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设计
——以天津职业大学一年级学生为例
2018-11-13李可
李可
天津工业大学 人文学院 天津西青 300387
传统英语写作教学注重结果,关注语法和句型,忽略写作过程和写作内容。大学生普遍认为传统的写作课枯燥乏味,毫无意义。任务型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在做中学”,鼓励合作式学习。近年来,任务型教学法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本文以天津职业大学一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设计写作教学活动,总结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写作课堂中的实际教学效果,有助于把握学生特点,完善英语写作教学方法。
一、理论依据
(一)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TBLT)是以任务为途径进行语言教学的方法(Jack &Theodore, 2008)。任务型教学法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并逐渐运用到外语课堂中。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通过活动进行交流达到语言习得的目的。教师的角色由传统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活动的指导者。Willis(1996)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框架,即前任务(pretask)、任务环(task cycle)、后任务(post task)和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前任务指活动前教师引入任务和主题;任务环指任务、计划和报告;后任务指成果对比;语言聚焦指分析和练习。这些任务环节具有实践性、合作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缩小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差距,使学生的内在语言机制得以发展。
(二)任务型教学法与写作
传统的写作教学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向学生讲解写作结构,然后带领学生分析范文,接着为学生布置话题,让学生仿照模板进行写作,最后,教师批阅作文。传统的写作教学关注语法和词汇但是往往忽略内容,写作便失去了实际意义。任务型写作教学法通过活动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写作情境,学生合作、思辨,对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二、任务型写作教学设计
根据学生英语水平,按照Willis提出的理论框架,在课堂实践中设计了四个活动阶段。
(一)前任务(pre-task)
Step 1 导入。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校园风景的图片和视频,鼓励学生用英语描述风景。教师展示写作话题,以"Our campus is beautiful"为题,采用“dominant impression+ details”的结构写一篇不少于120字的文章。
Step 2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写作结构并进行相关练习,学生掌握写作结构。
Step 3 介绍beautiful, fantastic, charming等形容词和 first, then, both...and...等连词。
过程评价:展示图片和视频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同时为学生创造熟悉的环境。写作结构的讲解利于学生掌握该结构,同时教师提供参考性词汇,帮助学生用词连贯、丰富。
(二)任务环(task cycle)
Step 1 任务。将学生分为6组,每组5名学生,学生组内讨论喜爱的风景,教师在小组内走动,帮助学生解决疑问。
Step 2 计划。学生讨论如何组织文章、用词,每名学生独立完成初稿。初稿完成后,组织组内学生按照评价标准进行互评。
Step3 报告。互评完毕,选出每组的优秀作文,进行报告。
过程评价:组内成员互相讨论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组内成员互评,互相学习;组织报告既可以提供给学生表达自我的机会,教师也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写作运用情况。
(三)后任务(post task)
根据每组代表成员的报告,适当给予评价,从中选出几篇最佳范文。
(四)语 言 聚 焦(language focus)
Step 1 分析。教师分析、总结每篇文章的特点,给予适当的反馈。
Step 2 练习。针对文章的错误进行专项训练。
Step 3 作业。学生修正文章,上交终稿。
过程评价:教师的积极反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和增强学生信心,对学生普遍出现的错误进行统一讲解。教师挑选出最佳范文,供学生经常查阅。
三 、教学反思
任务型写作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活动本身的竞争性和任务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交际动机。学生在任务中不仅掌握了写作结构和语法词汇,也能发现校园之美,激发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然而在写作活动中,教师要具有把控课堂的能力。一方面,教师要仔细专研教材和大纲,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在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设计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兼顾课堂纪律管理,因此,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保证整个任务型写作顺利高效进行,不应走形式,为了活动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