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游泳之乡”调究对中小学校园游泳开展启示
——以荔湾区个案研究为例
2018-11-12陈凤林广州市第一中学广东广州510000
□陈凤林(广州市第一中学 广东 广州 510000)
1、问题的提出
游泳运动被誉为21世纪最佳运动,它历史悠久,群众性广泛,有很强的健身性、娱乐性和社交性,与其他项目相比在运动时所造成的劳损和损伤率较低,适合于不同年段的人群参与。广州地处我国华南地区,泳季长、水资源相对丰富,比较适合室外游泳运动开展,但一直以来游泳教学很难真正走进学校,缘由何在?
笔者以连续九届获评“全国游泳之乡”的荔湾区学校游泳开展情况变化为例进行研究,结合各地游泳项目开展情况的进行综合分析对比,针对于青少年游泳教学及普及方式的现状进行调查及走访,并就调研情况进行分析,为促进校园游泳开展提出建议,以期呼吁正视校园游泳教学的存在价值及加快游泳在校园普及的脚步。
2、研究方法
2.1、文献研究法
查阅游泳教学研究的相关资料,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为本研究提供相关数据材料及对比的依据。
2.2、个案分析法
XX区创办“全国游泳之乡”历时30年前后,学校游泳课程开展变化及产生的效果、影响进行分析。
2.3、访谈法
访谈荔湾历年一线工作的体育教师,了解XX区游泳教学开展的历程及不同时期的特点,以正确把握XX区游泳发展的缘由。
3、XX区创建“全国游泳之乡”对区域游泳教学产生影响及分析
3.1、地理位置及设施条件形成深厚群众基础
广州市荔湾区地处老城区珠江边,周边游泳设施比较完备,群众游泳基础好,游泳健身活动开展活跃,区属的西郊、沙面、红楼游泳场内长年泳客络绎不绝;特殊的地理环境和适宜的气候,使游泳成为荔湾区群众参与度广、普及率高的体育运动项目,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也因此影响青少年对于游泳的兴趣爱好,青少年的游泳普及教学根基扎实,这为荔湾游泳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优越的地理环境及深厚群众基础为XX区创办“全国游泳之乡”提供有利条件。
3.2、政府主导体教结合促进游泳教学开展
1983年,区成立由主管体育副区长为组长的专项领导小组,规划部署游泳之乡创建工作,在场馆建设、人才培养、群众普及、校园游泳等几方面进行规划落实。针对于校园游泳开展推进方面,以评价为引导,要求区内学校90%的学生毕业前需掌握一项游泳技术(以游完25米为标准)。并由体育局与教育局联合对全区各小学游泳达标测试,把测试结果列为学校评价要素之一。
表1 XX区有学校泳池及开课比例
在政府引导下,各校均努力创设游泳条件,改善教学环境。如表1所示,在80-90年代,全国泳乡创办初期,全区游泳池配置率达80%以上。当然,这其中也有比较简陋、甚至乎10×5米的小型泳池。全区小学几乎每至泳季均开设游泳课程,较好促进游泳的普及及人才的培养。在90年代全盛时期,培养的优秀游泳人才更是占广东省游泳队半壁江山,先后培养周嘉威、余贺新、缪经纬等多名世界及全国冠军。XX区通过体教结合机制深入开展在游泳普及教学及人才培养工作方面成效明显。
3.3、评价导向使荔湾区校园游泳开展产生波折
进入2001年以后,除部分省市属学校外,广州市中学下放至区教育局管理,中、高考硬指标左右着教育局及对学校的评价;教学改革产生的各种理念上的冲突,对于体育课堂产生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随着媒体对于学校教育尤其是校园安全事故的持续关注与报道,学校的体育课堂教学发生巨大的变化。体操、游泳等较容易发生意外的项目逐渐淡出中小学体育课堂。如表1所示,区内学校的游泳池比例迅速萎缩,在取消游泳达标测试后,学校游泳教学普及率有明显下降趋势,部分学校泳池改为他用,全区仅剩几所体育传统校仍坚持开设游泳课,这与保持省市游泳传统校有莫大关系。
