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对大学生性格的影响
2018-11-13丁关东陈萌灏衡翔张琦李泽平
丁关东 陈萌 灏衡翔 张琦 李泽平
(山西医科大学,山西晋中 030600)
近年来,各高校的扩招进程不断加快,我国高校中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大学的精英教育已经转变为了大众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同时,人的心理问题也愈演愈烈。大学生正值人生的青少年时期,各项身体机能也已发育成熟,但人体的心理机制还处于形成时期。在这一时期,任何能够给予青少年以深刻影响的事件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作用,各种心理机制相互影响,也就促使了个人性格的形成。在踏入大学的校门之前,青少年性格形成的主要环境是自己的原生家庭,因此原生家庭中的各种环境要素相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代大学生的性格,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性格还存在着一定的代际传递性。从原生家庭的角度探究大学生的性格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找到大学生性格形成的根源,从而对症下药,还具有代际影响性的作用。
1 原生家庭与性格
1.1 原生家庭的概念
原生家庭,是指一个人出生和成长的家庭,也就是所谓的核心家庭。人一生中的关键时期都在原生家庭中度过。因此,原生家庭中哪怕是父母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正处于好奇阶段的的儿童模仿,父母在一言一行中不自觉地所展现出来的个人的情感态度更会被处于心理机制尚在形成过程中的少年所吸收,从而表现在自我身上。
1.2 性格的概念
而对于性格,我们认为是指个人在与外部环境长期交互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习惯性思维模式和行为表现。人的性格具有长期稳定性,这就说明了人的性格一旦形成,那么就很难再会改变。个人性格中良好的成分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人们把握机会,做出利于自身发展的决策。而个人性格成分的缺陷之处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人的发展条件,甚至会挤压到个人的基本生存空间。
1.3 原生家庭与性格的联系
原生家庭和个人性格的基本联系,就建立在个人性格形成的大部分时期是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度过的这一基本条件之上。同时,原生家庭和个人的性格之间还存在一个中介变量,那就是个人的心理机制。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看出研究原生家庭对大学生性格影响的重要性了。从根源处寻找大学生性格建立起来的过程,更有利于我们发现大学生性格特征当中的不足,更有利于父母重视起家庭对孩子性格培养的基础性作用,更有利于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工作。
2 大学生性格的特殊性
大学生作为青少年中的一个知识型群体,其具有与青少年中存在着的共性性格特征。因此,对于大学生性格特征的探讨,亦要将其放在青少年性格的格局下做具体讨论,从中联系大学生自身的特质,从而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性格特征。
2.1 个性化
青少年的性格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个人思维习惯、心理、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同时,这样的一种影响还具有临时性的特征。同时,青少年性格发展的速度与品质对其心理过程、个性特点及行为举止也有影响和制约作用。大学生亦趋同于这一性格特征,只是由于自身长期接受的教育影响以及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会在一定程度上自觉地克制自身消极的情绪体验给自己带来的不良影响。但从总体来说,其行为表现仍然受这一客观特征的影响。
2.2 受社会化进程的影响较大
青少年的性格变化往往随着社会化的进程加速而加速,而当自己社会化趋于成熟和稳定之后,性格特征的变化趋于平缓直至稳定。青少年社会化的阶段化完成,常使他们在处理各种事情时的态度不断发生转化,直至向成年过渡之后趋于稳定。大学是一个小社会,青少年在大学阶段所处的环境相比于之前的环境更为复杂,因此大学阶段实际上是未经世事的青少年即将走向社会的适应阶段,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是性格开始趋于稳定的阶段。
