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农技推广绩效感知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8-11-12王振伟杨瑞泓汪晓春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15期
关键词:湖北省

王振伟 杨瑞泓 汪晓春

摘要:基于对湖北省5 422个示范户的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农业示范户对基层农技推广绩效的感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业示范户对基层农技推广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影响力从大到小依次为是否掌握主要产业应用技术>是否接受技术培训>接受入户指导次数>物化补贴是否落实>主要产业收入是否增加,示范户带动周边农户数量对其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从农业示范户对各影响因素的绩效感知看,示范户对是否接受技术培训和是否掌握主要产业应用技术的绩效感知十分敏感;示范户对技术员入户指导次数的绩效感知比较敏感,技术员入户指导次数最好在6次以上;对物化补贴是否落实和主要产业增收的绩效感知并不敏感,农业示范户最在意的是其获得的农业技术而并非获得多少实物补贴;示范户对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的绩效感知亦不敏感,带动周边农户的最佳数量为10~20户。

关键词:基层农技推广;农业示范户;绩效感知;Logistic回归;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F3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8)15-0118-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15.029 開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the Performance Perception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Grassroots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Based on An Investigation of 5 422 Demonstration Households in Hubei Province

WANG Zhen-weia,YANG Rui-hongb,WANG Xiao-chuna

(a. College of Politics & Law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b. Faculty of Business, Hubei University, Wuhan 430062,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an investigation of 5 422 demonstration households in Hubei province, the perception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agricultural demonstration households on performance of grassroots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s of agricultural demonstration households' satisfaction with grassroots agricultural technology(from the largest to smallest in turn)were:Whether to master the main industrial application technology>Whether to receive the technically training>the number of accepting technicians' indoor guidance>Whether the materialized subsidy is implemented>Whether to increase the main industrial income, and the effect of surrounding farmer-driving number by the demonstration households was not significant on their satisfaction. From the performance perception of agricultural demonstration households to various influence factors, the performance perception of demonstration households was very sensitive to whether they accept the technical training and whether they master the application technology of main industry; the performance perception to the number of technicians' indoor guidance was sensitive, and preferably more than 6 times; When the performance perception was not sensitive to whether they implement the materialized subsidy and increase the main industrial income, indicating what the agricultural demonstration households concerned most was th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nd not how much In-kind subsidies they received; and the performance perception of demonstration households was not sensitive to whether they lead the development of surrounding farmers, the optimal surrounding farmer-driving number was 10~20 households.

Key words: grassroots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agricultural demonstration households; performance perception; Logistic regression; Hubei province

基層农技推广体系是国家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生产者学习和应用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载体,也是农业技术通往田间地头、走进千家万户的桥梁[1]。自2005年以来,中国便实行“农业科技人户”的示范工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国家农业部发布的数据表明,“十二五”以来,中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0年的52%提高到2015年的56%以上。中国当前处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时期,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务和主攻方向都在变化,同时基层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也日益突显,管理体制不顺畅,推广经费和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等典型问题亟需解决[2,3]。

为提高工作成效,诸多学者进行了基层农技推广满意度研究,根据满意度层次和主体不同,评价内容测度也有差异,推广机构的满意度评价主要从组织推广能力和制度规范性出发,而农户视角的满意度评价更多在农技员的推广行为上[4,5]。有学者认为基于农户视角研究农技员的推广行为对推广绩效有重要影响,注重推广形式与推广内容的有机结合,要在保证一定推广形式的基本条件下,抓好农业生产关键环节的关键技术到户[6]。农技员的推广行为会直接影响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效果,农户的种植产量与农技员推广行为综合评价得分有关,农技员服务的满意度对提高农户的种植水平程度有显著影响[7]。农技员对推广组织的管理体制认同度越高,其推广积极性越高,推广绩效越高[8]。在以往的基层农技推广满意度评价中,多以农技人员和农户为视角进行评价,但是以农业示范户为视角的进行满意度评价的研究较少。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基本框架为“农业部首席专家—省首席专家—县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每位指导员定点负责20户、每县1 000户)—辐射带动户(每个示范户带动20户)”,由此可以看出,农业示范户处于整个链条的次末端,是基层农技推广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科技最终走向农户的桥梁和载体[6],农业示范户的满意度将直接决定其辐射带动能力,是基层农技推广取得预期效益的关键所在。因此,以农业示范户为视角进行基层农技推广满意度研究,对于发现农技推广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实施绩效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域概况

