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永正老师口语交际课的魅力探寻

2018-11-12杨蕾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双人交际儿童

杨蕾

于永正老师的口语交际课堂灵动、丰盈,带给人智慧的启迪、心灵的滋养,教学中彰显的“教学场景生活化、教学情境趣味化、教学互动多元化”的特色更是耐人寻味,可谓“一招一式显功夫,一颦一笑展风采”。下面以《双人伞》一课为例,谈谈笔者的体会。

一、 目标适切,内容精当

于老师的口语交际教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总是从儿童的立场出发,站在儿童的视角,充分体现了“儿童的语文”这一贯穿始终的教学理念。

于老师把《双人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掌握介绍双人伞外形特点和独特功能的方法,进而探寻准确表达购买意向的交流策略。为了达成这个教学目标,于老师选择了以下教学内容:1.展示实物,激发兴趣,引入交际话题。上课伊始,于老师拿出一把没张开的伞,引起学生注意。待观察到它的颜色、质地时,老师顺势引出“观察事物就要善于发现它的特点”的观察要领。此时,学生对“特点”的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成为推动学习活动的纽带。2.学习观察、表述双人伞特点的方法。于老师引导学生找出双人伞与普通伞的区别,在比较、辨析中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从而进一步掌握“按顺序、有条理地介绍双人伞外形特点”的方法。并通过连贯地说、完整地说、简练地说等多种方式,扎实、有效地进行言语训练,以增强对话的梯度,增加思维的深度。3.明确双人伞的优点,准确表达购买意愿。

仔细品味,这节课教学目标的确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独具匠心,意蕴丰富,其特点是:

1.基于生活。于老师把双人伞带进课堂,把生活经验融入课堂,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全面、完整、有序地认识双人伞的特点及功用。鲜活的生活积累和丰富的认识体验为学习活动增加了亲切感、形象感,使学习素材更具活力,更显张力。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基于儿童。儿童有着极强的求知欲,对新鲜有趣的事物更是情有独钟。于老师遵循了孩子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从儿童视角体验生活,从儿童立场选取话题,通过双人伞与普通伞的对比,巧妙地将新旧知识有机融合,利用“差异点”,实现知识的“同化”,让孩子初步掌握按顺序、抓特点地介绍一种物品的方法。学生在充满情趣的交际过程中有所得、有所悟。

3.基于语言。6、7岁的孩子正值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可塑性极强。于老师独具慧眼,将生活与交际巧妙相融,达到口语与書面语的有效过渡。在扎实的语言训练中,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表达、学会交际,为他们的语言发展不断注入“源头活水”。

二、问题驱动,有效助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亮点,在于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最自信、最幸福。这得益于于老师丰厚的学识、儒雅的教风、独特的人格魅力。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真切感受到“平等对话”的无穷乐趣。这节课,于老师秉持“教学场景生活化,学习活动情境化”的教学理念,以问题驱动式学习方式展开教学。课堂上,通过实物展示自然引入交际话题。进而,学生依据观察要领,明确双人伞的外形特点及功能,并由感性描述形成理性概念,进一步发现了“观察某种物品的方法、路径”,最终探寻到“购买意愿的交际策略”。纵观问题导引下的整个学习活动,真正做到了有层次、有梯度、有空间、有延展,也体现了课堂生成的层级性和渐进性。

此外,教师的助学也为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它是循序渐进的,深入浅出的,及时高效的。

第一,“助”在关键处。当学生看到是一把尼龙伞时,老师立刻抓住谈话契机,顺势抛出学习重点,即“观察事物就要善于发现它的特点”。学生有了这样的方法引领和思维导向,在按顺序看“伞顶、伞把、伞面、伞骨及伞杆”时,便能有意识地抓住雨伞每个部位的特点,从而做到细致观察、准确表达。

