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护理在COPD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
2018-11-12唐映莲梁水英黄荣静邵伟萍欧洁梅
唐映莲 梁水英 黄荣静 邵伟萍 欧洁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为临床常见多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其致死率至2020年将处于全球死亡原因第3位,中老年人为多发群体,病程较长,病情呈进行性发展[1]。于COPD急性加重期,一般提倡患者入院接受治疗,病情控制处于稳定期后自医院转移至家庭予以照护[2]。有报道称住院期间患者多数健康问题都能得到有效解决,而出院后若未持续获取疾病相关照护知识,患者自我及家属照护能力不足,会促使症状反复急性加重,肺功能下降,再入院率可达20%~34%,故将护理干预延续至患者出院后尤为重要[3]。延续护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主要将医院护理服务延伸至患者家庭,旨在减少或预防高危患者健康状况恶化,而有研究称对出院患者行延续护理能降低其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提高其自我护理技能[4-5]。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该模式在COPD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128例COPD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64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延续护理。本研究获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n=64,n(%)]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4年修订版)》[6]中相关诊断标准,经临床医生根据体征、症状、CT、胸部X线及肺功能检查(支气管扩张剂使用后FEV1/FVC<70%)确诊为COPD;②年龄≥25岁,均处于稳定期;③认知、沟通、理解能力正常,能独立或在护士协助下填写调查问卷。
1.3 排除标准
①合并严重肝肾功能损伤及心脑血管、神经性疾病;②伴肺部器质性病变,如肺结核、支气管哮喘、支气管肺炎、肺炎等;③1个月内因急性心肌炎或急性心肌梗死所致心力衰竭者;④伴肺癌或肺部转移癌;⑤存在精神疾病史;⑥依从性差者。
1.4 护理方法
1.4.1 对照组 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出院前予以健康教育与康复指导,包括COPD相关知识、营养支持、呼吸锻炼、用药、家庭氧疗等,并告知出院后定期复诊,第1个月每周复诊1次,之后2周1次,持续6个月。待患者出院后每间隔1个月进行1次电话随访,持续3次,询问并记录患者病情控制情况,及时解答患者疑惑。
1.4.2 观察组 实施延续护理干预:①组建延续干预小组:由护龄>5年、从事呼吸内科护理工作>3年、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具备专科护理理论与技术、拥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与健康教育能力的1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组成小组,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筛选与评估,明确患者实际需求,并结合患者实际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②出院前准备。干预小组建立延续护理计划档案,包括姓名、年龄、病程、治疗情况、家庭地址、联系电话等,以表格方式呈现所有计划内容。于出院前1 d由小组邀请我科呼吸内科医师举行1次疾病相关知识讲座,约40~60 min,发放健康知识宣传手册,讲解疾病影响因素、康复措施、吸入药物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告知戒除吸烟、正确规律饮食、科学有效排痰等知识;③出院后:自患者出院1周内采用电话访视、上门访视、门诊复查、定期门诊专题讲座等方式开展延续护理干预,持续时间为6个月。每间隔2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10~20 min/次,记录患者康复状况,评估其需求,确定护理问题;前3个月每间隔2周进行1次家庭访问,之后每月1次,45~60 min/次,记录患者健康状况,及时帮助患者解决护理问题;每月门诊复查1次,持续6个月。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饮食干预。定期门诊饮食专题讲座,1次/月,40~60 min/次,邀请内科康复师讲解相关内容,或者邀请饮食控制较为理想的病友讲解自身感受与经验。专题讲座开始前1 d,由护师打电话提醒患者。上门访视时,注意强调饮食习惯对疾病的影响,由小组结合患者自身情况与个性化要求,制订并发放个性化营养食谱,指导日常饮食中多食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纤维素等食物;②康复锻炼:包括呼吸锻炼与体力锻炼。上门访视时,小组成员准备好相关图像、视频及相关资料,现场讲解并指导,邀请患者当场演示,纠正患者错误行为。其中,呼吸锻炼,包括腹式呼吸、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医务人员将双手置于患者肋弓下缘部位,指导缓慢吸气,放松肩膀,经鼻腔完成吸气,并突出腹部顶住医务人员双手,保持次状态维持屏气1~2 s,保证肺泡呈张开状态。缩唇呼吸:患者处于空腹状态时取站立体位或坐位,鼻腔吸气至最大限度,经口唇缓慢呼出,默数至第7个数,当发出“扑”声时将全部余气呼出。以上呼吸锻炼10~15 min/次,3次/d;二是体力训练,主要为有氧运动,包括弯腰、扩胸、四肢活动、爬斜坡、步行、慢跑等。初始运动时间为5~10 min/次,3~4次/d,若患者逐渐适应训练强度后酌情延长体力训练时间,直至20 min/次,运动量坚持以小到大,自慢至快,以患者机体完全耐受为衡量指标;③社会支持:干预小组采用电话等方式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学指导,告知患者病情情绪,让家属积极参与出院后照护计划中;鼓励患者的亲朋好友加强与患者交流,增加其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减少孤独感;定期组织病友交流会,1次/月,40~60 min/次,由小组邀请康复较好的患者分享心得体会,树立榜样作用,开始前1 d打电话提醒患者;④家庭氧疗与无创呼吸机应用指导:上门访视时指导部分重症患者正确氧疗,以鼻导管行低流量持续性吸氧治疗,氧流量控制为1~2 L/min,时间为12 h左右,而长期氧疗者家庭氧疗时间≥15 h/d。无创呼吸机使用者需按照器械操作说明予以相关操作,指导使用机器过程中观察是否出现胃胀气、口咽部干燥等并发症,合理调节无创呼吸机湿化档次,上机初始阶段先将湿化开关打开预热,上机前患者饮水量需增加。一旦出现胃胀气,需遵医嘱行吗丁啉等药物治疗,并予以胃肠按摩等,保持正确呼吸方法。按照患者通气需求与脸型正确选择鼻面罩,面罩取下后保养与维护呼吸机;⑤日常生活指导。小组于上门访视时予以改善居家环境建议,如避免接触厨房油烟、房间通风等;通过电话或门诊复查等形式叮嘱患者日常生活中严禁酒精、咖啡因,戒烟,晨起后可行适量晨练,于晨练后开始吃早餐,中午养成午睡习惯,持续1 h;多听轻松、舒缓音乐,积极培养兴趣爱好,转移其注意力,养成良好心情;⑥基于网络平台的健康教育。由小组建立患者QQ群或微信群,开辟论坛,定期发布相关护理知识,以群聊形式答疑。
1.5 观察指标
