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建评价的“和美生态”

2018-11-12姚凤邓茜

基础教育参考 2018年16期
关键词:评价学校课堂

姚凤 邓茜

根据《上海市教委关于小学阶段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上海七宝明强小学结合自身情况,积极投入“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变革研究。针对同年级班级多的特点,积极努力地在校本研修中提升教师基于标准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让他们在团队研磨中领悟实施要领,在日常研究中实现创生的转变,通过实践形成“和活灵美”的“和美课堂”。学校各学科教研组认真学习《意见》要求,历练解读之功,精准把握学科学段课标;以“小教研组领衔”的方式聚焦目标导向与活动设计,历练设计之功,搭建教学结构框架,体现课堂结构关联之“活”;成立学科磨课团队,在打造精品课堂的过程中,聚焦转化,历练新功,成就师生课堂生命成长之“美”;鼓励教师通过自主研究、伙伴互助等方式的“无痕教研”“伙伴课堂”,历练反思之功,聚焦自己的课堂,走进同年级的课堂与同伴的课堂,为教师的日常课进行“把脉”和“诊断”,让他们在发现中反思重建,逐步感悟有机融通之“灵”;开放“和美课堂”课堂观摩,以及家长开放日系列、骨干教师系列和专题研讨系列,历练教师回应之功,追求课堂开放互动之“和”。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教学专题常态研讨,呈现出最真实的课堂教学研究新常态和新生态。

在努力创建“明强特色”的“和美课堂”的同时,学校更注重夯实教师的现代评价基本功,以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评价观念,努力营建评价的“和美生态”。学校攻坚克难,突破评价的瓶颈,通过课程改革、教学实践、评价改革这三条紧密相关的途径,以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学习评价的一致性为指导,充分发挥评价的正面导向作用,从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评价实施上探索符合学校学生综合融通的“等第制”评价的路径和策略,将评价改革转化为助推师生发展的“催化剂”,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快乐地成长。学校建立以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相交融的、基于日常性评价的校本评价体系,更注重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特点,使评价真正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未来发展服务。

一、从单一评价走向多元评价,

评价内容体现综合化

“全面发展”是现代社会所认同的育人目标,正是在这样的共识下,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变革本国学生的学业评价和过去以学习结果为唯一评价指标的传统评价方式,更注重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综合性评定。

这种大趋势也促使学校教师更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业成果”三方面的发展变化。教师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等进行评价,并提出合理的建议。这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进行自我成长的及时关注和动态调整。这样的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记录,更是其综合素养形成的见证。

如数学教师在关注学生数学课堂练习的等第制综合评价的同时,还精心设计了作业态度、作业等第及学习建议的分项评价,从常态化的课堂练习评价中不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作业态度,并给学生提出最贴切的后续学习建议,使他们明确后续学习努力的方向。学校基于课标的多元化评价内容以生为本,促进了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也让学校生活因此而多姿多彩。

二、从被动评价走向主动评价,

评价对象呈现主体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自主参与的主动性评价,可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成与败,以便更好地寻求自我突破的办法。为此,可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主动、自觉、积极的自我评价,促使学生通过反思和自省知道自己学习上的优势和不足,为自己寻找后续学习的方向和路径。

学校针对各学科主题学习内容,根据学生的成长需求,设计了伴随学生学习全过程的学科学习活动单,并进行了互动交流式的评价。当机械的“完成学习内容”变成了立体互动式的“成长体验交流”时,学生就变被动参与者为主动参与者了,这促使他们在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改进中努力实现自我发展目标。

如在高年级英语学习中,可创编表演英语故事的学科活动单。教师先设计评价工具,从图画、书写、语言表达、动作表演和小组合作五个方面关注学生的表现。通过评价表,学生知晓活动的具体内容,一步一步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学生还可通过自评、互评活动,对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各项表现进行“自我监控”。如学生能自觉关注语言内容书写和表达的正确性,能对绘画和表演进行评价,能关注小组的合作效能。学校将评价融于教学中,在关注学生学业成果的同时,更注重对其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这种多维度的评价,促进了学生学习过程的进一步完善。自评、互评等多主体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更客观,同时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的过程中。

三、从纸笔测试走向表现评价,

评价方式彰显人性化

1.表现评价的优点

由于小学生还处在学习的启蒙阶段,故在对他们的学业表现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其显而易见的短程的“学会”,更要关注其内隐的学习态度、思维方式、习惯养成的长程“习得”,努力创建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发展性评价。

表现评价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给学生提供更真实的体验式评价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栩栩如生的知识运用场景中,从而降低学生由传统纸笔测试而带来的紧张感和压迫感,让他们在更轻松自然的状态中表现出最佳的能力水平。

2.表现评价的实施

学校尝试将考试这一终结性评价形式转化为学科系列化的主题游戏、自主评价活动、作业编制革新、期末综合测评、创新假期生活等各类表现性评价;学校质量调研反馈中心通过真实的数据反馈,让评价结果及时作用于学校决策和学生的后续发展。学校尝试将日常表现和主题评价组合,形成学生学业总成绩,学生平时的课堂参与、团队合作学习表现等在其总成绩中占有较高比例。

在分数评价逐渐退出主流评价之后,学校也在更加努力地寻找新型课堂与新型评价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学校全体教师正在思考是否能结合学校的读书节、科技节、文化节等活动,设计一些主题性的中高年級表现性综评活动,并融通各学科知识,以系列化的情境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评价情境中主动感知内化、合作交流提升,体验学习的成功和愉悦,使评价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良好品行、综合素养的形成服务。

