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成为更好的自己
2018-11-12万丽英
摘 要:校本研修是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规划和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单位,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把研修与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继续教育形式,是提高教师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文章阐述了校本研修的基本涵义,提出了以行动引领校本研修的方案尝试。
关键词:校本研修;行动引领;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2-28
作者简介:万丽英,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教师。
校本研修,是由学校统一规划,结合教师及各部门工作实际,每个教师为教育教学问题解决需要而开展的行动学习和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主要途径,是为了学校、基于学校的行为,更是“在学校中”的行为。
校本研修作为一个教师在实践中学习、研究、反思的平台,可以使研、训、教紧密相连。校本研修作为一个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能有效缓解学校面临教师外出培训带来的时间、经费和人员压力。校本研修作为一种以学校为主阵地的培训模式,能够有效整合本校的研修资源,有利于充分调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驱力,有利于促进教师成名、成家,也有助于打造学校的特色。如何让教师成为更好的自己,成为校本研修中的行动引领,可通过三个途径探讨。
一、个体性研修——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进行终身自我教育,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义不容辞的神圣政治职责。”“只有当他自己致力于自己的教育和教养时,他才能实在地去培养和教育别人。”
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成长需要每一个自我的“自觉”“自发”,教师选择教育就是选择敬仰与敬畏。只有心怀敬仰,才能真正谦卑,才能抵达更远的未来。教师的成长,只有不断沉潜,不断掘进,才能让学识、思想扎根于深处,才能真正看见成长的力量。当一个人致力于自我教育和个人的研究、修炼,这其实就是教师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成熟,也是教师自我价值的构建。教师具备个人研修的诸多优势,因为每天工作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之中,最了解教学的困难和需求,能时刻发现问题。同时,教师又具备一些作为研究者的相关素养和能力。这种素养和能力,可以让我们在个人研修中如虎添翼,更能增强研修的有效性。可以说,个人自主学习与研究是校本研修最好的一种形式,也是最具有内驱力的一种成长方式。
1. 自我规划
从各自的实际出发,科学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个人规划非常有必要。如针对自己实际情况,从发展方向、现状分析、目标达成、具体措施等方面出发,制定年度规划、三年规划,让自己成长更有方向、更有方法,特别是对于新青教师的个人成长非常有帮助。这样可以减少行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专业发展和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2. 自我修炼
(1)勤读书。“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向内而求,修己渡人。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每一个教师为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从教能力,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教师自己不读书,培养不出会读书的学生。”一个善于阅读的教师,会把学生带到一个浩瀚无垠的知识海洋,让学生们沉浸其中,自由翱翔。读书既是欣赏别人,也在挖掘自己;读书使人心灵不死,思想永远鲜活。那么,作为我们每一个教师应该也是“一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教会孩子读书,促使自己爱读书。”
(2)勤记录。最好的方式就是记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记日记有助于集中思想,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中小学老师,我是不大主张去进行对他们而言比较遥远的理论探讨,绝大部分老师的科研可以是日记的形式,随笔的形式。日记教育就是有它神奇的魅力,我们就是要通过新教育实验,让更多的学生、老师来领略这神奇,来展示这魅力。”他在发表的《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开业启事》中这样说:“每日三省自身,写教育日记千字。一天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皆可入文。十年后持3650篇千字文(计360万字)来本公司。”理赔办法也写得一清二楚:“如投保方自感十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愿以一赔百,即现投万元者可成百万富翁或富婆。”这段话幽默含蓄地说明了写教育随笔的深远意义。每天的教育反思、教育故事、教育随笔、教育案例以不同形式记录我们工作中值得思考、回味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个教育行为。
