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阿恩海姆“张力”理论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

2018-11-13王璐

海外文摘·艺术 2018年4期
关键词:张力物体图形

王璐

(河南大学,河南开封 475000)

1 简述阿恩海姆视知觉理论中的“张力”

阿恩海姆理论体系中的“张力”的核心概念是一种视觉模式或一种具有自身制约和平衡的力量,我们感受到的最有力的东西是运动,它带来的张力是非常明显的,并且有强烈的运动感,它能激发最基本的视觉感知。但这种张力不仅在运动中,而且也表现在平面或其他形式的艺术中。

阿恩海姆将“不动之动”的“运动”被认为是艺术作品的基本品质。为了探究这种张力知觉的基础和本质,阿恩海姆首先把它与“联想”区分开来。传统的联想主义观点认为,这种运动解释是一种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会添加一些自己的想法并不是很直接的从作品中去获得视觉上的信息。而这种性质是微弱而间接的,对艺术家的创作没有多大价值。因为这种添加自己想法的状况可以适用于任何一个不论优秀还是很差的作品,因此,知觉的这种“运动”特性应该是一种独立的知觉现象,它直接或客观地存在于观看对象之中,是“生成性”而非 “解释性”的。视觉的感知通过眼睛传达到心灵,而这种“视觉上的感知”即阿恩海姆所说的“张力”。事实上,所有的知觉活动都是主动活动。知觉活动是对一种外部的作用力与事物的入侵,它包含了一种外部力量,破坏了神经系统的平衡。这种刺激实际上是某种冲动的活动,在顽固的抵抗介质中刺穿针。入侵力与生理力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最后生成的知觉对象。人们在非移动模式中看到的“运动”和“具有倾向性的张力”是大脑在感官刺激组织中刺激的心理活动。通过研究直觉的本质,人们可以间接地认识具有倾向性的张力的本质。第一个是“伽马运动”研究,所谓“伽马运动”,就是当一个物体突然出现和突然消失时人们所能观察到的一种运动。当我们在黑暗中看到一盏突然亮起的路灯,它的光芒看上去好像是从中心向四面八方扩展的,当它突然熄灭时,它的光线又好像由中心向部分收缩。这一运动往往会随着物体本身的形状和空间定向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它的运动方向基本上与物体本身的构造骨架的主轴方向一致,即沿着力的作用路线运动。第二个是俄普恩海默和布朗对运动力的研究。当直线或长方形的空间定向与运动的方向一致时,它在通过视域时的运动速度看上去比其在空间定向与运动方向垂直情况下的运动速度快得多。比如说如一个圆盘状物体向上运动时,看上去比它水平方向运动时的速度快得多。

2 形成“张力”的因素

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总结了三种基本“张力”的物理形式。及倾斜、变形和频闪。具体来说:倾斜指的是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空间和位置的变化。变形指的是一种有意识地改变物体自身的比例等条件,以满足画面需求的一种方式。频闪则是由不同的视觉物体组合而来的动态效果。

2.1 由倾斜造成的动感效果

阿恩海姆在书中写道“如果想使某种式样包含着倾向性的张力,最有效的和最基本的手段就是使它定向倾斜”。倾斜之所以会产生运动感,主要原因在于它被观赏者看作是一个实际运动过程中的一个短暂的阶段。事实上,倾斜能不能产生运动的效果,最主要的是看物体偏离那个稳定的空间定向的沉程度。

2.2 由变形造成的动感效果

阿恩海姆指出“某种形状的内在紧张力与表现性,可以通过使该形状被知觉为另一种比它简单的形状的变形而获得”。由此可知变形是充分展现艺术家对于作品中的物体所赋予的主观感受的有效方式。例如说在一些瓷器中,将其它分离的几何体全部融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中,经过这样的融合之后,原来的瓷器会在融合的过程中向外扩张,向内收缩等等,这些和原瓷器不一样的变形也能产生极大的“张力”,从而也增加了瓷器的运动感。

2.3 由频闪产生的运动效果

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讲到“强烈的运动效果可以从那些造成频闪运动的静止式样中产生出来”。罗丹曾说过“运动是从一种姿势向另一种姿势过渡”。比如说一个舞蹈家在跳舞时,身体的每一个舞蹈动作姿势的一系列变化都是一种姿势向另一种姿势的过度,都是一种频闪产生的运动效果。艺术家们经常用这种方法来表现一个连续活动的不同阶段,以此来展示作品的运动。

