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表面麻醉在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
2018-11-12施美萍闵玉梅
施美萍,闵玉梅
(射阳县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300)
人工流产术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终止妊娠的方法。有研究发现,接受人工流产术的孕妇常会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本文对在射阳县人民医院门诊接受人工流产术的388例孕妇进行分组比较研究,旨在分析宫颈表面麻醉在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射阳县人民医院门诊进行人工流产术的388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这388例孕妇均无进行人工流产术的禁忌证。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08例)和对照组(180例)。观察组孕妇中无生育史的孕妇有108例(占51.9%);其孕周为6~10周,年龄为20~43岁。对照组孕妇中无生育史的孕妇有95例(占52.8%);其孕周为6~10周,年龄为21~43岁。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在进行人工流产术前,详细地询问两组孕妇的病史,并对其进行妇科内诊检查、尿HCG检测和超声检查。在确认其具有进行人工流产术的适应证后,对其外阴及阴道进行消毒。暴露其宫颈,并对其宫颈进行消毒。用棉签蘸取40 mg浓度为1%的丁卡因,并将其涂抹于观察组孕妇宫颈管内1~3 cm,然后在宫颈、阴道内喷洒20 mg浓度为1%的丁卡因。1 min后对孕妇进行负压吸引及刮宫处理。对对照组孕妇进行消毒处理后直接进行手术操作。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孕妇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情况、术中宫颈松弛及疼痛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本文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宫颈松驰情况的比较
在术中,观察组孕妇中不需要进行宫颈扩张处理的孕妇有160例(占76.92%),需要进行宫颈扩张处理的孕妇有48例(占23.08%);对照组孕妇中不需要进行宫颈扩张处理的孕妇有18例(占10%),需要进行宫颈扩张处理的孕妇有162例(占90%);观察组孕妇中不需要进行宫颈扩张处理孕妇的占比高于对照组孕妇,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孕妇宫颈松驰情况的比较[n(%)]
2.2 两组孕妇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情况的比较
在术中,观察组孕妇中有2例孕妇(占0.96%)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对照组孕妇中有6例孕妇(占3.33%)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观察组孕妇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孕妇,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孕妇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情况的比较[n(%)]
2.3 两组孕妇术中疼痛情况的比较
在术中,观察组孕妇中无严重疼痛症状的孕妇有178例(占85.58%),有严重疼痛症状的孕妇有30例(占14.42%);对照组孕妇中无严重疼痛症状的孕妇有48例(占26.67%),有严重疼痛症状的孕妇有132例(占73.33%);观察组孕妇中无严重疼痛症状孕妇的占比高于对照组孕妇,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孕妇术中疼痛情况的比较[n(%)]
3 讨论
人工流产综合征是指孕妇在接受人工流产术期间因疼痛及局部刺激而出现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心律不齐、面色苍白、头昏、胸闷、大汗淋漓、血压下降、昏厥和抽搐等症状[1-2]。孕妇一旦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应立即停止对其进行手术操作,为其静脉推注0.5 mg的阿托品,并对其进行吸氧治疗。待其心率恢复正常,其他症状基本消失后,再对其进行手术。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宫颈及宫体受到机械性刺激而发生神经反射引起的。丁卡因是一种强效表面麻醉剂。有研究指出,使用丁卡因对接受人工流产术的孕妇进行宫颈表面麻醉能够有效地抑制其迷走神经兴奋的情况,使其宫颈保持松弛,降低其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3]。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孕妇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孕妇。在术中,观察组孕妇中不需要进行宫颈扩张处理孕妇的占比高于对照组孕妇;观察组孕妇中无严重疼痛症状孕妇的占比高于对照组孕妇。笔者认为,在使用丁卡因对接受人工流产术的孕妇进行宫颈表面麻醉期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得使用丁卡因对孕妇进行浸润麻醉或静脉麻醉。2)在为孕妇涂抹丁卡因前,应使用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将丁卡因的浓度稀释至1%左右。3)将丁卡因的总用量控制在50 mg之内。4)在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孕妇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功能的变化情况。
综上所述,使用丁卡因对接受人工流产术的孕妇进行宫颈表面麻醉的效果较好,可显著减轻孕妇的疼痛症状,保持其宫颈的松驰,降低其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