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式教学”在体育保健学教学内容构建中的启发
2018-11-12牛文玉铜仁学院大健康学院贵州铜仁554300
□牛文玉(铜仁学院大健康学院 贵州 铜仁 554300)
案例式教学是一种能够较好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医学课程教学中。其核心是注重各知识理论环节内部实质联系,将相互分裂知识点有机组合,从认识教学内容的原本状态开始,而后逐渐提升出一般抽象性思想、规律。体育保健学本身是运动医学与体育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内容为健康促进和运动损伤防治方面的理论实践,在教学方法方式上与案例式教学特点有着高度的切合性。这为体育保健学教学内容结构的革新提供了一定思路。
1、案例式教学启示
案例式教学是按照一定教学目的,设计一定教学情境,将既定教学目标融入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得到知识、能力上的提升。从教学环节上讲,案例式教学有:案例的选择(问题的提出)、学生课前准备、案例教学情境形成、学生自主思考、主动寻找解决问题方法(包括相互交流)、得到初步解决问题方案、方案的评价(教师指导)、知识提升、学生再学习(知识总结)、方案再评价。相对于传统教学思路,案例式教学有延长学生思考、学习时间、加强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知识内容与实际高度接近、充分的课前准备及较多的学习交流等特点。将既定的教学内容融入实际的情境当中,使学生更加直观了解问题产生、发展,最后获悉整个知识内部相互关联的结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从案例准备开始,不仅要求案例要高度接近实际,而且要求教师、学生课前准备更为充分。先后经历一个“初次解答、校正、互动交流、再次解答、评价、提升等教学过程。此中,教学包括了知识学习的反复,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抽象的梯度渐进过程。这对于不同知识背景、学情学生有着更加宽广的适应性。将具体的、操作性的知识前置,抽象理论性知识安排在案例中后段,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
2、案例式教学与体育保健学教学的结合
在实际教学中,体育保健学教学要兼顾学科性和教学专业性两个方面。学科性指在体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中,体育保健学的教学是建立在具备一定训练学、生理学、运动解剖学及生物化学等基础知识的学情上。体育保健学同以上相关基础课程既有教学计划的先后次序,同时又有实质的内部联系。体育保健学与其它基础理论课程有着横向的学科联系。只有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才能很好的完成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加之基础理论较为抽象,如生理学、解剖学、训练学知识之间相互割裂,联系不是十分紧密,在传统教学思路指导下,很难将各部分知识有机联系起来。各块理论知识部分相互分离无助于学生创新思路的培养与学科思维的建立。案例式教学通过特定案例设计,能够将各部分分散的、抽象的知识相互联系起来,化为实践具体的操作,有效的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本科体育专业课程体系中,体育保健学有着相对明确的教学内容:运动或体育教学过程中健康维护方法,研究领域相对独立,应用性较强。特定案例的选取是案例式教学的开始,提前设计一种包含一定教学信息和教学目的“情境、环节”,让学生扮演一个自主寻找问题答案的角色,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索,从而达到基础知识理论、实践技能的掌握和创新能力提升的目的。通过模拟化的实践,以应用为引向,有计划具体开展既定问题的探索。这与体育保健学课程的学科、专业特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不谋而合。为此,案例式教学在体育保健学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
3、“案例式教学”思路下体育保健学教学内容新构建
案例式教学作为一种实践模拟性教学,精准案例的选取是教学前提和基础,往往决定着教学质量,甚至是教学目的的达成。案例式教学对教师有着较高的要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限制了案例式教学应用。推动实践教学标准化的“案例式教学教材”建设便成为了推动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交叉点和发力点,通过整理、编写典型案例,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3.1、体育保健学教学内容的横向构建
案例式教学最大特点是以案例为载体,将相互分裂的知识点有机组织合起来,串成一条主体明确的线,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各知识点是一种相互关联、相互支撑关系,而非简单的并列或子母型分类关系。体育保健学作为体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区别于普通的学术性、工具性和其它百科类全书等,蕴含既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规律。要紧跟前沿学术发展,通过精准无误、被科学证实的知识实现对学生的教育,促进其全面素质的提高。教学内容的构架,要利于充分考虑到具体学情。按照知识内在的联系重新组合构建教材结构,是案例式教学的需要,同时也是素质教育在教材内容建设方面的要求。