3 招贴设计中的“张力”

招贴也称之为海报,是现代广告中使用最频繁、最广泛、最便利、最快捷和最经济的传播手段之一。招贴设计是将广告创意用视觉语言来表现出来,好的创意,能恰当的点破主题、提供新颖的表现手法,引人入胜。一张具有高超技巧而没有创意的招贴,就如同一座只有美丽的外壳而没有生命力的塑像一样。因招贴的生命和灵魂在于创意。创意是招贴创作的核心,它能使招贴的主题突出并具有深刻的内涵,招贴能否在瞬间吸引观众,使人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就必须重视视觉“张力”在招贴设计中的运用。

3.1 招贴设计中图形简化的“张力”

在招贴设计中,简洁的设计语言常常被用来表达深刻的内涵。被简化的设计语言可以是一个图形,它放弃了客观对象的自然追踪,简化了细节。或者它可以是一种简单的组合形式,也可以是一种纯粹的颜色。虽然简化后的设计语言,画面中的元素少了,但却传递给了观众视觉冲击和表达信息却不是弱化,相反使设计主题更加突出、更加清晰。因为简化而精华,其表现的形式简化到最减,但视觉上的“张力”在这时便将最鲜明突出的形象迅速传达给受众,使观赏者有极大的兴趣来驻足观赏和体验简化带来的视觉“张力”。比如说:我国著名的设计大师靳埭强在一画会会展的海报中用现用红色直线方格几何形和毛笔墨线组成“画”字,将“一”字拼入“画”中。以对比的笔画表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简洁有力,明净和谐。并且可以明显地看出是运用了平衡法则,达到了一种平衡的视觉效果,用黑红对比强烈的颜色给视觉上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感,很好的表现力简化的视觉“张力”。

3.2 招贴设计中图形倾斜的“张力”

倾斜的图形指的是画面中图像的位置偏离了视觉重心,并成倾斜的状态。由于倾斜图形自身的倾斜变化与所处位置的引力产生了方向上的偏离,就迫使观察者的视线去寻找这一画面的焦点,并追其倾斜的运动轨迹和方向。研究表明,在45度倾斜的水平线或垂直线的位置时,将会受到最强烈的吸引或排斥,此时画面中倾斜图形的视觉张力是最强劲的。也可以说,此时的倾斜图形将以绝对优势,掌控观者的眼球,引发其思考,从而达到对招贴设计主题的最大关注度和认同感。比如说:日本的设计大师福田繁雄的作品中,他的《F》海报系列,主题画面为福田繁雄名字的首字母“F”,所有内容都是对该字母的变化。在该系列作品中,“F ”为基本型,作者运用矛盾空间、图案倾斜翻转、图底反转错视原理和手法表现了图形倾斜从而可以带来动感的视觉“张力”体验。

3.3 招贴设计中图形发散的“张力”

发散是平面构成里的图形与平面空间的一种构成方法。它是指由一个中心,或者多个中心向内或者向外发散。这种构成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甚至可形成令人眩目的光学动感,以此可以起到对形象重度强调。比如说:一幅招贴是很平常的中正的构图,一幅是由中心或者两边发散式的构图,将这两幅招贴相比较,很明显的可以感受到发散式构图带来的视觉冲击力,这里的冲击力即为视觉“张力”。因为发射构成的骨骼变化会给观者带来极强的三元次空间的感受。视觉“张力”在此时也会由发射点沿着骨骼线单元的增强而加强,如同发散线向外扩张的方向,视觉“张力”也会呈现出向三元次空间四面八方的辐射状态。这样发散式的图形会给人带来跌岩起伏的空间层次感,让观赏者在视觉的“张力”中有一种不一样的体感、视感等。

4 结语

阿恩海姆视知觉的“张力”理论在招贴设计中的这一应用,对传统的招贴设计造成冲击,然而这也是对招贴设计在现代语境下的一种提升。“张力”理论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并不是要取消传统招贴本身的意义,而是强调招贴的表现力要用最简化的文字,图形,色彩等等去传达主要的信息。使观赏者有极大的兴趣来驻足观赏和体验简化带来的视觉“张力”。好的招贴设计作品在自然而然的情况下也能达到科学上要求的一种“张力”的平衡。

猜你喜欢

张力物体图形
把握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在张力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巧测水膜张力
方寸之间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揭开物体沉浮的秘密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