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出错”在语文课堂上美丽起来
2018-11-12尹利婷
尹利婷
荷兰著名学者弗赖登塔尔说: “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自由广阔的天地,听任各种不同思维、不同方法的自由发展,决不可对任何内容做任何限制,更不应对其发现设任何预置的‘圈套。”一堂语文课应该是春天的花园,五彩缤纷,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用统一的答案来固化学生的思维,而应允许学生“出错”,以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各抒己见,拥有独到的见解。一些学者曾点评说课堂能出现错误便是学生珍贵的“课堂资源”,对于这些珍贵的“课堂资源”,作为教师应该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错误所带来的珍贵意义,激发对新的教育方式的研发。解决方法如果运用得好,那错误必定会使课堂变得新颖别致。那么作为教师怎么去解决好这些珍贵的“课堂资源”,才能让授课环境变得独特新颖呢?
现如今,我们所接触的学生都有着不一样的生长环境,包括各种情感体验以及自我的情感表达语言,由此,学生出错是必然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向学生传达知识,更多的是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换句话说,在课堂上没有一个学生犯错误,这将是多么糟糕的一节课。所以,当某个学生不经意间出现错误,就会使整个课堂变得新颖,也就打开了教学创新的大门。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思想放飞的课堂。作为语文教师,当课堂上出现“意外的风景”,教师要拥有一颗仁慈宽大的心,把学生的“出错”巧妙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或许教师会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一、宽容错误——把微笑留给孩子
课堂上,教师随时都会遇见“意外的风景”,有的“意外”能给教师带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有的却会给教师带来烦恼。如果處理不好,很有可能导致学生心理受伤,沉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正常情况下,学生都会犯错误,作为教师应该宽厚仁慈,千万不要因为错误责罚学生,而是要用教师的智慧耐心教导学生,温暖孩子的内心世界。
【案例1】还记得那一次给班上学生批改默写作业时,我惊讶地发现班上一共二十多个学生将“霓虹灯”的“虹”字写成了“红”。当然,这不是学生的错,是我当时没有格外提醒学生字形,所以出现错误。然而,这样的问题让我思考,如何换一个角度让学生改正错误。
第二天上课时,我面带微笑,看了看每一位同学说:“亲爱的同学们,老师发现咱班上大部分同学患上了眼科疾病——色盲。”瞬间,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看,寻求他们想要的答案。见状,我接着说:“是这样的,昨天老师批改默写作业时发现大部分同学分辨不清红、黄、蓝这些色彩,在你们意识里霓虹灯放出来的颜色是红色。”紧接着我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出了“红”字时,同学们瞬间懂了,脸颊上满是难为情的笑容。随即同学们各自讲出了自己的观点,一位同学说:“霓虹灯的‘虹字是虫字旁,不可以将它写成‘红字。”另一位同学说:“我见过霓虹灯,它有许多颜色,特别好看。”还有一位同学说:“节假日街道上都会有霓虹灯,霓虹灯的光特别好看,就像雨后天边的彩虹一样,色彩繁多,所以它叫霓虹灯这个名称,因此,我们不能将‘虹字写成‘红。”学生们的讨论令我十分欣悦,得益于这个错误,同学们再也没有写错过这个“虹”字。
对于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是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还是有更好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背景下,强调师生平等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即使教师学富五车,学生学识浅薄,也要把研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不是一味地把正确的答案灌输给学生。宽容学生的错误,能使学生更加形象地获得抽象的知识。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上,将“出错”通过交流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就会使语文课堂绽放出更加神奇的力量。
二、缩小错误——把自信还给孩子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犯错误并不奇怪,面对这些错误,老师首先要有一双犀利的眼睛,让同学们自主开发思维,找出自己犯错误的“新颖点”。其次再对学生进行认可和倾听,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去解决错误,从而使学生变得“聪明”起来。
【案例2】那次我在讲授《济南的冬天》一课,在布置学生预习时,我请了几位同学来写“温晴”两个字,发现有几个同学将“温晴”写成了“温情”,于是我将这个“情”字圈点强调,并问学生:“济南冬天的景物环境的特点非常适合这个词,可是老舍为什么不用‘温情而用‘温晴?”我看到同学们满脸不解,神态各异,便趁机问道:“大家知道温情都形容哪些事物呢?”一位同学说,像在形容一位美丽端庄的女人。我接着又问:“那济南的冬天用‘温情来表现怎么样?”同学们立刻安静下来,我也紧张起来,担心同学们回答不上来,这时,一位语文素养较好的女孩子站起来回答说:“文章里有许多地方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将济南的冬天与女性联系在一起,所以我觉得合适。”我心里一阵窃喜!这位女同学接着又念出课文第三段中的比喻句:“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她解析道:“这是一个很恰当的比喻,一个‘顶字写出了雪少的场景,就如女护士头上的小白帽,在这里树的形状又与日本和服女性相似,在我们心里,日本女性都会透露出温柔之情,由此看来,日本护士必定也十分温柔而且美丽,所以现在来看济南的冬天,就会感觉到山上的一切都是温情的。”她深入的思考和独到的分析深深地打动了我,我顺势点评说:“日本女性的万般温柔在老舍的文本里被你解释得如此精妙,你特别棒。但是老舍在课文里却用了‘温晴这个词语,是指晴朗的天气,而又带有一种温暖的感觉,突出其晴、暖,更符合济南冬天的特点。”