湖北省土地面积18.59万km2,辖12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929个乡镇(街道),25 343个行政村。湖北省历来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商品基地,素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2003年湖北省政府针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出了以“以钱养事”为原则的改革,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降低了农村公共服务的运行成本[9],且是全国最早开始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中引入市场化机制的省份[10]。当前,在新型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多样化、市场化、产业化、标准化、生态化、区域化、信息化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内外环境条件发生历史性的变化[11-13],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和技术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经济的需求,导致农业生产要素不能顺畅流通,没有形成规模化经营生产,这使农民增收成为当前难题[14-16]。

2015年,湖北省粮食总产量达1 081.32亿kg,实现“十二连增”,创1997年以来的历史新记录,比1997年的1 053.76亿kg高出27.56亿kg,总产增量位居全国第四,增幅全国第5,总产量位居全国第11位,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2016年,湖北省粮食种植面积4 436.87×103 hm2,比2015年减少29.17×103 hm2;粮食总产量2 554.11万t,比2015年减少149.17万t,下降5.5%,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双双首次出现下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凸显。在农业生产逐步走向现代的今天,农业技术转化和推广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对基层农技推广进行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1.2 数据来源

本研究基础数据来源于2016年对全湖北省所有承担示范户培育与农技推广项目的17个地市州,87个县、市、区,所有农业示范户、农技人员和示范基地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抽取比例为示范户7%、农技人员10%、示范基地负责人100%。调查方式为电话访问的形式。最终,全省共调取了示范户5 422人、农技人员857人,以及319个示范基地的信息。

抽查的5 422个示范户中,有3 924人顺利接受调查,占72.37%;有257个号码错误无法拨出,占4.74%;有331个号码处于停机或关机状态,占6.10%;有624个号码未接或无法接通,占11.51%;有99个号码拨通但机主表示不是本人或表示不知道自己是农业示范户,占1.83%;有187个机主通过拒接、挂断、忙等方式不配合调查,占3.45%(图1)。本研究主要针对3 924个有效样本数据进行分析。

2 研究方法

2.1 指标设计

本研究选取了农业示范户对基层农技推广满意度这一效益指标,以及农技员入户指导次数、物化补贴是否落实、示范户是否接受技术指导培训、是否掌握产业应用技术、主要产业收入是否增加和带动周边农户情况等6项与农业示范户满意度密切相关的因素指标。具体变量及其定义与赋值如表1所示。

2.2 理论模型

由于农业示范户对基层农技推广的绩效感知分为“满意”和“不满意”两类,模型的因变量是典型的二分变量,因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建立农业示范户对基层农技推广的绩效感知模型。把农业示范户“满意”基层农技推广(y=1)的概率设为P,而“不满意”(y=0)的概率为(1-P)。那么,发生比(即满意的概率与不满意的概率之比)Ω=P/(1-P),Ω与P呈正向关系。因为Ω的取值范围为0~+∞,所以lnΩ=ln[P/(1-P)]。

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通常将lnΩ称为Logit (P),即Logit P=ln[P/(1-P)]。经过Logit变换后,利用一般线性回归模型建立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依存模型,即Logistic回归模型:

logit(P)=β0+β1X1+β2X2+…+βiXi (1)

式中,P为示范户对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满意的概率;Xi为解释变量,即农业示范户满意度的影响因素;β0为常数项,βi为待估计系数,表示影响因素的系数大小,i=1,2,3,4,5,6。