第二,“助”在疑难处。待学生掌握了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后,于老师没有放任自流,而是帮助他们实现“思维到表达”的内化,即鼓励孩子把特点连起来表述,以形成完整的概念。这种飞跃式的语言训练,对学生来讲较有难度。于老师耐心地引导他们看着板书上每个词语练习表达。当学生基本完成了表述,但语言还有些啰嗦时,老师又善意地提醒:“能不能说得再简练些?”学生由此经历了“准确地说——连贯地说——言简意赅地说”这样螺旋上升的语言训练过程。这看似不经意的设计与提醒,淋漓尽致地彰显了大家风范,因为于老师真正做到了从儿童视角思考问题,从儿童视角教育儿童学说话,练说话。

第三,“助”在纵深处。当学生正确把握了双人伞的外形特点与功用时,学习活动继续向纵深漫溯,即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迁移与转化。此时,巧妙的言语交际就显得尤为重要。于老师启发道:“家长还会问什么?只要你会说,妈妈一定会给你买。”这样带有发散性、期待性、感召性的引导把学习活动引向纵深,引向“本源”,学生更加兴致盎然,学劲十足。

面对阶梯式的学习活动,教师紧抓“课堂生长点”,有效助学。步步为营,环环相生,做到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角色扮演中,退一步、缓一步、让一步,成就了学生的精彩!

三、自主探究,多元互动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学生独立进行脑力劳动,最科学的方法是研究性学习法。课堂上,于老师积极引领学生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其发现隐藏在现象背后的规律性知识。从老师引入习作话题到表达购买意向,学生的学习都是开放的、自主的、多元的。无论是观察伞的外形、描述伞的特点,还是明确伞的功能,都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学生亲身经历实践过程,并在不断探寻“双人伞”的特点、功能及言语表达规律的过程中,形成了“观察—表达”的认知体系。当然,言语交际活动强调的是交际对象的互动交往,因此,口语交际教学要让每一个学生真正交际起来。在本课教学中,于老师非常注重增强学生对话的意识,让学生与教师对话,与同伴对话,与自己对话,与社会生活对话。言语表达训练由表及里,由感性描述到理性分析,学生的思维随之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究,不断思考,不断发现的过程,也让学生的学习始终充盈着研究探索的“兴奋点”。这是一种“真学习”“真生长”“真提升”。

四、立人立言,润泽心田

于老师的课堂总是有识有情、有滋有味。每个学生都能在“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的和谐互动中积极参与,兴致高昂。整个课堂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更可贵的是,这种主动性不是浅表性的七嘴八舌,而是基于学科特质的思维碰撞、心灵沟通和情感互动的动态过程。在这节丰富多元的对话交际课中,学生们围绕“双人伞”的话题,仔细倾听、认真观察,细致辨析、精准表达,并通过自主探究,同伴互学的方式提升学力,习得方法。学生积极的学习状态,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他们身体的每个细胞都活了起来,大脑的每根神经都动了起来,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了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整节课下来,学生们不仅主动建构了“描述物品特点及功能”的方法体系,而且体验并探究了“言语交际”的思维技巧,可谓“情智共生”,“言意兼得”。在整个交际活动中,于老师反复提醒学生如何有礼貌地说,如何优雅地说,这又是社会交际能力的培养,体现了口语交际目标的双重性。因此,这节课给予学生的不仅是方法的指引,更是心灵的浸润。

于老师的课堂,犹如饕餮盛宴,每每品味,总会有豁然开朗之感,别有洞天之境。他那“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教学艺术,“寓教于嬉,寓庄于谐”的教学境界,“有理有趣、有章有法”的教学理念令人叹服,让人钦佩。学生在生动、愉悦的“学习场”中真正站在了课堂的中央,培植起言语智慧,增强了学习动力,提升了语文素养,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真正为学生的成长带来了长足的进步!

猜你喜欢

双人交际儿童
公园里的双人瑜伽
情景交际
双人面具
——为小提琴与钢琴而作
交际羊
“双人运球”乐翻天
留守儿童
“双人运球”乐翻天
六一儿童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