近几年来,由于区整体游泳水平的滑落缘故、一校一品体育活动开展、市运会战略以及关于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在国家层面传达意见,开始由区教育局统筹补贴各校游泳池维持经费、引进社会力量合作等手段,为学校解决了大部分问题,开展游泳教学的学校有所回升,现有62所公办中小学中,27所学校拥有泳池,18所学校有开展游泳教学(部分年级),但其背后不难看出有全国之乡评选及市运会战略影响。
3.4、效益优先促使教学方式及游泳教学内容异同
80年代起,荔湾区为创建全国游泳之乡,从游泳教学,人才培养,群众普及、场馆建设等方面进行推进,学校的游泳教学得到较好的保障。原因在于评价导向,每年区抽测(六年级)或由学片统测所得结果,计算游泳达标率 (25米通过率)是学校的评价指标之一。在访谈中也了解早期区游泳教学的主流及后期变化见表2:
表2 游泳教学内容的变化
在对老一代教师访谈中,了解到区游泳教学起源于80年代初(XX区创建全国游泳之乡初始实践吻合),开始阶段大部分学校以六年为规划安排游泳课程,一般低年段为克服学生怕水、培养学生水感为主,中年级开始掌握漂浮、自由泳,高年级为达标准备进行定目标游泳。可以说,这样的教学安排符合游泳技能形成规律,能较大程度培养学生兴趣、习惯。由于取消游泳达标测试、校园安全事故发生等原因的不良导向,至2001-2010年基本剩下几所省市传统校开展业余训练及极个别学校进行游泳课程教学;最近几年小学基本由学校与社会机构合作进行,每年于5-6月开展低年级游泳培训,以玩水为主(为其假期培训服务)。所以,整个区域的游泳教学质量应该说直线下降,区域游泳教学慢慢弱化。这其中既有中学下区后,政府对于教学评价的转移(中高考数据),校园安全事故的媒体过分传播及对于事故处理的影响在学校的无限扩大。
4、荔湾游泳之乡案例给予校园游泳开展的启发
4.1、政府主导专项教育活动推广具有示范性作用
目前,我国在中小学游泳教学普及不高,校园游泳相关研究更多针对于于现状分析、游泳进校园的可能性分析。如安全事故影响及教学的组织方法等,涉及到游泳技能教学及评价较少。可以说,目前国内中小学校园游泳的焦点不在于教学,还处于可行性的讨论、安全性的探讨;据对广州市内同行的访谈及调查结果显示,开展游课程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大半学校只进行一个季度几节课教学,个别学校甚至没有开展游泳课程。如表3:
表3 2016年广州市旧三区公办学校游泳池及开课学校情况
从表3可看出,总体上,以广州市中心城区为例,市内其他两个中心城区的游泳资源比较缺乏,在调查周边花都、增城两区共有学校220多所,仅有5所学校有游泳池,但没有开设游泳课程。现阶段我国在各地区游泳普及极不平衡,总体的普及率较低,从目前各校场地设施及开设游泳课程情况看还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中小学的游泳课程开展仅在于城市学校的个别游泳传统校,受学校场地、师资、校园安全等问题影响,游泳课程还没能真正走进课堂。
荔湾区政府利用地理优势、人文情怀在主导全国游泳之乡创建克服很大困难,把推进游泳作为专项教育在校园开展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早期游泳教学在学校普及率更是高达70%以上,从区域角度看可比媲美于重视游泳开展的日本,其推广经验对今天的校园游泳开展有示范性作用。
4.2、促进校园游泳要提升教育认知及提升教学资源配备
游泳属于高危运动,发生溺水事故容易造成生命伤害。对此,学校教育更多的做法是教育青少年远离水源的堵塞通道,这也是游泳很难真正走进校园的重要原因。但事实上每年我国青少年发生意外事故调查中,溺水事故名列前茅。
