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初中生多样发展的特色课程群建设的范式研究

2018-11-12孙寅

基础教育参考 2018年16期
关键词:特色评价课程

孙寅

特色课程群是促进学生多样发展的载体,是学校特色发展的直接体现。多年来,浙江省杭州市采荷中学大力进行特色课程群建设,依托优势学科“趣味营”、社团活动“个性坊”、实践基地“拓展部落”三大载体,在文学审美、科学探究、社会广闻、才艺个性、实践拓展五个领域设计了若干彼此关联的特色课程。在此,对学校指向学生多样发展的特色课程群建设的范式进行介绍。

一、研究背景

目前,多数初中学校开设的拓展性课程种类和形式不够丰富;教师开设的拓展课缺少从课程层面进行的梯度设计和系统规划;现有课程存在碎片化现象,不利于学校特色品牌的打造。

采荷中学在“名著阅读”“小小植物园”“动漫图说社会”方面的研究居于市、區首位,为基于优势学科的“趣味营”特色课程群建设奠定了基础;一批优秀社团脱颖而出,为基于社团活动的“个性坊”特色课程群建设奠定了基础;富有特色的各类活动,为基于实践基地的“拓展部落”特色课程群建设奠定了基础。因此,指向学生多样发展的特色课程群建设,主要是基于现实困惑和现有的特色课程建设提出的。

二、顶层设计

1.概念界定

特色课程群指的是根据学校特点、学生发展需求而建设的、富有特色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学校特色发展的拓展性课程群。它以“趣味”“个性”“实践拓展”为指向,依托拓展性课程设置一级课程群,在一级课程群下又设置若干个二级课程群,在二级课程群下再设置3门或3门以上的课程群,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

行动范式是指常规科学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共同体成员构建课程的共同信念和行为方式。它给学生提供成功示范、解决方法和类比实例,将学生的知识学习与情感、意识等隐性教育融为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

2.课程理念

学校的特色课程群建设理念是“多元发展,个性培养”,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特色课程;让每一位学生自主选择,满足其学习需求;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多元发展,提高学生的素养。

3.技术路线

研究按照“基于实际顶层设计—特色课程群开发—课程实施管理—课程评价反思—课程优化再实施”的技术路线来实施,它基于实际,通过顶层设计,再进行课程群的开发、管理以及课程的评价与优化。

三、课程架构和运行机制

1.指向学生多样发展的三大特色课程群的架构及项目设计

抓住特色课程群建设这个核心,以优势学科“趣味营”、社团活动“个性坊”、实践基地“拓展部落”三大载体为依托,在文学审美、科学探究、社会广闻、才艺个性、实践拓展五个领域设计若干彼此关联的特色课程群。

2.指向学生多样发展的特色课程群的运行机制研究

一是运作流程研究。研究了三大流程:课程群开发“基于需求—设计纲要—编写教材—确立教程”;课程管理实施“课程管理—教学探究—评价与反思”;课程优化再实施“增删与优化课程—完善教材—调整教学方式”。

二是运作策略研究。依托优势学科、社团组织、实践基地,建设特色课程群,设计运作内容的策略研究;学生素养提升和个性、潜能开发相结合,确立运作理念和运作形式的策略研究;校内导师培养与专职管理相结合,校外基地实行校内教师与社会专业技术人员相结合,开展建设指导者队伍的策略研究。

三是运作评估研究。构建多元发展特色课程与成果价值、情感态度相结合的评估框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创设展示会、答辩会等多种形式的综合性评估体系;组织由教师、学生和专家共同组成的特色课程群评估团队。

3.指向学生多样发展的特色课程群建设的保障机制研究

一是制度保障。从学生多元发展的需要出发,探索并确立课程群的运作章程、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二是质量保障。教学处要求教师按照规定步骤实施课程,做好计划,认真写好教学案例,及时总结反思,并保存好学生的相关资料及竞赛成绩,学校再定期组织研讨,推广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另外,学校组建跨学科的评估团队,对课程、教材、课程教学和课程质量进行监控。

三是师资保障。学科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开设课程;以校内为主、外聘指导为辅,加强教师培训;保证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等的合理分布,打造最佳的师资队伍。

