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当代视觉文化的六个“扇面”
——由周宪教授主编的《当代中国的视觉文化研究》谈起

2018-11-13曾一果

艺术评论 2018年11期
关键词:研究文化

曾一果

[内容提要]以电视、电影和互联网为主的视觉文化,取代了传统的印刷文化,日益占据着当代文化的主导地位,视觉文化和视觉传播研究由此成为近年来文化研究的“显学”。《当代中国的视觉文化研究》立足本土,分别从大众文化、先锋艺术、城市形象、视觉体制和视觉技术等层面聚焦种种中国当代视觉文化现象,回应中国本土对于视觉文化问题的关切。

“视觉文化是当代社会异常突显的文化现象,用雅各布森的术语来说,视觉文化是晚近文化的‘主导’(或‘主因’),用威廉斯的术语来描述,视觉文化乃是一个支配性的文化形态。今天,没有人抗拒或躲避视觉文化,每天一打开手机,或是电脑屏幕,各种视觉形象或符号铺天盖地袭来,所以眼睛成为最忙碌的感官,争夺注意力也已成为一种驱动力强劲的产业。”

视觉文化研究学者周宪教授在《当代中国的视觉文化研究》中向人们描述了一个视觉文化时代来临的情境。以电视、电影和网络为主的视觉文化正逐渐取代传统印刷文化,占据了当代文化的主导地位,视觉文化及视觉传播研究由此成为近年来文化研究的“显学”。

周宪教授很早就从事视觉文化的理论研究,在2008年推出的《视觉文化的转向》一书中,他试图从理论上对视觉文化的概念、视觉文化中看与被看的权力关系、消费社会的景观性特征、技术与视觉文化的建构关系等议题展开全面研究。《视觉文化的转向》一书不仅丰富了当代视觉文化理论,也为人们理解当代社会中各种视觉文化现象提供了新视角。不过,周宪教授谦虚地认为《视觉文化的转向》一书过于偏重理论探究,缺乏对日常生活中视觉现象的关注。而《当代中国的视觉文化研究》一书的出版,多少弥补了他“曾经的遗憾”。

高建平认为《当代中国的视觉文化研究》一书的特点是“从中国本土的视觉经验出发,探究了中国视觉文化在社会转型期的种种问题……”。立足“本土经验”确实是这本书的优点。威廉斯、巴纳德、拉康、米歇尔……我们知道当代视觉文化的理论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但这些理论基本都来自西方学者。他们的理论在全球畅行的过程中,势必面临本土化问题。

在《视觉文化的转向》中,周宪教授便带领团队尝试构建中国本土的视觉文化理论体系。这样的本土视觉文化实践意义重大,所取得的成果也是非凡的。陆扬教授认为《当代中国的视觉文化研究》在国内视觉文化研究领域里是“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层层推进的系统性厚重著作”,既有宽阔的国际视野,又凝聚了强烈的中国意识。

回归本土研究,便需将视觉文化置入中国当代社会变迁的现实语境中加以考察。在《导论》中,周宪教授便从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向的关系视角将中国当代视觉文化分成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年到20世纪80年末的改革初期。在周宪看来,这个时期的视觉文化“尚不显著,还不是文化的主导形态,传统的印刷文化仍占据着支配地位”;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的改革中期。这个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随着网络、影视和广告的繁荣发展,视觉文化开始“异军突起”;第三个阶段则是新世纪之后。在周宪看来,这是探索“一种新的现代性”阶段。这个时期中国迈入了消费和信息社会,技术和消费创造了全新的视觉文化形态。“在这一阶段,视觉文化蓬勃发展,逐渐占据文化的主导地位,形成了一个潜力巨大的‘眼球经济’或‘注意力经济’,看得见并吸引眼球既是新的经济法则,也是新的文化法则,这就引发了追逐新奇视觉资源的激烈竞争。”并且,周宪教授认为中国当代视觉文化在这三个阶段的发展是“由隐到显,从边缘到中心,发展成为主导的文化形态”。

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语境,周宪教授关于中国当代视觉文化三个阶段的划分是客观准确的,为人们整体把握中国当代视觉文化的发展脉络提供了清晰的时间框架。在《导论》中,周宪教授还详细介绍了视觉文化的概念,分析了什么是视觉表征、视觉建构等视觉文化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在讨论这些理论问题时,周宪教授将它们置于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现实语境中加以阐释。比如在讨论“视觉性”的概念时,周宪教授特别提到了中国当代主流文化和视觉亚文化之间充满张力的协商关系:一方面,主流文化的“视觉性”往往呈现出一种“自上而下地强制建构的‘看之方式’,它努力确保主流文化处于当代视觉文化场域结构的中心地位”。这样的主流文化在视觉上“规定了其如何看和看什么”;一方面,与之相对应的视觉亚文化则是“娱乐型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在周宪教授看来,主流文化、娱乐型亚文化和精英文化这三种视觉文化在共同的当代视觉文化场域中,形成了三种相互作用的力,“也正是这样的多元张力状态,形成了视觉文化的中国当代性和富有特色的中国经验”。

