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欠发达经济区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时空协调性分析

2018-11-12蔡文春沈兴菊张竟竟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15期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协调性工业化

蔡文春 沈兴菊 张竟竟

摘要:从时空两维选择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模型,对四川省东北经济区的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三化”协调水平十年来在波动中有所提升。从空间差异性来看,南充、达州市的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对较高,广安市“三化”子系统水平较为均衡,没有明显的制约因素。但是,整体水平仍然低下。广元、巴中市的农业现代化水平滞后,制约了“三化”的协调发展,反过来,工业化、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带动明显不足。据此,提出促进农业和旅游业深度融合,合理引导、规划产业集群等促进“三化”协调发展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性;四川省东北经济区

中图分类号:F291.1;F3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8)15-0105-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15.026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patio-temporal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among Industrialization,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UIAM) in Northeast Economic Zone of Sichuan

CAI Wen-chun1,SHEN Xing-ju2,ZHANG Jing-jing3

(1.Department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 ,Sichu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lege,Guangyuan 628017,Sichuan,China;

2.College of Tourism and Historical Culture,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Chengdu 610041,China;

3.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engzhou 450000,China)

Abstract: The spatio-temporal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among industrialization,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Northeast Economic Zone of Sichuan investigates through the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degree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level of UIAM gradually increases in recent 10 years tough in fluctuation. In space,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Nanchong and Dazhou is relatively high, and the level of UIAM of Guang'an is relatively balanced, and there is no obvious restriction factor. However, the overall level is still low. Th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level of Guangyuan and Bazhong is lagging behind, which restricts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IAM. In turn,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are obviously insufficient to driv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Based on this,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to guide and plan industrial clusters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IAM.

Key words: urban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he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degree; Northeast Economic Zone of Sichuan

城镇化、工业化及农业现代化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复杂、多层次的巨系统,3个子系统之间,农业现代化是基础,工业化是动力,城镇化是载体。“三化”之间只有配合得当、互相协调,才能使得巨系统朝有序、协调方向发展。协调度就是度量子系统之间协调状况好坏的定量指标。

近年来,国内研究围绕“三化”关系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这些研究一方面侧重“三化”的内在机制、互动关系及实现途径的理论剖析[1,2],另一方面侧重“三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城乡协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分析,以及对“三化”协调性的定量评价[3-6]。总之,“三化”研究的内容不断深化,研究视角更加广泛、多元,研究方法渐趋丰富,为“三化”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基础。但在具体地域研究中,针对经济区角度的研究较为少见,因此需要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进一步探讨“三化”的时空演化规律,进而归纳总结“三化”协调的具体模式和实践途径。本研究从时空两维选择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模型,对四川省东北经济区的城鎮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性进行了定量评价,以期为这方面研究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四川省东北经济区辖广元、南充、广安、达州、巴中5个城市,该经济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各项指标在四川5个经济区中多位列靠后,城乡差异显著,新型城镇化建设压力大,新型工业化动力不足,农业现代化水平滞后。这一切问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制约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如何合理解决城镇与农村之间发展不平衡、工业与农业不协调等矛盾,已变得极为紧迫。为此,从系统耦合的角度出发,构建评价模型,从时空两维上探索四川省东北经济区“三化”耦合协调度,进一步归纳促进“三化”协调发展的具体模式和实践途径,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而提升该区总体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2 构建“三化”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

关于“三化”指标的研究,学者们众说纷纭。有些指标体系考察全面,但不适合时间维上的纵向分析,只适合空间维上进行横向对比。因此,本研究基于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参考众多学者的研究,分别构建了时空两维上的评价指标体系。便于从纵向、横向两维上做全面对比分析,既探索研究区“三化”协调性时间上的演变规律,也横向对比空间上的差异性。

在时间维上,以“非农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来代表工业化水平,基本消除了工业化偏差造成的影响。以“城镇化率(城镇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来代表城镇化水平,这也是国际上普遍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指标。以“农业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农林牧渔总产值/农林牧渔从业人员数)”来代表农业现代化水平。

在空间维上,分别从“三化”子系统出发,构建了由目标层、系统层、指标层组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表1),以更为全面、综合地分析各地市“三化”协调状况。

3 构建模型

令f(x)、f(y)、f(z)分别代表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3个子系统的发展水平。结合物理学中容量耦合系数理论和已有学者的论证[7],构建“三化”系统的耦合度公式:

C=■■,K≥3

(1)

这里K取值为3。为了全面反映“三化”的整体功能或综合协调发展水平,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

D=■,T=?琢f(x)+?茁f(y)+?酌f(z) (2)

式中,C为耦合度,D为耦合协调度,T为“三化”综合发展水平指数,?琢、?茁、?酌为待定系数。考虑到“三化”在协调中的作用不一样,结合专家意见,?琢、?茁均取值0.35,?酌取值0.3。

