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对留守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2018-11-13江秋菊
江秋菊
(广东医科大学,广东 湛江 524003)
在经济大潮的涌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飞速增长。据2013年5月全国妇联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中的统计数据,目前我国已有超过 6 000 万的农村留守儿童。如此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使得留守儿童问题不再仅仅是某个家庭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所以不但要家庭尽责,还需有更多的社会关怀与政策帮扶。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可以帮助儿童增强自身文化修养,开发智力与开阔视野,提高注意力和阅读能力。如何保障留守儿童的阅读权利、提高其阅读能力水平、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是一个十分重要又刻不容缓的难题。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一般少年儿童阅读是少儿图书馆和社区公共图书馆的职责范围,然而,在我国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由于少儿图书馆和社区公共图书馆的欠缺,农村教育资源的匮乏,加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荒漠化与空洞化,以致农村留守儿童精神文化枯燥又单调,阅读成了留守儿童遥不可及的“奢侈品”。
1 留守儿童阅读现状
留守儿童阅读情况主要表现为:1)目前留守儿童的阅读环境欠佳。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相对比较落后,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学校图书室等虽然重视硬件设施的配套,却在软件管理方面功力不足,这些都导致了农村整体文化氛围不浓。2)留守儿童的阅读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与盲目性,缺乏准确的阅读引导。3)缺乏良好的阅读场所。据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场所的调查显示,家庭、学校、书店等依次是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的主要场所,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却极少被利用。家庭虽是留守儿童阅读场所的首选,但因家庭藏书的数量和种类都非常有限,很多家庭没有固定的书房,这些情况都对留守儿童的阅读产生不利影响。4)阅读资源不够丰富。留守儿童阅读资源的来源渠道较少,据调查显示,同学互借、父母家人购买、学校图书室、老师提供等依次是留守儿童获得课外读物的主要渠道。总体来说,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资源依然不够丰富,这必将对留守儿童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
2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对留守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可行性与障碍性
2.1可行性分析
2.1.1 法律法规的鼓励与支持。2015年12月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通知中第6章第37条中指出:高校图书馆应在保障校内工作秩序和校内服务的条件下,发挥专业学科优势,为社会用户服务;“高等教育法”(2015年修订版)第12条规定:国家政府鼓励高校之间、高校与科研机构及企事业机构开展合作,实现合作共赢与优势互补,促使教育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自2017年3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第10条明确国家支持和鼓励学校教育与公共文化服务结合,第32条和第42条规定国家鼓励支持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文化体育基础设施面向公众开放,也可以通过赞助、捐赠产品、提供设备等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上述法律法规的鼓励与支持,为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对留守儿童阅读能力培养提供了政策依据。
2.1.2 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充裕的时间资源。高校图书馆馆员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图书情报专业知识较强,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爱心。另外高校本身就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有很多专业教师和大学生,高校图书馆可以吸纳进来一起参与留守儿童教育。多专业的高校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留守儿童问题,可以站在更高的视角援助留守儿童。大学生的年龄一般都在18至22岁左右,他们充满青春、阳光与活力,还有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具有丰富的农村生活体验,能够设身处地地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解答留守儿童的学习与生活上的困惑。此外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寒暑假、节假日或周末这一段充裕的时间资源,组织下乡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寒暑假尤其是留守儿童集中精力学习课外知识的黄金时间。这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充裕的时间资源,可以为开展留守儿童社会服务保驾护航。
