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热潮过后,便利店如何良性运营?
2018-11-12新产经周贝贝
◎文/《新产经》周贝贝
当前便利店行业面临着诸多痛点,如何良性循环发展则成为摆在每个从业者面前的问题。
北京邻家便利店曾经因其浓郁的日系风格以及关东煮、吐司、金枪鱼三明治等美食而拥有众多“粉丝”,而今年8月份的突然关张着实让它的“粉丝级”顾客们尝到了失落的滋味。除了邻家之外,131便利店、全时便利店等也相继传出资金链危机。
便利店难以为继?
近几个月传出的便利店危机引发了业界的关注。
工商资料显示,邻家便利店由邻里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设立,于2015年4月注册于北京市西城区。据该公司的告知函显示,公司背后唯一的出资方善林金融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受到上海警方调查,导致公司基本账户与一般账户被银行冻结。
9月18日,北京131便利店发布公告,称公司出现资金周转问题,将于9月20日至25日之间与供货商对账核算账款,对账后给各供应商出具回款承诺函。
10月初,全时便利店的兄弟品牌“全时生活”又被爆出关停门店。据《中国企业家》杂志的报道,全时便利店与全时生活的母公司——复华商业的确曾因资金链紧张,大规模裁撤子公司,并出现欠薪事件。
业内人士指出,便利店投入大,回报慢,其迅速扩张需引入大量投资资金,而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便利店便会难以为继。
针对近期出现的便利店危机,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便利店委员会总干事王洪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种情况更多是来自背后资本P2P业务“暴雷”的影响。这是金融问题带来衍生影响,波及到便利店行业。目前发生的几个案例是个别企业的情况,不能代表整个行业。总体而言,便利店行业发展还是比较平稳的。
相比之下,国内运营模式良好的便利店有广东的美宜佳、河北的36524等。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美宜佳便利店由东莞市糖酒集团控股,自1997年成立以来,门店发展以广东为中心,稳步布局全国。至2018年5月,门店总数超过13000家,遍及广东、上海、浙江等十三个省市,每月以新增200间以上门店的速度保持稳健增长。2018年进入长三角地区,形成华南、华中、华北三大发展格局,已成为国内规模较大的特许连锁便利店企业。
中研普华研究员黄相龙在接受《新产经》采访时表示,美宜佳便利店是目前国内最大、实现跨区域发展并已经可以与7-11、全家这样深谙便利店运营模式相提并论的便利店企业;36524便利店是深耕区域、实现便利店加盟、运营模式良性循环的城市便利店企业。
资本扩张AB面
实际上,便利店业态在国内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传统的7-11式便利店的概念,而无论从经营内容还是业态形式上都出现了众多的变异。
“比如,便利店与生鲜品类的结合,便利店线上线下渠道的融合,便利店与餐饮、服务的嫁接等等。”黄相龙表示,裂变出多种基于便利店基础品类的小店品牌模式来,永辉生活、盒马f2、生鲜传奇、便利蜂、苏宁小店、京东小店以及各种无人店等,都可看作为便利店在国内便利店领域的变异。
苏宁小店自今年起加快了店面开设速度,由于店面经营期较短,处于培育期,苏宁小店在店面标准、组织人员、店面开发储备、经营推广以及商品 供应链建设等方面做了较多的前期投入,阶段性地带来苏宁小店公司经营亏损。
财报显示,2018年1-7月,苏宁小店实现营收1.43亿元,亏损2.96亿元,债务6.53亿元。
10月14日,苏宁易购发布公告称,将向其境外参股公司Suning Smart Life增资,同时将其持有的苏宁小店100%股权转让给Suning Smart Life境内收购主体。本次交易完成后,苏宁易购将持有苏宁小店35%的权益。Suning Smart Life获各方股东增资后,将拥有3亿美元资金,用于支付苏宁小店的股权转让价款及未来苏宁小店业务经营与拓展等。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在获得3亿美元的助力之后,苏宁小店的开店速度或将再次提速,同时引领智慧零售便利店市场的革新。
资本持续关注便利店的发展。前瞻产业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2018年7月9日,便利店市场中共有71起融资事件,而大多数便利店的融资目的均为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无人便利/无人零售,同时降低成本。其中,天使轮、Pre-A和A轮融资占比过半,无人便利初创企业发展火热。
针对近年来大量资本纷纷涌入便利店的现象,王洪涛认为,要分两个方面来看。首先正面来看,资本注入首先提供了资金,让便利店企业能够做一些无法短期内做的事情,比如快速开店、升级门店、升级系统、建立物流中心、建设中央厨房等;其次,资本的青睐,某种程度上也提振了企业和从业者的信心。
但从反面来讲,资本助推之下,企业发展速度和管理能力的平衡被打破了,便利店门店数量增长和门店经营质量的平衡被打破了;另一方面,从业者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开始变得浮躁了。
如何良性循环发展?
