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品可用性的潜意识行为交互设计研究
2018-11-12候心羽王一珉
候心羽 王一珉
摘要:交互设计是一种基于人的行为进行产品设计的领域。潜意识行为指的是人们自然流露出来的,用于平衡自身内在需求的一种外在表现。可用性主要体现在产品的价值能否满足用户需求,并以此为标准规划产品的设计方向。用户的潜意识行为对于交互设计的价值影响被作为一项重要研究方向,成为一个新兴课题。基于这一研究方向,本文从产品可用性与潜意识行为等相关理论出发,就交互设计的产品述求与原则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交互设计 潜意识行为 可用性 认知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8)04-0042-02
引言
“交互”从狭义上主要指不同对象间的互动沟通和相互影响的关系。上世纪八十年代,现代笔记本之父Bill Moggridge在一次产品发布会上首次提出了“交互设计”的概念,它定义了用户与产品之间交流的内容和结构,其努力去创造和建立的是用户与产品及服务之间的一种有机关系,从而可以有效达到用户的目标。那么交互式产品就是泛指具用户交互功能与设计理念的产品。好的交互式产品让使用过程与信息处理更有效且高效,让用户满意。
一、交互设计运用潜意识行为来满足用户隐需求
潜意识指的是人在非意识层面出现的,近于本能的—种行为。人的潜意识行为普遍存在,并长期以来渐渐融入日常生活中,形成习惯,是由生活中的经验意识慢慢积累的结果。潜意识行为始于本能,是人不自觉的行为趋向,它并不是经过逻辑和理性思考之后的行为,往往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然流露的客观行为,这些行为通常是不引人注意的(如图1)。
认知心理学家Donald Arthur Norman指出:很多人的行为其实都是潜意识的结果,是自己觉察不到的。因为大部分人意识不到自己的真正需求,但往往又通过潜意识行为表现出来了,因此需要在自然的环境里认真观察从而发现他们的需求。人们通常会潜意识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具有环境中的问题以及不平衡性,同时会通过自身的本能来对内在的隐需求进行解决,而不是借助于其他人或物来寻求帮助。比如,当下雨的时候雨伞湿哒哒的,而你出于本能会甩掉伞上的水,而“甩”这个行为就是我们用来解决“湿哒哒”的表现。
在一个产品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用户,所以在对产品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遵循用户的需求,以用户的需求来改进或者指导产品的设计。良好的交互设计应该重点了解目标用户如何使用产品,让用户参与设计的每一段进程是常见的设计方法,设计师可以试图通过观察生活的方式了解目标用户的行为、能力、动机和需求,在产品被自然地使用过程中,以及正在设计的产品以后将会被使用的环境,同时观察当地人文如何影响,并改变用户的行为,这些都要在设计的时候充分进行考虑。只有在使用中,用户才可能碰到真实状况下的问题。一些设计师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自认为他们了解用户需求,他们从来没有研究过用户对产品的使用习惯、行为方式和产品使用时可能需要的协助。他们很熟悉技术细节、设计难题和设计要点,以至于无法以一个用户的视角去观察产品。这使得一些产品的设计符合所有的美学、材料学与成本价值原则,而在实际的用户使用上遭遇恶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设计师并未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实施产品功能与操作性方面设计。这自然无法做到让产品述求与用户的使用习惯保持一致。而通过研究用户的行为习惯与行为模式,从而设计出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就成为新兴交互设计理念。
在交互设计中融入潜意识行为可以增添新的设计理念,来源于知觉心理和生活行为经验,将用户的隐需求化暗为明,其交互方式高度符合用户的心智模型,这种自然而然的用户体验有利于用户在使用产品时在本能层面领会产品的设计意图,使交互式产品变得更加自然、和谐、实用。
二、交互设计需遵循可用性原则
可用性指的是产品对于用户而言的相对价值。Jennifer Preece在《交互设计》中提到,产品的可用性能给用户带来愉快的体验,可用性较高的产品可以让用户获得更高的使用效率和更理想的使用感受,同时可以为用户带来更多的相对价值。设计师要尽量使产品适应人的自然特性,贴合用户的潜意识行为,则可增强交互设计的可用性与用户的主观能动性。因而交互设计的目标就在于产品的可用性,通过追求和实现可用性能够更好地让产品符合用户需要,从而提高用户对于产品的满意度。
(一)产品的易记性
记忆是人们各种行动和思维的基礎,在交互设计中记忆是最为密切的一种认知心理活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澳大利亚著名认知心理学专家John Sweller提出了认知心理学的一项主要理论——认知负荷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记忆可以分为两种,其一是短时记忆(工作记忆);其二是长时记忆。而很多产品在进行交互式设计的时候,常常会为用户提供太多的信息,从而使得用户短时间的记忆负担加重。所以,在对交互式产品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用户的潜意识认知,不能增加用户短时记忆的负担,也就提高了用户的认知效率。