4 实证分析

4.1 四川省东北经济区“三化”发展分析

首先,测算出四川省东北5个城市“三化”子系统水平,然后采用级差标准化法对四川省东北5个城市2006—2015年“三化”水平原始数据标准化,采用公式(1)、(2)计算各市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图1)。需要指出的是,时间维上的测度,主要在于反映“三化”子系统水平及耦合协调性的演变,耦合协调度测算值的大小没有绝对值意义,也只对于各市自身纵向对比有意义,横向对比没有意义。

整体看来,“三化”子系统发展水平及“三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十年来在波动中提升。“三化”各子系统水平相对较高的年份,其对应的协调度D值也较高。但是,某一子系统较低的水平又制约了另外两个子系统水平的提升,进而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和谐发展。具体看来,各地市的“三化”水平变动如下。

1)广安市的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率最高,从2006年的21.3%增长到2015年的37.22%,年均增长6.4%。广元市的年均增长率最低,为3.99%。

2)南充市的工业化水平年均增长率及2015年静态水平在5个城市中均为最高,分别为4.63%、60.5%。反之,达州市的两个指标均最低,分别为2.89%、49.25%。

3)南充市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年均增长率及2015年静态水平在5个城市中均为最高,分别为20.45%、4.88万元/人。达州市年均增长率最低,为9.17%。

尽管“三化”各个子系统发展水平十年来均在波动中提升,但是,由于“三化”系统的整体功能及综合发展水平不高,从而使得“三化”耦合协调度尽管在波动中提升,2015年相对于2006年取得了较大的改善。但整体协调性仍然较低,城乡差异显著,农业现代化水平落后,新型城镇化建设压力较大,新型工业化动力不足,“三化”协调发展任重而道远,同时也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4.2 空间维上“三化”协调度评价

时间纬上测算出的耦合协调度D值只用来表现四川省东北经济区5个城市自身2006—2015年来“三化”协调性的演变规律,空间上的差异性需将各市放在同一个层面上进行对比。

4.2.1 评价步骤

1)对“三化”协调度指标体系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2)采用客观赋权法对标准化后数据赋予权重,具体步骤如下。

对“三化”各系统层的指标分别进行因子分析,取特征值大于1,累计贡献率大于85%的少数几个因子来代表多个指标的绝大多数信息,得到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3个子系统的因子C1、C2、C3,G1、G2、G3及N1、N2、N3(表2、表3)。

将因子值与其对应指标值相乘,利用贡献率进行数学处理,使其总和为1,得到每个指标权重,记作wi,以城镇化子系统指标权重的确定为例:

wi=(∑41.326C1i■ij+∑29.303C2i■ij+∑23.290C3i■ij)/∑(∑41.326C1i■ij+∑29.303C2i■ij+∑23.290C3i■ij) (3)

依照以上方法确定出“三化”各个指标的权重(表1)。其中,C为因子值,■ij为第j个城市的i指标标准化后数据。

3)将标准化后指标值与对应权重相乘,然后加和,得到城镇化水平函数f(x)=∑ ■■wi■i,工业化水平函数f(y)=∑ ■■wi■i及農业现代化水平函数f(z)= ∑ ■■wi■i。

其中,由表1、表2分别可得到f(x)与■1,■2…■12的关系式,f(y)与■,■2…■9的关系式,以及f(z)与■1, ■2…■11的关系式。

f(x)=-0.114■1+0.027■2+0.143■3+0.102■4+0.163■5+0.017■6+0.045■7+0.003■8+0.121■9+0.125■10+0.204■11+0.164■12 (4)

f(y)=0.135■1+0.049■2+0.109■3+0.153■4+0.108■5+0.144■6+0.065■7+0.119■8+0.118■9 (5)

f(z)=0.161■1+0.189■2-0.223■3+0.152■4-0.028■5+0.001■6+0.071■7+0.100■8+0.233■9+0.149■10+0.194■11(6)