由于lnΩ=logit(P)=β0+β1X1+β2X2+…+βiXi,于是有Ω=exp(β0+β1X1+β2X2+…+βiXi)。

当其他解释变量保持不变而X1变化1个单位时,Ω*=exp(β0+β1X1+β2X2+…+βiXi),则Ω*/Ω=exp(β1),一般化可知,Ω*/Ω=exp(βi),即当其他解释变量保持不变时,Xi每增加1个单位,将引起发生比Ω扩大exp(βi)倍,即示范户满意的概率P扩大,且扩大倍数与exp(βi)正相关;而当回归系数为负时,发生比Ω缩小,即P缩小。

3 结果与分析

3.1 Logistic回归分析

使用Stada 12统计分析软件,采用逐步向前回归方法进行变量的筛选和二元Logistic回归,将自变量逐个引入回归方程并检验,经过迭代,最终有5个自变量X1、X2、X3、X4、X5通过显著性检验而进入了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而X6(带动周边农户数量)被自动剔除未进入最终模型。从模型整体检验效果来看,-2Loglikelihood值为21.149,说明模型的显著性水平较高,同时Cox & Snell R Square值达到0.548,Nagelkerke R Square值达到0.890,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模型估计结果详见表2。

从模型回归结果来看,进入模型的自变量均为正向作用,且各自变量对模型贡献量大小依次为:是否掌握主要产业应用技术>是否接受技术培训>接受入户指导次数>物化补贴是否落实>主要产业收入是否增加。

从OR值可以看出,掌握主要产业应用技术的示范户对基层农技推广项目的满意度是未掌握主要产业应用技术示范户的9.02倍;接受技术培训的示范户满意度是未接受技术培训示范户的4.92倍;农业技术员对示范户入户指导次数每增加1次,示范户的满意度就增加3.59倍;物化补贴到位的示范户满意度是物化补贴未到位示范户的3.33倍;主要產业增收的示范户满意度是未增收示范户的1.15倍。

3.2 影响因素的绩效感知分析

为了对模型回归结果进行详细解释,研究就示范户对各影响因素的绩效感知做进一步深入分析,具体结果详见表3。

1)农技员入户指导次数。调查显示,农技员入户指导次数越多,示范户对基层农技推广满意度越高。农技员入户指导次数为0次,示范户对农技推广的满意度仅为34.31%,当农技员入户指导次数为1次时,满意度就迅速提高到81.25%,入户指导次数为2次时,示范户满意度就达到了90%以上,入户指导次数超过6次时,示范户满意度就接近100%。可见,农业示范户对技术员入户指导的绩效感知比较敏感,但边际递减效益也比较明显,只要入户指导次数达到6次以上,示范户的满意度感知就接近饱和。但由表3可以看出,2016年湖北省仅有60.09%的农业示范户被指导6次以上,甚至有2.60%的示范户从未接受过农技员的入户指导,被入户指导次数10次以上的仅占30.10%。总体来讲,湖北省农技人员对农业示范户的入户指导次数不足,距离“全年到每个示范户家中指导服务次数不少于10次”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2)物化补贴是否落实。示范户物化补贴是基层农技推广实施的重要环节,是支持示范户发展的重要手段。总体来看,全省示范户物化补贴落实率为87.51%,总体情况良好,在物化补贴落实的示范户中,满意度为99.13%;有12.49%的示范户反映物化补贴未落实,存在补贴不到位、补贴少、补贴不透明、针对性不强、种子质量不高、新品种少、化肥质量不高等诸多问题,这部分示范户的满意率为82.04%。由此看来,在整个农技推广项目体系中,农业示范户对物化补贴的绩效感知并不明显,这与常规认识有一定的偏差。湖北省示范户物化补贴落实率低于60%的地区主要为神农架林区、恩施的来凤县、十堰的房县、孝感的孝昌县、襄阳的保康县、荆州的石首市、还有鄂州的梁子湖区、华容区、鄂城区及宜昌的西陵区、咸宁的咸安区,既有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也有鄂州、宜昌、咸宁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

