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需求和技术双驱动下高校图书馆旧馆空间改造
——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雁塔校区图书馆为例

2018-11-13王敏杰

图书馆界 2018年1期
关键词:满足用户座位空间

王敏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图书馆,陕西 西安 710055)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一直以来,作为大学的三大支柱之一,高校图书馆在广大师生员工的教学、科研和学习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大学教学科研模式的变革,用户的信息行为和信息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图书馆作为保存纸本馆藏的物理空间,存储角色日趋下降,满足用户学习、交流、活动等空间的利用及服务功能明显增强。一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的的图书馆管理服务模式变革势在必行。围绕用户需求,国内许多高校图书馆陆续对旧馆空间进行了优化和重组,创建了各种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空间,如:研讨交流空间、休憩交流空间、自主学习空间,等等。近两年,为满足广大师生员工的信息需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雁塔校区图书馆(以下简称“雁塔馆”)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对现有的馆舍空间进行了逐步优化改造。

1 旧馆空间利用现状

雁塔馆于200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馆高五层,馆舍面积 12 700 平方米,有阅览座位 1 700 余席,服务模式为藏借阅合一的开架借阅模式。除办公空间外,设有建筑书库、文学书库、第一中文书库、密集库、外文与工具书库、第一中文阅览室、中文现刊阅览室、外文期刊阅览室等大大小小十几个库室,还设有报告厅、自习室、会议室、电子阅览室。雁塔馆由于建成时间早,使用年限久,面对4万余名学生和 2 800 余名教职工的信息需求,以及纸质书刊的逐年累计,其空间布局和利用日益显得捉襟见肘,如:在二楼大厅没有设置书库名称和位置的指示牌,用户把一部分时间浪费在库室的寻找上,极为不便;声音区域划分不合理,馆舍内部几乎全部是无声空间,缺少自由交流区、有声阅读区、休憩区等自主空间;阅览座位和自习座位偏少,且没有进行合理分配;一些区域采光明显不足,尤其是阴雨天气时光照度明显不能满足正常所需,等等。为了更好地的服务用户,满足用户的多元化、个性化信息需求,雁塔馆的馆舍空间改造势在必行。

2 高校图书馆旧馆空间改造的原则

2.1 用户需求是图书馆发展的第一驱动力

图书馆发展的驱动力首先源于用户需求,用户需求从根本上决定着图书馆的发展乃至生存。一直以来,高校图书馆主要通过其物理建筑、馆藏资源和图书馆员所提供的信息服务而发挥其支撑教学和科研的作用。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作为用户,通过到馆借阅活动来满足其信息需求。作为教室、住所之外的第三空间,图书馆是师生阅读、学习和获取信息的最重要场所。但是,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资源的获取日益便捷,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不拘形式地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教学科研模式不断革新,研讨式教学逐渐取代了“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参与诉求更为旺盛。图书馆传统的空间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图书馆必须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对原有的馆舍空间布局进行优化改造,更换老旧的设施设备,扩充用户社交活动的场所,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用户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2.2 技术是空间改造的重要支撑

馆舍空间的改造离不开技术的支持,缺乏技术支撑,图书馆的信息组织、管理协调、用户服务、机构效能都将失去重要的保障。网络技术条件下,用户虽然可以运用搜索引擎查找到许多资源,但信息驳杂,加上专业性和可信度有待进一步考量,而且许多信息并非是向用户免费提供。但图书馆不同,它拥有大量专业的数据资源和纸本资源供用户免费使用,图书馆要利用这个优势,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对馆舍空间进行优化配置,对图书馆各类资源的用途和位置进行介绍和宣传,为用户打造一个可以“一站式”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便捷的信息利用空间,增加图书馆对用户的吸引力,这样不仅能保留住原有的用户,还能吸引更多的用户进入到图书馆的知识服务空间。在需求和技术双驱动下,图书馆继续发挥它知识枢纽功能的同时,也成为教研人员和学生享受知识交流过程的信息中心。