四是动态管理保障。根据课程实施效果,建立特色课程群隶属课程的准入与退出制度,形成“检查—评估—反馈—调整”的动态管理机制。

4.特色课程群的评价研究

特色课程群的评价研究是评价课程群是否具有“特色”的研究机制,它包括评价标准(如课程群受欢迎度、学生满意度)、评价的操作等。

四、课程开发及实施

1.特色课程群开发

对于特色课程群的开发,学校教学处制订了开发计划,由教研组统筹管理,教师边实践边开发。课程群开发的过程包括:成立课程开发组织机构—确立特色课程群目标及纲要—开展特色课程研讨—编写、审核特色课程纲要。

2.特色课程的立项、申报

要求每位教师在一学年内开设至少一门特色课程(九年级教师除外),可与他人合作或独立承担一个项目;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积极参与课程开发。特色课程群全部基于学校选课平台,由学生在特定时间内自主选课。

3.特色课程群的实施

特色课程主要面向七八年级学生开设,并采用选修课形式,每周五下午开课。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在特色课程开课时间之外,额外安排上课与培训时间,如可将部分德育类实践课程安排在寒暑假。教学处要做好课程监控、测评,进行听课、评课指导,负责总结经验教训,解决实际问题。

4.课程管理与教学探索

一是课程群管理。根据学生的自主选择开设符合要求的特色课程群;及时搜集学生的建议、意见,反馈给课程开发者,进一步完善、优化课程群;根据学生需求对课程进行增减。

二是教学管理。教师要根据特色课程制订课程计划、课程目标和课时计划,做到“一课一教案一反思”,并做好学生考勤记录,将学生的作品和成绩及时保存。学校定期进行特色课程研讨,展示成功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课程周期结束后,根据学生参与情况、学习表现和兴趣、特长培养的成效,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

三是学生管理。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公布当期开设的校本特色課程,供学生自由选择。七八年级每位学生每学期必须在校本特色课程中任意选修一门,中途不可更换课程。成绩评定采用“出勤率+课堂表现”的综合评分法,若出勤率不足该课程的3/4则认定为“不合格”。

四是学习形式探索。以学生走班上课、自主选课相结合,实行混合编班,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根据学生发展情况,教师按照“普通级—研究级—创新级”循序渐进地推进个性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5.特色课程群的评价

一是建立评估团队。学校邀请专家,组建跨学科的“学群组织”,负责特色课程群的研讨、组织和评估,对课程、教材、课程教学和课程质量进行监控。

二是确定评价内容。首先是对特色课程群的评价。其评价要素包括:课程群目标与学校办学目标的契合度,课程间的关联性,每个课程群的特色和价值,是否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特色课程群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家长评价为辅。学校通过听课、查资料、调研,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记入教师的业务档案。其次是学生学业成绩评定。一看表现,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性等,可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作为“选修课优秀学生”评比条件;二看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等形式给予评定,成绩优秀者可将成果记入其学籍档案。

三是奖励办法。凡经学校校本课程群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开设的校本特色课程,参与教师除享受课时津贴外,还根据学生的问卷调查、学习效果、获奖情况等,获得相应奖励。参与特色课程群开发和开设特色课程的骨干教师,均可优先推荐参加区级及以上教学培训活动。

五、目标成果和展望

1.目标成果

一是形成了特色课程群。建立了相对独立又彼此关联的特色课程群,并对其建设和管理的行动范式进行了探索。

二是促进了学生多样发展。在文学审美、科学探究、社会广闻、才艺个性、实践拓展五个领域设计特色课程群,激发学生自主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了学生多样化发展。

三是形成了学校课程品牌。依托优势学科、社团活动、实践基地进行特色课程群的开发、实施、评价,并不断加以优化、完善,形成了三大课程群品牌,即优势学科“趣味营”课程群、社团活动“个性坊”课程群、实践基地“拓展部落”课程群。

2.展望

一是从课程到课程群。从课程的呈现来看,有一部分是独立的课程,如何将这些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系列的课程群,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实践。

二是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研究最初从顶层设计开始,表现为“自上而下”的方式,随着课程群的实施推进,学校可进行“自下而上”的调整,汲取来自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对相关课程群进行调整和完善。

三是从独立课程群到整体框架的搭建。目前,学校已经构建了一些相对成熟的课程群,但如何让其形成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将是接下来研究的重点。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特色评价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自行车的发明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