3)示范户是否接受技术培训。对农业示范户进行技术培训,是提高农业示范户的科技素质和技术水平、强化农业科技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必要手段,是发挥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主动传播科学技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基础前提。全省93.88%的农业示范户都接受了农业技术培训,这部分示范户对基层农技推广这一项目的满意度较高,达到了99.24%;同时,亦有6.12%的示范户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接受技术培训,这部分示范户的满意率较低,仅为62.50%。可见,示范户对是否接受技术培训的绩效感知比较敏感。

4)示范户是否掌握主要产业应用技术。掌握自己所种植(养殖)作物的主要应用技术是农业示范户的科技素质和技术水平提升的重要体现,是促进增收的必要手段。调查结果显示,通过农技人员入户指导和接受技术培训,94.90%的示范户掌握了自己所需的主要产业应用技术,这部分示范户对基层农技推广这一项目的满意率为98.98%;同时亦有5.10%的示范户未掌握主要产业应用技术,这部分示范户的满意度较低,仅为60.00%。说明示范户对是否掌握主要产业应用技术的绩效感知十分敏感。

5)主要产业收入是否增加。是否增收是衡量农技推广效果的重要指标。综合来看,2016年,全省78.82%的示范户实现了产业增收,这部分示范户的满意度为99.06%;有21.18%的示范户未实现产业增收,但这部分示范户对基层农技推广这一项目的满意度仍高达89.29%。可见,在整个农技推广项目体系中,示范户对是否增收的绩效感知并不十分敏感。经过进一步深入分析可知,在农业未增收的示范户中,有478户是由于虫害、水灾、气候、市场行情等原因导致,占未增收农户总数的64.42%,这部分示范户对基层农技推广这一项目本身并无不满,且大多建议应该加强病虫预防、适当对水灾旱灾等灾情进行补贴。

6)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情况。农业示范户是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载体,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是有效解决农业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科技入户“最后一道坎”的难题,是实现农业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但从模型回归结果来看,X6(带动周边农户数量)由于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而被自动剔除未进入最终模型,说明示范户对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的绩效感知不敏感。从带动效果来看,全省72.29%的示范户带动数量在10户以上,其中带动数量在10~20户的示范户最多,占总数的48.90%。从带动数量与满意度的关系看,没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的示范户对基层农技推广这一项目的满意度也较低,满意度仅为42.02%;带动数量为1户的,其满意度逐渐上升到55.56%;当带动数量为2~9户时,其满意度就迅速上升为79.87%;当带动数量为10~20户时,其满意度有出现微弱的上升,达到80.51%;但当带动数量为20户以上时,其满意度又出现下降,下降到了78.00%。说明示范户的带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产业应用技术的掌握能力、熟练程度等综合能力,而这一综合能力的来源就是基层农技推广项目,综合能力越高,带动能力越强,其满意度也就越高,但示范户的带动临界点为20户,当带动周边农户数量超过20户时,示范户的协调、技术等能力出现阈值,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满意度。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农业示范户对基层农技推广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影响力从大到小依次为:是否掌握主要产业应用技术>是否接受技术培训>接受入户指导次数>物化补贴是否落实>主要产业收入是否增加,示范户带动周边农户数量对其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

2)从农业示范户对各影响因素的绩效感知看,示范户对是否接受技术培训和是否掌握主要产业应用技术的绩效感知十分敏感,掌握主要产业应用技术示范户的满意度是未掌握的9.02倍,接受技术培训的示范户满意度是未接受的4.92倍;农业示范户对技术员入户指导次数的绩效感知比较敏感,但边际递减效益也比较明显,当入户指导次数达到6次以上时,示范户的满意度就接近100%;在整个农技推广项目体系中,农业示范户对物化补贴是否落实和主要产业增收的绩效感知并不明显,这与常规的认识有一定的偏差;示范户对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的绩效感知亦不敏感,且示范户带动周边农户数量的临界点为20户,当带动周边农户数量为10~20户时,其满意度最高,当带动周边农户数量超过20户时,其满意度反而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总体看来,“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的理念深入人心,农业示范户最在意的是其获得的农业技术而并非获得多少实物补贴,而增收更是一个美好的愿景,在示范户掌握农业技术的情况下,即使因为天灾等原因未实现增收,示范户对基层农技推广这一项目的满意度依然很高。