这样的讨论立足于中国的本土现实,所得出的结论无疑是深刻且令人信服的。

在写作结构和研究视角上《当代中国的视觉文化研究》也别出心裁。周宪教授提出通过攫取中国当代社会视觉文化中的“六个不同扇面”展开研究,这避免了因视觉现象纷繁复杂而无法下手的研究困境。“它们如同打开的六扇窗户,透过这些窗户可以看到中国当代视觉文化的完整景观。这六个‘扇面’是:大众文化、先锋艺术、草根传媒文化、城市形象、视觉体制和视觉技术。前四个‘扇面’属于视觉文化的不同领域,后两个扇面属于视觉文化体制和技术,整合起来就完成了中国当代视觉文化的完整‘拼图’”。

“六个扇面”恰当地呈现了中国当代视觉文化的不同面——既有精英化的先锋艺术的视觉实验、草根和大众化的视觉表达,也有政治和社会体制之间的视觉张力、技术所决定的视觉生产等等,提纲挈领,全面而简洁地勾勒了中国当代视觉文化的整体轮廓,让人们对于当代视觉文化中的主要问题一目了然。并且,这种“扇面”型的文章结构法,本身亦给人一种特别的“视觉感”。

从第一章到第六章,研究团队成员便分别从“大众文化表征与视觉建构”“当代先锋艺术与视觉建构”“草根传媒文化与视觉建构”“城市景观的视觉性生产”“视觉体制的形象生产与视觉建构”“视觉技术变革中的形象生产与接收”等扇面切入议题,考察中国当代视觉文化现象。第一章思考在社会转型的语境中,大众文化如何实现了从大时代、大叙事转向小时代、小叙事的视觉转向;第二章讨论了当代先锋艺术的“视觉性建构”问题。在这章里,作者注重分析社会变迁以及市场机制与先锋艺术发展的关系,指出市场既推动了先锋艺术的快速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当代视觉艺术先锋精神衰落的主要力量。以致于在作者看来:“先锋与媚俗之间仅有一步之遥。媚俗文化对当代先锋艺术的技法、策略、展览体制的模仿,起到了‘美学广告’的作用,是其大获成功的因素之一。反之,媚俗文化的巨大利润的诱惑,也或多或少地改变了当代先锋艺术家的表现策略。”以至出现了先锋艺术家要么反叛市场,要么投入市场化浪潮的尴尬处境。

传媒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当代中国的视觉文化研究》中作者列举了众多草根传媒文化案例,试图透过这些案例分析当代中国的草根大众如何借助于新兴的媒介手段,参与到现实的社会事件中。在作者看来,草根传媒不仅强调了公共参与精神,而且为公民身份的重塑“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当然,作者深知这种公共参与精神显然“源自技术手段所提供的相对自由空间”,正是技术的进步为公众的自由参与“提供了可能性”,作者还清醒地意识到草根传媒文化所引发的污名化、低俗化现象也是很严重的。

在急速城市化的当代中国,城市是理解中国当代视觉文化的一个重要“扇面”。种种城市景观改变了人们的传统城市生活,也改变了传统的城乡关系,新的城市景观既是视觉欲望的表征,也是视觉奇观最重要的来源。因此,第四章的作者详细讨论了在中国当代城市化过程中,各种夸张的城市景观或奇观是如何被视觉化地生产出来。在作者看来,“中国已经进入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这意味着,会有更多的人口、更多的街区和建筑群进入城市景观,城市也就从‘物的生产’转向‘空间的生产’,当‘空间的生产’成为快速城市化的路径时,随之而来的现实问题就是‘景观的生产’”。不过,作者指出,在中国当代社会中,各种夸张的城市景观生产也是问题多多。

技术在视觉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说,没有各种视觉技术的推进也就没有视觉艺术和文化的发展。无论是精英的视觉艺术实验,还是草根的视觉形象展演,各种有关视觉的文化实践和创作其实都是借助于新的技术来实现的。

第六章的“视觉技术变革中的形象生产与接受”便深入讨论了技术在中国当代视觉文化变迁中的重要作用。在这一章里,作者不仅简要介绍了技术与人类文明以及人类主体之间的复杂关系,而且集中讨论了改革开放以来视觉技术的变化“如何改变我们的观看方式,塑造我们的视觉性,甚至重构我们对社会文化的认知和情感方式”。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本身就是“一个技术不断进步的过程”。正是技术的进步,推动着人们看与被看方式的转变。作者指出从技术层面来看,最新的一次视觉革新是从“电视屏幕转向计算机、手机等数字媒体的屏幕”。并且作者认为这次转型和之前都不一样,这一次人类的视觉是在处理“一种崭新的视觉形态——界面”,“界面”的出现对中国当代视觉文化来说是颠覆性的、革命性的,它导致了人类观看方式的根本变化,让人们从“观看”变成了“动手”,主体的身份也从“观众”变成了“用户”。不过,作者从界面的角度提出视觉文化可以仅仅分为“前界面时代”和“界面时代”的观点是否准确值得商榷。但是这一提法本身促使人们不得不面对以计算机为主的数字化的视觉文化问题。

其实,我们认为随着技术的变化,“界面”本身也会发生变化甚至消失,VR、AR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不断改变人们的视觉和感官体验,我们相信一个更崭新的视觉革命正在到来。

总之,《当代中国的视觉文化研究》是中国当代视觉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它是一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力作,必将在中国当代视觉文化研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随着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发展,在未来,中国当代的视觉文化将面临更深刻的裂变,我们也祝愿周宪教授及其团队在未来的视觉文化研究领域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猜你喜欢

研究文化
文化与人
什么是《清明上河图》,现在就带你研究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