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018-11-12杨明

速读·中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思索朗读能力改革

杨明

摘 要:语言能力是一切学习基础的基础,而朗读能力则是小学生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古至今,我国校園一直回荡着朗朗书声。朗读始终是我国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是培养学生识字、思考、言语的重要方式,也是传承汉字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途径。因此,我们要思考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孩子们的朗读兴趣,培养孩子们的朗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朗读现状;思索;改革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汉语的实践运用,旨在让小学生看到、认识丰富的汉字与词汇,读出并掌握汉字优美的发音。通过经年累月的长期朗读,可以积累小学生的语文知识,丰富小学生的语文内涵。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师在朗读教学上重形式,重过程,而忽视提高自己的语言学造诣,忽视加厚加宽自己的汉语功底,不擅长改进朗读教学,因而无法适应新课标提出的“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要求。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现状

据一次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小学生在总体上还是比较喜欢朗读的,但同学们的朗读水平不高,而且,学生们对朗读的主动参与度不高,大部分人都是“老师叫我朗读我就朗读”,被教师推动着在课堂上朗读,在家自己朗读的很少;此外,同学们并不重视坚持积累朗读中学到的词汇、句子,使朗读的效果大打折扣(三分之二以上的同学有时记住了朗读中的字、词、句,但掉头就忘);同学们不知道朗读是可以与作文,与表演相结合的,纯粹是为了朗读而朗读——同学们更没有听说过:朗读是一门语言艺术。

一节课只有45分钟,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能让全班进行5分钟的齐声朗读,根本不可能在课堂上完整的朗读课文,更谈不上反复朗读;目前社会上要求减轻学生负担,减少学生学习时间(上课时间、作业时间)的呼声很高,因此朗读往往被教师忽视,流于形式。学生不理解朗读的重要性,不知道自己朗读的课文是专家们精挑细选的名篇佳作,在齐声朗读中“赶马混骡子”、“滥竽充数”、“只动嘴唇不发声”的不在少数;朗读旨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是教师最容易省略的环节——许多学生口齿不清、发音不标准,不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地方方言、脏话粗话倒是说得很流利,这种情况在北方、中西部不发达地区与农村非常普遍,同当地经济、文化水平成反比);目前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盲目强调保护地方文化、地方方言、地方特色(最近上演了上海市将小学语文教材中《打碗碗花》一文中的“外婆”全部换成“姥姥”的闹剧,还有地方在语文教材中引进粤语、闽南话),对朗读教学的破坏,是釜底抽薪的——朗读使用的语言、文字,必须有全国统一标准。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思索

我们认为,如果不能改变传统朗读学习模式,变“老师要我读”为“我要读,我爱读”,那么,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是无从谈及的。因此,我们的思路是:

1.改革朗读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不能吸引起孩子们主动的朗读兴趣,那么我们的朗读教学就是失败的。因此,我们认为应该全面修改语文教材,强调根据儿童心理特点,编入内容生动、形象、格调风趣、幽默,文字优美、感情充沛、语音悦耳、真正能够吸引孩子阅读的课文。只要孩子们爱上课文,爱上课文中的主人公,就不怕他们不喜欢朗读,不怕他们不喜欢反复朗读。

2.改变朗读方式

必须摒弃传统的全班齐声诵读,改为逐个学生依次朗读,给每个孩子充分朗读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依次在全班面前表现自己的朗读能力,也看到其他同学的优点与不足。这样就能让他们的大脑、眼睛、耳朵开动起来,培养他们的注意力与理解力,提高他们使用汉语的标准化。——当然,这种朗读方式虽好,但不适合于在大班上推广。

因此,大班朗读,应该强调“微课”化,要让每个孩子都能够进行至少一分钟的朗读、精读。每次朗读的字数,不能超过五百字。

3.改变教师角色

教师首先要保证自己发音的标准、规范,成为学生们朗读的标准;然后,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甘当学生们的听众,让孩子们成为课堂上朗读的主角,认真倾听孩子们的朗读,充满感情地评价孩子们的朗读效果,鼓励孩子们不要害羞,要大声、清晰、勇敢的诵读,客观评价孩子们的朗读表现(尤其要注意的是科学评价孩子们的发音、语调、语气等语言上的标准)。

4.在朗读中适当引入多媒体技术

《美丽的小兴安岭》《三峡》《九寨沟》《桂林山水》等课文都是优美的写景散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下载、展现小兴安岭、三峡、九寨沟、桂林山水的美丽风光,让书本上每一个平面文字都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孩子们对朗读内容有一个直观的视觉印象,充分调动他们的朗读兴趣。

5.在学生朗读中引进角色互换

我们要抓住孩子们好玩、爱模仿、爱表现的心理,有意识地在课堂上播放一些著名电视、电台播音员播音的画面,然后进行角色互换,让孩子们扮演播音员,模仿播音员,在班上朗读,再为吐字清晰、字音标准的孩子组织热烈的全班鼓掌,鼓励他们朗读的自信心。

6.规范朗读标准

在朗读中,必须坚决克服地方方言与粗话、脏话、俗话,不能毁了孩子们的汉语基础。

7.巩固朗读效果

我们要认识到:朗读变字为音,看字发声,不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提高他们的文字能力。——因此,必须读写结合,强化学生的文字练习,要让他们坚持把每天朗读中学到的好字、好词、好句子记下来,抄下来(但每天积累的数量不能过多),这些好字、好词、好句子严禁出现重复。此外,还可以在布置作文时,让学生结合朗读内容,自由创作,这样对朗读学习可以起到很好的巩固效果。

8.加强对诗歌的朗读

高度重视朗读的韵律性与音乐性,让学生多朗读诗歌(甚至儿童歌谣、顺口溜、绕口令——但严禁挑选孩子们难以理解的古诗或怪诞派诗歌),在朗读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音乐细胞。

三、结束语

朗读是小学生的基本功,也是小学语文教师的基本功。我们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心态,真正为孩子为着想,关心孩子,从孩子的角度思考,培养他们朗读的兴趣,培育他们朗读的习惯,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潘月洁,杨波.浅谈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27(05):100-101+104.

[2]严海波.朗读: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原动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10):202.

[3]徐德刚.浅谈小学生课文朗读的有效指导[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3(10):70.

[4]王淑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J].学周刊,2013(28):162.

猜你喜欢

思索朗读能力改革
“读”占鳌头,浓浓的语文味香溢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翻译
“改革”就是涨价吗?
大画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