2.3 性格调整能力开始增强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开始愈来愈重视自身的形象,而自身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自身的性格。随着社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青少年开始意识到,一个良好性格的人更加容易被人接纳,从而更有利于自己融入社会。尤其在大学阶段,大学生在精神层次上需求不断扩大,他们不仅需要自己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以防止陷入孤僻,更需要获得他人的认可,在群体中展现和实现自身的价值。由此,当他们发现自己部分的性格特质与其他人格格不入时,他们会自觉地加以调整。从个人满足的角度来说,调整自己的性格对他们的效用更大。
2.4 表现形式更加丰富
人的性格特征主要通过语言、举止行为表现出来,随着青少年性格不断完善,其表现的形式更加灵活,内涵也更加丰富。同时,这也导致思政和心理工作者必须通过长时间系统地、细致地的观察才能逐渐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从而把准问题的脉络。对于大学生来讲,他们个性心理日趋成熟以外,个人所掌握的知识体系日渐完善,知识内容也日渐丰富。因此,他们更擅长用各种形式或大胆地彰显,或隐藏和淡化自己的性格特征。
3 影响大学生性格形成的原生家庭因素分析
为探究原生家庭环境对大学生性格的影响,我们以山西医科大学为例,在山西医科大学中都校区发放了350份问卷,回收到323份问卷,除去其中的32份无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3%。
3.1 原生家庭结构
原生家庭结构是指大学生的原生家庭中的常住人口数量及他们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从我们调查上来的数据来看,原生家庭在城镇的同学中独生子女占大多数,而位于农村及城市偏于郊区的同学中非独生子女较多。根据我们使用的测评问卷上显示,独生子女相对于非独生子女来说,其性格偏向于内向的同学略多。我们认为,大学生在儿童及青少年时期主要成长环境为自己的原生家庭,尽管他们在学校、社区或其他公众场合能够接触到自己的同龄玩伴,而在家庭中缺乏同龄人的陪伴和交流,这对于性格本身就孤僻的儿童来说更加使其无法转变自己的性格特征。但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大学生在青少年时期可能也注意到了自身过于内向的性格不利于自己的人际交往,从而强迫性地改变自我,因而使得他们内向的性格有所转变。
不仅如此,我们还从我们自身设计的问题中发现,家中存在老人的家庭在邻里关系上面相比于其他家庭显得更为和谐,而邻里关系处理得较好的家庭大学生的性格相对来说更加外向。之所以存在这样的关联性,我们认为可能是因为对老人的照顾更需要耐心和心平气和,这样一种特质在不知不觉中就影响到了父母的交往特质,而孩子则会在父母与他人的交往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因此也更擅长与人交流,所以显得较为外向。
3.2 原生家庭的氛围
原生家庭中的家庭成员和睦程度、与邻里间相处的情况、民主氛围等家庭氛围同样也会对大学生的性格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家庭氛围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父母创造出来的,因此父母个人的行为表现对孩子的影响也主要体现在对家庭氛围的构建上。
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邻里关系和睦的家庭更加外向而且更擅长与人交往。同时,在家庭决策的过程中,父母对于孩子的意见的咨询程度越高,大学生面对问题时就越擅长思考而不是依靠个人情感来解决问题,同时更能依靠理性的判断来分析问题。这是因为在家庭决策的过程中,父母在询问孩子的意见时逐步地培养了孩子进行自我思考、综合考虑的能力,因此当大学生日后处理问题时,就会自觉地、惯性地使用这种能力,同时,他们在分析问题时也会更加透彻。根据我们深入访谈后发现,原生家庭中父母发生肢体冲突的大学生在性格方面显得更加的内向,同时部分同学还时常存在着焦躁不安的心理特质,有的甚至存在潜暴力。
3.3 原生家庭中父母的经济地位
在调查中,我们主要调查的是原生家庭的相对经济地位,也就是相对于父母的亲人、朋友的经济而言,而不是去考虑家庭的绝对经济状况。根据调查,我们发现,家庭经济地位相对较低的大学生显得更加内向。这可能是他们在与其他人交往过程中长期的较为自卑的心理导致的。根据更加深入的观察和访谈我们发现,家庭经济地位相对较低的同学在为人处世方面显得过于的谨小慎微,在处理问题时,他们更倾向于瞻前顾后。在与人交往方面,他们也更加擅长于用灵活的形式表现或掩饰自己一时的情绪
3.4 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
