寺格也随之提高。实如的名声远播明国,还收到过明国杭州画师赠送的墨竹图,图上有题赞。”由此可以推断,“明国杭州画师”指的正是詹仲和。正德年间,明朝与日本交往频繁,或许詹仲和正是从那些入明使口中听说了实如,心生瞻仰,于是画墨竹图、题赞,托入明使转交实如。上文中也提及到1509年詹仲和居住于钱塘,因此《奉赠日本山科实如老上人》落款中的“杭州”一词,说明詹仲和1513年时活跃于杭州。

明万历《西湖游览志余·艺文鉴赏》第十八卷中有如下记载:

弘治中,有詹仲和者,亦学松雪书画,假梅花道人为识,往往乱子昂真迹。

明万历七年刻本《杭州府志》卷九十一中有如下记载:

詹仲和,号铁冠道人,学赵子昂吴仲圭写墨竹,亦善白描,能草书,临子昂书画逼真,人称詹子昂云。

明万历三十七年《钱塘县志》外纪中有如下记载:

詹仲和,号铁冠道人,摹松雪书梅花道人竹几乱真,此邑之米南宫也,子孙重摹亦往往售名之曰詹货,詹之前有陈叔谦,画仿瓒题柱云博古图搜周汉制无声诗写晋唐题,时称赏鉴家云已上书画。前文已知詹仲和出生于1445年,弘治时期詹仲和为43~60岁,他十来岁时开始学习书法,习至此时,正是十年磨剑,在书法界大放异彩的时候。另,据《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记载,詹仲和生弘治时初为县诸生,笔者推测,弘治时期,詹仲和正是为钱塘县诸生,因此与钱塘有关的县志记载詹仲和时会在前面加上“弘治中”三字。既然詹仲和为钱塘县诸生,就刚好与上文提及的詹仲和寓居钱塘保安坊相吻合,因此,《西湖游览志余》、《杭州府志》、《钱塘县志》、《浙江通志》把这样这样一位书法大家载入志书也是合情合理的。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钱塘县志》外纪在詹仲和的前后分别记载的是金应桂、李从训、马和之、马远、刘松年、楼观、黄公望等人,其中大部分是钱塘人,也有如祖籍河中的马远,其出生于钱塘;平阳县的黄公望,晚年住于杭州,以卖卜为生。准确来说,他们不是钱塘人,但是因为居住钱塘,且都在绘画方面很有艺术成就,所以被《钱塘县志》记载入案。如此看来,詹仲和非钱塘人,却因为居住钱塘,且也因为绘画方面的成就而被居住地的县志收录的可能性极大。明嘉靖四十年(1561)刊本《浙江通志》中提到“钱塘有詹仲和者”,说的也正是詹仲和居住钱塘一事。

《明画录》卷七中有如下记载:

詹仲和,别号铁冠道人,钱塘人,写墨竹宗赵子固、吴竹圭,传为正派,兼善白描。

《明画录》是参考《画史会要》写成的,《画史会要》中有这样的记载:“詹仲和,号铁冠道人,杭人。”《画史会要》的著者为朱谋垔,他还纂修了《续书史会要》,其中提到:“詹仲和,四明”。即是说,朱谋垔一说詹仲和是杭人,一说詹仲和是四明人,可见《画史会要》和《续书史会要》出现了自相矛盾的地方。既然徐沁的《明画录》参考的是《画史会要》,那么他承袭詹仲和是杭人的说法也就不难理解,但《明画录》中提到“写墨竹宗赵子固、吴竹圭”则让人存疑。虽然赵子固也画墨竹,但其主要名气在于画墨兰。据查证,水墨画史中并无关于吴竹圭的记载,故笔者疑是徐沁笔误,应作“吴仲圭”,因此,关于《明画录》中詹仲和的记载的真实性,笔者抱有怀疑。

日本文化三年(1806)刊《东藩日记》中有如下记载:

詹僖,字仲和,钱塘人,号铁冠道人。其诗云巨嶂棱层镇海涯,扶桑堪作上天梯,严寒六月常留雪,势似青莲直过氐,名刹云连清建古,虚堂尘远老禅栖,乘风吾欲东游去,特到松原窃羽衣,题画能得想象之妙矣。

《东藩日记》是日本茅原元常写的一本纪行,上文记载了他路过清见寺时的见闻,其中提到詹僖为“钱塘人”。据前文,正德七年(1512)八月七日詹仲和为三宅一岐守宗彻书《苇牧斋跋》,其中提到“八月访余于客寓”一事。客寓,指寓居的地方,也即寄居他乡之意,由此可以推断,詹仲和当时正寄居他乡。另,据詹仲和正德己巳年(1509)小楷中记载的“保安坊寓舍”可知詹仲和当时居住在钱塘。