2.3 从校情、馆情实际出发

网络与信息环境的变革,用户需求的多元化,给图书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为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国内高校图书馆纷纷引入先进的图书馆管理服务理念,运用现代化技术对现有馆舍进行重新设计和优化,或者是新馆建设。馆舍空间的改造和设计不应“人云亦云”,盲目追求“高、大、全”,所有先进的服务模式一应上马,到后期陷入因利用率不高而进行再设计、再改造的怪圈,造成资源的浪费。馆舍空间改造必须做好调查和分析,从校情、馆情实际出发,有计划、按步骤地次序进行。一方面,要根据调研和用户需求的数据分析,做好馆舍空间改造的预算和具体规划,争取学校领导支持,获得馆舍改造经费;另一方面,要注意空间改造灵活性,根据不同项目的改造时间、难易度、工程量和用户需求的紧迫程度合理安排改造计划,按步骤进行改造。

2.4 空间的合理利用是馆舍改造的目标

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实现空间的合理利用是图书馆馆舍空间改造要达成的最终目的。每一个馆舍空间,不论大小,经过改造,能够为用户所利用,才能发挥其作用,体现其价值。因此,馆舍空间的改造绝不是“换汤不换药”的面子工程,空间改造要与图书馆所开展的用户服务紧密结合,考虑新设计的馆舍空间如何为用户提供他们所需的服务。

3 空间改造的具体措施

3.1 改善基础设施,优化馆舍环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移动网络设备和移动通信终端的普及,用户携带移动设备入馆人数日趋增多,而原先的用电插座设计、数量已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雁塔馆利用2016年暑期时间,对馆舍环境和基础设施进行了优化改造。在保留原有插座的基础上,根据库区和自习区的布局,从用户使用的便捷性出发,进行插座位置设计和加装,安装九孔插座70余套;根据用户反馈信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给各库区加装照明设施170余套,并陆续对全馆的 1 600 余组照明设备进行了更新,解决了个别区域采光不足的问题,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照明环境;对卫生间设施进行了改造,把颜色生冷的石板格挡改为颜色较柔和的木质格挡,并在地面铺设了环保的悬浮式塑胶防滑地板,加装了排气扇,改善卫生间的通风条件;雁塔馆没有设置中央空调,为改善制冷条件,先后向学校申请调拨空调十余台;雁塔馆原来的监控系统有16个布控点,是成像模糊的模拟信号系统,为了确保馆舍环境的安全性,雁塔馆向学校申请经费把监控系统更换为成像清晰的数字化系统,并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了16个布控点;此外,雁塔馆还对天井内花木进行了更种,并在库区点缀以绿植,美化了馆舍环境,增加了用户的温馨和舒适感。此外,为了让用户服务更加人性化,节约用户时间,提高服务的便捷性,雁塔馆在二楼大厅设置了楼层索引指示牌,并在各层各库区门口悬挂指示牌和新书导读;为实现读者一站式服务,雁塔馆还在二楼大厅增设总服务台和新书展架。