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主要体现在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在严厉和宽松的两极之间的某一点上。根据我们的观察发现,父母的教养方式过于严厉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偏激的思想,这是由于过于严厉的家庭深深的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为了将长期的压抑发泄和表达出来,这类大学生自然而然就走上了极端的道路。然而过于宽松的教养方式虽然使得大学生的性格偏于外向、善于与人交往,但是在对待事情上显得过于随意和不负责,这样的性格特性就会让他们的搭档感到担忧和没有安全感。
另外,还有研究表明,父母之间严厉的差异化也会导致孩子性格特征的不同。例如,父严母松会使孩子的独立感较强;而如果父松母严,则会使孩子顺从温和。
4 塑造大学生良好性格特征的对策
4.1 国家层面
国家应当出台相应政策,一方面,对家庭的婚姻进行常识性教育,降低目前社会上的离婚率,同时对于实在无法挽回的婚姻,也应因人施策地劝其离异,使其带给孩子的影响尽量降低。从另一方面,应该对于家庭中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父母进行教育,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养育环境,从而促使其在早期形成一个良好的性格特征。
除此之外,国家还应加强高校中辅导员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辅导咨询的建设,尤其是应该扩大高校中辅导员队伍。
4.2 家庭层面
父母是原生家庭中最直接的影响因子,父母的教养对孩子性格的塑造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因此,父母必须自觉重视起对孩子的养育方式。
父母应当积极地参与由社区、第三方组织或其他机构组织的对父母有关教养方式的培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同时,要避免极端的教养方式,对于孩子的教养不能过于严厉或是过于宽松。既要避免类似于“虎爸”、“虎妈”的情况出现,也要规避由于过分地放纵天性而导致的“养而不育”的情况出现。
更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有充足的时间陪伴孩子。有的父亲或母亲过分重视工作,把孩子的教养工作仅仅留给另一方,这样“分工协作”的方式对于孩子性格的塑造极为不利,长时间却乏和孩子的交流必然导致其性格过于压抑,甚至对以后的恋爱观、婚姻观造成影响。留守儿童性格问题的出现同样也是与长期缺乏父母亲的陪伴造成的。
4.3 高校方面
高校要适时培训辅导员的综合素质能力,引导辅导员主动关注相关学生,主动发现学生问题,主动寻找相应的方式解决学生的相关问题。同时,也要明确辅导员的中心任务和相关待遇,建立起一套与普通教师相应的评职评级办法。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兼职辅导员的规范和管理,建立起一套与之相对应的激励保障机制,鼓励其利用自身优势参与到学生的管理工作中来。
高校还要重视学校内部的心理辅导工作。很多性格方面的缺陷容易造成心理积压,从而使在校大学生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如果问题较为严重,光靠辅导员的积极干预还不够,还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心理咨询师进行介入。学校应当广泛选聘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鼓励他们进行相关的科研,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心理工作中去。
高校同样也要把公共的思想政治教育摆在显现的位置。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避免部分同学走向极端的道路。
总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要保基本,辅导员工作要求主动,心理工作者要重个案。三个方面相互辅助,同时积极引导同学发现相关问题及时反映,这样才能尽量淡化由于原生家庭带来的性格缺陷。
5 结语
当代大学生在进行不同的角色扮演时会由于不同的性格特征而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不经相同,性格方面的缺陷可能会导致个人在扮演某种社会角色时,因为扮演角色失败而被迫退出,由此给个人带来的内心挫败感是不言而喻的。而大学生具有个性化的性格特征,内心的挫败感更容易导致个人做出错误的决策,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越轨行为,酿成人生中不可弥补的遗憾。大学生尚处于性格逐步趋于稳定的特殊时期,因此对大学生的性格缺陷把好最后一道关是高校的应尽之责,但对大学生性格的分析不应单单从外部去分析,应该追溯本原,引导学生积极地发现原生家庭中出现的缺陷,从而进行辅助式的自我修复,避免性格缺陷出现代际传递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