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教学内容与模式创新研究

2018-11-12陈晶晶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弹奏学习者钢琴

陈晶晶

【摘要】创新思维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能指导和带动作品演奏技能的提升,同时对音乐的文化模式进行充分的展示。鉴于此,重点探讨了钢琴教学内容与模式的创新举措。

【关键词】钢琴教学内容模式创新一、引言

钢琴教学是一门严密的科学,又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教师按其自身教学规律,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出发,这是科学。钢琴教学时启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因材施教,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合理的教学法,这就是艺术。教学包括“教”与“学”,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密不可分。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妙在灵活,贵在创造。一堂课钢琴课就是一件精致艺术品。根据笔者多年教学的体会,认为在钢琴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与模式有必要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教师要特别的注意和用心。

二、钢琴教学内容创新

钢琴教学内容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应涵盖对“呼吸”“律动”及“指挥”的练习。

(一)歌唱者的呼吸

学者符里德伯格提出:“我们必须牢牢记住呼吸是音乐动力的生命和载体,因为它也是演奏艺术和生命之间一条相通的线。停止或忽视它的流动,将阻塞我们的肌肉,制约我们音乐的表达。”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帮忙声乐或管乐的同学伴奏,在做合奏时,要和对方一起呼吸,领会呼吸这重要的问题。教学时应积极培养学生在乐句、段落开始前或圆滑线间做出稍许的吸气,音乐在从容感上,就会有显著的不同。它可以带领听众在有准备的情况下进入下一乐句,并能使它的力度完整而稳固地持续下去。一个完整的乐句,应当是一次呼吸,如果乐句的起伏与自己的呼吸同步,每句旋律表达的心绪也会更真切。

(二)舞者肢体的律动

弹琴是一个由全身许多器官参加合作才能完成的事,协调起来是需要一个训练的过程。每个钢琴演奏者最期待的愿望即是使钢琴成为自己的一部份,成为自己的一个器官,以便借助它那样奇妙的可能性,更不受拘束地、更自然地表现自己的感受,钢琴演奏的大多数动作形态是本能的无条件的反射,每次演奏都要重新给所需要的运动提供正确的神经支配,从本能的动作中选择那些对弹奏有用的一切成份。演奏者的每一弹奏动作都应有充份的根据,根据各种音乐变化的需要,形成相适应的动作反应,安排好弹奏动作体系的自觉性。这种适应经常带有自觉意识,使动作达到适应钢琴的结构,从而抛弃一切矫揉造作不自然的东西。

(三)指挥者对时间的控制

钢琴家涅高兹说:“钢琴家这个概念中包含着指挥者的概念”。他建议学生,在研究一部作品和掌握它的最重要的方面,即节奏结构方面,应当完全像一个指挥者研究总谱那样——把乐谱放在谱架上,把乐曲从头到尾指挥一次,彷佛是想象中的另一个钢琴家在弹奏,而指挥者自己的意志—首先是他的速度。当然,表演中的一切细节也包括在内—灌到他的身上。对于支配时间的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这个方法更是特别必要。把自己当成一个指挥家,这样一来,可以听得更清楚,进而将各主题清楚的带入。如果学生能把自己当成是指挥,相信他在弹奏时,一定十分认真去学习如何“倾听”和“控制”。他会去注意整个音色的“混合”及“平衡”,让每个乐器都在他手指的掌控中。如果能先做到这些,完美的演奏能力也将一步一步的走近。

三、钢琴教学模式创新

(一)用头脑练琴

教师一定要灌输学生一个想法,即是练琴是练“头脑”,而不是练“时间”。半个小时的正确练习要比一天都在盲目的拼命练习要好得多,没有意识的练习,是非常浪费时间的。至于作法,有以下几个建议:

第一,明确练习的目的。学习者练习的目的要十分明确,有了目的性就有了目标,不断地接近目标就会减少走弯路,任何一个具体的技巧问题都只有在十分明确的练习过程中,才能尽快解决好。教师也可以协助学习者安排一个合理的时间表,让学习者能练有所得,更好地完成教师在上课时提出的要求。

第二,课后笔记。学习者课后的第一次练习一定要安排在上完钢琴课的当天。因为当天的记忆是最清晰的。上完课后不要慌乱的打开乐谱就弹,可以记下教师上课的重点,最好能在课后,立刻记下,并且将特别重要的,另外列出来,作为以后参考之用。

第三,养成分析作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首乐曲都有特定的技巧要练习,一定要在技巧解决之前先让学生分析过,并寻求所有可获致最佳效果的弹奏方法。学习者应該怎样练,用哪一类动作,心里应该有数。要训练学习者要有自己的看法和分析的观点,学习者自己要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下决心去解决,这样便能很快获得成效。

(二)用听觉指导练习

对学琴的人来讲,“耳朵”是成为一位钢琴家本身最好的教师,它的反馈能力对学琴者极端重要,它比任何的理论和方法都更值得依赖。合奏训练,初学者主要是指四手联弹。教师可以及早让学习者接触四手联弹的曲目,可以有效地培养学习音乐“听觉能力”和“节奏感”。合奏训练中,教师可要求学习者不但要听自己的声音,还要听合作者的演奏。

在教琴的过程中发现,学习者弹琴往往容易偏重技术动作而忽视用听觉去鉴别弹出的声音效果,有许多学习者弹琴只管动手,从不用耳朵去听音乐,还有的学生喜欢把曲子从头弹到尾一遍又一遍地练习,以为如此的练习能熟能生巧,但不知这种“只动手不用耳”的习惯,久而久之会造成听觉的麻木,分辨不出好的或不好的声音变化、触键、层次对比、和声进行,等等。实际的声音效果只有通过“耳朵的倾听”才能协调,对自己弹奏出来的声音听得越真切清晰,判断得越准确,就越能弹奏出符合乐曲内涵的声音来。钢琴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敏感地听到这些音乐语言,并且藏在心里,记在脑中,再用这些感觉来指挥自己的手指、想象力,以达到在钢琴上准确表达音乐语言的目的。耳朵是大脑做分析、判断的监听器,也是自己练琴时的老师。

钢琴演奏的技术和艺术是需要练习,而练习本身也包涵着技术和艺术。练习的过程实际就是“发现的过程”“领悟的过程”“理解的过程”。在练习时,只有经过一番细心的体会和斟酌,再三地推敲和反复的琢磨,才能找到作品恰当的表达方式,从而较准确地表达出个人的感情。总之,挖掘学生本身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有计划”“有目的”地练琴,把大脑思维和技术训练结合起来,做到会听、注意听,懂得如何去鉴别弹出的声音,这是钢琴教学中重要的课题。

四、结束语

当今,要成为一位成功的钢琴教师是相当不容易的,前有无数榜样先例,后生年轻可为,社会进步很快,除了辛勤地耕耘之外,如果自己不及时补充、拓宽教学思路,将很难做好这份工作。我们要努力营造“双向的”学习气氛,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教”和“学”,而是把教学变成一种双方互相启发借鉴,追求知识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信任他们。有时提出批评,也让他们心服口服。学生学琴最基本的动机,是要从学音乐的过程中获得个人的修养和情操,懂得欣赏音乐和享受弹钢琴的人,将会一生受益不尽。并不是所有学音乐的人都能成为音乐家,学习者即便因各种原因最终成不了音乐家,但通过教学达到了培养人的目的,这也是十分有价值的。

参考文献:

[1]任晓琳.高校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J].大舞台,2014.

[2]王慧芳.创新思维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8.

猜你喜欢

弹奏学习者钢琴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野蔷薇倚着桥栏开了
动人心弦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具有歌唱性弹奏钢琴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纸钢琴
钢琴
半夜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