3.2 释放馆舍物理空间,创建自主交流区域

随着纸质文献的逐年累加,图书馆物理空间的容纳度日趋饱和。而用户对自主交流空间的需求逐渐增多。二者之间的矛盾日趋显现,促使图书馆不得不考虑对现有馆舍的物理空间进行重新规划、合理布局,以释放出更多的物理空间,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3.2.1 调整书刊存放,减少期刊合订。现今,期刊数字化比例较高,各大数据库对期刊的收藏比较全面,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的引进,使得纸质期刊的使用绿逐年下降,而现刊和期刊合订本的存放又占有大量的空间。据此,雁塔馆新设置了三个贮藏库,对馆藏纸质书刊的借阅率进行了统计,把近十年来零借次的50万余册书刊进行密集排架存放。停止了利用率较低的期刊合订本的装订,并着手把期刊合订本进行密集存放,改造中文过刊阅览室,设置为用户自主交流空间。这样,既节省了经费,又可以腾出一部分空间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3.2.2 建设学术空间,增设自习座位。借校庆之机,雁塔馆于2016年暑期对二楼目录检索厅自习区进行了改造,建设成学术文库,内设展架和展柜,集中展示我校教师的科研成果,设置了阅览桌椅、沙发、茶几,供用户学习和交流,并添置电子设备,供用户查阅相关信息和DIY签名留影。学术文库的建设是雁塔馆空间改造的亮点之一,得到了学校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自习座位数量和用户的自习座位需求量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而且“占座”现象较为严重。为缓解这一矛盾,雁塔馆对一层和三层大厅进行改造,添置阅览桌椅,增加自习座位300余个。然而图书馆的学习空间和座位资源毕竟有限,这就需要各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应用自动化管理系统,对学习空间实施动态管理,以有效解决读者“占座”现象,使座位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使用。雁塔馆引入了座位管理系统,对全馆书库和阅览区之外公共区域自习座位进行统一编号,纳入座位管理系统,实行座位预约制,既满足了用户的需要,避免了因座位而可能引发的冲突,又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3.2.3 设置交流休憩区域,合理划分声音区域。舒适的环境总是让人流连忘返。随着教学科研模式的改革,用户对研讨空间的需求日益增加,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对教学、科研有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当用户的需求发生变化时,图书馆不能因循守旧,必须要根据用户的需求调整服务模式,才能更好地践行“服务至上,读者第一”的办馆理念。雁塔馆在一楼中厅安装便携式投影设备,用户在总服务台登记即可使用,放置了可移动白板,并翻新五套藤椅和茶几,改造成为开放式的研讨区,与之相邻的第三会议室将被改造成为相对私密的交流空间;购买布艺沙发和茶几,放在二楼大厅通往三楼的旋梯处,供用户休憩和轻声交流,并在此处添置电子阅报机和用户可以自主操作购买饮料、方便食品的自动售卖机;五楼平台现在被改造为晨诵交流区,绿色环保的悬浮式塑胶地板、安全网、开水器、自来水、照明设施、遮阳设施、公园椅、自习桌椅等设施一应俱全,让想背诵和接打电话的用户有了可以利用的空间,实现了有声区域和无声区域的合理划分,成为雁塔馆贴心服务用户的一道亮丽风景。

3.3 扩大网络利用空间,延伸虚拟服务空间

有限的实体空间与无限的网络空间共同构成图书馆为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坚实阵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移动终端的应用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携带笔记本电脑和移动通信终端入馆,他们希望自己在馆内可以随时随地使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电子阅览室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这就对图书馆网络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除在二楼大厅增加电子阅报机外,雁塔馆还对馆内网络设施进行了布设,基本实现了无线Wi-Fi全覆盖。对电子阅览室的改造也是雁塔馆空间优化的一大亮点。雁塔馆在三楼和四楼分别设有一个电子阅览室,但是由于设备老化,运行速度慢,无法很好地满足用户需要,雁塔馆先对三楼电子阅览室老化的设备进行了拆除、申请报废,预留出网络端口供携带笔记本电脑的用户使用,同时把其一百余个座位纳入座位预约系统,提高了利用率,其受欢迎程度超出了预想。另外,雁塔馆微信平台的开通,也拓展了图书馆服务的虚拟空间,方便了雁塔馆与用户的沟通交流,一方面便于图书馆及时收集用户需求和建议,另一方面雁塔馆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推介图书馆资源。值得一提的是,雁塔馆为了在假期期间更好的服务校内师生,为研究生及本校教工提供个人CNKI漫游账号功能,该账号可在非校园网环境中下载期刊论文。

4 结 语

在科技迅猛发展,用户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的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空间服务必须与时俱进,空间的优化和重组,亦不能流于形式,必须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充分挖掘

现有的物理空间和拓展图书馆服务的网络虚拟空间,实现图书馆内部空间布局和功能的完美统一,让实体图书馆从一个单一的物理空间真正转变为一个物质与精神、主体与客体、抽象与具体、真实与想象相统一的人际交流空间。

[1]肖小勃,高文莉,韩璐璐,等.图书馆空间变革思考与展望[J].图书馆,2016(1):107—111.

[2]于国英.高校图书馆空间布局改造与重新设计[J].图书馆建设,2014(5).

[3]熊太纯.大学图书馆学习空间的创新管理[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5):87—91.

[4]明月辉.基于图书馆空间“转换与重构”问题的解读[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5(1):27—29.

猜你喜欢

满足用户座位空间
长城火炮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巴士上的座位
快图浏览
下文
超薄LED台灯
换座位
下棋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