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能力体系构建研究

2018-11-12张彤彤刘训山东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山东淄博55000长春大学体育教研部吉林长春3004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21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竞赛体育教师

□ 张彤彤 刘训(.山东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山东 淄博 55000;.长春大学体育教研部 吉林 长春 3004)

1、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他提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作为培养人民教师的师范专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障。学校体育在育人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近几年由于生育政策的放开,义务教育又迎来新的“入学潮”,相应的中小学教师也在扩招,所以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趋势逐渐回归体育教学领域。《体育与健康课程》在课程的指导思想、内容结构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同时融合多种学科的知识,形成运动与健康相结合的新课程标准。这种变化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现阶段我国的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存在着相互脱节的现象。许多刚入职的新教师将大学课堂模式直接照搬到中小学课堂,不考虑学情、不明确教学重难点,从而出现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中小学的新课程标准改革已经实施了十几年,但高校在课程安排、考核方式、课堂教学等方面没有及时跟上。一些中小学出现的教学模式,好多新进教师却从未接触过。高校教育教学已远离中小学教学实际,进行改变已迫在眉睫。“如何改”无疑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本研究认为可以根据中小学的人才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对体育专业毕业生执行严格的考核制度,以提高毕业生的质量,同时课程设置也可以根据评价体系进行相应的调整,最终做到“有的放矢”的培养高质量的后备师资人才。人才培养不仅要解决眼前的问题,还要着眼于未来,所以评价体系的建立不仅要参考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意见,还要结合高校专家学者的意见,最终形成具有操作意义的评价体系。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能力指标体系。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文献,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通过相关文件明确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全面了解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结合体育专业的特点,初步拟定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2)专家访谈法。

本研究采用非结构式访谈法,对现阶段中小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新进教师欠缺的能力、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之处等方面对中小学体育教研组长、体育教研员、及高校专业任课教师进行访谈。各专家对课题的研究思路及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给予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形式包括电子邮件、面谈、电话访谈。

(3)问卷调查法。

为了确保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和具体化,问卷调查分3轮进行:第1轮,将查阅文献及专家访谈后的意见进行整合,严格按照问卷调查设计的要求,初步拟定指标体系,发放给专家进行审阅,对认同率高的项目予以保留,剔除认同率较低的项目,初步确定指标体系的内容;第2轮,根据第1轮结果对调整后的指标体系按重要程度进行筛选,确定具体指标;第3轮,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选取六所高校从事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教师10人;山东省部分中小学体育教研员及体育高级教师15人。第1轮回收问卷18份,第2轮问卷的发放在第1轮回收问卷的基础上进行,回收17份,第3轮在第2轮回收问卷的基础上进行,回收17份。

(4)层次分析法。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将指标分解为各要素,根据要素关系将其分解为递阶式层次结构,通过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确定各要素的相对重要性,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系数。

(5)数理统计法。

使用SPSS21.0和EXCEL对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能力体系的权重矩阵进行分析;并检验各指标的合理性。

3、结果与分析

3.1、评价指标的预选

评价指标的预选是对现有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专家访谈完成的,初步形成了含有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和49个三级指标的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3.2、专家问卷的结果与分析

把初步筛选的指标设计在第一轮专家问卷中,以“同意”、“不同意”、“建议与修改”3个选项进行筛选,同意率低于66.7%的指标予以筛除。一级指标全部符合要求,二级指标中的“体育保健能力”予以删除,三级指标中的“优化教学环境能力”“教师自身反思”也予以删除。

此外,在第1轮问卷调查中,有些专家提出增加与“教学能力”相关的1个二级指标“教学反馈评价”;与“服务社会”相关的1个二级指标:“医务监督”;新增加与“教案”相关的1个三级指标“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与“课堂组织与指导”有关的1个三级指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第2轮专家问卷中特别指出以上指标,请专家给予意见。

第二轮专家问卷反馈结果显示,一级指标全部符合要求;二级指标中新增加的“医务监督”同意率未达到要求,予以删除;三级指标全部符合要求(见表1)。

3.3、指标权重的确定

本研究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能力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根据德尔菲法确定指标体系后,通过两两判别的方式,对专家问卷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合成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最后得出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能力指标体系权重表(见表 1)。

表1 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能力指标体系

3.4、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能力指标体系确立

本研究建立的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能力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50个三级指标。该指标体系包涵了教学-科研、训练-竞赛、校内-校外多个维度。教学维度是从体育教师最基本的业务能力角度进行评估,下设教案、讲解、示范、课堂组织与指导、教学反馈评价5个二级指标;科研维度是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进行评估,下设选题、收集资料、选用恰当的研究方法、撰写论文4个二级指标;训练与竞赛维度是从体育教师工作的组成部分角度进行评估,下设组建运动队、训练计划、裁判能力、组织比赛4个二级指标;使用工具维度是从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角度进行评估,下设教具的使用、普通话、板书3个二级指标;服务社会维度是从体育教师工作特点角度进行评估,下设制定运动处方、健身指导2个二级指标。

4、讨论

建立指标体系过程中专家的反馈意见反映了中小学体育教师及高校专业教师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认识。本研究采用中学教师与大学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评价体系,将对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及培养方向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

这一指标体系与以往的研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例如教学能力排在实践能力的首位。这与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即不管社会怎么发展,教学依然是教师工作的核心。需要指出的是对“课堂组织与指导”维度意见存在分歧,原因可能是大学与中学课堂教学人数方面存在巨大差异所致。体育教育专业课堂教学人数基本为20人,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人数为50-60人,这种班级规模上的差别导致课堂组织与指导方面的巨大差别,这方面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引起重视。

本指标体系将训练与竞赛整合为一个指标,这是与以往研究不同的地方。这种整合方式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其原因可能专家也认同训练与竞赛是不可分割的,训练是为了竞赛,只有熟悉竞赛的规则、竞赛方法才能更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做到“有的放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没有运动训练经历,所以他们在训练和竞赛方面比较欠缺。大学里无论课程设置还是教学重点,精力更多的放在了掌握动作技能方面,对训练与竞赛投入很少,这导致他们无法完成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的工作,这在以后的课程设置中要予以重视。本评价体系最大的特点是加入了“服务社会维度”,并且这一维度得到了专家的认可。这说明体育教师的工作不仅是面向全体学生,也面向社会。社会化是未来体育的方向,体育教师的服务范围正在向社会渗透,这样可以为国民体育的发展做更多有益的服务,也可以体现体育教师广泛的社会价值。

5、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能力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教学、训练与竞赛、科研、使用工具和服务社会五个维度。指标体系在突出体育课程特色和教师一般能力的同时,还加入了体育教师服务社会的指标,在实施健康中国的战略过程中,加入了体育教师的责任。这符合中国社会现阶段的需要,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指标体系适用于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考核,希望开展毕业生考核的高校借鉴此测评工具。本研究存在不足之处,即指标体系确立后还没有进行实证研究检验其应用价值。在接下来的研究中要着眼于此方面,以提高该指标体系的实际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竞赛体育教师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