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机构改革后检测行业的思考

2018-11-12许欢

中国纤检 2018年11期
关键词:欧陆监管机构

文/本刊记者 许欢

9月5日,第十届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暨展览会在古都西安召开。据悉,今年的主题是“跨界创新,融合发展”,这是基于在移动互联网普及的大背景下,以及第三方检测产业创新发展需求而定。与会嘉宾也都围绕这一主题,畅谈了行业变革与未来发展。

近日,在第三方检测论坛高层圆桌峰会上,来自国家政府部门、外资检测机构、国有检测机构以及第三方民营检测机构的代表围坐在一起,以今年国家机构改革为背景,畅谈了现阶段国家机构改革给各类检测机构带来的影响,并给出了建议。

对话嘉宾: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管司副司长 乔东

国投检验检测认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张玉齐

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 杜佳斌

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申屠献忠

欧陆检测中国区董事长 秦殊涵

德凯达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东亚区规划发展总监 周旋

西安国联质量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增军

主题1:2018年3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那么关于这次政府机构改革对检测行业会带来哪些影响,比如监管方式会有什么变化?对监管模式又有哪些新的考虑?

平台03版页面设计采用的是表格布局,其大量冗余的代码使文档的体积日益臃肿,可读性和可维护性也越来越差,浪费了大量的带宽。Div+Css网页设计技术由于其严格的技术规范和简洁的代码,替代了原有的TABLE技术。用此两种语言实现同一个效果如图2所示,可看出DIV+CSS开发速度要比Table快。而且布局更精确,使网站版面布局修改变得更简单,能够适应未来多种客户端需求,节约站点所占空间和站点流量。

乔东:我总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当然也可能不太成熟,仅供大家讨论。

一是在政府监管上需落实好分类监管问题。近两年,政府监管重点主要在环境监测机构和机动车检测机构,因为监管时这两个领域出现的问题比较大,接到的投诉也最多,所以要把重点放在问题较多的领域进行监管,因此分类监管非常必要。

二是监管队伍问题。目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要有两个司主管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工作,共有70多名工作人员,但到各省、市和县里,监督管理部门人员是逐级递减的,有的县甚至一名监管工作人员都没有,这在监管系统是有问题的。而这些问题主要来自基层,越到基层问题越多,最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提出要“联动监管”也是要解决这类问题。国家机构改革以后,在监管形势上着眼于“大市场”的概念,要形成联动监管,但在“大市场”监管时,要有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监管队伍,因为“大市场”监管不能像过去那样只是罚款,还需要具体的监管知识做支撑。

三是立法问题。现阶段在对有问题的机构进行处理时,依据的还是198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而那时的物价和现在的物价已不可同日而语。那时机构违规罚款1500元还有些分量,但现在仍然只罚1500元,处罚到机构以后,对他们几乎没太大影响,也不太当一回事,违法成本太低了,所以需要继续加强法治建设。

申屠献忠: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监管分离。政府监管采用事中事后监管,原则上是鼓励自我约束,但是如果违法成本太低作用可能不大。如果发现问题加重处罚,违法成本变大,任何机构也不敢以身试法。对企业来说,只要公平并把违法成本变大,会有很好的效果。

杜佳斌:作为外资机构,我们希望监管是一个公平的环境。外资企业也是在中国经营,在中国合法纳税,但在资质认定申请过程中,可能就因为外资机构的身份,资质认定往往拿不到。比如我们在中西部地区建实验室,可能要10年才能拿到CMA。我相信政策初衷是好的,希望行业健康发展,但因为地方利益驱使,有些监管机构自己也有实验室,所以并不希望新机构加入竞争,我希望能公平地对待所有企业。

杨增军:过去质检和工商是两条线,一个管市场、一个管质量,而两者的融合还存在一些问题,也给检验检测机构造成了许多困扰。现在我国检验检测机构4万多家,发展速度非常快,很多机构迅速在全国各地开了分公司,但是这么快扩张速度该如何保证质量?我认为检验检测机构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一是要夯实技术,二是要以一个切入点来做精做强,这样才能集中所有资金,集中所有技术力量提升能力,并大幅度降低成本。

秦殊涵:现在很多行业在谈去产能,其实检验检测行业也是产能过剩,但能力却不足的行业。这么多中小检测机构该怎么走?国有检测机构将来进入到市场上要做些什么?当然,我不认为国有机构进入到市场后,能使市场竞争变得更加公平。国有机构有优秀的人才,先进的设备,如此大的产能,未来会向哪里释放?如果是完全公平的市场竞争领域,国有机构并不占优势,比如消费品,因为消费品是全球采购的生意,国有机构没有优势。如果是以中国市场为主导释放出来的生意,国有机构还是有先决条件的。