教材内容的建构应符合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体育保健学主要内容为运动过程中个体(或群体)的健康促进。从整个运动过程来讲,运动性伤病发生、发展呈现出一定的时相变化。从伤病的监督到伤病的康复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其中各环节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图1)。相应的运动医务监督是体育保健的开始,是学生需要掌握的第一个知识点;根据医务监督的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或保健)措施为第二个步骤;在采取有效的预防、保健措施后,第三步是运动项目的生物学特点分析。通过分析特点项目技术、战术等特点,进而了解具体运动中人体机能的实际变化情况。在人体机能分析中,协同医务监督,寻找运动性伤病发生的原因和病理变化。通过具体伤病的特点、征象,采取一定的急救处理方法。最后,根据项目特点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计划。整个教学组织中,健康促进是一条主线,围绕这条主线,结合具体的运动项目,能够较为清晰的厘清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整个过程符合案例式教学特点,实质是从纷繁复杂的知识体系中,有机排列与教育学规律、专业培养目的吻合的知识内容,进行教学。通过具体知识的传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图1 案例式(教材内容)结构框架图
3.2、体育保健学课程内容结构的纵向分层
在保健学教学实践中,学生新知识的初次接触到最后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是一逐渐递进的过程。如图1所示,第一阶段为保健学的具体操作;往后每一层次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前一阶段学习内容掌握与目的实现的基础知之上,使理论与实践的逐步结合。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是社会发展对当今高等教育的要求,也是市场需要。创新型应用型体育类人才的培养是体育专业改革的方向和目的。体育保健学课程内容建设的重点也将回归于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要充分突显实践性和创新性。
典型案例的收集与整理是体育保健学教学内容改革、教材建设的开始。选取具有典型性、实践操作性较强的案例,如具体某种运动性伤病,作为知识传授的载体。结构上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伤病)分列为不同的章节,章节彼此之间是一种简单并列关系,较少存在或不存在递进与包含关系。每一章节知识都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模块。模块中包含了具体伤病的发生、发展、及预防、处理等相互紧密结合相关知识理论。单个章节中的内容要体现出不同的培养要求和目的(层次)。第一阶段:在案例选取后,对案例各部分要有明确的操作指导和要求,包括医务监督、预防措施、项目介绍、身体机能变化、伤病特征、病因、处理和康复等环节等。并且设置一定的引导性问题,作为前后各环节知识间的连接。积极调动学生求知欲与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充分课前资料准备的基础上,探求方法。在操作上,与体育保健学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有一定的类似性,重点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这部分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具体的实践操作方法。第二阶段:这一部分主要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引入基本概念、原理介绍。以一定的学术规范引导学生从理论抽象的层面认识前面案例中的事物。使学生掌握规范化的学术语言,并了解基本概念和理论。学习要求为掌握基本理论和概念。第三阶段:自主知识扩张阶段:通过第二阶段基本理论的掌握,进入到第三阶段,在这部分里,教材(或者教师)要提出与基本理论相关的类似的问题。促使学生通过主动查阅资料,达到补充相关知识的目的,进而丰富了前一阶段的认识。相关问题的提出是本阶段关键。第四阶段:引导性扩张阶段:从整体学科脉络分析的角度,对前面三个阶段的内容进行再次的界定和分析。主要内容为相关知识模块间的横向对比和总结,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学科思维的培养是本阶段的主要教学目的。第五阶段:选取相类似的案例题目,以课后作业、任务等形式反馈与学生。使学生能在自主实践的基础上,主动的解决现实问题。进而提高其实践、创新能力。以上五个部分主要是从教学内容结构上进行构架,属于先后递进关系,难度也是逐渐增加。从学生学情和教学目的的角度分析,不同知识背景和学习目的的学生,其要求也不应相同。不同难度的教学要求能够在更高程度上满足多样化、多层次教学目的的要求。但需要指出的是,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第一位的,也是基础性的。
4、结语
体育保健学作为体育本科专业课程,兼有较强的学科、专业特性。案例式教学能够较好的兼顾学科系统性与专业应用性特点,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一定的作用。本科体育专业体育保健学教学内容应当按照“案例式教学”思路,将不同单元的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实践作为学习的开始,之后逐渐扩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最终达到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