4)按照公式(4)~公式(6)计算得到四川省东北经济区各市的“三化”水平(表3、表4)。按照公式(1)计算“三化”系统的耦合度C,计算协调度D。

4.2.2 结果分析 5个城市中,南充市的C、D值相对较高。南充市作为四川省东北经济、商贸中心,在四川省农业大市,粮食、油料、生猪等产量位列全省前列。近年来充分挖掘农业生产资源,发展特色农业,打造品牌,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因此,相对较高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为工业化、城镇化奠定了相对较好的基础。随着特色工业园区建设的推进,依托本市天然气、岩盐以及丰富的农业资源,初步形成了盐化工、机械汽配、农产品加工、轻纺等为主体的工业结构。全市工业化年均增长率及2015年静态水平在5个城市中均为最高,分别为4.63%、60.5%。2015年城镇化率也在5个城市中最高。相对较高的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反过来又推动了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因此,南充“三化”协调度均值在5个城市中位于前列。这也进一步验证了“三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达州市农业现代化水平排名第二,但是城镇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滞后,因此“三化”协调度不高。达州市第三产比重低,仅占29.79%,城市恩格尔系数较高(41.08%),表明城市居民贫富差距较大,失业率较高(4.00%),城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力不足。同时,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城镇居民住房建筑面积及建成区占市辖区面积比例都较低,地域城镇化滞后。尽管占GDP比重在5个城市中较高(3.02%),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较高,但是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工业增加值能耗较高,拉低了工业化水平。这就要求在今后的工业化道路上,要效益、环保并重,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否则,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必将加大对农业生产资源的掠夺和破坏,束缚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导致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有效消费不足,反过来必将限制城镇人口的增加和工业产品市场的发展,给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广安市“三化”子系统水平较为均衡,没有明显的制约因素。但是,整体水平仍然低下。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依托当地丰富优质的农业生产资源,继续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夯实“三化协调”的基础,同时,积极推进城镇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带动产业集群的潜力,促使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进而促进“三化整体水平协调提升。

巴中、广元二市地域相连位于经济区北部,农业投入不足,劳动生产率、耕地产出率落后,农牧民人均收入水平低,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奠定的基础较为薄弱,农业现代化水平与其他3个城市相差显著,农业现代化滞后,成为制约“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原因,相应地,两市的工业化、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推力和带动力明显不足。

5 结论与对策建议

在总结前人有关城镇化、农业化、农业现代化(简称“三化”)协调发展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时空两维度分别选择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模型,对四川省东北经济区的“三化”协调性进行了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①耦合协调度测算值没有绝对意义,只可进行对比分析。②四川省东北经济区“三化”协调水平十年来在波动中有所提升。从空间差异性来看,南充、达州2个城市的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对较高,广安市“三化”子系统水平较为均衡,没有明显的制约因素。但是,整体水平仍然低下。广元市、巴中市的农业现代化水平滞后,制约了“三化”的协调发展,反过来,工业化、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带动明显不足。

根据以上结论,提出如下建议:

1)促进农业和旅游业深度融合,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夯实“三化”协调基础。四川省东北经济区拥有以茶叶、中药材、食用菌、油橄榄、优质粮油、桑蚕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拥有“小平故里”“朱德故里”等红色旅游资源,剑门蜀道、女皇故里及三国文化享誉国内外。如何将农业和旅游业深度融合,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将是今后促进“三化”高水平协调发展的契机和着力点。

2)合理引导、规划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产业集群具有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发展模式,可以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吸引资本集聚和要素投入,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动力[8]。四川省东北经济区多项经济社会指标在全省位列靠后,在发展产业集群的时候,不能盲目跟风发展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今后需要研究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体现本地区特色,发挥比较优势,合理引导、规划,发展特色集群。以特色产业集群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引领“三化”高水平协调发展。如南充市是全国四大丝绸基地之一,达州市苎麻种植面积占全国1/3左右。沿成南、成德南高速一带的南充、广安等地市应抓住省会城市成都市调整产业结构,大量纺织、成衣、制鞋、家具制造等产业向外转移的契机,在这两个高速沿线组建纺织、轻工产业集群。同时,学习江、浙先进经验,加强地区合作,发展外向型经济。依托已有的特色农产品[9],如达州油橄榄,巴中银耳,广元黑木耳、红心猕猴桃,南中张飞牛肉及相关的龙头企业如雪花啤酒、汇源果汁、娃哈哈等,各市在规划本市所属的工业园区以外,应加强区域联系和合作,共同打造特色鲜明的四川省东北“特色农产品产业集群”。

参考文献:

[1] 陈志峰,刘荣章,郑百龙,等.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发展的内在机制和相互关系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33(2):155-160.

[2] 涂文明.“三化”协调发展的理论逻辑与中国实现路径的重构[J].求是,2014(1):53-57.

[3] 郭 震,河南省“三化”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47(6):132-140.

[4] 高新芝,刘海兵.甘肃省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发展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6(3):80-85.

[5] 刘海兵,刘 丽.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关系實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4(22):98-101.

[6] 吴振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协调状态测度研究——

以中国西部地区为例[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27(7):101-105.

[7] 钱 丽,陈忠卫,等.中国区域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2(11):10-17.

[8] 张 洋.产业集群与城市功能优化研究[J].生态经济,2016,32(12):69-72.

[9] 杨丹妮,郭家秀.四川秦巴山区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建议[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6,33(4):13-17.

猜你喜欢

农业现代化协调性工业化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博物馆扩建设计的环境协调性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
一种基于非协调性跳频通信的高效密钥协商方法
中西医联合治疗头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