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中医药院校校园体育文化研究
——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2018-11-12蒋浩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37
□蒋浩(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37)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校园文化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我国高校对校园体育文化的研究多集中于其作用与影响,对校园体育文化体系研究甚少,校园体育文化体系指标不明确。本文根据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文化特点,对校园体育文化体系予以研究,并对校园体育文化指标体系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校园体育文化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从而丰富高等中医药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内涵,促进高等中医药院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持续发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高等中医药院校校园体育文化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文化特点,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中搜集了有关校园体育文化方面的大量的文献资料,对高校校园文化、体育文化等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二次研究,为调查问卷与访谈的设计提供思路,为构建高等中医药院校校园体育文化结构提供理论支撑;
(2)专家访谈法:为了确保本研究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对校园体育文化进行两轮的专家访谈,进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结构的修正工作;
(3)问卷调查法:结合文献资料法,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论文论著,并根据访谈的结果统计的专家意见,仔细斟酌制定出“高等中医药院校校园体育文化体系指标筛选的专家问卷”。
2、高等中医药院校校园体育文化体系构建流程
为了保证选取的指标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高等中医药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根据高等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背景和已有的研究现实基础,通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对体系指标进行构建与修正,最终得出高等中医药院校校园体育文化体系结构。
3、我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
3.1、物质文化建设调查与分析
物质文化作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发展的基础,是校园体育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校园体育精神文化赖以生存的和发展的基石和载体。校园体育物质文化主要包括体育建筑、体育器材、体育用品、体育雕塑等。
图1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结构图(依王成军 2005)
表1 我校校园体育建筑现状调查
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体育物质文化的支撑,可以说,体育场馆、体育器材、体育雕塑是校园体育文化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文件的颁布,掀起了巨大的全民健身热潮,高校成为了全民健身的一个重要场地支撑点。从表1可以看出,近年来,学校体育场馆建设较为完善,体育器材每年补充更新,完全满足日常体育教学、体育竞赛以及全民健身之所需,为校园体育文化整体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体育雕塑作为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我校体育雕塑目前还处于规划建设中,这也是我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缺憾之一。
3.2、制度文化建设调查与分析
制度是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的产物和物质文化的工具。为确保校园体育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有完善的体育管理体制和健全规范的体育规章制度保驾护航。同时体育制度也能在各项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起到监督作用,它具有高度的科学性、权威性概括性和规范性等基本特征。体育制度的建立对教师和学生起着一定的约束和引导作用。
表2 体育制度现状调查
从体育制度调查结果来看,学校非常重视体育制度文化的建设,各项体育制度完善且已汇编成册且已投入运行,全校教职工与学生均能较好的遵守执行。除此之外,学校成立校体育运动委员会,负责学校全民健身活动。但校园体育文明规范制度缺失,这对于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都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从体育传统调查来看,学校高度重视体育竞赛以及全民健身,每年均举办全校性运动会2次,单项体育竞赛1次,每年的新生太极拳运动会已成为学校体育名片。但体育节目前还处于以学院为单位,未覆盖全校。除此之外,体育知识讲座较多,更多的是通过体育课堂教学来传播体育知识。
3.3、行为文化建设调查与分析
物质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的基础保障,制度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的管理保障。有了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双重保障,校园体育行为文化才得以顺利开展。校园体育行为文化主要包括体育教育、全民健身、体育竞赛以及体育宣传。
(1)体育教育。
体育作为高校必修课程之一,体现出体育课程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体育教育自然成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能体现行为文化建设的指标之一。目前而言,我校体育教育系统建设较为完善,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体育专业课和公共体育课。体育专业课受众群体为体育专业学生,课程主要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必修课包括普修课程和专项课程。公共体育课受众群体为非体育专业学生,课程包括必修项目(民族传统体育)和选修项目。从课程设置上看,体育专业课和公共体育课均设置有选修项目,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2)全民健身。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颁布,健身已成为人们工作之余主要的生活方式。全民健身在高校主要体现为群众体育和体育竞赛,它与体育教育构成了学校体育总体,同时也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我校于2015年召开学校体育工作大会,成立篮球、足球等9个教职工体育俱乐部,且每年配备活动经费,以此鼓励全校教职工积极投身全民健身。目前来看,学校教职工体育俱乐部运行良好,每周四下午为学校无课日,主要用于全民健身锻炼。但参与人数较少,积极性有待提高。就学生层面而言,体育专业学生有着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全民健身,尤其体现在体育竞赛方面。非体育专业学生更多的时和精力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缺乏有效的身体锻炼,每年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能直观的体现这一现象。
(3)体育宣传。
体育宣传工作如今迎来体育黄金时代、大体育时代、全媒体时代,同时也体育宣传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体育宣传工作主要以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为载体,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据统计,每年在学校官网进行体育宣传报道均超过30篇,在省级网络媒体进行体育宣传报道超过10篇。截止目前,学校体育宣传更多停留在网络媒体,在移动端的体育宣传报道还有待加强。
3.4、精神文化建设调查与分析
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的外化形式,而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则是校园体育文化的内化形式,体育精神文化能培养体育运动行为、提高体育拼搏意识、促进高尚的体育情操。强化和弘扬良好的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核心和宗旨。体育精神文化主要由体育道德、体育精神和体育观念三部分组成。
(1)体育道德。
体育道德是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学生对体育综合认知的内在体现。主要体现在体育锻炼或者体育竞赛中的责任感、公平竞赛、遵守竞赛规则以及功利主义态度方面。
表3 体育道德现状调查
从调查结果来看,我校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所表现出的体育道德品质较好,在体育运动中能体现出较强的责任感,能严格遵守体育竞赛规则,做到公平竞赛,在调查过程中仍有部分学生表现出不强的体育竞赛责任感,但总体来讲其功利主义色彩不重。
(2)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是体育的整体面貌、水平、公正、公开、公平、特色及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的反映,是体育的理想、信念、节操及体育知识、体育道德、体育审美水平的标志,是体育的支柱和灵魂。我校学生在体育运动的竞争精神和意志精神表现得较为充分,团结拼搏精神值得赞赏。但绝大部分学生对于体育创新精神的认知较为薄弱,更多的是体现在传统体育活动方式上,对于创新出适合自身条件的运动方式能力不足,影响其参与体育运动的效果。
(3)体育观念。
体育观念是在体育价值观的基础上,对体育理论化、系统化、综合化的认识。在现代体育发展中,它起着明显的导向和规范作用,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
从调查情况得知,绝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观念的认知还仅停留在“育体”层面,认为参与体育运动仅仅能锻炼身体,对于体育运动“育人”、“育心”的深层次影响还不完全了解。更多的认识停留在强身健体、改善心情等浅表层次,对体育能改善性格、加强交际等功能认知不够。
4、结论与建议
(1)我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目前而言,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如学校体育雕塑的建设、体育制度的落实、全民健身不积极等现象;
(2)我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目前主要任务是精神文化环境建设。这一问题不仅仅是物质、经费,更重要的是对体育观念的更新;
(3)建议以校园体育精神文化为核心点,在完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同时,加强校际之间体育文化交流,以此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