例如,在访春季之书香节系列活动中,学校增设了班级自选阅读篇目的朗诵比赛系列活动,通过整体性的朗诵等第制评价,全面评价班级学生的朗诵表现性可测因素,在此基础上再及时引导学科教师对语文学科学习中学生的朗读指导进行过程性自我反思评价,及时调整后续的学科教学。又如,学校的数学教师设定了学生数学课堂学习兴趣的等第评价标准:

A.情感的投入较多,兴趣浓厚,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活动过程,自觉克服困难;

B.学习兴趣较浓厚,大部分时间能积极主动,能在别人的帮助下克服困难;

C.对学习没有多大的兴趣,但能按要求完成任务,有时能在别人的帮助下克服某些困难;

D.对学习毫无兴趣,采取应付的态度。

3.表现评价实施后的反思

在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其表现如何完全可以通过表现评价(自评与组内互评,或者学生之间的互评)以及教师的总结反馈来呈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是组织者和调控者,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表现评价的优势,即促进学生思考与实践,让他们在思考与实践中得到发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你有不同的想法吗”“你们也有这样的发现吗”“请大家对同伴做一下评价”等引导性语言,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想说、要说,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共同经历和感受知识探究和形成的过程,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探索表现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表现评价在评价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具有很明显的优势,从内涵上看与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息息相关,能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调整日常教学策略,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四、从单向评价走向互动评价,

评价实施实现互动化

以往单向的教师评价学生具有片面性,容易使评价模式固化,且教师的权威性单向评价也会导致评价具有标签性倾向,不利于学生的认知发展。鉴于此,可通过学生、教师、家庭、社区之间的多元互动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使他們形成持久耐挫的意志品质。

教师们巧妙地运用这样的互动评价,在逐步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在学习平台上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评和互评,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创造性思维。由此,教师们更关注作业的有效性和长效性,使作业与教学相得益彰,使学生们乐于做作业。

例如,学校中高年级的数学日记作业的布置激发了学生的灵感与兴趣,使学生把数学和语言融合在一起,能够用生动的语言把自己的数学思维描述出来,并且提醒大家注意易错点。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仔细观看或倾听其他同学的描述,并让他们在组内进行评价,还把写得好的日记编成了班级数学报。可见,当改变了以往单纯由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后,学生能够在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中提高研究能力和学习能力。

五、从静态评价走向动态评价,

评价结果凸显过程化

美国心理学家利兹(Lidz)认为,动态评价是一种测试人员兼干预者与学习者兼积极参与者之间的一种交互,旨在评估学习者的可塑程度,以寻求能够激发并维持学习者认知功能积极变化的途径。而考夫曼(Kaufman)等人认为,动态评价是通过改变认知能力的教学和干预等,对儿童思维、认知、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评估的过程。

与传统的静态评价相比,动态评价让师生能够共同参与评价过程。在动态评价过程中,师生双方都可以从不同视角通过动态的评价结果不断进行自我修正,从而更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的最优效能。

与传统评价相比,等第制和评语相结合的评价也有利于促使教师对评价过程进行动态思考,使教师慢慢走出传统的以分数为评价依据的终结性评价,逐步走向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学校在统一等第制和评语相结合的基础性评价目标的要求上,鼓励教师自主创设更多适合本班本学科的个性化动态评价方式。

例如,学校一年级的一位语文教师,针对课堂上学生的抄写本进行了有趣的“等第+符号”的评价探索:首先在作业评价上取消了“C、D”这两个等第,代之以有趣的符号,有时还配以文字说明。用符号对学生的发展趋势进行评价,不但保护了中高年级学生的自尊心,还关注了学生的日常发展,使学生能够了解到自身的问题并积极主动地做出调整,对中高年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六、从传统评价走向现代评价,

评价方式凸显信息化

随着社会进入人工智能时代,评价的现代信息变革也势在必行。如今,信息化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千上万的信息也在不断地冲击着人们的传统认知。学校教育面对越来越多的热衷于网络信息的学生,必须思考和探索基于信息化的现代评价方式和策略。教师们也需要进一步思考和设计如何深度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以达到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育人目标,让现代评价为促进学校教育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近年来,学校结合闵行电子书包信息平台探索基于学生数据信息的现代评价,从学生自我评价、同伴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维视角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学校部分音乐教师、语文教师、英语教师等也充分利用微信语音平台、喜玛拉雅等各种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公共平台,鼓励学生将歌曲演唱、课文阅读、说话练习、英语儿歌等录制成音频发布在班级公共平台上,支持学生互相倾听点评,形成一个多元欣赏的现代化互动评价立体空间。如一年级的班主任和班级家委会共同创建了班级“小久窝电台”,在这里定期发布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各种课外阅读小故事,大家相互倾听、点赞、点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七、从阶段评价走向长程评价,

评价反馈力求制度化

学校力求从管理的视角建立起规范的评价反馈运行机制,从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评价反馈的角度,建立了以课程教研部各学科教导为第一责任人、辅以中层协助的常态课堂调研机制,对存在问题的班级及教师进行跟踪式调研改进;从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习评价反馈的角度,建立了以质量调研和反馈中心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的常态作业等学习评价的调研机制,通过学生访谈、家长问卷调查等各种调研方式,定期调研,定期反馈。同时,学校还在校级家委会的组织架构中专门设立了沟通部,从制度层面保障了家委会可以通过家长对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进行日常的信息反馈,及时与校方进行沟通,保证了评价反馈的制度化和实效性。

学校立足“强规范、求突破,减负担、提实效”,以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为育人目标,以建立基于校本特色的多元评价体系为教学目的,正在不断努力营建学生学习的和美新生态。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猜你喜欢

评价学校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学校推介
写字大课堂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