认知决定方向,游泳也具有非常好的强身健体锻炼意义,能促进人的心肺功能、意志品格形成。因此,游泳不仅是体育课程更是生命的课程,是求生技能的学习课程,这也是为何国外如此重视青少年游泳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游泳技能当成一件大事。
台湾在十几年前就提出“人人会游泳,个个懂救生”口号,要求所有学生从小必须学习游泳;在美国,小学三年级之前游泳是必修课,且每周不少于三次;日本政府规定,每所小学必须具备游泳场馆,开设游泳课。正如日本游泳奥运冠军北岛康介说:在日本,游泳是深受大中小学重视的基础体育项目,几乎稍微有点规模的中小学都配备有正规的游泳池,凡是游泳才能出色的学生,从中学开始就可以获得政府津贴,而且在升大学时可以免试入学,日本政府企业和学校,都把培养孩子的游泳技能当成一件大事。
通过走访国内部分城市了解:在大城市家长比较重视小孩游泳技能培训,多数学生参加暑期的游泳培训,但仅在于参加短期培训班,难以长期坚持,养成游泳习惯;也有以苏杭等游泳普及率较高的城市为例,由政府聘请游泳社会指导员对免费对少年儿童进行初期游泳培训,然后由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进行择优培训,较好促进游泳的普及及优秀苗子的培养。
现状是城区小孩可以通过培训班等接触游泳,但在中心城市的边缘地区,多数基础设施不到位,青少年的游泳活动资源有限,很难保证普及所需。多数农村地区更是资源遗缺,泳池数量少,环境污染使以往适宜游泳的小溪等场所不复存在,出现很多生活在水资源丰富地区旁边的“旱鸭子”。
因而,提升游泳教育认知比开展功利性的评比导向更具持续性,全面提升教学资源配备及教师资源是促进校园游泳开展的基础。这点荔湾早期无论是政府层面在修建游泳场馆及学校因地制宜建设基本游泳场地对于游泳教学开展起了保障作用。
4.3、比对国内外青少年游泳教学内容及方法侧重点不同
早期,XX区无论是游泳的群众基础还是青少年的游泳普及教学均远远领先于大多数地区,尽管缺乏游泳教材指导,但学校游泳教学一脉传承,侧重于学生的水性练习及以竞技游泳四种泳式的技术教学为主,规范学生的游泳技术教学。
表4 日本中小学体育内容设置(涉及游泳部分)
从表2及表4对比中,荔湾(1980-2000年)与日本2008年的学校体育运动内容接近,低年级侧重于水性练习,克服怕水心理及培养兴趣,中高年级开始形成游泳的技能动作。
近几年,在安全第一的指导下,明哲保身逐渐成为学校领导、负责教师的主流思想,导致游泳教学教研逐渐淡化;在开展游泳课程学校一般以玩水或游完25米为达成教学目标,完全忽视学生的兴趣培养及技能形成,学生短时间形成的动作概念很快遗忘。相对比于国外,如美、澳、英、日等游泳相对发达国家对于青少年的体育教学,在初期更侧重于安全游泳、自救或被他人救助的能力培养,重视学生在学习的情感体验,在乐中学、玩中学,更侧重于游泳做为救生技能的一种能力的培养。
4.4、教学目标的不同导致评价指标体系异同
我国青少年游泳教学主要以竞技游泳四种泳式的技教学为主,多数忽视游泳运动本质“生存技能”的培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忽视对学生在游泳救生(被救、自救、救生)能力反应教学,仅用游泳技术达标评价很难概括学生必须掌握的综合技能。美、澳、加拿大等国外游泳发达地区的游泳教学及评价中看,已经有比较详细的运动技能评价体系,他们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设立技能的具体达标目标及考核系统(如温哥华少年游泳技能评价标准),比较细化于各能力层次的衔接与综合技能 (包括坚持被救技能、自救技能、救助能力、游泳技术等)的展示,这些对于促进青少年掌握运动技能、运动技能的实践运用起到促进作用。