杨增军:山东可能在国内是竞争最激烈的检验检测市场。比如一些检测巨头都聚集在青岛,而青岛当地的检测机构非常多,竞争异常激烈,这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是有政府扶持,二是环境比较宽松,因此检测机构都涌了进来。但未来在加强监管时,仍会有很多机构面临生存危机。我的建议是:一是要苦练内功,不要盲目扩张。因为检测机构靠技术生存,技术靠效益支撑,没有资金难以维系高技术团队的运转,因此不要盲目扩张项目。二是要用互联网和智能化来提升企业效率,降低企业运营费用,适当时可以向有实力的机构靠拢,抱团取暖才是未来检验行业该走的路,否则就要被淘汰。

申屠献忠:任何机构都有它的优势和劣势,在有些方面,外资机构确实比民营企业有优势,但是机会都是逼出来的,外资机构效率高也是逼出来的。外资机构在人员增加上控制得很紧,人均产出每年都要求提升,但是民营企业在发展比较快的时候,却是要多少人就给多少人,并没有发挥出人员潜力,所以企业的效率和利润率都是可以逼出来的。

另外,大批民营企业在规模比较小的情况下,业务量是不饱和的,这种情况下人均产出也会大幅下降。其实从成长空间来看,民营企业生长空间更大,而外资机构该做的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当然还可以在自动化方面有所提升,但是民营企业的提升空间相对更大,关键要知道该如何去做。

周旋:随着技术的发展,很多检验检测机构应该摒弃从前的模式,比如以前会借鉴大机构的经验复制粘贴。但是现在随着技术发展和突破,反而给中小检测机构一些机会。大机构可以继续做大做强,而中小检测机构未来可以做专做精。这一方面避免了直接和大机构竞争,另一方面作为中小机构即使被收购了,如果能做专做精形成差异化特色,便能填补大机构产业链空白,那么在谈判议价时也有相当大的优势。而对于大机构来说,技术发展更促进了其在规模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上的优势,而精益化管理压缩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这方面中小检测机构是没有竞争优势的,所以中小检测机构应该在做精做专上发力。

乔东:实际上从这几年统计数据来看,第三方机构的发展速度,要远远大于政府事业机构的发展。中国政府一直在倡导“小政府大社会”的理念,现在事业单位机构也逐步从检测市场退出。这次机构改革成立了市场监管总局,目的就是让分散于不同部门的监管统一起来,变为一次监管。未来政府部门在监管类别的频次不会再增长,更要逐步退出市场。实际上政府现在已处于撤退阶段,要把市场还给第三方机构,这也是未来发展趋势。

主题3:2018年上半年,SGS完成7次收购,涉及农产业、食品、消费品等领域;BV集团完成6项收购,涉及农产品、食品、建筑等领域;Intertek完成3项收购,涉及网络安全、检验计量、验货领域;Eurofins完成12项收购,涉及环境监测、食品、医药、饲料、消费品、电子电器等领域;凯德完成3项收购,涉及工业安全、车辆检验检测领域;华测收购浙江方圆电器设备检测有限公司13%的股权。而在这些收购背后,企业到底有着怎样的思考?

杜佳斌:SGS通常都是以并购为主要目的收购,为的是弥补检测能力或检测区域的缺失,因此会更看重整合后的发展。我们通过管理和营销市场的输出,帮助被收购的企业做大,而只有控股才能拿到管理权,才能帮助被收购企业做大。当然也不排除一些新经济领域,比如区块链技术或者网络安全,对于这些领域一般前期会少量购买股份,以做观望,后面会通过我们的力量把它做大,当然中间也要签订协议,做到一定规模后再收购,基本会有这样的过程。

秦殊涵:通常收购之后的整合是很难的,能有50%至60%的成功率已经不错了。欧陆集团是靠大面积收购快速发展起来的,在收购方面的选、整、合等方面成功率还算比较高,但是欧陆集团的收购也有不顺的时候。欧陆集团前些年在收购中小机构时成功率特别高,但近两年对几个大机构的整合却不是特别顺利,因为欧陆的强项还是收购中小机构。现在中小机构即将面临的还是估值问题,一定要把估值降低到更合理的范畴,这非常重要。此外,欧陆集团有专业的收购团队,团队都是投行出身,基本上都是以投行模式来收购,但是欧陆集团并非投资公司而是检测公司,所以需要控股。

张玉齐: 我认为如果是蓬勃发展的行业,在进入行业时,还是希望能够控股或者有相对的控制。但是目前互联网、区块链等新经济,在检测行业里的应用并不成功,所以风险还是有的。这时候我们基本上不会以控股的方式进去,这也与对公司的情况和行业的判断有关,而且我们内部所有的投资分析工作也都围绕这些来做。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但总体会遵循这样的原则。

猜你喜欢

欧陆监管机构
特别版宾利欧陆GT S
让美好的事物化解内心的焦虑 宾利欧陆GT Mulliner敞篷
内在于中国:晚近四十年欧陆思想研究演变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