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字词教学三部曲
2018-11-12唐一伟曹丹
唐一伟 曹丹
文言文凭借其简约凝练、含蓄深沉的特点赢得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是由于“古今言殊”,初中学生文言文基础又相对薄弱,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字词的教学上要讲究一些策略。
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汲取文言文中富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丰富现代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增加文学素养。故此,必须注重文言文字词句的翻译理解,只有夯实文言字词句理解这个基础,才能对文言文进行合理的探究、欣赏、运用,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感悟文中之道,运用文中之法,渗透传统文化思想教育。所以说文言文的字词教学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教师只有踏踏实实地给学生铺好这一基石,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这条路上,才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本文以几篇文言文为例,谈谈我在文言文字词翻译理解课堂教学方面的一些做法和思考,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发大家的争鸣,共同探索更好的教学策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第一部曲:精心设计导入,“迷”住学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产生无穷的潜能,作为语文老师,激学生之趣尤为重要。文言文学习本来就比较枯燥,更应注意变化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论语〉十则》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迷”住学生的:(1)我先用“我国两千多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出成语最多的书是哪一本书”这个问题来引起学生的讨论,在否定了学生的几个答案后,再揭示答案是《论语》。(2)介绍孔子,突出三个“最”:最伟大的思想家、最伟大的教育家、最伟大的典籍整理编订家。但如果只用语言介绍,再生动也不足以“迷”住学生,于是我利用多媒体提供下列资料: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孔子像、孔圣真像(现存香港孔教学院)、孔子授课图、孔庙、孔林。再提供下列图片:韩国的孔庙、日本的孔庙、新加坡的孔子塑像、日本研究《论语》的著作,说明孔子在国外的影响。到这时候,学生已经被关于《论语》与孔子的图文资料深深迷住了,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想主动进入文本,研读文言字词句了。所以我们应该寻找到文言文导入的切口,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引领学生走进教材,投入课堂。
第二部曲:多种形式朗读,读顺读懂文章
首先,朗读文言文,读准、读顺是基础。读准,是指读音要正确。文言文中有不少生僻字要注意,还有通假字,应该读它的本字音,学生最容易读错,如《童趣》的“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中“强”应读jiāng而不读qiáng,教师应该加以适当指导。读顺,就是朗读时读清它的节奏,注意停顿。我这里所说的停顿,不是指有标点提示的句间或句末停顿,而是指由于句子较长或需要强调等而在句中进行的停顿。这种停顿把握起来比较麻烦,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理解、去朗读。如“其一犬坐于前”(《狼》)就应该读成“其一/犬坐于前”,而不能读成“其一犬/坐于前”。停顿准确了,就不至于产生歧义,自然也就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意了。
其次,品读理解文章,要读出神韵。品读就是要让学生对课文有其自身的见解和体会,很多文言文的“美”就是在品读中渐渐琢磨出来的。如教《岳阳楼记》,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所见过的熟悉的景色进行联想,体验作者生动的描绘给人带来的美感,以及所蕴含的感情。这样,读时才能做到声情并茂,才能爆发情感的共鸣。
当然,教师还应当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好读的形式。课前预习时默读;课上学习时较难把握的文章,可由老师范读,容易把握的文章可让学生自己朗读,还可齐读、轮读、分角色读;师生对读和配乐朗读等;课下记忆时可诵读;巩固复习时要边想边读。多种形式的朗读,既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加强了记忆,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一举多得。
第三部曲: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翻译、整理的好习惯
习惯提高能力。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文言文词典,对文章一些难句、重点句翻译,而我们教师则是巡回指导,答疑解惑。
学生朗读时觉得明白了课文的意思,而在用笔翻译时,却感到有许多地方很不顺手,一些难词、难句的障碍横亘在面前。他们被“逼”着看注释、查资料、动脑筋、问老师。这样,解决问题的自觉性、主动性就随之增强了,咀嚼知识、消化吸收的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有些文言文虽然理解时有点难度,但是通过我们对字词句的翻译、字词语法的分析,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积累文言文词性活用、特殊句式及文化常识等相关知识,待以时日,循序渐进,学生肯定能慢慢增强自己解读文言文的能力的。
学生学会积累的方法是重头戏。首先,得引导学生准备一本专门的文言知识积累本,踏踏实实地一课一课地积累。在这个基础上,学会联系、归类、比较,加强整理工作,以不断地加深印象,扩大积累。其次,要培养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推断语意的能力。主要是要善于联系旧知识,推知新知识;掌握文言文的一些语法规律,结合上下文,推断语意。还有,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质疑。在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的过程中能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尾声:教师大胆示范,学生永久记忆
有些文言文字词,有时候只要我们教师一个手势、一个动作,就能让学生印象深刻。所以,教师在向学生讲解文言字词的时候,可以根据字词的意思,配以相应的动作,通过动作的演示,让学生理解字词含义。《口技》中有一句话是“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学生在第一次接触“股”的时候,自然就解释为“屁股”。我就在讲台前做了一个逃跑的动作,再问学生“老师逃跑的时候怎么跑的”,学生回答是“拔腿就跑”。我就自然而然点出:“宾客跑的时候当然也是用‘腿,所以‘股是‘大腿的意思,而‘走也不是‘走,而是‘跑的意思。”通过我的演示,学生一下就记住了“股”和“走”的古意。我也顺利地达成了向学生讲解“古今异义”这一文言知识的目标。
在《曹刿论战》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也采用了演示的方法来讲解“一鼓作气”中“鼓”的意思。我以手为鼓槌,以讲台为战鼓,做擂鼓的动作,然后问学生我在干什么?学生说是在打鼓。接着我就着重问学生“一鼓作气”中“鼓”如何理解?學生这时就知道“鼓”是“打鼓”的意思,我再向学生点明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学生听后频频点头。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通过不断摸索,找到了一些文言文字词教学的方法,但是,我们要时刻谨记“因材施教”“因文施教”,在了解学情的情况下,精心备课,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在抑扬顿挫的文言文课堂中,穿越千年,领略古诗文的丰富人文内涵,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让文言文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