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原则
2018-11-12贺诗琪许静
贺诗琪 许静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原则是小学语文教学规律的具体反映,是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小学语文教学原则主要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习得与学得相辅相成、听说读写协调发展、语言训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以及积累与运用相结合、激发体验与对话、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相结合原则。小学教师应牢固掌握小学教学七条原则的基本内涵及其运用要求,运用相关原则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并根据此评价课堂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原则;语文教学活动
一、小学语文教学原则定义
小学语文教学原则是人们从语文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对小学语文教学规律的理论认识,是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准则,也是处理小学语文教学中各种矛盾的主要依据。小学语文教师应掌握并运用这些原则,使语文教学更具科学性。小学语文教学原则的确定与教学方法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无论是小学语文的教学原则还是方法都必须符合数育教学原则与规律。小学语文教学原则主要有工具与人文性相统一、习得与学得相辅相成、听说读写协调发展、语言训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以及积累与运用相结合、激发体验与对话、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相结合原则。小学教师应牢固掌握小学教学七条原则的基本内涵及其运用要求,运用相关原则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并根据此评价课堂教学。
二、小学语文七大教学原则
1.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统一原则
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也是语文教学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工具性”指教师运用语言手段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人文性”指教师以自己的人文情怀,并根据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语文课程要教给孩子们的不仅是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和句段篇章的基础知识,汉语延用至今,其中蕴含的人文内涵丰富和热爱祖国的人文情怀深沉,小学教师应该从小引导、传授给学生们。小学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小学老师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熏陶与感染。
2.习得与学得相辅相成原则
“习得”指的是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对语言进行的学习,包括无意间在母语环境中听别人谈话、新媒体传播的歌曲或者电视剧吸收到的。“学得”是指学习者有意识地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规则的过程,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到有关语言的知识与能力。人是环境中的人,在语言环境中自然会耳濡目染地接触到来自不同人物、角色、方式的语言,在无意间学习、运用了语言。我们常说的语感有一部分就是这样逐渐形成的,但是民间的语言会有不规范的成分存在,这个时候就需要系统地学得来规范语言了。在学校学习具体的语言文化知识,更有体系并且知识被结构化,再结合日常生活交际里的习得,在课堂教学里既有教师传授的有意识的学得又有学生在生活中无意识的习得,两者相辅相成,能在语文学习上迸发出巨大的火花。
3.听说读写协调发展原则
听说读写是四种不同的语文能力。听是口头语言的理解,说是口头语言的,是书语言的理、写是书面语言的表达。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样,听说读写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提升语文能力,全面协调地发展、提高学生在语文上各个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4.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原则
语言训练是指对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训练,思维训练是指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思维活动是语言活动的心理前提,同时,思维还是言语的心理结果。思维活跃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的智力高低水平,人是发展发展中的人,人的思维是可以通过训练不断提升的。在语文学习中,应有意识地将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结合起来,有助于二者相互促进,也有利于孩子的思维发展以及智力水平的提高。
5.积累与运用相结合原则
“积累”的意思是“(事物)逐渐聚集”。“语言积累”指为提高语文素养而进行的积累,主要是知识、经验方面的积累。“积”,侧重在聚拢;“累”,侧重在叠加。语言积累就是字、词、句、篇,听、读、说、写等显性语文要素与语感、情意、思维、品性等隐性语文要素的不断聚拢和叠加。语言运用就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的特性对语言的具体运用。积累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运用的前提和基础是平日里的积累与总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年版)》高度重视积累,单就指向积累语言的就有8处。其基本理念要求:“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第一学段阅读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名言警句”。第二学段阅读要求:“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可见积累与运用原则的重要性。
6.激发体验与对话的原则
体验是构成个人生命的基石,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对话激发学生对课文中情景的体验与感悟,通过加强朗读、诵读,强化学生对言语作品的体验,创设情境,激发想象体验,并且抓住课堂上的契机,展开对话交流激发学生独特的体验。
7.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相结合原则
在多媒体的新时代,教师不应局限于传统的教学,而是充分利用好课内的教材以及课外丰富的资源,打破在课堂上教授学业的局限。比如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们资源、音乐、戏曲、影音等都能帮助形象思维的孩子们拓展眼界,帮助他们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意象,徜徉在课文中出现的情景海洋里。但是要注意课内外紧密的联系,不能过于脱离文本。
参考文献
[1]徐林祥,李明高,张凡成,胡海舟.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