2.1.3 丰富的阅读推广经验。近年来,很多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如火如荼,积累了丰富的阅读推广经验。比如:湖南大学图书馆的“一校一书”、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的“亲子阅读”、天津财经大学图书馆“书与剧的碰撞,你与我的思杨话剧比赛”、清华大学“读有故事的人,阅会行走的书——学在清华真人图书馆交流分享”等阅读活动。很多高校图书馆一年要举办多次阅读活动,形成了自己的阅读文化活动品牌。丰富的经验能够为留守儿童阅读能力培养活动提供借鉴参考。
2.1.4 扶贫政策的引导。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对留守儿童阅读能力培养,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扶贫项目。在中央“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形势下,中央扶贫开发办动员高校参与扶贫攻坚战,各高校纷纷响应,发挥自身在人才、教育及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开展对口帮扶精准扶贫。很多高校都成立了对口帮扶精准扶贫工作小组,有明确的负责部门和责任人,还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扶贫工作方案,并且制定了相应的保障配套措施,例如浙江大学为扶贫设立了专项经费,四川省教育厅提出在生活补贴、福利待遇、职称职务晋升、评奖评优、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要对参与扶贫人员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在扶贫政策的引导下,扶贫专项经费和一系列优惠政策等保障配套措施都能得到较好地落实,那么也会给扶贫人员带来一定的精神和物质激励。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扶贫政策的引导,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留守儿童阅读文化扶贫项目顺利开展。此外,很多高校有大学生“三下乡”或寒暑假社会实践扶贫项目,高校图书馆也可以与高校工会、学生社团和共青团形成联动,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留守儿童阅读文化扶贫。
2.2 存在的障碍分析
2.2.1 来自留守儿童方面的障碍。一直以来,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责是为校内的教、学、研服务。馆藏文献资源是依据学校自身的专业设置来建设,主要收藏专业图书为主,儿童读物相对较少,不适应留守儿童的利用。此外高校图书馆的地理位置也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实地利用。
2.2.2来自高校图书馆方面的障碍。主要有:1)高校图书馆开展留守儿童阅读能力培养服务还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存在服务的动力不足问题,以致馆员服务意识不强。2)本校部分师生的不理解不支持也是一大障碍。3)人员编制与学校的办学规模直接挂钩,高校图书馆开展留守儿童阅读能力培养服务需要更多的人手,人力资源的不足势必影响服务的开展。4)知识产权问题,资源传播与共享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对留守儿童阅读能力培养存在着以上的诸多障碍,但也存在一定的可行性,因此不能因小失大。国家对文化扶贫、留守儿童问题、高校图书馆日益重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资金投入力度也在日益加大,这些障碍有望得以破除。就目前形势来看,高校图书馆应积极转变服务观念,结合文化扶贫政策激励馆员服务留守儿童意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留守儿童阅读能力培养服务。
3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对留守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3.1 以阅读信息卡的形式了解阅读需求
充分了解留守儿童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需求,是做好留守儿童阅读服务的前提。阅读信息卡可以将留守儿童阅读的情况详细记录下来,如平时喜欢看什么书、看过哪些书、在哪里看书、一周花多少时间去看书等等,能够直观反应阅读习惯和阅读需求。高校图书馆可以向留守儿童发放阅读信息卡,通过对信息卡的信息进行跟踪与动态分析,了解其阅读需求和阅读兴趣的变化,然后面向留守儿童的阅读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阅读活动,培养其主动阅读的意识和良好的阅读能力。
3.2 利用阅读引导课程培养留守儿童阅读意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引导留守儿童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很重要。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阅读引导课程,逐步培养留守儿童的阅读意识,提高留守儿童的阅读效率。
3.2.1 图书馆利用指引。如何利用图书馆是阅读引导课程的入门课。留守儿童需要了解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服务项目、规章制度、借阅规则、图书分类排架特点等,馆员可以组织留守儿童到馆实地参观学习,加深对图书馆的认识,进而吸引其积极利用图书馆开展阅读学习活动。
3.2.2 阅读资源选择的引导。阅读资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留守儿童的阅读效果。晦涩难懂或者太浅显的书刊,都不一定能引起儿童的阅读兴趣。那么留守儿童如何理解、评价、甄别和选择阅读资源,图书馆应做出相应的引导,由于儿童个体存在兴趣、认知水平和年龄等差异,因此要引导他们结合自身兴趣爱好特点和自身知识量,选择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与文学性的阅读资源,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与此同时,图书馆应充分尊重留守儿童成长规律与心理年龄等特点,依据不同年龄层次的留守儿童的阅读水平和心理特点,做好阅读资源的推荐。如对于12—14岁的留守儿童,可以推荐他们选择儿童文学、名人传记、科普读物,开展一些探讨性研究活动;对于6—11岁的留守儿童,可以推荐他们选择童话、民间故事,开展一些相对复杂如表演、复述等的阅读活动;对于0—5岁的儿童,可以推荐他们选择以绘本、图画书、画报为主的读物,开展做游戏、听读故事等简单有趣的活动。
