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地税合并对中小企业税收征管的影响
2018-11-12王玉兆
摘要:2018年,国务院正式提出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涉及国地税合并事项。国地税合并,除了对地方税收收入造成直接影响外,更对地方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从实际工作角度,分析了国地税合并的历史渊源和政策原因,探讨了国地税合并对于中小企业税收征管的影响,希望对国地税合并后中小企业发展有积极的建议。
关键词:国地税合并;中小企业;税收征管
2018年3 月 13 日,全国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会议正式提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方案指出,国家将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将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分离24年后,国地税再次合并的原因是什么?国地税合并对于中小企业征管的影响有哪些?是本文主要阐述的内容。
一、国地税合并的原因
(一)国地税合并的历史渊源
1994年,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15个年头,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经济发展态势一片大好。1980-1990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达到9.5%,远远高于往期平均水平。各个地方政府在发展中获得了许多红利,广东、浙江、福建等地方政府的税收总量大增,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当时财政税制采取“财政包干制”,具体表现为上缴制与定额制结合等方式。也就是只要各省份完成上缴比例后,余下的可以留在地方政府进行支配。由于缺乏对经济形势正确估量,上缴额度定的较低等原因,各级地方政府不上缴或者少上缴税收,尽量把税收留在了地方政府手中,导致了“穷中央、弱地方”的局面,中央政府痛定思痛,才进行了影响中国发展进程的分税制改革。
(二)财税改革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内,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在税制改革方面,我国一直推进结构性税制改革,不断弱化地方税务部门的征管职权,将事关国计民生的税收征管主题向国家税务部门偏移,对于资源税、环境保护税等对严格执法、严格监管的税种实施国家统筹管理、地方征管配合的制度。在全面推进结构性减税的要求下,部分地税部门和国税部门开始实行合署办公、统一纳税,长期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了国税、地税之间的合作与共赢,为国地税合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我国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现代化发展问题变得越来越迫切,人們对政府的管理效率、服务质量、公平公正等方面诉求和期望越来越高,客观上也倒逼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必须适应时代形势变化发展的需要。国地税部门合并也正是顺应了这个要求,是我国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以来在税制改革方面的一项重大突破。
将国地税组织的税收和财政部门组织的非税收入统一纳入合并后的税务部门征管,有利于解决了国地税征税人员、任务、责任、压力以及待遇等不平衡问题,有利于解决企业、个人多头缴税和综合税费负担问题,同时也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征税成本过高、环节过多、效率过低、数据统计口径不一等问题,为保证国家清费减税政策措施全面准确落实到位创造条件,有利于精准减轻企业和个人税费负担。
(三)全面营改增的影响
2016年,全面营改增在全国范围内施行。据国家税务局统计显示,截至 2017 年 10 月,全国各地新建国地税联合办税服务厅约 15000多个,结合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共进行专业人员培训8000 余次,累计26 万余人次。在全面营改增的合作趋势上,国地税深度合作的现象应运而生,在北京和宁夏等国税局、地税局,纳税人只要登录一个网上申报界面,就可以同时缴纳两家税收。
与此同时,这一过程也暴露了一部分问题。由于国税、地税部门管理体制、行政规程的差异性,各部门之间行政级别的壁垒以及征管软件不兼容等问题,双方信息融合度不高。虽然国、地税均使用“金税三期”系统,但并未建立起统一的办税系统平台,纳税人办税仍需在国税、地税两个系统中办理。国、地税双方在金三系统内部也无法有效互通,重要的如登记信息、核定信息、征税信息、发票信息、纳税人信息等还不能实时共享。
二、对中小企业征管的影响
(一)提高办税效率,实现便利化办税
在我国行政系统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和全面结构性减税政策的持续推动下,全国多地国税、地税创新服务,以打造高效透明的税收环境为基础,以服务为主线,为优化办税流程、提高办税效率和实现便利化办税打下坚实基础。近年来,全国多地提出“六最”办税口号,营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为了适应这一时代趋势,服务纳税人,多地国税局、地税局以“国地税网上服务平台”为依托,推出“互联网+创新打造” 10 分钟办税服务,进行了一系列税收征管方式改革。包括从用优移动互联,税款缴纳“二维码扫码办”,到健全平台功能,税务变更“自主办”,到用好办税终端,代开发票“自助办”……实现了纳税人少跑马路、多跑网路的办税体验,极大地提高了国税、地税部门的办税效率。
(二)征管信息系统日趋完善,增加诚信资格审查
全面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要求,进一步加强国地税合作,是完善国地税网上服务平台,实现办税渠道集约化、服务智能化、办税便利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营造良好税收环境的重要举措和必经之路。
在信息评价系统日益完善的基础上,各地国税局、地税局在联合开展纳税信用评价的基础上,深化纳税信用评价结果应用,联手金融部门开展“税银互动”。在实施联合税务稽查的同时,全国 15 个地区联合发布了统一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办法,利用税务专网传递涉税信息。
国地税部门间信息沟通不畅是影响两部门合作效果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市以下的基层局之间,大量的具体征管业务集中在基层局,而恰恰是基层局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数据交换没有规范和畅通的渠道。因为征管信息系统不一样,数据不同步,很多基层局之间的合作靠手工数据传递或者非正式渠道传递,联合办税事项开展不顺利。为此,一是加快金税三期国地税统一上线运行工作,为国地税两个系统数据之间的互联互通提供技术支持,实现纳税人户籍资料、财务报表、行政处罚,外部收集信息等资料的完全共享。二是完善金税三期中有关国地税合作的模块与功能 , 搭建统一的网上办税服务平台,探索建立国地税共连共用的电子税务局,实现纳税人在同一网络平台、同一入口办理国地税业务;规范国地税数据采集方式、口径和标准,逐步建立总局、省局的两级征管数据应用大集中模式,解决国地税信息系统独立,征管数据互不关联,数据分离等问题,为后期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提供数据支持。三是在征管数据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建立联合数据分析处理机制。
(三)有效解决重复征税问题
两会期间,许多代表提出“一家企业一年检查一次”的提法或许只是空谈,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到。相比之下,如何开展税务稽查等工作,既减轻企业负担,又达到检查的目的,是税务系统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实际业务中,税务稽查对象的选取有内在标准和不同依据,每年稽查季节到来,有国家税务总局下达的指令性和指导性的检查任务,也有省下达的检查任务,还有各区县主管税务机关提交的稽查任务及举报人提供的稽查线索等等,这种任务和线索来源的渠道不同,很难统一协调。就目前来讲,税务检查不仅重复检查现象很严重,国地税检查的信息通常不能共享,导致关联的问题不能同时处理,比如,有的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归地税管辖,地税局稽查人员查增应纳税所得额时,如果发现被查单位应补缴增值税,但因不属于地税管辖范围,也只能作罢。如果国地税合二为一,各税通查,就不存在对企业进行重复检查的问题了。
结语
目前,国地税整体合并仍有困难,笔者建议可以先让国地税的税务稽查机关合并,这样可以做到一个口径选案,一个口径实施稽查,各地选案后,报省局审批或备案,消除重复检查的单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检查。或者出台相关的制度,比如,一家企业某年度在接受稽查后,凭已经收到的检查通知书,可拒绝其他稽查机关实施的稽查,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重复检查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钱科霞.“营改增”时代北仑国地税合作问题研究[D].宁波大学,2017.
[2]瑞轩.国地税合作:为全面推开营改增添动力[N].中国税务报,2016-05-23(A01)
作者简介:
王玉兆,男,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税收、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