老舍《济南的冬天》语言很优美,当学生们出现错误,将“温晴”里的“晴”写成“情”时,教师要善于捕捉这样的契机,让学生去感受、理解、品味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学生们本来就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受到美的熏陶。
有一位老师说:“把问题抛给学生,学生的思维是相当开阔的,有人能提出这个问题,一定还有人能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教师要缩小错误,精心设计提问艺术,掌握技巧,做好问题的设计和安排,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挖掘和质疑,就会有效地实现课堂高效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放大错误——把成功带给学生
出现错误后我们去认识错误,解析错误,在这个过程中便得到了自我提升。作为老师,我们要有“自主应对”的新概念,从而可以看见错误背面的无限成功,才能适宜地解决学生的各种错误。不要把学生出错看成一件麻烦事,解决好这一问题,就会收获无限的珍宝。
【案例3】我在讲授《春》一课时,当解析到“春雨”这个语段时,班里一位学生举手发言了。
生:我看到有些古诗句和文章相似,我认为朱自清的《春》内容有抄袭嫌疑。
(我先是愣住,点头示意让他继续往下说。)
生:大家都记得张志和《渔歌子》中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个场景吧,这里朱自清《春》里“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场景是否相一致?
师:对于这个问题肯定是一个大探索,是很有意义的,但是,为了保险起见,我希望大家能细心评析文本,翻阅资料证实一下,或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在第二天的课上,班上的同学表现十分活跃。)
师:我想问一下同学们,关于朱自清先生“雷同”的问题有进一步了解吗?
生一:我认为朱自清先生的文章有很多语句类似于古诗,例如“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这与杜牧《江南春》中的“千里莺啼绿映红”相似。
生二:咦!是的,“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这里也和高鼎《村居》中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场景有相似之处。
生三:不光如此,还有,“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与白居易那首《忆江南》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唯美场景也很相似。
(我很惊讶,每一个学生都像是满腹诗文的“古诗专家”!)
师:那现在你们还觉得朱自清先生是抄袭别人的诗句了吗?
(学生举手发言。)
生一:我觉得或许是朱先生曾经念过这些古诗句,在写文章时会不知不觉地就运用上去了。
生二:我认为朱自清先生并不是抄袭,这么美丽的春天,就是我们也会被陶醉,更何况满腹经纶的朱先生呢?感受都是相通的,朱先生与古人便有共情之处。
师:所以因为共情,我们会认为朱先生和古人是心灵相通的。一起感受美丽的景物都会有着共同的内心体验。正是如此,《春》这篇文章才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巴尔扎克说: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地吃透教材,当学生在理解文本有问题时,要适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就出现的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时消除学习中的困惑。
虽然我们强调“自主学习”“重感悟”,但课文中有许多内容,学生还是很难悟出来的,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点拨和讲解。一味地“放”和一味地“讲”,同样不可取。当学生们理解有问题时,“堵”不如“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去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总之,错误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我们应该善于利用错误的优势。这不仅可以提升整堂课的授课效益,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度理解,开启学生的思维。面对各种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应该注意预备一些存在性的问题,对于学生要学习的这篇文章,要弄清楚学生的基础能力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有哪些需要,有哪些困难,进行到哪里将会容易发生错误,哪里会不小心被忽视掉,需要用什么方式去引导学生的宝贵错误“财富”,这便需要我们教师做到有教学的预见性。在备课的同时,教师应考虑到学生们的年级优势,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基本能估计出学生在哪个阶段将会出现哪些错误,进而可以做好面对学生出错的准备,并以此引发学生主动去思考正确与错误之间的理论关联,进而使学生们形成自主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促使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