由对以上中日文献的考证分析,可以推断出,弘治时期詹仲和为钱塘县诸生,之后也寄居在钱塘。遣明使节团的日本人入明之后,在钱塘寓舍拜访了名儒詹仲和。因此,有些日本人认为他是钱塘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由此笔者认为詹仲和为钱塘人的说法缺乏依据性,并不可取。

另一说詹仲和是鄞人,笔者赞同此说法。

《钦定四库全书·书诀》中有如下记载:

詹僖,字仲和,鄞人,初学二王可观,晚变偏锋,遂无足取。

《书诀》的作者为丰坊,酷爱书法,造诣颇深。仲和作为书法界名士活跃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同样追求书法造诣的丰坊年轻气盛之时正是詹仲和功成名就的老年时期,如此一来,丰坊应该了解詹仲和的书法作品。另,丰坊为鄞县人,对于同地方的名人关注度会更高,因此,笔者认为他所记录的詹仲和为鄞人是极可信的。

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修《宁波府志》卷四十一传十七·特艺中有如下记载:

詹僖,字仲和,号铁冠道人,鄞人,初为县诸生,已而弃去,学书师王右军乐毅论、东方朔赞。及赵子昂度人经金丹四百字,七观焦君碣诸帖皆逼真。年七十余,灯下作小楷如蝇头状,遒劲可法。父复礼素善书,僖实过之,两京具有碑刻,人皆珍焉,僖名动公卿而亢洁自好,终不屑丐一官,人以是益高之。

无论是《宁波府志》还是《鄞县志》,对詹仲和的记载除略微差异外,内容大致相同,都直指其为鄞人。由以上记载也可以勾勒出詹仲和的人物形象,他志向高洁不愿做官,时人评价甚高。詹仲和潜心修习书法,深谙书法门道。有“旧闻詹仲和云:在苏常某家,见唐刻《千字文》一帙,俨然钟繇笔法,但子昂后跋以为东坡书,不知何也。(后略)”连书法大家赵子昂都跋唐刻《千字文》为苏东坡书,而詹仲和却能识出其为钟繇的书法,也可见其书法水平之高。

詹仲和有一墨竹图,款识如下:

本非鸿颈作殊翁,自向林泉老,浙东廿载尘途如梦事(略)正德七年八月承东樵老师枉顾,继又示佳章捧诵(略)浙东逸民詹仲和。

古代以钱塘江为道,分为浙东和浙西,浙东为唐朝方镇名,长期领有越、衢、婺、温、台、明、处七州,其中明州即指宁波,为避国号于明洪武十四年改名。据款识中的“浙东廿载”、“浙东逸民”可以推断,詹仲和是宁波人,具体来说是鄞县人,“逸民”二字也恰好与其亢洁自好不屑做官的个性相吻合。款识中的东樵老师即指日本人鸾冈瑞佐,嘉靖二年(1523),他曾作为细川氏的遣明正使抵达宁波,被大内氏贡使杀害,成为了“争贡之役”的牺牲品。由款识中提到1512年鸾冈瑞佐来拜访詹仲和之事可知,他早在作为遣明正使入明前就已经去过中国。由上文《明史》记载已知正德七年(1512)有遣明使入明朝贡,因此,笔者推测鸾冈瑞佐在那年随遣明船入明,结识詹仲和并产生了交流,此墨竹图也正是詹仲和为其所画。

1.2 日本方面

日本人伊藤松所编选的《邻交征书》初篇卷之一中收录了詹仲和的作品《苇牧斋跋》,如下:

(前略)正德七年青龙在壬申八月十八日,宁波詹仲和,三宅一岐守宗彻,永正中为足利氏使入明,按明史日本传,正德七年,义澄使复来贡是也。

据史料记载,足利义澄卒于1511年,笔者考证《明史》中确有“七年(1512),义澄使复来贡”的记载,由此,可以推测正德七年入明的遣明船应于足利义澄在位时出发,到达明国时其死讯还未传入,故《明史》才将其记录为足利义澄的使节团。后记中的“宁波詹仲和”说明詹仲和当时活跃于宁波。而上文中提及詹仲和“浙东逸民”的记载也是在1512年,可见这一年詹仲和与日本遣明使交往频繁。

由对以上中日文献的考证分析,可以得知詹仲和是鄞县人的记载具有极强的可信度,从日本人与詹仲和的交往也可以看出其在宁波非常活跃,由此笔者赞同詹仲和为鄞人的说法。

综合以上文献分析,笔者认为詹仲和为鄞县人,不是钱塘人。

2 詹仲和生卒年考

关于詹仲和的生卒年问题,试作考证如下:

