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画的留白研究

2018-11-13江华珍

海外文摘·艺术 2018年20期
关键词:欣赏者空灵物象

江华珍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南昌 330022)

从古至今,在中国画的布局上,“留白”一直存在着。它是画面上不可缺少的一种组成部分。但是对于“留白”的概念,一直以来都没有明确统一的观点。它之所以被称为“留白”,其实是后人对待画面上空出来“白”的一种称谓。所谓“留白”,是指画家们绘画时为了画面的构图需要或者是主题思想的表达,使画面适当地留有空白,这是一种以虚表达实的形式,是一种不著一字便给人无穷力量的形式。

从基本的技法方面来理解,“留白”是指中国画面上黑与白的对比,墨(黑)纸(白),无墨处为白,所以人们就将这称为“留白”,因为它是不着笔墨的一种表现形态。从创作思想上来理解,“留白”即“布白”,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留白的运用是构图——也就是“置陈布势”、“布置局面”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是其与作画方式和内容融而为一的意象形态。

1 留白在中国画中的艺术魅力

从古至今,每个画家在其作品中,对于留白的运用都各有千秋。留白在一幅画中,它所被安排的位置不同、大小不同、虚实不同,则表现出来的形式美感都大有不同。在一幅作品中,留白有曲折的、有大面积的、有精确微妙的,每一种都赋予着画面不同的赏心悦目的感受。在众多历代名作中,我们也可看到:

留白有曲折的、大面积的,正如王原祁的《山中早春图》,这幅作品中的留白或许是由于构图的关系,相当曲折明显,这一处那一处。但也正是因为如此,画家表现出的崇山复岭,近坡处疏、远山处密,树木错落有致,层次深远,纵向逶迤,给人以清秀又苍润的感受。这种曲折的留白形式使画面更具空间感与意境美。如马远的《寒江独钓》,画中一舟一人一钓,只有一叶小舟漂浮在水面上,一个渔翁独自拿着鱼杆在垂钓。画面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几乎一片空白,而且整个船体只占了画面不到二分之一的地方。作者仅仅用了如此少的素材,却给人一种浩瀚的感受,诗意地表达出江面上这种空旷渺漠、寒意萧条的气氛和渔翁凝神垂钓的神气,真可谓简中出真意。看似平静且大面积的水面,作者通过留出空白将之表现出来,而不是像西画中画出如实的水面,相比较之下,中国画中的留白更加显得空灵。如果画家是像西画那样如实地全部画出水面上的波纹,还会有如此空灵的效果吗?这种大面积留白的形式无异于使画面当中充满了空灵感与独钓意境。

欣赏一幅画作时,不论画作的形式、物象、色彩如何,在看懂了所描绘的物象表面的含义之外,接下来或多或少会展开联想。比如,画家为何这样表现、他如何表现出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效果,这些都是作为欣赏者每个人都有的下意识反应。更何况是在中国画中,因为中国画擅用空白来表现,而且还是大面积空白。在这些空白的面前,又怎能不让欣赏者们展开联想呢?黄宾虹曾说过“看画不但要看画之实处,而且要看画之空白处”。一幅画作,空白处如果处理得好,便能引起欣赏者的审美想象力,就是这个道理。

2 留白在中国画中的艺术处理

谢赫的六法中有“经营位置”之说,不论是画写意还是工笔,不论是画山水、花鸟还是人物,都需要精心去“经营位置”,这个位置是要有取舍的,所谓取舍就是不能满满构图,要适当留出空白。一幅画的构图假如显得散、不集中,往往就是没有强调画面的画眼。若是你在本该空的地方加了物体,或者在本该加上物体的地方留出空白,这样是不协调的。应当合适地把控,善于经营位置,这样一来构图的效果也就更加美观。

在中国画的构图中,空白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是不可或缺的一种组成部分。空白若处理得好,不仅有以上说过的使人产生想象这一作用,它还有表达形象的作用。如齐白石的《群虾图》,作者在画中所表现的是一群虾,其余都是空白,并没有如实地画出水纹来。但是作者把群虾处理得很活跃,就像在水中一般。墨出形,白藏象,这里的空白藏的便是水象。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作者如实地画出水波,那么水波旁的群虾能如空白旁的虾显的生动么?显然,正是这里的空白,才能很微妙地把这群虾的生动形象突显出来。黄宾虹对空白的运用曾说过“一烛之光,通室皆灵”,留白在中国画中的作用,就如暗室中的烛光一样,揭示了物象的本相。

