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渊明诗文中幽默性形成原因探析

2018-11-13杜子壮

海外文摘·艺术 2018年4期
关键词:人生态度诗文陶渊明

杜子壮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广西桂林 541006)

1 幽默的含义与特征

什么是幽默,至今也没有一个准确一致的定义,有人曾说:“试图给幽默下定义就是幽默的定义之一。”几个世纪以来,学界对于“幽默”一词有多个版本的解释。英国剧作家康格里夫说:“在我看来,‘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意见’,这句话用来解释幽默更合适一些。”在我国《辞源》修订本中这样解释道:“美学名词。英文humour的音译。通过影射,讽刺,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的乖讹和不通情理之处。”其实早在十八世纪,英文humour的词义就已经传遍了世界各国,各国都对其进行了翻译,简而言之,大致一共有这几种理解:逗人笑的就是幽默;幽默是没有办法下定义的;幽默是人天生的素质;幽默是英国产品。经常看相声,喜剧的人也许会对以上的解释有共鸣,可是要说出幽默究竟是什么就未必说得上来,比如说侯宝林先生的《夜行记》中说到一辆自行车的时候,以“除了铃铛不响,什么都响”去形容车子的老旧,大家一听就乐,无需深入思考就明白其中的幽默之处,却仍是说不上来到底什么是幽默。曾看到这样一句话说“幽默是机智和快乐的儿子”,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但绝不是所有的幽默都是机智和快乐的儿子,恰恰相反,有些幽默是为了书写道德败坏或愚昧无知,它的丑恶模样,既让人笑出了眼泪,又让人把眼泪咽进了肚子里。我认为这才是对幽默最贴切的理解。而陶渊明诗文就把这样饱含笑与泪的幽默体现地淋漓尽致。

2 陶渊明诗文幽默产生的原因

2.1 幽默的人生态度

究其诗文幽默性产生的原因,仔细阅读他的作品就会发现,其幽默的人生态度,对于其诗文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他幽默的人生态度主要是在面对人生的种种苦难,如仕途不顺、生活贫苦、社会种种弊端时的一种得以超越苦难,不为苦难所限的乐观豁达,使他可以从容面对苦难,以至于竟能对其进行调侃。若是一颗心完全沉浸在生活所带来的苦难中,整日沉浸其中,怨天尤人,是不会迸发出幽默的火花的。从他的日常生活中就可以看出他性情幽默,乐观豁达的一面。

《晋书·隐逸》中记载,陶渊明在做彭泽县令时,被分配了一百亩的公田,由于陶渊明十分喜欢喝酒,便想着将这一百亩的公田全部种上秫,因为秫可以用来酿酒,但是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于是就只好折中,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上粳米,但是不久之后,陶渊明被人要求要穿戴整齐的去迎接自己的督邮,陶渊明便叹道:“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书中还写道,义熙十四年东晋一流高门琅琊王氏王弘在江州任职,成为了陶渊明的父母官,并对陶渊明很尊敬,想要去拜访他,但是却被陶渊明拒绝了,称病不见,在当时的人看来,陶渊明这样做是很失礼的,被认为为人很高傲,但后来陶渊明自己说道“我隐居是因为身体不好,不适合当官才如此,并不是为了博得什么美名,怎么有幸能让王公亲自来拜见我呢?如果这样做的话,会招来非议。”原来陶渊明觉得自己承受不了这份好意才出言拒绝了。

如此这些,都是《晋书·隐逸》中所言诗人“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个性的具体表现,其中诗人生性的诙谐幽默,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趣闻轶事,生动形象的表现了陶渊明率真的个性以及豁达的内心,诙谐幽默,引人发笑的同时又让人深思。而这种幽默的心态,自然会影响其诗文的创作。

2.2 时代因素

其诗文幽默性的形成还与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陶渊明处于战乱频繁,政治黑暗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当时的统治者凶狠残暴,社会中趋炎附势与弄虚作假之风盛行,小人横行,整个社会轻视贫穷,鄙视劳作,以炫耀荣华富贵为荣,而清贫乐道的正直之士却往往遭遇不幸。陶渊明生活在这样的乱世之中,要想不被其污染,要想对抗他,就不得不超然物外,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去对整个黑暗社会以及自己不幸命运进行调侃,以致常著文章以“自娱”,从中获得身心的放松,从心灵深处去摆脱黑暗社会的枷锁,避免自己沉沦其中。

2.3 传统幽默文学的影响

陶渊明诗文中的幽默还受到了传统幽默文学的影响,早在先秦时期的道家,在进行文学创作中体现出了幽默性,最早的话可以追溯到庄子,庄子的文章就具有一定的讽刺幽默的味道,比如《庄子·齐物论》中,老翁养猕猴这篇寓言故事就是运用很辛辣的讽刺,对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进行了讽刺,被管理者因其愚钝而被贻笑大方,而管理者看似占到了便宜,却不是长久之计,都蕴含了作者对其进行了刻薄辛辣的嘲讽。无论是其描写观赏游鱼的乐趣,梦蝶之说,论剑之道,蛙鳖之语,都承载着庄子的怒火,并将自己的真实的思想情感寄托在用荒诞奇异,超现实的虚构,光怪陆离的意象与荒唐不羁的言辞所编造的寓言故事之中,使人从他的文章中体会到纵横放肆,丝毫不加约束的情感怒火和玩世不恭。给人在视觉触感以及思想情感上的重大冲击,从而达到震撼读者心灵的效果。

陶渊明则是在道家庄子讽刺幽默的基础上,融合了儒家孔子的亲切委婉,将对社会的阶级的批判与对于世俗生活的热爱联系起来,更多的是一种既自适而又含蓄内敛的幽默特点。陶渊明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总是亲善温和而又风趣的模样,但是这种云淡风轻的幽默又何尝不是对于社会现实的无奈体现呢,在某种程度上幽默调侃就成了逃避苦难的一种方式,希望通过调侃来减少精神上的折磨,以这种看似无所谓的幽默曲折表现出来。

由此可见,陶渊明的人生态度,所处社会环境以及传统幽默文学的影响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陶氏幽默。

3 结语

陶渊明的诗文豁达淡泊与幽默并存,这种幽默涵盖了陶渊明的人生经历与心路历程,其中定然会有不曾显现的心酸,但是他却并没有绝望、怨天尤人,各种辛酸苦楚没有成为他创作的主题,甚至我们看不到一首消极待世的诗文,他看淡人生,并将这种悲哀化为一种独具一格的陶氏幽默,以幽默诙谐的语调来书写人生之不如意,来战胜人生中的绝望,带给读者的也是一种一切尽在不言中的微笑。

猜你喜欢

人生态度诗文陶渊明
看 淡
走遍万水千山
陶渊明失败了
世界观(二)
贫而无谄的陶渊明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叶诗文:成功的5个关键词
三种人生态度
不为五斗米折腰
千金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