《东洋美术大观》中有《詹僖笔美人图》,其中记载:

詹僖,字仲和,号铁冠道人,四明人,学赵子昂、吴仲圭写墨竹,亦善白描,我国雪舟入明时曾作富岳图,詹僖在图上题诗,乃成化年间人。

关于富岳图,《东华第一集》中有这样的记载:“雪舟在明国时,宪宗命其在礼部院的壁上作画,又应明国其他人的邀请,于是画了田子浦的风景。詹僖为此画题赞。”《文学部》中有这样的记载:“(雪舟)宪宗成化元年居五年至文明元年始归国矣(略),帝召书礼部院壁尝为人写富士三保清见三绝景,名儒詹僖为作赞(字仲和,号铁冠道人,书法有名)。”以上两段记载均提到雪舟等杨作画,詹仲和题赞之事,但都没有提及两人的直接关系。是雪舟等杨当场作画,詹仲和当场题赞?还是雪舟等杨当场作画,詹仲和事后题赞?目前尚无定论。雪舟等杨成化元年启程,成化三年入明,居五归国,此时詹仲和为20~24岁,以他尚且年轻的资历能否结交雪舟等杨尚不明确。日本方面认为,这幅作品画面右上角的“雪舟笔”和“等杨”印用笔稍显迟钝,因此一般认为这不是雪舟原画,而是室町时代所绘的忠于原画的模本,但是因为它完全忠于原本,且雪舟等杨现存的真景图极少,因此也把它当做是雪舟的作品而被赋予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每当提及此图时,多以“传雪舟笔”表述。

詹仲和有《草书·千字文卷》,款识为:

壬申六月十二日书之,遣一时之兴,非自以为好也,汝弼尝书此,多用怀素笔法,余特用王右军风度,且看如何,詹仲和识。

由詹仲和生活在15世纪末至16初可以推断出,其中的“壬申六月十二日”指1512年6月12日,詹仲和时年67岁。

《策彦和尚入明记初渡集》中有如下记载:

嘉靖十八年七月廿六日,梅崖来谒,自袖出詹仲和遗墨,并自书观物华清四大字各一幅,以惠予,予回报以支金扇一柄。

嘉靖十八年(1539),策彦周良首次以副使身份随遣明船抵达宁波。嘉靖二十六年(1547),策彦周良以日本正使身份第二次抵达宁波。梅崖,即方梅崖,活跃于明嘉靖时期,为宁波地方名士,与策彦周良交往甚密。由“詹仲和遗墨”可知嘉靖十八年(1539)詹仲和已经去世。前文已知詹仲和生于1445年,另据《宁波府志》中“年七十余灯下作小楷”可知,詹仲和活至70岁以上,而1539年时詹仲和已经去世,由此可以推算出詹仲和应该逝世于1515~1539年间。

《钦定四库全书·续书史会要》中有如下记载:

詹仲和,四明人,生弘治时,行草法赵文敏公,一点一画必有祖述,自云刻意书学五十余秋,心记腹画,方悟旨趣。

文中已提到过朱谋垔的《画史会要》和《续书史会要》中关于詹仲和籍贯的自相矛盾问题,在此不做赘述。记载中提到“生弘治时”,笔者疑为朱谋垔笔误。据上文詹仲和同日本遣明使的交往情况可知,詹仲和活跃于正德年间,其中正德七年留下的书画作品最多,假设詹仲和生弘治时,那么正德七年时大概是十几岁至二十几岁,这样的年龄还不足以让他在遣明使节团中拥有超高的名望,也不至于吸引遣明使们慕名拜访。另,上文中提及的“正德己巳(中略)詹仲和时六十有四”与“生弘治时”不匹配。《续书史会要》中提及“自云刻意书学五十余秋”,假设詹仲和生于弘治时,书学五十余年之后大概是嘉靖中后期,这与上文中提到嘉靖十八年詹仲和遗墨相悖。综合以上,笔者认为,詹仲和不可能生于弘治时,而是如前文所言生于1445年。

综合以上,詹仲和生于1445年,卒于1515~1539年。

3 结语

詹仲和的籍贯为宁波鄞县,生于1445年,卒于1515~1539年。虽然目前詹仲和在国内少有人关注,但其在日本书画界确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同时也是中日交流史上的重要文人。笔者考证詹仲和的籍贯及生卒年,以期对不为国内熟识而受海外关注的中国文人研究提供一些线索。