中国画强调“计白以当黑”。中国画中的留白并非是虚空的,无笔墨处并非“白”,而是计白当黑,以虚代实,陈子庄亦说过:“中国画法,说到底不外虚实关系”。“计白当黑”,作为中国书法结体以及章法的一条“金科玉律”,是由清代著名书法家邓石如提出的。邓石如称:“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

在中国画中,疏密结合黑白相间,若没有了白,黑就无法体现,正所谓“黑从白出”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深度了解白处才能处理把控好黑处,黑是从白中体现出来的,这与西方绘画所表现的空白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西方绘画上体现的空白,是写实的,是表面的。而中国画的空白,是意境的,是空灵的。空白是来自对画面的适当取舍,而“计白当黑”则更着重于布置,因此“计白当黑”实际上也就是对布置物象的精心安排。只有在精心的选择、取舍和安排的基础上去布置对象,才能产生空白,并且使空白运用得恰到好处,达到如愿的效果。

3 留白在未来中国画发展中的趋势

留白,作为中国画必不可少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在其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前景是光辉的。“白”对于中国画构图的作用不是一两点就能总结的,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它对画面的作用除了以上介绍以外,还有以下几点:

留白有表现空间的作用,表现空间除了可以通过物象的颜色冷暖深浅,黑白虚实对比和物象摆放位置来表现之外,还可以通过一种方式来表现,那就是留白。在许多古画中,尤其是山水画,往往都是通过虚无缥缈的云雾来遮掩住雄伟山峰的一角,达到“空”的效果。这种方式不仅仅能够表现出层峦叠嶂的山峰之间的层次变化,而且还不会使这些山峰看起来显得拥挤,透着一丝空灵之气,使人有种“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之感。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把这些崇山峻岭都画的满满的,岂不是会给人一种很压抑沉闷的感受吗?

留白分割画面可加强形式感,前面我们说到,留白可以强化中国画的形式美感。那么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留白对于形式美感将会进一步强化。在一副画中,空白分割的恰当与否和画面的形式感美不美有直接的关系。分割的恰当则能体现出画面的节奏感、韵律感,产生出富有丰富变化的生动效果,进而更加强化了画面的形式美感。许多优秀的中国画家都非常注重对空白的处理,如李可染的《横山岭外千重树》,虽然山林石茂繁多,但他总能在画面的各个小地方留出一点空白来,或瀑布,或小溪,或烟云,或房屋,每一个空白处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空白在浩瀚大气的画作中形成了独特的节奏感与韵律感。所以说,空白是一种没有笔墨的语言,它是一种独特的存在。

留白使画面产生空灵,比如说在写意画中,大块墨色中微妙的浓淡变化若是留有一定的间隙,便可防止死墨一团,使画面透气而产生灵动的感觉,还可以使欣赏者透过墨色见到作画者用笔的轻重缓急,增加了笔墨的韵味。书法亦是如此,书法中的“飞白”也是点睛之笔。总的来说,留白在中国画中的作用是相当多的,在其未来发展的过程中,也会越来越广。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知道,以计白来当黑在中国画中的重要性尤其突出。计白,是策略之白,白可以代替很多物象来表现画面,使画面产生另一种神奇的效果。从古至今,留白一直被运用在中国画中,即使在将来这种趋势也不会有所下降。由于留白那无穷的魅力,以及可以代替许多物象来表现画面的作用,都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画者,所以计白当黑必定被广泛运用。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文化也必然会受到影响,中国画这一中华民族的绘画同样受到了新时代以及西方绘画的影响,传统的构图中:“留白”的内涵似乎在渐渐褪淡,这是一个应该思考也必须思考的问题。

融入新时代的气息,学习西方,借鉴优秀的元素是必要的,中国画不能永远是以前的中国画,它需要生命的焕发,新活力的注入。随时代的变迁它会改变容貌,唯一不变的是它的生命本质,它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艺术血液,没有了血那就真的什么都没有。

猜你喜欢

欣赏者空灵物象
意象与形象、物象、意境
——“意象”阐释的几组重要范畴的语义辨析
空灵清爽 蓝色仲夏
留出想象的空白
如何与物象相处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艾如:暖如一抹秋阳
艾如:暧如一抹秋阳
艺术欣赏是对作品的再创造
同为“渔夫”,异为“渔夫”
从日用瓷出发谈理念对欣赏者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