交互式产品应该去除繁冗的操作方式,删除不常用的功能。通常情况下,当一个人面对电子产品的繁杂操作时,往往会潜意识地手足无措,因为如果用户辅助性操作或操作时间过长的时候,新用户的短时记忆就可能超载,会产生记忆挫败感。显然,操作程序过于繁杂,和用户的潜意识心理需求是不相宜的,会增加用户很多不必要的烦恼。减少用户的记忆负担,从而使用户的认知负荷得以减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无脑式设计”,这是基于心理学的视角对交互式产品所提出的设计理念。
(二)产品的易视性
德国生理学家韦伯提出,人的感知觉是有一定的阀度的,也就是说当产品对用户的感官的刺激达到一定的阈限,这样的刺激才会发挥作用。例如,手机来电时,屏幕背光(视觉)会伴随铃声(听觉)有节奏地闪烁,同时还以振动的方式来提醒用户(触觉),多管齐下地提示用户,从而让用户做出相应的反应。当用户刚开始接触一个新产品时,会潜意识处于一种被动状态,这时候需要对一些习惯进行改变,从而对新产品产生认知。这就要求设计师从易视性的角度作为切入点,进行产品功能上的设计,这样可以让用户通过视觉习惯更好地了解和认知产品,从而迅速掌握产品的一些功能或作用。
为了让产品具有易视性,设计师就要从心理学的视角来掌握用户的认知规律,设计出符合用户逻辑和心智模型的视觉语言,构成元素要做到比例协调、配色和谐、清晰简明,并且避免误导信息,让用户对产品产生正确的认知。
(三)产品的易学性
指新产品要继承原有的知识结构,在功能与操作上充分利用用户的潜意识行为模式与固有的知识结构,用户可以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接受新产品,无需全部从零学习。所以,新设计不能完全颠覆产品的原有形象,避免让用户产生陌生感。最好的方式是新产品保留原有产品的一些典型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样的设计方式才能符合用户的认知习惯及使用习惯。如网络浏览器采用将关闭和最大化、最小化按钮都放置在右上角的方式而非其他位置,就是沿袭最初视窗软件的窗口功能设计方式,这样用户无需再次学习,而依据以往的习惯就能自然地领悟和掌握。
(四)产品的容错性
人的理性行为是有一定限度的,用户的操作不会像机器一样,对于同一指令会得出永远相同执行反应。即使是熟练用户的行为也会受到其思维、个性、情绪等影响,这些都会导致人的潜意识行为发生变化,所以用户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产品时总是不可避免地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基于认知心理学的交互设计会考虑到有可能出现的每一个差错,在差错发生前设计预防措施,或在差错发生时检测并纠正,设法使操作具有可逆性,以尽量减少差错可能造成的损失。提高产品容错性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通过限制使用方式来规范用户的行为。例如,笔记本电脑上的各种数据接口采用不同的形状和大小,可以避免用户错插;比如,为了使笔记本用户避免插错接口,在设计各种数据接口的时候就会使用不一样的大小和形状;现代电子设备的撤销功能可以取消前一个命令的操作,甚至拥有多重撤销功能可以返回到最初的状态;在实施一个命令之前,尤其当实施结果可能会破坏某些重要的东西,系统会准备一个询问用户“确认”还是“放弃”的界面,随时可以取消。
(五)产品的有效性
指产品在功能性方面具有对用户而言满足其消费诉求与实用性需要的功能和价值。通常以用户使用时的成功率、出错率、求助率来衡量。用户在使用产品时,设计师和用户只能通过交互式产品这个媒介来进行交流和沟通,用户即使在使用产品时遇到困难,也不可能通过询问设计师去解决。因此,设计人员应当在开始设计工作之前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考察用户的心理,包括用户的思维、感知、动作、情绪,构建用户的心智模型,并在真实的使用环境中验证结果,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用户利益诉求的产品。
交互式产品如果只是具有一定的可用性目标还远远不够。Norman的《情感化设计》中认为“可用性固然重要,但如果缺少了乐趣、兴奋和喜悦,或是焦虑、害怕和愤怒等,那么我们的生活将是不全面的。”因此这里提出了用户体验目标。
用户体验主要指用户在接触到产品和长期使用产品后产生的主观感受,说明该产品所应用的技术、功能和外观是吸引人的。对于交互设计而言,如果产品所追求的用户体验目标跟实际带给用户的体验存在偏差,那么必将影响到用户对产品的认知与价值判断。假如产品的设计无法满足用户体验目标,用户因体验不佳或缺乏体验而产生的负面情感会投射到产品上造成对产品产生消極评价和负面印象。而只有充分考虑用户体验并通过交互设计让体验总是对用户产生正面的影响,才能让产品更好地为用户服务,进而实现产品价值与用户消费行为的达成。
可用性目标与用户体验目标不同,前者是对用户体验质量的客观明确的衡量标准,以满足特定的可用性标准,对现实用户价值和用户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有重大意义;而后者是用户从自己的角度体验交互式产品,是表述用户体验本质的主观性说明。二者缺一不可,交互设计应该做到在可用性的基础上能够给用户的体验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惊喜。
结语
当今,各种产品琳琅满目,用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哪种产品能够更加契合用户的心理需求,是设计师必须要冷静思考的问题。对于设计师来说,发现需求是产品创新的关键,往往比解决需求更重要。特别是产品门类极其丰富的今天,要想让产品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及时发现目标用户的隐需求就是关键。在产品可用性的基础上,通过对潜意识行为的分析研究和探讨,可以帮助设计师留意平常所忽视的行为动作,通过对用户行为模式与心理体验等因素地研究,让产品为用户提供更为有效的价值满足。在客观世界中没有办法实现的一些想法通过交互设计能够变成现实,潜意识行为在交互设计中有着巨大的应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