在国内各地区基本以游泳达标为准进行等级区分,东莞市曾参照国家等级标准根据学生情况制定评价指标,杭州等地区参照国外等级区分(金海豚、银海豚等不同称谓),但事实上也停留于技术量化,因此,我们的游泳评价还是停留在达标层面,缺乏技能综合运用体现,对于促进学生的游泳综合技能掌握影响有限。
在无数的溺水事件中剖析,让我们对现行的游泳教学评价产生质疑。以2015年4月5日发生在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一起溺水事件为例,因缺乏施救常识导致一人溺水七人死亡的惨剧。因此,普及游泳远不是看多少人能游完多少米,更主要对游泳技能作为一种求生技能的知识与能力掌握如何。
4.5、结合社会资源开展中小学游泳教学
随着青少年竞赛体系的变革,学校体育现在正承担越来越多的训练及竞赛任务,青少年训练工作及各类竞赛涌入学校,并占用体育教师大量工作,对于教师开展正常教学工作已然成为影响。在进行调研的区域中,学校拥有泳池的屈指可数,配备相应的教学师资更是有限。尽管,近几年,广州市教育局与水上中心开展几次游泳师资培训,但在目前看来对于促进学校游泳教学效果有限。
从2008年起,为了促进学校体育运动场地的对外开放,国家体育总局建立各级别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通过学校场地开放丰富学校周边青少年运动资源。这学校游泳而言,在缺乏场地师资情况下,与区域社会机构合作,共同促进学校游泳教学培训是解决目前困境的一个较好方法,它为学校游泳教学提供游泳教学、泳池维护专用人才,为学校节省开展游泳教学的资金及风险;学校没有泳池的区某中学曾与西郊游泳场合作在泳季开展游泳教学创造了一个成功案例。
5、结果与建议
5.1、研究结果
XX区创办全国游泳之乡,由政府主导的专项教学活动对于区域游泳项目的推广、学校游泳教学开展、后备人才的培养等取得丰硕成果,对于今天的游泳进校园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从其中间的起伏,也反映出重视学生学科素养形成、教育提升认知、评价导向及制度保障对于持续发展起重要作用。但现行学校教学配置很难达到游泳开展的要求,很多学校连基本的游泳设施都没有,场地、师资更为遗缺,解决场地问题是现实所急需。此外,从大量的青少年溺水事故进行原因的分析,基于缺乏有效的教材,尤其是游泳技能评价缺失。现行以学生游泳技术为主的教学及评价对学生综合能力养成有着较大的缺失,侧重于技术教学而缺乏相应的救生知识及能力教学。
5.2、建议
(1)从荔湾区中小学游泳教学普及程度的前后对比,可以看出缺乏行政的监督,导致游泳课程开展弱化,不利于普及开展,推广游泳应开展教育专项活动,以评价促进工作开展,促进游泳课程走进校园,使每个学生能够得到普及教学的机会;
(2)增强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探讨,促进游泳教学观念的改变,拓展地区体育教师游泳教学思路,加强师资力量培训力度;
(3)从学生的游泳技能、救生能力(自救、协助救生)能方面综合能力的提升出发,开发游泳课程教材及研究适合的教学方法,构建适合于青少年阶段游泳综合技能的评测指标,引导游泳课程向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开发,以弥补学校开展游泳课程教材及技能评价的缺失;
(4)构建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借助教育局认定的有效社会培训机构,开展相关的认证考核,促进青少年游泳技能的持续发展;
(5)部分学校地区缺乏专门人才、专属场地,游泳教学也可以适当引进社会力量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培训机构合作开展青少年游泳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