注释

①纸本墨画,43.2×101.8cm,16世纪室町时代,永青文库藏。

②艺文社:《东华第一集·第一集·画圣雪舟》,日本古典书籍库。

③此诗内容版本众多,差异多出现在前半部分。有的版本中第三句为“严寒六月常留□”,笔者查证了中日网站上所有能找到的《富士三保清见寺图》全貌图,詹仲和的题诗均位于画的右上角,该句为“严寒六月常留雪”,而出现缺字的情况则出现在只能见诗作一角而不能窥富士图全貌的图片上,此外,日本方面的书籍中关于此句也全无缺字记载,均为“严寒六月常留雪”,故笔者推断这种缺字版本当为后人写本。另,关于“势似青莲直过氐”一句,中日有些学者在提及此句时写成了“势似青莲直遏氐”,但笔者在考证及求教方家之后,认为句中的“遏”应作“过”,而且,“遏氐”这一说法并不存在,反之,“过氐”则指的是超过了氐星,在此句中指代富士山之高,合情合理。

④詹僖,字仲和。

⑤立轴装裱,水墨纸本,纵32.8厘米,横49.5厘米,印章有雅素(朱文长方印)、詹仲和(朱文方印)、开国伯世家(白文方印)。

⑥原文为草书,此处以楷书考释。

⑦由足利义满创建,位列京都五山第二位。相国寺是五山文学的中心地,画僧周文和雪舟均出于此。

⑧仁如集 堯 (1483-1574),俗姓井上,出生于信浓(长野县),临济宗僧人,天文13年任京都相国寺住持。有遗稿集《缕冰集》。

⑨指钟繇和王羲之,他们树立了楷书行书草书美的典范,此后历代学习书法者都以钟王为宗法。

⑩宋克,居南宫里,号南宫生,人称南宫先生。

⑪明成化十一年刻本《杭州府志》卷二、卷八、卷三十四、卷四十七、卷四十八,嘉靖重修《一统志》卷二百八十四,嘉靖《浙江通志》卷十九,万历七年刻本《杭州府志》卷之四十七、卷之九十七,万历本《西湖游览志》第十六卷、第十八卷,万历本《西湖志》卷十、卷十四、卷四十八,康熙二十三年刻本《浙江通志》卷之十九、卷之二十,康熙三十三年刻本《杭州府志》卷十六、卷三十五,康熙五十七年刻本《钱塘县志》卷十三、卷十四、卷二十八,雍正《浙江通志》卷三十、卷二百十七、卷二百二十六,乾隆四十九年刻本《杭州府志》卷七、卷十二、卷二十八、卷三十,明万历三十七年修、清光绪十九年刻本《钱塘县志》中的纪制凡提及保安坊多与寺观有关,此外,还多有“钱塘保安坊”“杭州保安坊”的记载。此外,嘉靖《宣镇府志》、乾隆《宣化府志》、正德《姑苏志》等也有关于保安坊的记载,但这些地方志中所指的保安坊位于河北、上海等地。综合看来,詹仲和居住钱塘的可能性最大,也即款识中的保安坊指钱塘保安坊。

⑫延历寺,被称为“日本佛教之母山”。

⑬吴镇,字仲圭,自号梅花道人。

⑭米芾,别称米南宫。

⑮倪瓒,元末明初画家、诗人,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 受 赵孟 頫 影响。

⑯另,明嘉靖四十年(1561)刊本《浙江通志》卷六十九中记载大致相同。

⑰(清)徐沁:《明画录》第7卷,第5页。

⑱(明)朱谋垔:《钦定四库全书·画史会要》第3卷。

⑲四明,位于浙江宁波。

⑳(明)朱谋垔:《钦定四库全书·续书史会要》第113卷子部23。

㉑赵子固.即中国南宋画家赵孟坚,擅墨兰,白描水仙。

㉒(明)丰坊:《钦定四库全书·书诀》,第63页。

㉓谢振岳:《鄞县文化广播志》第6卷第25章,第289页。

㉔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

㉕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刻本《鄞县志》卷二十中记载大致相同。

㉖(明)郎瑛:《七修类稿》第21卷。

㉗(清)张廷玉:《明史》第322卷列传第210。

㉘艺文社:《东华第一集》,日本古典书籍库。

猜你喜欢

钱塘书法日本
将敢“闯”敢“创”作为成长基因 钱塘区打造产才融合示范高地
钱塘区:上线“碳富码”助力绿色低碳生活
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日本元旦是新年
书法
探寻日本
白居易写诗
南有钱塘观潮 北有呼玛开江 民族争艳 玉石增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