3.2.3 阅读方法的引导。阅读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因此图书馆要引导留守儿童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让他们熟练运用精读、速读、略读和泛读等阅读法,让他们能够正确处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的关系,指导他们撰写读后感、读写结合、摘抄名言妙句、写读书笔记、编写内容简要等等,引导他们利用工具书以及掌握快速查找文献资源的途径方法。
3.2.4 数字化阅读的引导。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阅读也逐步成为热门的阅读方式,因此图书馆也要跟上阅读趋势,向留守儿童提供多元化与全方位的阅读环境。图书馆要做好网络资源的组织与建设,将相关网络资源做好整合处理,做好健康网站目录的推荐,在图书馆主页上发布网络资源导航、推荐书目等等,在网络阅读内容方面加强指导,规范与引导网上阅读行为,教会他们掌握一定的文献信息检索技能,同时引导他们合理而又科学地做好数字化阅读时间安排。
3.3 以丰富多样的读书活动激发留守儿童的阅读兴趣
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是激发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高校图书馆应把握留守儿童阅读需求,结合其心理与生理特点,重视与关注不同性格的留守儿童、不同文化层次的家长间的个体差异,利用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3.3.1 线上线下相结合多方联动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互联网先进信息技术开展线上读书活动,借助网络丰富留守儿童阅读活动的载体和形式,让资源与服务融入到留守儿童身边。例如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助网络为留守儿童推荐阅读书目,组织网络读书会、阅读讲座、阅读攻略分享会等,形成留守儿童阅读学习交流圈。与此同时留守儿童也可借助多种社交网络平台,向图书馆或相关部门反馈学习的心得体会,发表个人见解或提出建议、意见。每一个学习者的角色既是学习者也可以是老师,大家互相探讨,共同进步。
除了线上网络平台外,线下高校图书馆可以联合共青团、关工委和妇联等部门,充分利用“服务宣传周”“世界读书节”“未成年人读书节”等活动契机,借助留守儿童所在学校图书室、乡镇图书室、农家书屋等场地平台,合作开展多种读书活动,主要以阅读讲座、名著知识竞赛、成语接龙、诗词朗诵、绘本剧表演、手工美术制作、真人图书分享等形式,促进留守儿童阅读,不断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高校图书馆开展形式多样、不拘一格的读书活动,需要活动组织者具有美术、口才、外语或表演、项目管理和品牌营销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图书馆虽然也有多方面的专业人才,但是毕竟十分有限。因此高校图书馆需要建立志愿者服务机制,可以从本校大学生、教师和社会爱心人士中招募优秀志愿者,下乡参与留守儿童的读书活动,如组织志愿者对留守儿童进行摸底并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然后制定关爱计划,与留守儿童“结对子”,一对一帮助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让志愿者充当“爱心妈妈”“知心姐姐”角色,为留守儿童开展补课、讲故事、导读、互动讨论、好书分享等活动,定期对关爱效果进行总结,并建立留守儿童进步档案;也可以组织志愿者开展心理咨询、法制教育、安全知识等专题讲座,为留守儿童发放安全手册,举行逃生演习,提高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
除了吸纳志愿者参与外,高校图书馆还需与社会机构加强合作,例如幼儿教育机构、民间读书会、外语或美术培训机构、书店、出版社、作家协会等等,通过购买这些机构的有偿服务,或利用它们的爱心赞助,促进高校图书馆下乡读书活动的多元化、专业化和长期化。一个篱笆三个桩,阅读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其他部门或机构团体的配合与支持,高校图书馆应该建立多方合作的联动机制,促进活动开展的有效化。
3.3.2 以展示和评选阅读成果的形式提高留守儿童阅读积极性。儿童阅读,既渴望从书中获得知识,又希望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与认可,获得成就感。留守儿童也是儿童,具有同样的心理需求。因此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展示、评选并奖励他们的阅读成果可以快速有效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打造寒暑假阅读成果展活动品牌,主要根据留守儿童阅读情况,为留守儿童创造展示才能的平台和机会,适时组织开展评选“最佳读书笔记”“名著知识竞赛”“成语接龙比赛”“讲故事比赛”“分角色朗读比赛”“最佳小读者”“读书小明星”等活动,在校图书室、农家书屋或学校班级等地方,展示他们的读书笔记、简报、手抄报或读后感等阅读成果,并给予他们适当的物质奖励(如精美笔记本、U盘、电子书阅读器等)。高校图书馆通过平台展示机会,让留守儿童的阅读成果与更多人分享,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让留守儿童收获与体验周围人的赞扬与认可,提高阅读的积极性。
3.4 对口帮扶完善留守儿童阅读场所建设
留守儿童的阅读场所除了来自家庭外,主要包括农村图书馆(乡镇图书室或文化站、农家书屋)和学校图书馆(室),总体来说这些阅读场所建设情况还不够完善。农家书屋的建设在购书经费、藏书结构、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最后产生缺少资金更新书刊、图书品种单一、复本多、缺少适合留守儿童的书刊和管理不完善等问题。早在“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就安排近4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各地扩建和新建规模不低于300平方米的农村乡镇综合文化站,计划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的目标。但是据2017年2月文化部所抽查的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建设情况看,还存在文化站功能单一、文化站管理工作存在不规范及群众参与率低等问题。对于学校图书馆(室),很多中小学图书馆(室)整体的馆藏量比教育部规定的标准要低得多,而且图书品种主要集中在如题集、试卷、作文指导等教辅类图书,儿童文学、名人传记、科普读物等相对缺乏,图书内容过时,新书相对较少。即便是如此的图书室,对学生开放时间也是极其有限的,更不用说相应的阅读指导。
