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二届GAN AND GAN渼陂国际行为艺术节

2018-11-12

东方艺术·大家 2018年6期
关键词:多义性策展艺术节

2018年5月1-3日,第二届“GAN AND GAN漠陂国际行为艺术节”在江西省吉安市漠陂村如期举行。本届艺术节由熊云皓、萧尚、蔡青联合策展,栗宪庭、周平远担任学术顾问,徐旭任学术主持,曹立伟、冯艺、张瑜洋作为学术介入,邀请了Eric ScottNelson、郭志锋、蒋成谱、高爱国、刘跃、伍红萍、李超、李心沫、Raimund Rosarius(罗海明)、王永生、王钟、吴以强、朱久洋十三位艺术家,包括美、加、德等多国优秀艺术家以及国内的重要艺术家。

渼陂距离井冈山只有百公里,它是中国红色政权的孕育之地,也是庐陵文化地区,曾经富饶的鱼米之乡,积淀了诸多的历史和文化,只是被如今工业化的时代“遗忘”,是的,我们习惯遗忘。塞维托说:“描绘现实世界固然重要,但我认为艺术家真正的职责,是穿透现实世界的灰墙,去照亮那背后的神秘世界。”所以策展人以渼陂为某种文化符号的样本,以“土地”为主题,追溯土地问题及中国历史文化核心,并通过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对土地与革命的关系,以及土地与当下现实的关系提问。试图穿透现实的表现,去寻找抽离现实后的“真实”。

第二届渼陂国际行为艺术节邀请的艺术家并非是纯粹进行行为艺术创作的艺术家,他们在从事行为艺术创作的同时还会进行架上绘画、雕塑、装置等不同艺术形式的创作,可见行为艺术的跨界已成普遍现象。行为艺术与其它艺术类别的关系如何:有无必要强调某一艺术门类,如何界定其艺术类别,借鉴其它艺术元素有无限制,如果有,如何把握这种限制;艺术家对参与者有两种态度,介入或不介入,如果可以介入,怎样把握介入时机与介入的尺度等问题也成为本届艺术节的一个探索方向。

行为艺术节区别于艺术季的驻留方式,但同样具有在地性的探讨。每位艺术家都根据渼陂的地形,以及文化特点做出自己的作品。虽然渼陂不具有美术馆的灯光、场地以及自带的艺术氛围,但它却拥有美术馆不具备的历史和特有的空间场域。

在活动期间,策展人萧尚女士与学术主持徐旭先生对艺术家李心沫、Raimund Rosarius(罗海明)、Eric ScottNelson等中外艺术家就对行为艺术的语言形式探讨做了深入的交流——当下艺术已经逐步打破了不同艺术门类的界限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综合艺术,行为艺术同样如此,它可以从观念艺术的艺术本体出发,也可以加入剧场与表演等戏剧元素。

抛开艺术表达的形式问题,学术介入美籍艺术家曹立伟对一件好的艺术作品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一件好的艺术品,必定拥有多层次的文化内涵,即解读的多义性。当这种多义性与观看者个人经验相结合,常有意外性。行为艺术更是如此,作品本身可能晦涩难懂,观者理解未必与作者意图吻合,但恰如阿根廷当代文学家博尔赫斯( Jorge Luis Borges)所言“你们丰富了我”,作品的蕴涵经由不同的观看获得了它的多义性。因为艺术的合法性恰恰来源于社会的需要,来源于民众的接触参与,民众因而质疑与思考。这正是艺术的价值。

栗宪庭作为本届艺术节的学术顾问,在研讨后的最后做了总结性的发言,他明確指出:就策展而言,这次展览的策展是近几年来最好的一次。之前大部分的展览只是组织展览,缺少策展观念。GAN AND GAN国际行为艺术节不同,它明确提出策展理念,以“土地”为关键词,深入思考土地与历史并追溯其文化基因,并以此为题让艺术家进行有目的性的创作。联系Context Art作为展览现场的概念,要求行为艺术作品必须与展览现场历史、场地有关联;而艺术家作为个人的在场,指的是文化的针对性,体现的是艺术家个人对人类、历史、文化的针对性。

猜你喜欢

多义性策展艺术节
遇见艺术节
A Glimpse of the Art Festival遇见艺术节
关于策展
新疆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解决方案探析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海报
路径识别要“精确”——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技术及应用探讨
2017 艺术策展人
基于5.8GHz自由流的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探讨
关于将“curator”统一翻译为“策展人”的建议
中西方博物馆策展人(curator)制度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