4.2 建议

1)強化电话管理。在对湖北省5 422个示范户调查中,号码错误、停机或关机、无法接通、号码与调查对象不符等无效电话占总数的24.18%,示范户电话号码无效,相关技术指导将无法开展,相关农业补贴发放将受到一定影响,基层农技推广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应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电话管理,尽量避免更换电话号码,建立基层农技推广电话信息库,某些农户因特殊原因确需更换号码时,需要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及时更新电话信息库,以确保联系畅通。

2)加强对农业技术人员的管理。根据研究结果,应要求农业技术人员对农业示范户的入户指导次数至少达到6次以上。农技推广重在技术人员,针对目前农业技术人员对示范户入户指导次数不达标、对所负责农户的指导不够、示范户对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不满意等问题,要强化对农技人员的管理,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和退出机制,充分发挥农技人员在农技推广中的作用。

3)建立对周边农户带动的激励机制。根据研究结果,农业示范户带动周边农户的数量应控制在10~20户为宜。要强化示范户对周边农户的带动意识,使周边农户增收与示范户利益直接挂钩,加强农技员与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与辐射带动户的联系,充分调动示范户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对周边农户形成较强的辐射带动效应,以先进典型引路,最终实现全体农户产量提高,实现农业增收。

4)加大对物化补贴发放的监督管理。针对部分示范户反映的相关补贴未到位、种子化肥等质量问题,要及时进行核实,对于存在的截留补贴、挪用补贴、产品以次充好等行为,要严惩不贷,确保将相应补贴发放到位,做到物化补贴数量足额发放。

5)完善对自然灾害的预警和救助体系。提高应对不可抗力因素影响的防预能力,加大对受损示范户的救助,从技术、资金、服务等多方面进扶持,为产业损失较大的农户及时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帮助其树立示范户的信心。同时,要全面实现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信息化管理,为示范户产品提供销售信息和渠道,降低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而出现的产品滞销等问题,着力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刁留彦.我国农技推广体系考核机制的创新与完善[J].农村经济,2013(4):96-98.

[2] 石淑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现状与展望[J].农业与技术,2016(12):176.

[3] 焦 源.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研究[D].山东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4.

[4] 焦 源,赵玉姝,高 强.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研究文献综述[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2-66.

[5] 邵晓锋.农技推广体系的变革与创新机制探析[J].北京农业,2016(6):190-191.

[6] 廖西元,王志刚,朱述斌,等.基于农户视角的农业技术推广行为和推广绩效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8(7):4-13.

[7] 陈 朋.基于农户视角下农技员推广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2.

[8] 姜 婷.湖北省农技员推广绩效实证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2.

[9] 孙艺琳.试论湖北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J].山西农经,2016(1):14.

[10] 程 岩.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势下农技推广工作的思考[J].基层农技推广,2017,5(6):1-2.

[11] 邓 腾.湖北农业经济发展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研究[J].科协论坛,2017(2):51-53.

[12] 刘洪刚.采取多元化农技推广方式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条件[J].吉林农业,2016(24):45.

[13] 刘曙光.湖北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14] 周桃英,刘东山,陈全胜.关于湖北省农业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探究[J].科技展望,2015,25(22):68.

[15] 姜 霞.东部产业转移背景下湖北省农业发展战略初探[J].当代经济,2011(17):75-77.

[16] 申子钰,李铜山.健全农技推广人员绩效考评机制研究[J].商业经济,2017(6):109-110.

猜你喜欢

湖北省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湖北省将取缔1136座非法矿山
湖北省将再添6座长江大桥
湖北省今年将建成农村公路1.5万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