鉴于留守儿童阅读场所存在的种种问题,高校图书馆有必要充分利用人才队伍、专业知识、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对口联系帮扶行政村所在的农村图书馆(乡镇图书室或文化站、农家书屋)和学校图书馆(室),依据其建设情况,提供物力和智力支持。例如送去必要的物资,对其管理人员进行一定的业务和技术方面的指导,完善管理制度,从灯光照明或改善家居摆放位置等方面帮助改善设施环境,指导其从馆藏资源布局的组织方式上加以改善,如设立儿童经典文学书架、教辅类书架、获奖图书专架等,帮助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促进留守儿童阅读场所的建设与完善,满足留守儿童对知识文化的渴求,为留守儿童开辟第二课堂,扩展留守儿童的知识面,丰富留守儿童的业余生活。
3.5 针对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开设多种阅读沙龙或专题讲座活动
留守儿童阅读活动中,也不能缺少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的陪伴和指导,而其指导水平直接影响留守儿童的阅读效果。因此,儿童家长(监护人)必须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儿童心理知识、阅读指导技巧,特别是应具备书刊评价、鉴赏、甄别和选择等能力。提高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的指导水平,无疑对于培养留守儿童阅读能力十分有利。高校图书馆可以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组织志愿者或邀请本校专家学者、儿童教育专家、阅读推广专家、儿童文学作家等,面向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针对儿童心理、儿童教育、阅读指导等方面定期开展多种阅读沙龙或专题讲座活动,为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之间建立阅读交流或儿童教育体会的平台,让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增强教育与监护意识,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4 结 语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留守儿童的阅读能力可以说是关系到未来国民整体阅读水平和文化素质水平。留守儿童的阅读需求、阅读引导课程、阅读兴趣激发、阅读场所建设与完善、儿童家长(监护人)的阅读指导是其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在图书馆界已经达成共识,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扶贫政策的引导,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馆员服务留守儿童的积极性,与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社会机构、学校、家庭形成联动,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实现和保障他们的阅读权利,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他们的学习思考能力和阅读能力,引领读书学习新风尚,引导他们“爱读书、读好书、会读书”,为建设书香社会添砖加瓦。
[1]苏 琳.全国妇联发布《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EB/OL].[2017-04-15].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305/10/t20130510_24368366.shtml.
[2]邓小昭,张 敏,刘 灿.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环境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5):50—55,37.
[3]邓 倩.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以重庆市为例[J].出版发行研究,2015(1):80—83.
[4]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通知[EB/OL].[2017-04-08].http:∥www.moe.edu.cn/srcsite/A08/moe_736/s3886/201601/t20160120_228487.html.
[5]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2015年12月27日修订)[EB/OL].[2017-04-10].http:∥www.sdedu.gov.cn/sdjy/_jyyw/758989/index.html.
[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EB/OL].[2017-04-11].http:∥news.xinhuanet.com/2016-12/26/c_129419435.htm.
[7]苗晓青.全民阅读时代高校图书馆关怀农村留守儿童方式的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26(8):132—134.
[8]周坚宇.关于图书馆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阅读指导的思考[J].图书馆建设,2013(12):50—54.
[9]万美琼.县级图书馆对农村留守儿童阅读推广服务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7):110—111.
[10]曹桂平.亲子阅读活动中绘本运用形式与策略[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4(6):28—32.
[11]魏凤彩.如何让孩子爱读书会读书[J].才智,2014(25):77.
[12]程天赐.中央财政40亿元支持乡镇文化站建设[N].农民日报,2007-09-28.
[13]文 华.文化部抽查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效能建设情况[N].中国文化报,2017-02-28.
[14]刘 灿.农村留守儿童信息贫困问题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12):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