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导学生用“六字法”学习古诗

2018-11-12王二荣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自学能力古诗词

王二荣

[摘 要] 学习和积累古典诗歌,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夯实他们的文化底蕴很有裨益。学习诗歌可遵循“示范引领、训练提高、形成能力”的方法和步骤进行。示范引领的是方法,训练提高是过程,形成能力是最终目标。示范引领,可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六字法”:查阅资料——查;扫清障碍——读;疏通诗意——解;体验情感——悟;揣摩玩味——赏;熟读成诵——背。“训练提高”的过程不是脱离文本孤立进行的,而是学生在一次次实践过程中进行的。教师还必须积极构想,为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搭建发展的平台,最终实现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古诗词;自学能力;六字法

诗歌是我国古典文化艺术苗圃中的一朵奇葩,几千年来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掌握一些古典诗歌,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夯实他们的文化底蕴是很有裨益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课文不可或缺,且必须占有一定比例。据不完全统计,小学一册语文书,古诗少则两首,多则四五首。而且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也会碰到一些诗歌,因此让学生掌握学习诗歌一些基本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尤为重要。

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学习方法的掌握更多地依赖于教师的示范引领。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众人皆知:“教是为了不教。”为了达到“不教”的目的,教师必须“教”。教什么?除了教知识,学习的方法更要教。当然,方法与知识的传授不是截然分开,而是有机融合的。学法的习得是渗透在知识习得的过程中的。

二、古诗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1.查阅相关资料

以教学《七步诗》为例,查什么?查阅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诗歌的创作背景。这一步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学习古诗之前的“预习”环节中完成。上课伊始,板书课题:七步诗。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何谓七步诗?难道这首诗歌是七步之内写成的吗?诗歌的作者是谁?问题的引领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随后要求学生围绕问题,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在这首诗歌的学习中,背景资料的搜集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才能深刻地感悟到“萁豆相煎”的象征意义。当然,在有些诗歌的学习中,背景资料的搜集可能无足轻重,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信息检索的意识强化了,搜集资料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因此查阅资料这一环节在古诗的学习中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须坚持做好的。

2.扫清阅读障碍

学习任何文章,首要的任务是把文章读通顺,字音读准确。学习诗歌也是这样。因此在“交流作者和诗歌创作背景”的环节过后,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放声读,一定要让学生读得文从字顺。自由朗读过后,再指名朗读,进行正音。如果诗歌生字较多,我会在正音环节过后再給予学生时间自由读。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要每个学生都能把诗读好。学习不是面对个别优等生,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照顾”。

3.疏通理解诗意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意思上的差别以及诗歌本身所具有的跳跃性,给学生理解古诗带来了难度。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借助工具书逐字逐句地理解,考虑整首诗歌的意思。然后组织学生疏通诗句的意思。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体系,可以借助实物、多媒体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豆”“豆萁”“釜”。最后进行全班的交流、补充、修正。

4.体验思想情感

悟什么?悟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从字里行间解读诗人的内心世界。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当曹植面对着自己的手足兄弟提出的如此苛刻的要求之后,内心会是怎样的?诗中哪些字词能明确地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呢?通过研读诗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一个“泣”,一个“急”凸显在学生的眼前,这两个字准确地表达了兄弟相残给诗人的内心所带来的痛楚、悲愤的复杂情感,最后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诵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情感。

诗歌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显物质,只要善于引导学生“披文”,就一定能使学生彻底“入情”, 也就能深入剖析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脉络,真正把诗读懂。

5.揣摩赏析玩味

欣赏古诗中的什么?那可不一而足:赏炉火纯青之技法,赏大胆夸张、骇人听闻之想象,赏贴切精妙之比喻,皆可。《游园不值》中的“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笔墨虽少,但春天的无穷韵味尽显,且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此“以少胜多”的写作技法值得效仿。“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犹如神来之笔,展现了西湖雨天、晴天不同的风貌,尽显西湖妩媚之本色。此生动传神的比喻值得好好玩味、揣摩。

《七步诗》有什么值得我们赏析的呢?在教学中用问题“你觉得这首诗写得好吗?好在何处?”作引领,激发学生从各个角度咀嚼、玩味、揣摩诗歌的精妙之处。有的同学说诗歌用“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来比喻同为兄弟的曹丕对自己的迫害,比喻新颖、贴切。有的同学说“泣”字用得好,用拟人的手法,表面讲豆,其实反映作者内心的痛苦。有的同学说反问句用得好,用一种质问的语气反映出曹植对手足兄弟迫害自己是何等的愤懑!

赏,更多的是从语文“工具性”的角度来挖掘诗歌的出彩之处,但并不排斥对诗歌人文内涵的挖掘。赏,这一环节容易被老师遗忘,但只要坚持,学生的语文能力就会在一次次“赏析”中潜移默化地飞速增长、提升。

6.熟读背诵诗歌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背诵的重要性。所以学完一首诗歌,要求学生背诵是必不可少的。

学完课文,带领学生回顾古诗学习的步骤,教师归纳总结,并板书“查阅资料——查,扫清障碍——读,疏通诗意——解,体验情感——悟,揣摩玩味——赏 ,熟读成诵——背”,告诉学生这是学习古诗的一般步骤,要求学生在今后的自学过程中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古诗。

“示范引领”只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学习方法,而学生要真正掌握学习方法并最终形成能力,还需要“训练提高”。“训练提高”的过程不是脱离文本孤立进行的,而是学生在一次次实践过程中进行的。“训练提高”必须遵循“扶放结合”的原则,稳步进行。中年级段,学生能力欠缺些,要多“扶”;高年级段,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则应多“放”。新课文学习时,重点引导学生学习第一首古诗,这是“扶”;第二首可以让学生自学,教师点拨引导这是“放”。课堂学习时,学生更需要教师的“扶”;课外学习,教师则应该多“放”。“扶上马,送一程。”很形象地揭示出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很关键且必不可少的一步。

三、形成学习能力

示范引领的是方法,训练提高是过程,形成能力才是最终目标。学习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因此教师必须积极构想,为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搭建发展的平台。

比如,我们可以在黑板一角开辟“诗歌乐园”,供学生课外学习、积累;班级可以定期进行“古诗朗诵会”“赛诗会”,以此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

叶圣陶说:“培养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做下去,……才会成功。”由此可知,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程。我们的老师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作为老师,要从学生发展的高度,用未来的眼光认识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现代教育的目标愈来愈倾向于人的能力的提高和全面素质的增强。任何人在学校接受教育后已不可能受用终身了。未来的社会是一个继续学习的社会,一个终身受教育、不断自我发展与提升才能适应的社会。而终身教育要求人们必须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因此,在学校教育中,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就应当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能力的提升必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责任编辑 周正旺

猜你喜欢

自学能力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同携手,走进古诗词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研究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探究初中语文活动课
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