黄相龙认为,在浮躁的行业环境下,中国的便利店没有领头羊,真正专注便利店的企业太少了。当前便利店行业面临着诸多痛点,如何良性循环发展则成为摆在每个从业者面前的问题。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零售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指出,当前便利店行业面临三大发展痛点。
缺乏便利店特色,便利性优势难以体现。在中国,大多数的便利店都与中小型超市没有明显差异。在货品选择上,没有自主开发新的商品或者领导其他人开发特色商品的能力。商品种类与陈列也都雷同,大都只销售日常生活用品,就像是超市概念的复制,或者说是延伸。并没有真正意义的突出便利店的特色。许多中国消费者更将便利店视为街头巷尾遍布的小卖部。然而在欧美,品牌和服务被视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据相关调查显示,独创商品占50%以上才能达到30%的毛利,才能体现出一个便利店的独特个性。
缺乏现代化的管理,物流配送环节较弱。当代的连锁便利店仍然延续着传统的用纸笔记录的管理经营方式。虽然有不少连锁便利店已经引用了现代化的办公设备进行一些交易经营记录。但他们并没有在实际的操作中形成较为完善的营运办公网络,在信息共享、物流配送和商品采购等方面还是使用人工操作过多。这些对于连锁便利店的发展都有着较大的局限性。
自身经营水平与管理能力落后,缺乏合理政策支持。便利店经营特点之一就是运用先进的现代计算机技术提供信息化的技术支持,而目前很多连锁便利店缺乏这一方面的技术支持,使得各个连锁便利加盟店之间在日常经营中出现信息交流不畅等问题,影响正常经营活动。
同时,便利店企业管理精益性亟待提升,以对抗成本增加的局面。据统计,2017年,便利店行业中水电、人工与房租成本分别增加了6.9%、12%与18%。店铺资源加速稀缺,以至于未来租金成本上涨压力仍然存在;人员流动性大幅提升,加剧人员成本的上升,而水电成本的增加亦不容忽视。
对于便利店如何良性运营和长久发展,黄相龙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首先,获得渠道品牌的支持。当一个陌生用户在两家或多家便利店门口进行选择时,通常会选择更有公信力的品牌便利店。因此,从加盟中获得品牌支持,可赢得更多客户的信任,提高转化率。
其次,流量和用户的支持。网上超市迅速崛起,懒人经济日益受追捧,便利店的业务也受到不少冲击。便利店加盟后更希望获得流量和用户的支持,如向便利店导入方圆0.5-2公里内的线上流量,自动分配区域内网上订单,从而吸引更多线上客户回流,提升运营业绩。
再次,供应链和物流的支持。供应链是个体便利店的致命短板,不仅进货价格比同行业更高,商品品质和售后服务还没有保障。通过加盟可获得品牌方的优势供应链支持,提升商品的品质保障,降低进货成本,增加利润空间。
最后,店铺管理的支持。个体便利店不是意识不到自身的管理水平低下,而是限于基础薄弱,加上没有专业人士的指导,有心无力。事实上他们非常希望学习如何使用先进设备和软件系统,掌握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来提升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