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堂教学艺术的几点认识
2018-11-12王春英
摘 要:关于教学,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不同的认识,但无可争议的是,教学离不开艺术,教师上课如果没有教学艺术,学生上课的兴趣就减去了一半;剩下一半即使是科学的知识,学生也处于一种被动而僵化的状态。教学离不开艺术,只有讲究艺术的教学,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师;课堂;教学艺术;几点认识
教学艺术,就是教师运用语言、动作、表情、色彩、多媒体等手段,遵循教学规律、运用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为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而形成的一套教学方法。教学艺术能体现一个教师的修养。
一、教师要自信和有亲和力
自信,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我认为作为教师,站在讲台上首先就要做到自信,不能犹犹豫豫或者结结巴巴,每一句话都要自信肯定地讲出来,这样才能有饱满的热情、良好的状态面对学生,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苏联著名教育家维特洛夫说:“教师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的语言,它能使整个教学顿时生辉,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其次,作为教师必须要谦逊,谦逊能让人变得有亲和力,能更好的处理师生关系。所以作为老师,不能盲目自信,也不要过分谦虚。
教师的言谈举止也影响着学生的习惯,比如作为教师,你的课堂上有没有讲脏话或者消极的话?看到教室有垃圾有没有及时捡一下?有没有在课上多多地鼓励孩子们?讲课时用没用普通话,普通话是不是较为标准等等,教师的言行举止,学生一直看得到,并且无时无刻地受此影响。所以作为教师,必须要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
教师的仪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讲,人的第一印象都是从外表开始产生的。教师的外表应该是干净整洁、优雅大方。既不能蓬头垢面、不修边幅,又不能奇装异服,刻意打扮,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努力做到外表美与内在美交相辉映。
二、研究讲课技巧方法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得到了普及,我们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把二者完美结合,但是尽量简约大方,避免花俏。作为教师,研究讲课技巧方法是必要的,娴熟的讲课方法搭配漂亮的板书和标准的语言,这样的课程定会给学生美的享受,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取得良好成果。
三、情感应用
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有一条“情感、态度、价值觀”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带着情感去面对学生、面对每一个课堂,我们教师的情感态度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丰富饱满的感情有助于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的关系。所以我们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教参,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仔细设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这样的课程更容易感染学生,和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于学生技能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技能,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我们要充分运用情景教学,教学中多运动实物、图像、音乐、影像等方式再现情景,形成“故事课堂”,但是这个“故事”不能太密,巧妙留白,预留悬念让学生自己讨论,学会自主学习,这样会使学生加深印象,整个“故事课堂”会让学生感同身受,也更容易接受教学内容。
四、语言表达
教学中的语言表达内涵众多,如口头语言、肢体语言、书面语言等。教师的语言艺术在课堂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们的口头语言要优美、流畅、动听,要张弛有度、轻重合理、缓急适当,要声音洪亮,抑扬顿挫,灵活多变,能根据教学内容来调节自己口头语言的语气、轻重缓慢以及抑扬顿挫。总之,我们教师的语言要温和,要多说鼓励学生的话语,多肯定学生,让学生有一个轻松愉快地学习氛围,使课堂有温度,并且要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温度。
我们教师在课堂上的肢体语言主要包括手势和身体动作。上课时,我们会来回走动,尤其是学生讨论、实践练习的时候,教师适当的走动会使课堂更加生气,把自己融进学生群体中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还可以引起学生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的避免学生走神、开小差等小动作。讲话的时候,最好是加上手势动作,这样比双手僵硬在某个地方要生动形象的多,但是手势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做出相应的调整。
此外,我们教师的眼神也非常重要,眼神是心理和思维的反映。教师走进课堂第一次与学生交流的就是用目光,无声无形之中,透给学生一种情感,使学生进入听课状态。如果在听课过程中有学生讲话,教师目光一扫或注视一下学生,即会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良好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常以自身的敏感从教师眼睛神色里体察和领悟到严肃、信任、激励的目光,以此端正自己的行为。
五、教师在课堂上的随机应变
作为教师,我们还应该具备在课堂中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这也能体现一个教师自身的素质。课堂教学的设计是死板的,而教学情境随时都会变化,因此,不可生搬硬套教学设计,应当随机应变。当学生在课堂上抛出难题时,我们不要惊慌,更不要因为与自己预先设计的思路不一致,而置之不理。课前要熟悉地掌握教材,要熟悉学生的情况,每堂课都有充分的准备,多方面的想到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遇到任何突发事件都不能慌张,沉着冷静,正确引导,以学生为本,积极对待。避免处理不当给学生带来尴尬和难过,也避免因为自己的犹豫而带来的课堂混乱和学生思想上的彷徨。
综上所述,做一个好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应当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因此,我们在课余时间要多读书,丰富我们的知识与见识,使我们成长得更快!
参考文献
[1]骆小兰.教师教学艺术[J].文教资料,2005.
作者简介
王春英,大学本科,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
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