二、群體性研修——让教师成为更好的自己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 校本教研中,突出开展以“群体性研修”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研活动,充分发挥团队的优质资源,共同成长。学校依据教师队伍的实际确定研修主题,如课程培训、师德培训、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集体备课等。它除了一定时间的讲座外,还辅以较多的其他形式,以达到研修目的,体现校本特色。
1. 组织研课赛课
课堂是教师生命成长的摇篮。针对课堂教学实际、深入教学领域内部的研修是教师最迫切需要、最受欢迎的校本研修模式。因此,“群体性研修”首先应是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校本研修。“亮相课”“示范课”“研讨课”等不同形式的课堂研究,让每一位受训者深入现场进行说课、听课、评课活动,以开阔受训者的境界,使之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技能。在这种团体的教学观摩、教学评比、教学经验切磋与交流中,每个参与者都提供自己独特的教学经验,同时也都会从别人的经验中借鉴到有益的经验。这样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成长,可以促进教师的反思与专业发展,提升校本教研活动的品质。
2. 加强教研组建设
教研组也是提升教师实践智慧的主阵地。重视教研组建设,特别是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教学计划、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因为中小学教师的工作都比较忙,每周不可能抽出太多时间来进行集体讨论,因此,集体备课不可能做到每课都备。这种情况下,由教研组安排中心发言人,提出备课内容和大体思路,团体共同研究后分别撰写教案、实施教学,实现智慧共享。另外,教研组年度的“PK”也不容忽略,展现组员们一年来所有的付出,这样有可能激发教研组的潜能,也凝聚了团队的力量。
3. 实施青蓝结对
青蓝结对是充分发挥优质教师资源的一种途径。“师傅”对“徒弟”实施传、帮、带,引领和指导他们走上专业化的道路。对一般的教师进行教学理论、技能以及教科研的传、帮、带,可以很快使年轻教师成长起来。如以老带新,利于推广有效经验;以强带弱,利于发扬敬业精神;以新促老,利于树立创新理念。通过师徒结对,既有利于转变老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更新教学,也可使新教师端正教学态度,积极投身教学实践,缩短成长周期。
4. 开展主题讲座
根据学校发展的特点,结合教师优势,开设符合学校和教师共同发展的主题讲座或论坛,并让它主题化、系列化、有效化,这种方式是目前校本培训中采用的一种基本的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
学校可以选择好主题,确定主讲人,在全校范围或教研组内开展分讲座活动。教师到校外参观学习回来后,也可以组织相关学习报告会。通过这种形式,教师们可以结合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谈体会、谈感想,交流思想、交流信息,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思想认识。
5. 微课题大研究
基于问题的研究才是最有效的。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当中,引导教师不断发现问题,并形成问题清单,选择一至二个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并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在此基础上,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或确立课题,并按课题的管理程序申报立项,并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开发各种资源,确定课题组负责人和课题研究人员。在学习和研究中,全体研究人员注意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教师学习与专家指导相结合,把研究中的疑问、困惑进行归纳、筛选,组织交流讨论,沿着“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这一互联互动的螺旋式渐进过程,求得问题的解决,同时完成课题的研究报告或论文。这样,用成功的一个课题,带动一群专题,培养一批教师。教师带着问题从事教学实践,在实践中通过课题研究拉动和促进自己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并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三、 高端型研修——让教师成为更有特色的自己
1. 校际交流
学校应充分创造机会,让教师开阔眼界,学习别人长处。在校际间观摩,做到讨论与交流、输出与吸收、学习与研究相结合,教师的能力将逐步得到提高。
2. 专业引领
加强与教研部门、高等院校和其他校外专业研究人员的联系,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他们参与学校教研活动,努力发挥校内、校外专业人员的引领作用,为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从专家那里获得专业引领,在与这些专家的对话与交流中,可以获得解决问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启发,教师也在这种对话与交流中发现值得研究的新生成教育问题或教育事件,并以此作为后续的教学研究的“研究课题”,从而提升校本教研的质量。
总而言之,校本研修是一种自下而上、内外兼顾的成长机制,是驱动学校主动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每个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的个体都会自觉地成为团队成长的“指示灯”,团队的组织者更要努力争当学习与成长的示范者,还要组织好共同成长的“排头兵”,选好成长的“领头雁”,借助示范来引领团队的共同进步,夯实学校的软实力,筑造团队发展的“桥头堡”。
参考文献:
[1]李 飞.引领与自主:学校变革中的教师领导与管理[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2]杨 煦.营造有利于中职教师发展的和谐校园文化[J].商业经济,2011(13):118-120.
[3]纪为光.中小学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