①自我管理能力:采用王海花等[7]编制的COPD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共51个条目、5个维度,即信息管理、症状管理、情绪管理、日常生活管理、自我效能。应用Likert 5级评分法,自“没有”至“总是”,分别赋值1~5分,总分51~255分。得分越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越高。量表应用于COPD患者后测定其具有良好的信效度,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20;②生存质量:采用Weldam S W等[8]编制的COPD患者生存质量 (QOL)测评表,即成人COPD—QOL量表,共35项、4个领域,即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状况、抑郁心理症状、焦虑心理症状,每项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质量高低依次为1~4分;总分即为各个领域评分之和,为35~140分。评分越高,生存质量越低。量表应用于COPD稳定期患者后测定其具有良好的信效度,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50。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患者门诊复查时发放调查问卷,告知填写方法及注意事项,由患者自己填写或在护士协助下填写,回收率及有效率均达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运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行2检验;计量资料运用表示,组间对比行t值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信息管理、症状管理、情绪管理、日常生活管理、自我效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上述各领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分)
注:与组内干预前比较,1)P<0.05
2.2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生存质量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状况、抑郁心理症状、焦虑心理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上述各领域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分)
注:与组内干预前比较,1)P<0.05
3 讨论
延续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主要是指在及时、安全协助患者自急性期过渡至亚急性期,或自医院转移至家庭这一过程中所提供的一系列护理照顾[9]。有报道称延续护理能有效保证在同一地点(或不同地点)不同层级保健服务发生转移时,确保患者接受协调性、连续性服务[10]。目前,有关延续护理的研究报道较多,研究对象多为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已取得了重大突破,证实其对疾病康复具有促进作用[11-19]。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后信息管理、症状管理、情绪管理、日常生活管理、自我效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上述各领域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证实延续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这与徐常丽[20]研究结论一致。本研究中通过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强化健康指导护理,由干预小组对患者发放COPD健康宣传资料,邀请我院呼吸内科医师集中授课,开展疾病相关知识讲座,讲解疾病临床诊断要点、影响因素、各类药物作用机制、吸入药物使用方法(亲自示范)及注意事项等,指导患者正确观察症状并遵医嘱合理使用药物控制疾病;小组制订并发放个性化营养食谱,指导日常饮食习惯,强化日常生活指导,告知家庭氧疗与无创呼吸机应用方法,能帮助患者掌握疾病防治知识,提高疾病相关信息与症状管理水平,并能帮助患者纠正日常生活中不良行为习惯,有助于提高其日常生活管理能力与自我效能[21]。同时,科学合理的康复锻炼能促使患者肺泡与动脉血氧分压得到有效提高,增加组织供氧能力,调整血液高凝状态,最大限度改善呼吸生理运动与血流动力学,延缓或阻断COPD进展为肺心病[22]。已有研究显示,有效的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COPD患者呼吸肌功能与肺功能,增加其氧代谢能力,促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到提高[23]。
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状况、抑郁心理症状、焦虑心理症状均显著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上述各领域均较对照组低,证实延续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COPD患者生存质量,这与周淑芳等[24]研究结论一致。李凡等[25]称因COPD具有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等特征,一旦症状加重,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体力、社会活动受限,随之医疗费用相应增加,促使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同时,因喹诺酮类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使用,一定程度上也会诱发或加重焦虑、抑郁障碍。另有报道指出,COPD患者通气功能障碍与焦虑抑郁障碍所致呼吸困难、气促相互作用,容易出现恶性循环,诱发急性加重,进一步加重焦虑抑郁障碍[26]。本研究中,通过推行延续护理干预,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积极普及疾病相关知识,予以家庭氧疗与无创呼吸机应用指导,并以规范的流程维持定期随访,按照评估需求规划护理活动,能最大程度帮助患者满足自护需要,对缓解其负性情绪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对患者开展呼吸锻炼指导与体力训练,帮助改善患者行为习惯,并予以合理的营养支持,维持能量摄入与消耗间的动态平衡,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提升其呼吸肌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同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其提供满足其精神需求的社会支持,形成一种相互交汇的网络,经频繁的社会交往有助于帮助患者维持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树立自信,对疾病康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另外,利用QQ、微信、微视等现代化通信软件对COPD患者实施延续护理,能节省资源,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对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生活质量具有促进作用。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提高其社会活动频度,保证其生活质量。
本研究虽证实延续护理干预对提高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选取样本量受限,可能存在抽样误差;干预时间较短,仅为6个月,远期生存质量有待进一步验证;患者居家进行康复训练,缺乏有效监督,并不能完全做到所要求的训练量,甚至出现患者谎报进度等情况,因此实验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差;文中所选取的量表评估带有患者主观色彩,同时本研究未对肌力、运动耐力等指标进行系统分析,故今后需充分挖掘多方面的证据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综上,COPD患者在康复过程中接受延续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及生存质量,值得临床积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